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一部分 考点研究
第三章 函数
第10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江苏近4年中考真题精选(2013~2016)
命题点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2016年2次,2015年南京13题,2014年4次,2013年3次)2
1. (2014连云港3题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
A. (2,-3) B. (2,3)
C. (3,-2) D. (-2,-3)
2. (2016扬州12题3分)以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x,y)在第______象限.
3. (2015南京13题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3),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再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命题点2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016年5次,2015年2次,2014年3次,2013年3次)
4. (2016徐州7题3分)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x≤2 B. x≥2 C. x<2 D. x≠2
5. (2013南通6题3分)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1 C. x>-2 D. x≥-2
6. (2016泰州8题3分)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命题点3 分析判断函数图象(2016年南通9题,2015年2次,2014年2次,2013年南通9题)
类型一 分析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
第7题图
7. (2015南通9题3分)在20 km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单位:km)随时间x(单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h)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
①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②出发后1小时,两人行程均为10 km;
③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3 km;
④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类型二 判断几何运动问题的函数图象
第8题图
8. (2015盐城8题3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9. (2014徐州18题3分)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P沿边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 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沿边AB、BC从点A开始向点C以2 cm/s的速度移动.当点P移动到点A时,P、Q同时停止移动.设点P出发x s时,△PAQ的面积为y cm2,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则线段EF所在的直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精讲版)
1. A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点P(-2,3)在第二象限,所以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在第四象限,且符号都相反,所以点Q的坐标为(2,-3).
2. 二 【解析】解得,,即x<0,y>0,故点(x,y)在第二象限.
3. -2,3 【解析】点A与点A′关于x轴对称,则点A′的坐标为(2,3),点A′与点A″关于y轴对称,则点A″的坐标为(-2,3).
4. A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2-x≥0,即x≤2.
5. A 【解析】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
6. x≠ 【解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2x-3≠0,∴x≠.
7. C 【解析】在两人出发后0.5小时之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0.5小时到1小时之间,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①错误;由图可得,两人在1小时时相遇,行程均为10 km,故②正确;甲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10x,乙中间段图象的解析式为y=4x+6,因此出发1.5小时后,甲的路程为15千米,乙的路程为12千米,甲的行程比乙多3千米,故③正确;甲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较少,因此甲比乙先到达终点,故④正确.即正确的有3个.
8. B 【解析】当点P在AD上运动时,△APB的面积S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继续当点P在DE上运动时,△APB的面积S随时间t的增大而不变;当点P在EF上运动时,△APB的面积S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在FG上运动时,△APB的面积S随时间t的增大而不变;当点P在GB上运动时,△APB的面积S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直至到零.综上所述,S随着t变化的函数图象为B.
9. y=-3x+18 【解析】∵点P沿边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 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边AB、BC从点A开始向点C以2 cm/s的速度移动. ∴当点Q到达B点,P在AD的中点时,△PAQ的面积最大是 9 cm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cm,∴×a×a=9,解得a=6,即正方形的边长为6,当Q点在BC上时,AP=6-x,△APQ的高为AB,∴y=(6-x)×6,即y=-3x+18(3≤x≤6).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