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民版历史选修1 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过关检测(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人民版历史选修1 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过关检测(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中国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信片中图画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CHINA”的圆饼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真实写照。‎ ‎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选D。注意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日本学习西方官制,中国学习西方器物”的不同造成中日两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四项都与题干有关,而梁启超作为维新思想的宣传家,发表文章,从根本上必然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证明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3.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解析:选D。强学会为政治团体,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史实,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与顽固派并未决裂,各省督抚大都反对维新变法,故正确答案为D。‎ ‎4.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大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  )‎ ‎①创办新式学堂 ②改革中央机构 ③建立新式军队 ④实行民主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赞成改革中央机构(如总理衙门、海军衙门的设立)以扩大汉族官僚在中央政府的势力,但反对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5题16分,第6题20分,第7题20分,第8题24分,共80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2:康有为建议:“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 (2)材料2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对比材料1和材料2,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8分)‎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及其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曲折性、艰巨性及原因。第(1)问依据材料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戊戌变法过程中采取的某些措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3)问,对比分析康有为主张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即可。‎ 答案:(1)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 ‎(2)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了一纸空文。‎ ‎(3)材料1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材料2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由于维新派的软弱性所致。‎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2: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呈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他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 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第二,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 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材料3:“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尤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如有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 ‎——黄遵宪评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康有为上书的背景。材料2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10分)‎ ‎(2)材料3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10分)‎ 解析:第(1)‎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问中第一小问从民族危机的角度来思考。第二小问分别分析三件事的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概括。第二小问从资产阶级力量角度来思考。‎ 答案:(1)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作用: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预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 ‎(2)认为维新派过于急躁、冒进,导致了变法的失败。评价: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根本上还在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下,资产阶级力量相当弱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之新法,以三十年追慕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2:在变法运动高涨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书写谕条,命令……商议中日两国亲交事宜。这位紫禁城里的年青帝王甚至还……要派康有为赴日本“坐探变法事宜”。不言而喻,一心一意欲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已经把明治天皇当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为人知的中日 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 材料3:康有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1中,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8分)‎ ‎(2)光绪帝决心把明治天皇当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请从材料2中举证说明。(6分)‎ ‎(3)根据材料3、4,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具体考查角度为康有为和光绪帝在变法问题上的观点,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观点:以日本为榜样,实行改革。依据: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及文明程度与中国有异,不能轻易模仿;日本文化传统与我国相仿且改革已经取得了成效。‎ ‎(2)加强中日两国交往;还想派康有为赴日本考察变法。‎ ‎(3)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2: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6分) ‎ ‎(3)材料3的改革与材料1、2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6分) ‎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出现的欧亚三国进行的改革。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要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二是要注意比较三国改革前的不同背景(俄国是独立主权国家;日本和中国尽管主权不独立,但日本改革要比中国早,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的阶段;中国改革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答案:(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侧重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做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 ‎(3)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