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 )
①迁居洛阳的鲜卑族改变了其落后的游牧生活,成为定居农民
②鲜卑贵族逐渐演化为中原的封建地主和商人
③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④大批鲜卑贵族深谙汉族文化并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由于孝文帝改革,汉族官员可以在北魏政权中任职,但在南北对峙的局面下,鲜卑贵族不可能成为汉族政权的官员,当时南朝政权并未进行相应的改革,排除④。
2.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尊儒崇经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制度
D.学说汉话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抓住图片的中心内容“乐俑”,联系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思考,可知应选B项。
3.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国家殷富,库藏盈溢”说明①②,“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说明③④。
4.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北宋统治下的洛阳呈现繁荣景象
C.唐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解析:选A。根据“5世纪”这一信息,可排除B、C两项;同时注意到题干中的“视洛阳为荒土”“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等信息,可以判断洛阳的繁荣与孝文帝迁都有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2:(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1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2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3,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措施和影响的考查。第(1)问从民族矛盾这一个角度考查学生对其背景的理解,针对该问题孝文帝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解决,答题时要有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第(2)问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理解太子恂在当时代表的是反对改革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并且要特别注意孝文帝与太子恂是父子关系。第(3)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重在考查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对后世唐朝的影响。
答案:(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6.仔细观察下图: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
(2)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3)你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第(1)问主要结合图片回答。第(2)问主要结合图片进一步思考。第(3)问主要通过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进行回答。
答案:(1)北魏孝文帝实行了移风易俗的改革。汉人使用叉子吃肉。
(2)没有。各民族在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发展,并融为一体。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盖世英雄。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相同点: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不同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易俗,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条件:改革应当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者应当具有坚韧的毅力,改革应当勇于与落后的旧势力斗争到底等。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思考(教材P35)
请你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
提示: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二、自我测评(教材P36)
自孝文帝起,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提示:孝文帝的改革核心内容是全方位的汉化。礼乐教化是汉族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并直接表现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上。孝文帝为顺应汉化大潮,必须推行汉族礼乐教化。“孝”是儒家所极力推崇的道德准则。孝文帝制礼,要使其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政策乃至文化习惯等方面的要素都符合儒家的礼教规范,谥号多采用“孝”也就不难理解了。
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提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如饮食、音乐、体育运动等,让大家各抒己见,教师予以总结点评。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36)
看了材料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联系现实生活,看看身边还有没有这种现象?
提示: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经过数千年的交流融合,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衣食起居、风俗习惯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汉族文明尽管在历史上的多数时期和多数方面领先于其他民族,但在彼此交往过程中,汉族也向其他民族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华夏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结合实际生活找寻即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