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www.ks5u.com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当年只有十二岁的小斯当东在国会发言:“我们进行鸦片贸易,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呢?没有。当两广总督用他自己的船运送毒品时,没有人会对外国人也做同样的事感到惊讶。尽管令人遗憾,但我还是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的实质
B.鸦片战争对中英来说是正义战争
C.旨在维护中英正常贸易
D.国际社会公认鸦片贸易是合法的
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鸦片贸易是合法的,鸦片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其实他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是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B项本身说法错误;鸦片走私并不是正常贸易,而且国际社会认为鸦片是毒品,并没有公认其合法,C、D两项错误。
2.鸦片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大小战船242艘,除去修理未竣、应届修期、被风击碎者外,在营驾驶者118艘,在航率仅48.8 %。浙江定海水师共有战船77艘,遭风击碎、修理未竣者达30艘,在航率仅61.2%。这从侧面反映出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士兵战斗力差 B.军备陈旧
C.军纪涣散 D.战船数量过少
答案:B
解析:材料描述了清军战船大多陈旧不能使用,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所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右图是拍摄于北京大清门的一张照片。此照片反映的最有可能是( )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结果
C.北京人民的抗英斗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果
答案:D
解析:照片拍摄于北京,又有联军,故不是鸦片战争,排除A、B两项;C项在材料中看不出,抗英斗争也不符合照片中的“联军”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劫了皇宫的大量财物,故最有可能的是D项。
4.马克思曾针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天津条约》的影响评论道:“实际上从这次海盗式的英中战争中取得实利的唯一强国是俄国,英国根据条约所得到的商业利益是很微小的。”马克思得出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俄国( )
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B.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C.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
D.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答案:A
解析:中英《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这一时期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马关条约》的规定;D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获得的。
5.右面是某次战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的一部分,图中空白方框内的战役应是( )
A.广州战役
B.上海战役
C.三国干涉还辽
D.黄海战役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的几次战役及“《马关条约》”的信息判断,图示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上述战争未涉及广州、上海,A、B两项排除;C项是在战争结束后出现的,也应排除。故答案为D项。
6.李鸿章在奏折中言:“但令(北洋水师)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他的这一判断( )
A.正确评估了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高估了日军的战斗力
C.导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与战斗发展情况不符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避战自保的企图,事实上日本军队主动出击,给北洋舰队以重创。所以,李鸿章的判断与此后的事态发展不符,D项正确,C项错误。从其言论看,他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A、B两项错误。
7.下表列举了近代台湾部分武装起义的情况。这些起义的意义在于( )
时间
起义
1907年
新竹北埔起义
1912年
南投林屺埔起义和嘉义土库起义
1915年
台南西来庵起义
1930年
雾社高山族起义
1934年
台中地区众友会起义
A.鼓舞了台湾人民反殖民统治的斗志
B.维护了台湾的独立
C.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支持
答案:A
解析:这些起义都发生在台湾被日本占领之后,故B、C、D三项错误。部分台湾民众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不断反抗,鼓舞了台湾人民的斗志,故A项正确。
8.19世纪末,某日本人想到重庆开办一家纺织厂,他依据的是( )
A.《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的规定
B.《马关条约》 允许外国设厂
C.《北京条约》 设厂权的规定
D.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答案:B
解析:《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B项正确。《北京条约》无设厂权的规定,排除C项;A、D两项与设厂没有关系,排除。
9.河北保定有一处古莲花池。有一次,慈禧太后出行返回北京时要住在保定莲池行宫。为迎接太后入住,许多工匠开始整修园子,有一位老工匠在莲池水中亭的顶部设计了“莲叶托桃”(连夜脱逃)的亭顶样式。这件事应该发生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鸦片战争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甲午战争后
答案:C
解析:“莲叶托桃”是“连夜脱逃”的谐音,意在讽刺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连夜逃出京城的丑行。故C项符合题意。
10.19世纪末,帝国主义曾一再发出瓜分中国的叫嚣,并在1898年前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在《辛丑条约》中却采取了“保全”清政府的政策。导致列强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B.慈禧太后由仇外转变为媚外
C.列强侵华意见达成一致
D.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由企图瓜分灭亡中国转为扶植清政府,实现以华治华,这种转变是由义和团运动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造成的。故选A项。
11.“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材料评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马关条约》
C.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4亿5千万人每人交1两白银的罚金就是4.5亿两白银,这应该是《辛丑条约》的规定。故选D项。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称:“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摆脱传统的六道轮回(佛教用语)。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场斗争”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由“失败的结局”“借助宗教”“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可知,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故选A项。B项没有反封建;C、D两项没有借助宗教。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3.“和晚清许多人物一样,洪仁玕是个具有强烈两面性的政治角色,或者说整个太平天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人如他一般,将先进性和落后性如此戏剧性地集于一身。”材料中的“先进性”主要是指( )
A.作为核心成员为建国做出突出贡献
B.矛头直指列强的经济侵略
C.为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答案:D
解析: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人物,《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初期制定的,排除A、C两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洪仁玕的主要贡献是写成了《资政新篇》,在中国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选D项。
14.“……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是以数以百万计军民的生命、鲜血为代价的……”这段话实际上( )
A.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B.肯定了义和团运动
C.客观评价了辛亥革命
D.是对国民革命的片面认识
答案:A
解析:义和团运动涉及的范围有限,主要在山东和京津地区,虽然“扶清灭洋”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其影响与“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不符,国民革命是历史的进步,也与这一表述不符,排除B、D两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与“获得局部成功”相悖,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区域政权,持续十多年之久,波及大半个中国,故A项正确。
15.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孙中山这样评价主要是基于太平天国( )
A.与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一致
B.与辛亥革命的纲领一致
C.与辛亥革命革命的对象一致
D.与辛亥革命的目标一致
答案:C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清政府,体现出革命对象上的高度一致性,故C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A项不正确;太平天国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纲领,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它们之间存在巨大差异,B项不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是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D项不正确。
16.革命史观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重大事件。据此观点,则两者的相同点是( )
A.革命纲领 B.斗争对象
C.对近代化的作用 D.历史结局
答案:D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后期为《资政新篇》,义和团运动的纲领是“扶清灭洋”,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帝,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资政新篇》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最后的结果都失败了,D项正确。
17.孙中山曾指出:“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此言论的背景是( )
A.清帝退位,民国成立
B.中华民国建立
C.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D.实现了三民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等信息可知,当时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故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清帝尚未退位,排除A项;C、D两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选B项。
18.某学者指出:“为什么(清帝)逊位诏书重要?现代中华民国是革命发动起来的一个现代国家,假如革命一路走到底……那么就是汉人政府,甚至是一个南方政权,历来帝国的解体都是崩溃,就是几块统治的地方,四分五裂。”该学者对清帝逊位持肯定态度的理由是( )
A.避免国家走向四分五裂的局面
B.促使中国成为现代国家
C.打破了革命者的狭隘民族观
D.清帝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崇高风尚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学者肯定的是清帝逊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避免了国家的分裂,故选A项。由“中华民国是革命发动起来的一个现代国家”可知“现代国家”是革命发动起来的,而不是清帝逊位促成的,排除B项;由“革命一路走到底……南方政权”可知其强调了革命者一路革命到底最终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并非狭隘的民族观,可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
19.民国初年《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
A.国民获得的民主自由权利有限
B.国民评价辛亥革命缺乏共识
C.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逐步扩大
D.“辛亥革命”一词未被广泛接受
答案:D
解析:材料不能体现A、C两项。根据“武昌首义”“共和成立”“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可知B项错误。“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说明“辛亥革命”一词并未被广泛接受,故D项正确。
20.托克维尔曾预言中国革命说:“一个国家,如果它原来是个人集权管理,并且习俗和法律也都接受这种管理,而现在它想建立类似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那么我毫不犹豫地说,在这种共和专制下,会比欧洲任何一个完整的君主制更难以忍受。”依据他的观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
A.应该继续实行传统制度
B.建立民主政治的时机并不成熟
C.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借鉴欧洲的民主制度容易成功
答案:C
解析:A、B两项均误读材料。材料不能体现D项。“一个国家,如果它原来是个人集权管理,并且习俗和法律也都接受这种管理,而现在它想建立类似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会比欧洲任何一个完整的君主制更难以忍受”,说明托克维尔预见到中国革命如果借鉴美国的民主制度会走向失败,如果遵循传统的君主制,那么民主政治容易成功,即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故C项正确。
21.学者秦晖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其所要表达的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 )
A.要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
B.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主要目标
C.着重培养国民素养和国民意识
D.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A
解析:“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的权利”体现的是民主意识,“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体现的是民族独立意识,故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排除B项;C、D两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
22.事实上辛亥革命是对封建主义旧制度、旧观念、旧习俗的一次猛烈冲击,是对国民半殖民地意识(奴性意识)的洗礼,是对民族虚无主义、欧化主义的扬弃。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中国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意识、自由思想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唤醒了国民的人格独立意识和维权意识
C.辛亥革命使国民的救国思想从迷茫中逐渐清醒
D.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制度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的主旨是辛亥革命在国民主体意识觉醒历程中的积极影响,A、B、C三项说法正确,都是从国民主体意识方面理解的。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选D项。
23.五四运动期间,天津市宣传抵制日货的一首歌谣为:“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渐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请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某国”指的是德国
B.“抵制”具有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双重意义
C.国货的质量要好于外国商品
D.“实业救国”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可知,使用国货不仅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抵御外侮,具有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双重意义,故选B项。这里的“某国”指的是日本,A项错;C、D两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
24.“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亚东大陆地!雄鸡一唱天下白,同声击贼贼胆悸!为民众争正义,军拚刀枪都不惧,精神冠古今!扫荡千古群魔毒。”这首歌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和牺牲精神
B.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C.民主和科学精神
D.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
答案:A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为民众争正义,军拚刀枪都不惧,精神冠古今!扫荡千古群魔毒”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故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
25.“这是五四学生运动很值得反思的地方,一些学生打着‘爱国’的旗帜公然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就这样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学生开始打砸抢,并且火烧了赵家楼。打砸抢的对象则指向汽车与房屋等私有财产……”与文中的“反思”相符合的是( )
A.性质正义的行动可以不择手段
B.国民的正义行动可以超越个人自由
C.必须反对打着爱国旗号的行动
D.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捍卫国家权益
答案:D
解析:根据“一些学生打着‘爱国’的旗帜公然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可排除A项。根据“打砸抢的对象则指向汽车与房屋等私有财产……”,排除B项。打着爱国旗号的行动,有合法和非法之别,排除C项。“就这样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学生开始打砸抢,并且火烧了赵家楼”,表达的是对“群众狂欢的方式”“打砸抢”的否定,即捍卫国家权益的一切行动均必须遵守法律,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失败原因的分析。并举例说明:19世纪后半叶“但它(中国)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4分)
(2)根据材料,概括其对该事件失败原因分析的主要观点。(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观点。(6分)
答案:(1)事件:辛亥革命。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举例:19世纪后半叶,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①产生于中国内地的官僚阶层思想传统,顽固保守。②统治阶级不愿也不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与思想文化。③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
(3)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文明”表现在哪里?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6分)
(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1)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丧失部分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并逐步加深。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一方面,中国遭受到巨大的民族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华民族逐步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进步。
(3)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要学习外国先进事物,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自强不息等。
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6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2)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三 “皇帝,……如今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4分)
答案:(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2)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索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
(4)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