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历史必修1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同步练习(岳麓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一历史必修1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同步练习(岳麓版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www.ks5u.com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 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  )‎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汉初中央直辖的郡和人口远远少于各王国控制的郡和人口,地方王国对中央形成了挑战,这说明王国势力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从材料中难以看出人口和州郡数目的增长变化,A、D两项排除。‎ ‎2.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为此,他建议(  )‎ A.实施削藩政策 B.分封诸王,完善郡国并行制 C.颁布“推恩令”‎ D.废除分封制,推行行省制度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主父偃上书汉武帝”“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可知,由于王国势力强大,主父偃建议实施“推恩令”,要求王国将封地分给子弟以削弱王国势力,因此本题选C。‎ ‎3.《旧唐书》中载:“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赐之旌节……专制军事。”由此可知,唐朝设节度使的本意为(  )‎ A.驻军边陲,防止外来民族侵扰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拥有政治自主权、财权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主持沿边地区政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D.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合作 答案:A 解析:由“缘边御戎”“专制军事”可知,唐朝设置节度使的本意是使其驻守在边境地区,抵御或预防外来民族侵扰。由此可知,本题选A。‎ ‎4.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藩镇割据的影响。据材料可知,节度使控制着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权,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本题选C。‎ ‎5.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  )‎ ‎①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②分军权与地方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④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北宋初年,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军权收归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②与之相背,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 ‎6.两宋一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之道而行之,立足于收权,而且颇为彻底。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削其支郡”“稍夺其权”,又按路分设帅(安抚使,掌兵民)、漕(转运使,掌财赋)、宪(提刑按察使,掌司法)、仓(提举常平使,掌救恤)四监司以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下列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是(  )‎ A.“杯酒释兵权”‎ 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D.推行二府三司制 答案:D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项与“收其精兵”相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C项与“稍夺其权”“监察地方官吏”等信息相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有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故本题选D项。‎ ‎7.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B.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C.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答案:D 解析:本题为认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基本史实之间关系和引申分析的能力。认识型选择题引申方法有三:正向引申(主要说明“经验”、“启示”和“值得学习的”等)、逆向引申(主要说明“教训”等)和混合引申(主要用于“辩证”认识型试题)。本题首先明确题干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所引起;其次弄清楚这种集权的影响,最后作逆向引申即可确定其正确选项为D。‎ 知识点二 ‎ 皇权的不断加强 ‎8.“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胡惟庸为明朝初年的宰相,由“……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可知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皇权,B项正确。由“胡惟庸绝不是……真正目标”而排除D项;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时期真正建立起来的,A项错误;明朝初年的宦官集团并未影响到皇权,C项错误。‎ ‎9.钱穆说:“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却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大学士还是一个五品官。不过上朝时,他以尚书身份而兼大学士,已经是站在其他尚书的前面了。然照制度正轨论,他之所以尊,尊在其本官,不尊在其兼职。”对于内阁成员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大多具有临时性,且多为兼职 ②兼职职位低,便于皇帝控制 ③身份与地位逐渐有所提高 ④逐渐取得了行政决策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D 解析:依据“大学士还是一个五品官”可知③错误;内阁是一个顾问机构,并没有行政决策权,因此④错误,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D项正确。‎ ‎10.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祖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制最坏时,司礼监便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这主要是由于司礼监控制了(  )‎ A.监督权 B.内阁 C.票拟权 D.批红权 答案:D 解析:太监属于皇宫工作人员,因此不能选择A、B项; 明宣宗时期,为了压制内阁的权势,将国家决策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票拟是内阁阁员拟定对事情的处理意见,以蓝笔书写,呈上请皇帝审批;由于皇帝审批用红笔,所以称“批红”。然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懒于政事,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故选D项,排除C项。‎ ‎11.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八旗固山额真合称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诸王兼领六部事,议政纷纭难决。这不能说明(  )‎ A.议政王大臣会议有较大的决策权 B.六部处于从属地位 C.王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 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答案:D 解析:由“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诸王兼领六部事”可知,B项说法正确;由“诸王……议政纷纭难决”可知,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12.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A 解析: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的不断变更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的黄河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1)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分工,相互制约。‎ ‎(2)主要问题:藩镇割据问题。措施:①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②政治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3)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 ‎(4)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见,明代的专制主义政治是比较高明的政治,皇帝一方面使内阁“有宰相之实”,把原先宰相的权力巧妙地转移到了内阁的身上,这大大替自己分担了繁忙的政务;另一方面,皇帝又使内阁“无宰相之名”,内阁行政没有法理上的依据,本质上依然是由于皇帝制度外的信任而私授权力的秘书班子,而且官阶比较低,这样就大大防止了内阁专权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内阁体制的作用只能是对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它仍然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 ‎——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 制度变迁的影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 在皇权专制方面,明清却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所有的制度安排无一不是围绕着如何加强皇帝的权力而展开的。……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又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清朝帝王尽管个个精明能干,曾出现过“康乾盛世”,但是这种极端专制主义制度结构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 制度变迁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特点。你如何理解它“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君主专制强化的危害。‎ 答案:(1)特点:权力很大,行使宰相职权;地位低,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理解:废丞相设内阁,使皇权缺乏制约因素,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2)特点:位低权重;机密性高。作用: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危害:导致政治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近代落后挨打。‎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后作业——提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答案:B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该法令是“推恩令”。“推恩令”的推行,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史实不符。‎ ‎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则材料说明了(  )‎ A.列侯所献酎金有问题 B.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汉武帝削弱了相权 D.汉武帝贪财暴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列侯属于地方势力,汉武帝以酎金成色不好为名废列侯,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唐朝后期,各地林立的藩镇实际上属于(  )‎ A.地方的封建割据势力 B.中央派出的地方机构 C.归附唐朝的安史降将 D.平定安史之乱的刺史 答案:A 解析:B项属于表面现象,不能反映出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实质,C、D两项属于唐代宗统治时期主要藩镇首领——节度使的主要来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设立内阁,商讨军国大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本题可用排除法。①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设问不符,排除含有①的选项,故C项正确。结合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收敛性”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表现为闭关锁国,在文化方面表现为加强思想控制。依此来分析各个选肢亦可得出答案。‎ ‎5.明朝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后期阁臣的实际权力非常之大,被史家称为“有相权而无相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阁臣往往文武兼备,能力极强 B.阁臣的地位极高 C.明朝后期皇帝昏庸,皇权旁落,阁臣越权越位 D.君主专制自身的弊端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没有历史依据;B项不符合史实,阁臣的品级一般较低;C项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D项属于根源,阁臣本身没有权力,但君主专制状态下阁臣有时可以获得一些权力,从而出现阁臣“有相权而无相位”的局面,故本题选D项。‎ ‎6.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即所学的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应该是行政权。A项中央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两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 ‎7.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 B.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 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分析可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权,故本题选B项。A项、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 ‎8.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 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政务繁忙,到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助理机构,C项符合题干和材料的要求。‎ ‎9.军机处成立后,政令经由军机处直接发出,称为廷寄;部院各方的公文也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中,称为折本,不再经由内阁。这表明(  )‎ ‎①内阁已形同虚设 ②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④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公文和政令不再经由内阁处理,故内阁形同虚设,①正确;政令经由军机处发出,各方政务由皇帝处理,全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由此可知②④正确;政务处理不再经由其他环节,行政效率有所提高,③正确。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10.“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直接促成军机处成立的原因是(  )‎ A.筹划西北军务 B.保持机密 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原因,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直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军国大计”可以看出是雍正帝为了解决西北军务所建,而根本原因是为加强君主专制。‎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1.唐任伍教授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两千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该观点的依据的是(  )‎ A.丞相 B.三省六部 C.(元)中书省 D.军机处 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元朝中书省长官执行宰相职权,因此他们都对皇权存在一定的制约,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A、B、C三项;清朝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无法制约皇权,故D项正确。‎ ‎12.钱穆认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问题,君权与相权“互为节制”,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与此相违背的选项。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而后来设置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军机处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所以答案为D项。明朝以前都有相权的存在,因此排除A、B、C三项。‎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 ‎——《史记·吴王刘濞列传》‎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二认为西汉初年分封诸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晁错和主父偃主张解决王国问题的手段有什么不同?这些手段实施的结果怎样?‎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答案:(1)主要原因:刘邦认为秦亡原因在于没有实行分封制;汉高祖刘邦的同姓子弟寡少。‎ ‎(2)手段:晁错主张强制削夺王国封地;主父偃主张通过分割封地削弱王国势力。结果:前者促使矛盾激化,直接引发“七国之乱”;后者削弱了王国封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3)说明:中央集权的强大、措施或政策的得当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 清高宗(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闒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1)据材料一、二,归纳汉唐时期皇帝对宰相的总体态度,并简述依据。‎ ‎(2)据材料三、四,归纳明清时期皇帝对宰相的总体态度,并简述依据。‎ ‎(3)上述四则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有无本质的区别?并说明有无本质区别的原因。‎ ‎(4)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总体态度:重视并重用宰相。依据: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量,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 ‎(2)总体态度:贬低并取消宰相。依据: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认为以宰相治天下之乱,自己便成了傀儡,这是要不得的,而宰相以天下之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是更要不得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重视宰相的作用和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封建统治考虑的。‎ ‎(4)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同时,封建官场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