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过关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过关试题(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单元过关检测(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这一描述反映出(  )‎ A.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性 B.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加速推进 C.工业化建设带动了农业发展 D.毛泽东有改革农村关系的意愿 解析:选D 毛泽东对建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想法,故D项正确。‎ ‎2.(2016·太原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解析:选B 从企业在空间的分布中不难看出,军用企业布局在内地的目的是保障经济安全,故B项正确。‎ ‎3.(2017·银川质检)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选B 广大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B项正确。‎ ‎4.(2017·武汉调研)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解析:选C “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表明中国打破对斯大林模式单一公有制的迷信,是独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灵活务实的表现,故C项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1960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信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等。这表明(  )‎ A.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B.中央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悄然展开 解析:选B 1960年,面对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与材料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相符,故B项正确。‎ ‎6.(2016·永州模拟)下表为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 总人口 ‎(万人)‎ 市镇人口 ‎(万人)‎ 百分比 世界平均 百分比 ‎1950‎ ‎55 196‎ ‎6 169‎ ‎11.2‎ ‎28.8‎ ‎1960‎ ‎66 207‎ ‎13 073‎ ‎19.7‎ ‎33.9‎ ‎1970‎ ‎82 992‎ ‎14 424‎ ‎17.4‎ ‎37.5‎ ‎1980‎ ‎98 705‎ ‎19 140‎ ‎19.4‎ ‎38.2‎ 表中内容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  )‎ A.政策导向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人口增长 C.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不大且不稳定 D.城市人口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解析:选C “1950~1980年中国”百分比一直低于20%说明增长不大,材料中从“19.7”到“17.4”说明增长不稳定,故C项正确。‎ ‎7.1980年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两厂不能横向联合反映了(  )‎ A.企业没有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C.市场竞争激烈 D.政企不分 解析:选B 据材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 ‎8.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据此判断当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 B.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 C.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 D.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 解析:选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实行,“75号文件”特别强调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反映出仍有部分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有疑虑,这些表明改革仍然面临着阻力,故C项正确。‎ ‎9.《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解析:选C 材料中收录的部分新词汇反映出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称谓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故A项错误;私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小,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故B项错误;部分新词汇反映出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C项正确;1978年就已经实现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故D项错误。‎ ‎10.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 年份 中国的出口 中国的进口 ‎1972‎ ‎32‎ ‎60‎ ‎1975‎ ‎156‎ ‎304‎ ‎1980‎ ‎1 059‎ ‎3 755‎ ‎1985‎ ‎3 865‎ ‎3 856‎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选C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了中美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 ‎11.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A 经济特区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没有上海,故①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80年代,故②正确;1984年,开放上海等14处为沿海港口城市,故③正确;上海浦东开发是在1990年,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12.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  )‎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解析:选B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猪羊肥大赛黄牛”和“蛇口标语”都与实现现代化有关,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起来后,加之城乡差别逐渐显现和自然灾害的出现,农村一些人员开始向城市流动。1957年前后,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1957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1958年,国家就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 ‎ 材料二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于经济“大跃进”的需要,从农村大量招工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粮食高产的泡沫吹破之后,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国家被迫精简城市人口,大量城镇居民被强制向农村迁移。“文革”前期,户籍迁移的主要流向是城市户口向农村的迁移,主要表现是两个人群的户籍迁移:其一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其二是城市“反动分子”。“文革”爆发后,大批被打倒的干部和以前曾被确定为“反动分子”的人被发送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的户籍迁移制度逐渐固化。据统计,1949年我国仅有136座城市,至“文革”结束时近30年时间才增加至191个,平均每年增加不足2个。 ‎ ‎“文革”刚刚结束后的几年,国家户口迁移政策依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政策。各地相继放松了对下乡知识青年因病、残和困难回城的限制,这个时期从农村转回城镇的知识青年有650多万人。国家还出台了老职工子女“顶替接班”政策,进一步开大了“农转非”的口子。据统计,从1978~1983年,5年内全国办理子女顶替约有900万人。 ‎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建设,城乡经济十分活跃,城市第二、三产业相当兴盛。此时,国家粮食生产丰足,粮食供应已与户口脱钩,农村人口进城经营工商业活动的人员数量很多,要求在城市落户的呼声非常强烈。 ‎ ‎“到1992年上半年,全国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出现了交钱办理城镇户口现象。据公安部对全国17个省区950个市(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办理收费‘农转非’户口248万人,每个户口收费从2千元到4万元不等。” ‎ ‎——以上材料摘编自《现代中国户口迁移 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 材料四 据有关学者测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了20%。而越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他们的贡献率就越高。目前,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诸多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将对拉动投资、消费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将更多的农村人口纳入城镇,还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放开户籍限制释放经济活力》‎ ‎(1)结合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国家出台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原因。(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评析户口迁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5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材料二中“粮食高产的泡沫吹破之后,严重的经济衰退”,“大批从农村招工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归纳。第(2)问,材料一、二的计划经济年代,户口迁移制度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劳动力,但受农业发展落后的制约,之后农村人口被牢牢地限制在农村;材料三中随着“城乡经济十分活跃”,“农转非”更加普遍,材料四中“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诸多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主力军”,国家逐步放开了户籍限制,扩大城市化进程。由此得出观点:经济模式是户口迁移制度的基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1)原因:农村劳动力流失,阻碍农业集体化进程;优先发展重工业,依靠农业提供原始积累;新兴的工业城市容纳力有限。‎ ‎(2)评析:经济模式是户口迁移制度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前,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一些建设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经济发展缓慢,长期被粮食问题困扰着,因此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户口迁移政策长期没有变化,农村人口被牢牢地限制在农村。 ‎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城乡经济繁荣,国家逐步放开了户籍限制,扩大城市化进程,释放经济活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词汇出现次数统计(单位:次)‎ 会议 召开 时间 社会 主义 建设 社会 主义 改造 社会 主义 革命 社会 主义 民主 社会主 义现代 化建设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 社会主 义商品 经济 社会主 义法制 十一大 ‎1977.8‎ ‎9‎ ‎4‎ ‎23‎ ‎0‎ ‎0‎ ‎0‎ ‎0‎ ‎1‎ 十二大 ‎1982.9‎ ‎10‎ ‎0‎ ‎2‎ ‎16‎ ‎11‎ ‎0‎ ‎0‎ ‎0‎ 十三大 ‎1987.10‎ ‎13‎ ‎3‎ ‎0‎ ‎17‎ ‎6‎ ‎0‎ ‎14‎ ‎3‎ 十四大 ‎1992.10‎ ‎7‎ ‎0‎ ‎0‎ ‎6‎ ‎10‎ ‎14‎ ‎6‎ ‎1‎ 十五大 ‎1997.9‎ ‎0‎ ‎0‎ ‎0‎ ‎6‎ ‎5‎ ‎10‎ ‎6‎ ‎15‎ ‎——摘编自村田忠禧《通过对字词使用的 计量分析研究中共党史》‎ 上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发展变化趋势。请归纳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将其进行归类,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变化趋势:工作重心的转变: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十年“文革”的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注:“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