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小专题(一)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技巧
类型1 连结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如图,已知AB=AD,BC=CD,求证:∠B=∠D.
证明:连结AC,
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
∴∠B=∠D.
【方法归纳】 通过连结两点,构造出三角形,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说明角相等或边相等.
1.如图,已知AB∥CD,AD∥BC,求证:∠A=∠C.
证明:连结BD,
∵AB∥CD,
∴∠ABD=∠CDB.
∵AD∥BC,
∴∠ADB=∠CBD.
又∵BD=DB,
∴△ABD≌△CDB(ASA).∴∠A=∠C.
2.如图,在△ABC中,AB=AC,点M为BC中点,MD⊥AB于点D,ME⊥AC于点E.求证:MD=ME.
证明:连结AM.
在△ABM和△ACM中,
∴△ABM≌△ACM(SSS).
∴∠BAM=∠CAM.
∵MD⊥AB,ME⊥AC,
∴MD=ME.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类型2 利用“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2】 如图,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求证:CD=AD+BC.
证明:在CD上截取DF=DA,连结FE.
在△ADE和△FDE中,
∴△ADE≌△FDE.
∴∠A=∠DFE.
又∵AD∥BC,∴∠A+∠B=180°.
∵∠DFE+∠EFC=180°.
∴∠B=∠EFC.
在△EFC和△EBC中,
∴△EFC≌△EBC.
∴FC=BC.
∴CD=DF+FC=AD+BC.
【方法归纳】 遇到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时,通常利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具体的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者延长某条线段,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解决.
3.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BC=BE+CD.
证明:在BC上截取BF=BE,连结OF.
∵BD平分∠ABC,
∴∠EBO=∠FBO.
又∵BO=BO,
∴△EBO≌△FBO.
∴∠EOB=∠FOB.
∵∠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
∴∠BOC=180°-∠OBC-∠OCB=180°-∠ABC-∠ACB=180°-(180°-∠A)=12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EOB=∠DOC=60°.
∴∠BOF=60°,∠FOC=∠DOC=60°.
∵CE平分∠DCB,∴∠DCO=∠FCO.
又∵CO=CO,∴△DCO≌△FCO.∴CD=CF.
∴BC=BF+CF=BE+CD.
4.(德州中考)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点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1)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EF=BE+DF;
(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解:EF=BE+DF仍然成立.
证明:延长FD到G,使DG=BE,连结AG,
∵∠B+∠ADC=180°,∠ADC+∠ADG=180°,
∴∠B=∠ADG.
在△ABE和△ADG中,
∴△ABE≌△ADG(SAS).
∴AE=AG,∠BAE=∠DAG.
∵∠EAF=∠BAD,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EAF=∠GAF.
在△AEF和△AGF中,
∴△AEF≌△AGF(SAS).∴EF=FG.
∵FG=DG+DF=BE+DF,∴EF=BE+DF.
类型3 利用“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3】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C>AB,求证:AB+AC>2AD>AC-AB.
证明:延长AD至E,使AD=DE,并连结CE,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是BC上的中点,
∴CD=BD.
又∵AD=DE,∠ADB=∠CDE,
∴△ADB≌△EDC(SAS).
∴AB=CE.
∵AC+CE>2AD>AC-CE,
∴AB+AC>2AD>AC-AB.
【方法归纳】 当题目中出现中线时,常常延长中线,使所延长部分与中线的长度相等,然后连结相应的端点,便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
5.已知:如图,AD,AE分别是△ABC和△ABD的中线,且BA=BD.求证:AE=AC.
证明:延长AE至F,使EF=AE,连结DF.
∵AE是△ABD的中线,
∴BE=DE.
又∵∠AEB=∠FED,
∴△ABE≌△FDE.
∴∠B=∠BDF,AB=DF.
∵BA=BD,
∴∠BAD=∠BDA,BD=DF.
∵∠ADF=∠BDA+∠BDF,∠ADC=∠BAD+∠B,
∴∠ADF=∠ADC.
∵AD是△ABC的中线,
∴BD=CD.
∴DF=CD.
又∵AD=AD,
∴△ADF≌△ADC(SAS).
∴AC=AF=2AE,即AE=AC.
6.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DE=2AM.
证明:延长AM至点N,使MN=AM,连结BN,
∵M为BC中点,
∴BM=CM.
又∵AM=MN,∠AMC=∠NMB,
∴△AMC≌△NMB(SAS).
∴AC=BN,∠C=∠NBM.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BN=∠ABC+∠NBM=∠ABC+∠C=180°-∠BAC=∠EAD.
∵AD=AC,AC=BN,
∴AD=BN.
又∵AB=AE,∴△ABN≌△EAD(SAS).
∴DE=NA.
又∵AM=MN,∴DE=2AM.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小专题(二)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类型1 对顶角和底角的分类讨论
对于等腰三角形,只要已知它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就能算出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如果题中没有确定这个内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就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在分类时要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相等.
1.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2°,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多少度?
解:①若已知的这个角为顶角,则底角的度数为(180°-52°)÷2=64°,故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6°;
②若已知的这个角为底角,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8°.
故所求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6°或38°.
类型2 对腰长和底长的分类讨论
在解答已知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当题目条件中没有明确说明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时,往往要进行分类讨论.判定的依据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6 cm,一边长等于7 cm,求它的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8 cm,周长等于30 cm,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1)周长为19 cm或20 cm.
(2)其他两边的长为8 cm,14 cm或11 cm,11 cm.
3.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 cm和12 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
解:如图,由于条件中中线分周长的两部分,并没有指明哪一部分是9 cm、哪一部分是12 cm,因此,应有两种情形.
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cm,底边长为y cm,根据题意,得
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得或
故腰长是6 cm,底边长是9 cm或腰长是8 cm,底边长是5 cm.
类型3 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的分类讨论
4.已知C、D两点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且∠ACB=50°,∠ADB=80°,求∠CAD的度数.
解:①如图1,当C、D两点在线段AB的同侧时,
∵C、D两点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CA=CB.∴△CAB是等腰三角形.
又∵CE⊥AB,
∴CE是∠ACB的平分线.∴∠ACE=∠BCE.
∵∠ACB=50°,∴∠ACE=25°.
同理可得∠ADE=40°,
∴∠CAD=∠ADE-∠ACE=40°-25°=15°;
图1 图2
②如图2,当C、D两点在线段AB的两侧时,同①的方法可得∠ACE=25°,∠ADE=40°,
∴∠CAD=180°-(∠ADE+∠ACE)=180°-(40°+25°)=180°-65°=115°.
故∠CAD的度数为15°或115°.
类型4 运动过程中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5.(下城区校级期中)在Rt△ABC中,∠C=90°,BC=8 cm,AC=6 cm,在射线BC上一动点D,从点B出发,以2厘米每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若点D运动t秒时,以A、D、B为顶点的三角形恰为等腰三角形,则所用时间t为或5或8秒.
解析:①当AD=BD时,
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D2=AC2+CD2,即BD2=(8-BD)2+62,
解得BD= cm.
则t==(秒);
②当AB=BD时,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B===10(cm),
则t==5(秒);
③当AD=AB时,BD=2BC=16 cm,
则t==8(秒).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综上所述,t的值可以是:,5,8.
6.(杭州期中)如图,已知△ABC中,∠B=90°,AB=8 cm,BC=6 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 cm,点Q从点B开始沿B→C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 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当t=2秒时,求PQ的长;
(2)求出发时间为几秒时,△PQB是等腰三角形?
(3)若Q沿B→C→A方向运动,则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解:(1)BQ=2×2=4(cm),
BP=AB-AP=8-2×1=6(cm),
∵∠B=90°,
∴PQ===2(cm).
(2)根据题意,得BQ=BP,
即2t=8-t,
解得t=.
∴出发时间为秒时,△PQB是等腰三角形.
(3)分三种情况:
①当CQ=BQ时,如图1所示,
则∠C=∠CBQ,
∵∠ABC=90°,
∴∠CBQ+∠ABQ=90°,∠A+∠C=90°.
∴∠A=∠ABQ.
∴BQ=AQ.
∴CQ=AQ=5 cm.
∴BC+CQ=11 cm.
∴t=11÷2=5.5(秒).
②当CQ=BC时,如图2所示,
则BC+CQ=12 cm.
∴t=12÷2=6(秒).
③当BC=BQ时,如图3所示,
过B点作BE⊥AC于点E,
则BE===4.8(cm).
∴CE==3.6 cm.
∴CQ=2CE=7.2 cm.
∴BC+CQ=13.2 cm.
∴t=13.2÷2=6.6(秒).
由上可知,当t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小专题(三)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与展开问题
类型1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
1.如图所示,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 cm,BC=3 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 A )
A.1 cm B.1.5 cm
C.2 cm D.3 cm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长方形ABCD的边A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上的F处,已知AB=6,△ABF的面积是24,则FC等于( B )
A.1 B.2 C.3 D.4
3.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 cm,BC=10 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 D )
A. cm B. cm
C. cm D. cm
第3题图 第4题图
4.(铜仁中考)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BC=6,CD=3,将△BCD沿对角线BD翻折,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则线段DE的长为( B )
A.3 B.
C.5 D.
5.(上城区期末)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线段AB、AD边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B )
A.1 B.2 C.3 D.4
解析:如图1,当点D与点Q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
A′D=AD=5.
在Rt△A′CD中,A′D2=A′C2+CD2,
即52=(5-A′B)2+32,
解得A′B=1.
如图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B=AB=3.
∵3-1=2,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
故选B.
6.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的周长为7.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在Rt△ABC中,∠C=90°,BC=6 cm,AC=8 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6_cm2.
8.如图,长方形ABCD中,CD=6,BC=8,E为CD边上一点,将长方形沿直线BE折叠,使点C落在线段BD上C′处,求DE的长.
解:∵在长方形ABCD中,∠C=90°,DC=6,BC=8,
∴BD==10.
由折叠可得BC′=BC=8,EC′=EC,∠BC′E=∠C=90°,
∴C′D=2,∠DC′E=90°.
设DE=x,则C′E=CE=6-x.
在Rt△C′DE中,x2=(6-x)2+22,
解得x=.
∴DE的长为.
类型2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的最短路径问题
9.如图是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纸盒,E是CD中点,F是CE中点,一只蚂蚁从一个顶点A爬到另一个顶点G,那么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是( C )
A.A⇒B⇒C⇒G
B.A⇒C⇒G
C.A⇒E⇒G
D.A⇒F⇒G
10.如图,在一个长为2 m,宽为1 m的长方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和场地宽AD平行且棱长大于AD,木块从正面看是边长为0.2 m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点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2.60m.(精确到0.01 m)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凉山中考)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8 cm,底面周长为24 cm,在杯内离杯底4 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20cm.
12.一位同学要用彩带装饰一个长方体礼盒.长方体高6 cm,底面是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从顶点A到顶点C′如何贴彩带用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是多少?
解:把长方体的面DCC′D′沿棱CD展开至面ABCD上,如图.
构成矩形ABC′D′,则A到C′的最短距离为AC′的长度,
连结AC′交DC于O,易证△AOD≌△C′OC.
∴OD=OC,
即O为DC的中点.
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82+62=100,
∴AC′=10 cm.
即从顶点A沿直线到DC中点O(或A′B′中点O′),再沿直线到顶点C′,贴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为10 cm.
13.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
(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
(2)当AB=4,BC=4,CC1=5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
解:(1)如图,木柜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矩形ABC′1D1和ACC1A1.
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有如图所示的AC′1和AC1两种.
(2)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A1B1到C′1,
爬过的路径的长l1==;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BB1到C1,
爬过的路径的长l2==.
∵l1>l2,
∴最短路径的长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小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类型1 平移型
把△ABC沿着某一条直线l平行移动,所得到△DEF与△ABC称为平移型全等三角形.图1,图2是常见的平移型全等三角形.在证明平移型全等的试题中,常常要碰到移动方向的边加(减)公共边.如图1,若BE=CF,则BE+EC=CF+CE,即BC=EF.如图2,若BE=CF,则BE-CE=CF-CE,即BC=EF.
1.如图,已知EF∥MN,EG∥HN,且FH=MG,求证:△EFG≌NMH.
证明:∵EF∥MN,EG∥HN,
∴∠F=∠M,∠EGF=∠NHM.
∵FH=MG,
∴FH+HG=MG+HG,
即GF=HM.
在△EFG和△NMH中,
∴△EFG≌△NMH(ASA).
2.(金华六校10月联考)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请你从下面四项中选出三个选项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并进行证明.
①AB=CD;②∠ACE=∠D;③∠EAG=∠FBG;④AE=BF.
你选择的条件是:①②③,结论是:④.(填写序号)
证明:∵∠EAG=∠FBG,
∴∠EAD=∠FBD.
∵AB=CD,
∴AB+BC=BC+CD,
即AC=BD.
在△ACE和△BDF中,
∴△ACE≌△BDF(ASA).
∴AE=BF.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类型2 翻折型
将原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之为翻折型全等三角形.此类图形中要注意其隐含条件,即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3.(下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Rt△ABC≌Rt△ADE,∠ABC=∠ADE=90°,BC与DE相交于点F,连结CD、EB.
(1)不添加辅助线,找出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
(2)求证:CF=EF.
解:(1)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为:
△ACD≌△AEB,
△DCF≌△BEF.
(2)证明:∵Rt△ABC≌Rt△ADE,
∴AC=AE,AD=AB,∠CAB=∠EAD.
∴∠CAB-∠DAB=∠EAD-∠DAB,
即∠CAD=∠EAB.
∴△CAD≌△EAB.
∴CD=EB,∠ADC=∠ABE.
又∵∠ADE=∠ABC,
∴∠CDF=∠EBF.
又∵∠DFC=∠BFE,
∴△CDF≌△EBF(AAS).
∴CF=EF.
类型3 旋转型
将三角形绕着公共顶点旋转一定角度后,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旋转型三角形.识别旋转型三角形时,如图1,涉及对顶角相等;如图2,涉及等角加(减)等角的条件.
4.已知:如图,AB=AC,AB⊥AC,AD⊥AE,且∠ABD=∠ACE.求证:AD=AE.
证明:∵AB⊥AC,AD⊥AE,
∴∠BAC=∠DAE=90°.
∴∠BAC-∠DAC=∠DAE-∠DAC,即∠BAD=∠CAE.
在△ABD和△ACE中,∠BAD=∠CAE,AB=AC,∠ABD=∠ACE,
∴△ABD≌△ACE.
∴AD=AE.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如图,△ABC,△CDE是等边三角形,B,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1)求证:AE=BD;
(2)若BD和AC交于点M,AE和CD交于点N,求证:CM=CN;
(3)连结MN,猜想MN与BE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证明:∵△ABC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
∴AC=BC,CE=CD,∠ACB=∠DCE=60°.
∴∠BCD=∠ACE=120°.
在△ACE和△BCD中,
∴△ACE≌△BCD(SAS).
∴AE=BD.
(2)证明:∵△ACE≌△BCD,
∴∠CBD=∠CAE.
∵∠ACN=180°-∠ACB-∠DCE=60°,
∴∠BCM=∠ACN.
在△BCM和△ACN中,
∴△BCM≌△ACN(ASA).
∴CM=CN.
(3)MN∥BE.证明:
∵CM=CN,∠MCN=60°,
∴△MCN为等边三角形.
∴∠CMN=60°.
∴∠CMN=∠ACB.
∴MN∥BE.
类型4 双垂型
基本图形如图:此类图形通常告诉BD⊥DE,AB⊥AC,CE⊥DE,那么一定有∠B=∠CAE.
6.如图,AD⊥AB于点A,BE⊥AB于点B,点C在AB上,且CD⊥CE,CD=CE.求证:AD=CB.
证明:∵AD⊥AB,BE⊥AB,
∴∠A=∠B=9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ACD=90°.
∵CD⊥CE,
∴∠ACD+∠BCE=180°-90°=90°.
∴∠D=∠BCE.
在△ACD和△BEC中,
∴△ACD≌△BEC(AAS).
∴AD=CB.
7.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直线l经过点A且绕点A在△ABC所在平面内转动,作BD⊥l,CE⊥l,D、E为垂足.求证:DA+DB=2DE.
证明:在l上截取FA=DB,连结CD、CF.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BD⊥l,
∴AC=BC,∠BDA=90°.
∴∠CBD+∠CAD=360°-∠BDA-∠ACB=360°-90°-90°=180°.
又∵∠CAF+∠CAD=180°,
∴∠CBD=∠CAF.
在△CBD和△CAF中,
∴△CBD≌△CAF(SAS).
∴CD=CF.
∵CE⊥l,
∴DE=EF=DF=(DA+FA)=(DA+DB).
∴DA+DB=2DE.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小专题(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解下列不等式(组):
(1)(金华金东区期末)5x+3<3(2+x);
解:去括号,得5x+3<6+3x.
移项,得5x-3x<6-3.
合并同类项,得2x<3.
系数化为1,得x<.
(2)(黄冈中考)≥3(x-1)-4;
解:去分母,得x+1≥6(x-1)-8.
去括号,得x+1≥6x-6-8.
移项,得x-6x≥-6-8-1.
合并同类项,得-5x≥-15.
两边都除以-5,得x≤3.
(3)
解:由①,得x≥1.
由②,得x>1.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
(4)(莆田中考)
解:由①,得x≤1.
由②,得x<4.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
(5)(金华金东区期末)
解:解不等式①,得x>.
解不等式②,得x≤4.
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4.
2.(苏州中考)解不等式2x-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去分母,得4x-2>3x-1.
移项,得4x-3x>2-1.
合并同类项,得x>1.
将不等式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萧山区校级月考)解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