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 )
A. 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 B. 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
C. 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 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知,古时候的婚姻是以宗族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为目的,完全以家族为中心,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物质追求,而是强调宗法观念,排除A。材料中未体现家庭分工,而是强调宗法观念,排除B。材料中未体现尊老爱幼,而是强调宗法观念,排除C。
2.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 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 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 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青铜器在三代主要是作礼器,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身份和地位;战国中晚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崩溃,奴隶主贵族地位下降,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所以青铜器风格朴素。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3.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反映出秦朝( )
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的官员不是世袭的而是任免的,这是官僚政治的表现,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说明社会秩序并不稳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如果失职将被免职而非失职现象十分严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官员不仅仅是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还有其他的职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免职、不世袭体现的是官僚政治的特点。
4. 汉初列侯封邑,列侯可征收封地租税,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据此可知汉初( )
A. 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
B. 中央集权有所强化
C. 郡县制并未得以推行
D. 封邑经常与朝廷对抗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和“反似贬逐”等信息可以看出在汉初中央集权有所强化。所以本题选B。“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说“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违背了材料的意思,可排除A;材料中的“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说明郡县制得以推行,可排除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5.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
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因为皇帝违反规定,宰相没有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说明当时相权对皇权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定的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宰相是按照原则办事,不是因循守旧,故A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仍然是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此事并不能说明君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
6. 有学者研究发现,行省制度实起源于魏晋以来的行台制度,原为中央(台、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后罢。金代初年曾置行尚书省于汴京。这些行省前期只理民政,不理军事,后期因内忧外患不断,则兼理民、军政,实际成了地方一级政区。这表明( )
A. 魏晋行台的职能与汉代刺史类同 B. 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历史传承性
C. 中国的行省制度形成于魏晋时期 D. 行省在历史后期削弱了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魏晋行台的职能是行政,汉代刺史是监察,故A项错误;行台——行尚书省——行省体现的是政治制度的传承性,故B正确;行省制度形成于元朝,故C错误;行省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错误。
7. 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依据材料一《宋会要辑稿》“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材料二《太宗实录》“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之权。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不管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B. 《太宗实录》是第一手资料,故材料二的结论更为可靠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故都不能成立
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故材料二正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函到原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会要辑稿》《太宗实录》都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A项正确;《太宗实录》是经过皇帝同意后书写的,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B项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故都不能成立,这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属于历史结论,用结论无法判断史料真伪,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府三司制
8. 有学者认为,由于明代以后实行分区或分省定额录取进士,各地考上的官员参与“廷议”,许多科举出身者未做官而成为乡里或地方与官府打交道的代言人,这类似于西方的代议制度。据此推知,科举制(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 避免了考官与考生结党营私现象 B. 有利于社会重学重教风气的形成
C. 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 D. 起到了调动知识精英参政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中国式的代议制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往往是地方精英的代表,类似于西方的议员,能够和官府沟通,考试合格者为官,完善了文官政治,从而起到了调动知识精英参政的作用,D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科举制起到了调动知识精英参政的作用,而与避免了考官与考生结党营私现象无关,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重学重教的风气形成,而是强调科举制起到了调动知识精英参政的作用,排除B。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而是强调科举制起到了调动知识精英参政的作用,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9. 《南京条约》本来极为丧权辱国,但清朝统治阶级竟然称之为“万年和约”,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这种认识导致的直接危害是( )
A. 面对后来列强的侵略应对失当
B. 清朝部分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
C. 鸦片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奋起
D.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南京条约》……清朝统治阶级竟然……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阶级对于西方侵略者的本质意图认识不清,这直接导致清朝面对后来列强的侵略应对失当,故A项正确;“清朝部分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中华民族的奋起”也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设问词“直接危害”,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影响及材料关键信息“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
10.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
A. 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 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 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 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提取与思考能力。
根据材料,这一战是分界线,使得“人皆醒矣”,可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列强先后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且该战使中国战败于同为亚洲国家的弹丸之国日本,国人的民族危机感大大加深,同时该战战败标志了学习技术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就是材料中所说的“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此“战”成为了国人觉醒的分界线。《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拓展了对华侵略的途径。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傀儡以及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与材料所限定的时间均不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
【名师点睛】全面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
(2)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洋务运动破产。
(4)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在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11. 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主张调和者
篇数
10
2
4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君主立宪成为主流选择
C. 《大公报》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D. 《大公报》实质上是政府的喉舌
【答案】C
【解析】根据统计可知,主张民主立宪的仅有2篇,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排除A。虽然主张君主立宪的篇数最多,但此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民主共和才是主流选择,排除B。根据篇数的多少可以看出《大公报》偏向于君主立宪,C项正确。《大公报》偏向于君主立宪,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因此不可能是政府的喉舌,排除D。
点睛:表格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解答应该充分注意表格的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表格不符的选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中的相关数据即可。
12.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是指自然经济的解体,而《天朝田亩制度》维护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未能顺应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与《天朝田亩制度》截然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实现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且与“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名师点睛】《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思想结晶;是中国历史上农民第一次具体提出如何分配土地问题的方案,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的范畴,实际上还是一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封闭经济模式,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的出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但《资政新篇》只是洪仁玕个人才华和学识的体现,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物;它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面临的问题,在战争环境下也未能实行。
13. 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 )
A. 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B.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C. 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 D.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人民爱国救亡意识的觉醒,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与科学思想,而是强调广大群众的团结救国,排除A。根据材料“中国人第一次懂得”可知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排除B。材料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排除D。
14.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传唱的革命歌曲的曲谱(部分)该时期( )
A.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突出的社会矛盾
B. 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
C. 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 开展土地革命是这时期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
【答案】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5. 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
A. 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B. 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
C. 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
D. 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材料中“武装”、“土地革命”体现了八七会议的决定,排除A。根据“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可知,毛泽东主张放弃城市中心道路,而当时党中央坚持城市中心道路,故没有体现改变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排除B。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形成,排除C。该思想体现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上山”也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D项正确。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6. “九一八”事变之后,《再生杂志》、《复兴月刊》等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及见解,各抒己见。这揭示出近代民族复兴意识( )
A. 在社会不同领域存在严重分歧
B. 主要出现在近代知识界和出版界
C. 推动了民族复兴实践的新发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 因民族危机加深而成为社会思潮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机加深,探讨民族复兴的主题纷纷出现,故因民族危机加深而成为社会思潮,D项正确。题干体现近代民族复兴意识成为社会思潮,而不是社会不同领域存在严重分歧,排除A。B项是题干的现象,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题干体现近代民族复兴意识成为社会思潮,没有涉及民族复兴实践的新发展,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17. 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抗日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同情
B.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不足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美国援华力度
D. 中国抗战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答案】B
18. 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
A. 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B.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 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D. 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国共两党已经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1949 年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B。1949 三大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役的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排除C。 该社论表示抗日战争胜利后,要“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反映出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新中国, 故D 项正确。
19. 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 设立“四百人会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贵族因为特殊地位而拥有相当多的财产,其社会政治地位自然比较高,这对贵族有利;同时,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原来的出身等级制度,平民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而积累较多的财产,从而提高自身的地位。虽然财产等级制仍然不平等,但是达到了梭伦的目的:既提高平民地位,又保证贵族利益,B正确。ACD均与题干主旨不相符,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0.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
A.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B. 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
C. 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D. 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答案】C
【解析】《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项不符合《十二铜表法》制定时的情况;韩非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A错;D 项不符合韩非子的主张;“法不阿贵” “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反映了反对贵族特权,故选 C。
【名师点睛】
本题要求回答韩非子“法不阿贵”主张和《十二铜表法》的共同点,即两者都应具备的特点,解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A、D不符合韩非子主张,B不符合《十二铜表法》,C两者都符合。
21. 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这说明古代雅典( )
A. 公民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B. 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C. 陪审法庭拥有最高立法权
D. 司法监督体系非常混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古代雅典注重通过法律规范和维护民主政治,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公民权力受到限制”,排除A;C项结论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混乱”一词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征及认识
22. 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
A. 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 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 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 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惟命是从”来看,国王对下院的影响力仍然较大,说明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B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
23. 麦迪逊在《联邦党文集》中提出:“要形成一个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首先必须使政府能够控制被统治者;其次必须迫使政府控制自己。”美国的成功做法是( )
A. 中央集权 B. 地方分权 C. 分权制衡 D. 民主选举
【答案】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材料中麦迪逊强调政府控制被统治者和政府控制自己,体现了他要求权力相互控制,也就是分权制衡, 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和民主选举,而是强调分权制衡原则,排除ABD。
24. “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
A. 近代德国政体专制是实,立宪为虚 B. 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C. 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D. 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反映出作者认识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虽然立宪为虚,但仍有一定的民主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应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说明:本大题有3小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 “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并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综合材料一、二,谈谈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答案】(1)特点:推崇儒学,致力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影响力大;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创约君主专制。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以科举选官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儒学复兴,理学兴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宋朝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2)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知识结构上开始吸纳西学;产生新的角色认同。
作用: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思想解放;自强求富、实业救国,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救亡图存,仅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实现:顺应时代潮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时俱进,注重文化传承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等信息可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制约君主专制等方面概括特点即可。第二小问,关于推动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的出现、儒学复兴和理学产生、社会经济发展、重文轻武的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白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等信息可从强烈的时代意识、向西方学习、新角色等方面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即可。第二小问,关于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近代工业化发展、政治民主化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第三小问,关于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行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自身素养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点睛: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特点”、“主要因素”、“思想特征”“历史作用”“如何实现”;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 “白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特点”、“主要因素”、“思想特征”“历史作用”“如何实现”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
美国
部分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事例
1.1838年12月12日,广州数万群众反对英美等国暴力干涉广东当局在商馆前处绞烟贩的行为,展示了普通群众支持禁烟的强大民意。
2.1895年,康有为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堵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3.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科学和民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4.1919年5月4日下午, 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表达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诉求。
1.1773年12月16日,示威者们将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一整船茶叶倾入波士顿湾,以此反抗英国国会于1773 年颁布的《茶税法》。
2.1775年,以莱克星顿枪声为起点,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了不懈斗争。
3.革命时期,普通民众要求扩大选举权,“不纳税无代表权”口号成为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专制权力的有力旗帜。
4.在内战和重建时期,南部400万黑人奴隶因为特殊贡献而获得了公民身份和选举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一战期间,在美国妇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下,美国终于将禁止以性别为由剥夺妇女的选举权写入联邦宪法,确立了女性和男性的政治平等地位。
阅读近代中美部分民众政治参与情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民众的参与推动了中美民主政治的进步。
阐述:近代以前以及近代早期,随着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北美(美国),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建立后,在民众的不断斗争下,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如妇女和黑人取得了一系列权利。受启蒙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民众思想得到解放,开展了一系列旨在追求民主的政治运动,如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更爆发了具有空前广泛群众基础的五四运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不断发展。
结论: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民众的思想解放,更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
(如考生能从下列几方面论述也可得分,如: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民主是中美两国民众共同的追求等。)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本题要注意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提出论题,第二部分是论述论题,最后是得出结论。由“近代中美部分民众政治参与情况简表”可知,材料涉及是中美部分民众政治参与的情况;从“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可知,提取信息要从中国与美国相关联点出发,或者说两者相同地方进行阐述。如论题:民众的参与推动了中美民主政治的进步。阐述:近代以前以及近代早期,随着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北美(美国),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建立后,在民众的不断斗争下,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如妇女和黑人取得了一系列权利。受启蒙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民众思想得到解放,开展了一系列旨在追求民主的政治运动,如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更爆发了具有空前广泛群众基础的五四运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不断发展。结论: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民众的思想解放,更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借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答案】(1)内容: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加强对各
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可以看出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根据材料“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可以看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根据材料“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可以看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
(2)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从当时角度来看,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长远来看,则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影响深远。
整体分析:本题引用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内容” “历史意义”的考查,难度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 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对策: 熟悉考点是基础; 多记诵,滚瓜烂熟; 阅读材料有技巧; 首尾句、标点符号; 组织答案须谨慎; 审清题、简单草稿; 要点序号不能忘。 序号化、书写清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