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2018 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8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溃退(kuì) 曦月(xī) 肖像 xiāo 锐不可当(dānɡ)
B. 要塞(sài) 沿溯(shù) 藻荇(xìng) 屏息敛声(liǎn)
C. 驱犊(dú) 悄然(qiāo) 素湍(tuān) 摧枯拉朽(xiǔ)
D. 翘首(qiáo) 歼灭(jiān) 戾天(lì) 一丝不苟(ɡǒu)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 B.监视 操纵 桅杆 振耳欲聋
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皆虑 D.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B. 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C. 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D.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B.北京大学写给 2017 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
神和情怀。
C .我们从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 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
向的交通问题。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C.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
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D.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2
6. 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4 分)73 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
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每年“三秋三夏”,
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30 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
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⑴请你根据相关内容,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2)
⑵针对这则新闻,请你给王加荣拟写 赞美词。(2)
7.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4 分)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 ,
, 。
8.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 《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 中 描 写 月 夜 庭 中 景 色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 居 易 在 《 钱 塘 湖 春 行 》 中 抓 住 早 春 特 点 从 仰 视 角 度 描 写 禽 鸟 的 优 美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
(4)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 。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
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2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4 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9、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
答:
10、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2 分)3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 11-15 题(10 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 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
奇者。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 不 见 曦 月(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 沿 溯 阻 绝( ) (4) 与其奇者( )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 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 分)
答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1) 自 非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曦 月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
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
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2 分)4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题(8 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
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
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
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
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
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
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 9.5 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
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6.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17.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
“飞天”。
18.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 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
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2 分)
19.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
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5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
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
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
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
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
读性。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题。(10 分)
妈 妈 的 额 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
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
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
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
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
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
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
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
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
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
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
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
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
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6
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
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
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
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20.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
(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2)
(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4)
(5)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21.结合语境,解释 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2 分)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2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段与第④段画线的句子。(4 分)
(1)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
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23.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分)
三、写作表达(40 分)
24.题目:以《这,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规范。记叙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②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
或虚拟名称代替。7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答案
1.D 2.A 3.C 4.B 5.D 6⑴七旬老人坚持 30 年捡拾粮食 ⑵示例:“节约一粒粮”,不过在
一念之间,不过是举手之劳。然而,捡拾粮食的习惯竟能保持 30 年,令人惊叹不已。尊重劳动、敬
畏粮食,唯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您用看似小小的善举,诠释着勤劳节俭的美德、凝聚着时代的
正能量。
7、8 略 9.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1 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
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1 分)
10、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
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1 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
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
苦闷。(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11.略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13. 《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
凄凉的气氛。(1 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 分) 14. (1)
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 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
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15.略
16.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 1.7 秒(2)
17.示例①: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
‘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示例②: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
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2)
18.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2)
19.D(“以动衬静”应为“以静衬动”)(2)
20.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
(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2)示例:母亲的额头布满汗水、喜悦、忧伤。(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4)示例:母亲额头的皱纹。 (5)示例: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21.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2 分)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阳光灿烂”指阳光光彩夺目的样子。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开心快乐、幸福的神态。
2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段与第④段画线的句子。(4 分)8
(1)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贴”字用得生动传神,通过母亲这一个动作表现母亲对儿女的无
微不至的关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额头上的皱纹比作年轮,把母亲比作树,生动形象地写出妈妈
的额头记录下了她对子女的疼爱,为家庭生活辛劳的付出,以及“我”对妈妈的爱(或感恩
之情)。
23.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示例: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关爱儿女、勤劳能干、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