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广西四省名校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西四省名校.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广西四省名校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广西四省名校(南宁二中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 ‎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郦波教授的新著《五百年来王阳明》对王阳明其人其思的解说,行文虽有“亲民”之浅白,内里却不乏“明明德”之深刻,因其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两个终极问题: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两者作为核心主题统摄全书,使读者带着问题深入王阳明的人生变迁和思想发展,并以此为镜,观照自身。而这两个问题,不仅指向了王阳明,也指向了儒学两千年的根本:内圣与外王、修身与平天下、克明俊德与协和万邦的融贯。它不是要营造“无牵累的个人”的“小确幸”,而是要让人在时代中、在家国天下里反省自己的内心。‎ 完人之问的核心,或可在书中所载王阳明与乔宇的对话中管窥。乔宇本人正如王阳明一般,爱好广泛,才学不凡。但后者却为他下了断语:“世人多巧,心茫茫然”。这不由让人想起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不可或缺,但道是根本的统摄。这甚至可与西方哲学中的源头主题“知识即美德”相互参照印证——知识指向终极的理念,“意见”所涉则是纷繁的事物。王阳明给乔宇三个字:专、精、正;若能由诸艺之专精着手,或可升华为正道;这大约正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是王阳明早年格竹而不得之后的大彻大悟,也与西哲所思并无二致:超越“意见”之上,才可窥见普遍性的理念。‎ 当然,对于阳明心学而言,“知”并非全部,知行合一才是成就完人的根本。郦波教授此书引人入胜之处,正在于将王阳明之德、言融于剿匪戡乱等不凡事功之中,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全书反复提及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词,大约就是“事上练”。中国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讨论,至此可谓大成。有意思的是,自苏格拉底之后,西哲也分为两派,一派偏重纯粹的哲思,另一派则注重在公共事务的参与中实践对美德的认知——以反省内心之《沉思录》流传于世的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罗马皇帝奥略留,大概就是西方“事上练”的最佳代表。‎ 客观而言,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问”上的展开,似不如“完人之问”那样详尽丰富。因为这所涉及的,已经远远不是阳明心学本身,而是其背后两千年的儒学传统,在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变局时因何无力这一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主题。作为一本介绍王阳明其人其说的通俗读物,郦波教授此作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系统、缜密地作出解答,而在于为读者开启了两条思路。其一是中日行为之对照。其二是中西思想之对比。此书虽以阳明心学为主题,其中两处涉及西学的文字却尤为让人印象深刻。‎ ‎《五百年来王阳明》,虽立足历史,却以“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这两个终极问题指向当下、指向未来。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王阳明的智慧,大约并不不只会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上,也会与四海先哲的思想,共栖于世界,与天壤而同久。‎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4日16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不只是要营造“无牵累的个人”的“小确幸”,而且是要让人在时代中,在家国天下里反省自己的内心。‎ B. “若能由诸艺之专精着手,或可升华为正道”,是王阳明早年格竹之后的大彻大悟,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 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间上的展开,已超越阴明心学本身,而指向其背后儒学传统在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变局时因何无力的争论的主题。‎ D.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将王阳明之德、言融于剿匪戡乱等不凡事功之中,娓娓道来,反复强调了“事上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论述了王阳明的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并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完人之问的“知”与“行”两个方面。‎ B. 文章在阐述“完人之间”与“心学之问”时,都指出其与西哲所思有可相参照比较之处。‎ C. 文章对于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问”上的展开似不如“完人之问”那样详尽丰富这一情况,指出此作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系统、缜密地作出解答,而在于为读者开启了两条思路。‎ D. 文章认为《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立足历史,以“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这两个终极问题指向当下、指向未来,揭示了郦波教授新著的价值和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王阳明其人其思的解说,郦波教授新著以两个终极问题作为核心主题统摄全书,使读者以此为镜观照自身;不乏深刻。‎ B. 乔宇本人如王阳明一般,爱好广泛,才学不凡,但未能在诸艺上专精,失去了道的根本。‎ C. 对于阳明心学而言,如果不仅有了“知”,还能做到知行合一,就可成为完人。‎ D. 世界文化心同理同,王阳明的智慧,大约并不只会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上,也会与四海先哲的思想,共栖于世界,与天壤而同久。‎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不是要……而是要……”为并列关系,此项说成“不只是耍”,歪曲为递进关系。B项曲解文意,绝对化。原文是“格竹而不得之后的大彻太悟”“大约正是”。C项不是“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问上的展开,已超越阳明心学本身”,原文无此依据。‎ ‎2.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论证思路的考查,A项“文章分析论述了王阳明的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表述错误,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是郾波教授新著提出的,不是王阳明的。‎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C项表述绝对化,原文是“‘知’并非全部,知行合一才是成就完人的根本”‎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细心很重要。‎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斗 草 凌鼎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农历五月,因暑热袭来,蚊蝇孽生,往往疾病流行,百姓畏之。因此在两千多年前,即有到郊外山野去采草药,以驱疾治病的习俗。后来演化为“踏百草”(即踏青)、“斗百草”等。‎ 据地方志记载:斗草之风,娄城历来盛行,乃端午期间的一民间活动。古庙镇有一孩儿王出身的阿埭,自小偏好斗草。他出马斗草,不说百战百胜,至少十斗九赢。他的那一套诀窍,即便说给别人听,别人也学不来。古人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阿埭斗草用的车前草那根草茎是采自穿山之悬崖陡壁,你敢去采吗?那可是有危险性的。‎ 阿埭弱冠之年后,依然放不下他的斗草,每年五月五日,他总要在古庙镇外的娄江边与人斗草,有如设擂,谓之过过斗草瘾。‎ 那日,娄城不少女眷也难得到娄江边来郊游踏青。其中有一叫冉云的姑娘见阿埭在玩斗百草之戏,来了兴致,说也来凑趣一斗。‎ 阿埭见来一城里姑娘,自然半点不把她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如此娇弱的姑娘与他身经百战的阿埭斗草,非让她连斗连败不可。‎ 谁知冉云姑娘一点不示弱,竟然拔来了一根又粗又老的草茎,那架势,志在必得。踏青之游人见一姑娘家与斗草王阿埭交战,呼啦一下围上了不少人,大家对冉云姑娘手中的草茎喷喷赞之,简直堪称草茎王,也不知她是如何采到的。‎ 阿埭瞄一眼冉云姑娘手中的那根特大号草茎,不以为然地一笑,他故意挑了根又细又短的草茎,仿佛拳击比赛中的重量级与轻量级,完全不成比例。‎ ‎“冉云姑娘赢,阿埭小子输。”不少人心里默默念叨,希望让冉云姑娘来挫挫这位长胜将军的锐气,不说出口恶气,至少开心一番,乐一乐,笑一笑,让阿埭在姑娘面前闹个大红脸。‎ 比赛可说是速战速决,开始阿埭摆出一副我自岿然不动,接受任何挑战的样子。两人的草茎成十字相交状,冉云用劲拉了几次都无法拉断阿埭的草茎。如此三次后,阿埭似乎己很有绅士风度了,他开始反击,只见他以极快的速度用劲一拉,冉云手中那又粗又老的草茎竟然像放在刀刃上似地,齐刷刷地断了。‎ 观者无不失望万分,有人拿起阿埭那根草茎反复看,这么细的一根细茎,怎么似老牛筋似的拉不断。‎ 其实游人哪里知道,阿埭的车前草茎都采自穿山,穿山以石为主,车前草要能在穿山生长,非有坚韧的生命力不可,特别是那些生长在峭壁上的,经风经雨,且得天地之精华,怎能与娄江边肥沃土地上生长的车前草相比呢,一个富贵相,一个贫苦样,但谁能吃苦,谁能耐劳,还用说吗?‎ 阿埭赢了,在众目睽睽下赢了,不免有些得意。‎ ‎“不服!”冉云姑娘说。‎ ‎“不服?”阿埭一楞。好,不服再斗。‎ ‎“手斗我输了,你敢不敢口斗。冉云咄咄逼人。‎ 口斗就是各自报出各种花草的名目,类似对对子,对仗是第一要素,花草的质量是第二要素。就好似黄宏与侯跃文的小品《玩名片》差不多。‎ 口斗,阿埭曾与小伙伴们也斗过,但他自知是弱项,可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那岂不太失面子了,斗就斗,不信这城里姑娘就识得那么多野花野草。‎ 阿埭自认为自己是擂主,让冉云挑战。‎ 冉云决定先易后难。‎ ‎“红梅。”‎ ‎“青萍。”阿埭张口便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美人蕉。”‎ 阿埭想了想说:“君子兰。”‎ ‎“车前子。”‎ ‎“马后炮。”阿埭脱口而出。‎ 人们哄堂大笑。阿埭窘得无地自容。‎ 冉云心软,说了个常见的“春风桃李。”阿埭稍动了动脑筋,就答了个“秋雨芭蕉”。‎ 冉云见阿埭缓过神来了,抛出一绝的“相思子”。‎ 阿埭楞住了。嘴里“相思子相思子”地念著,就是对不出。‎ ‎“回去慢慢想吧,想到了再告诉我”。冉云一笑,飘然而去。‎ 阿埭变了个人似的,一门心思想早点对出相思子,他把他知道的花花草草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地过滤着,筛选着。有天,他在主庙镇一户人家的后院见到一合欢树,他突然省悟:合欢枝,对,一定是合欢树。‎ 相思子对合欢枝,有意思。我要去告诉冉云,我阿埭对出来了,不,还要问问她,这是什么意思?阿埭有些想入非非了。‎ 冉云是哪家的小姐呢?总不见得一家家叩门去问吧。‎ 阿埭想得满好,静静小心苦读一年书,明年端午正式摆擂斗草,引冉云再来复斗,非赢她不可。‎ 第二年端午,阿埭早早来到了娄江边,呼吸着早春的气息,踏着浅浅的青草,他自信:手斗他阿埭可号称打遍娄城无敌手。口斗,经一年闭门苦读,他如今也不怯场。他多么希望冉云姑娘再来与他斗一斗章,可冉云姑娘没有出现。‎ 第三年,冉云姑娘还是没有出现。‎ 或许冉云姑娘再不会来了,留下了永远的相思子与永远的回忆。‎ 以后,每年的端午,阿埭总不由自主地来到娄江边,他也说不清这无望的等待怎么会有如此的诱惑力。‎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驱疾治病演化而来的端午节斗草之民间游戏,展示了浓郁的地域风情,为引出下文阿埭与冉云斗草做了铺垫。‎ B. 小说善于用细节表现人物,文中对为阿埭赢得比赛的车前草草茎来历的介绍,也间接表现了阿埭身上所具有的机智坚韧、吃苦耐劳的品质。‎ C. 文中“相思子”对“合欢枝”的情节设计,表现了冉云与阿埭互相爱慕的情感。‎ D. 小说语言通俗明快,洗练简洁,读来自然亲切。小说风格活泼生动,善于体察细微的人生与人性,富于阅读乐趣。‎ ‎5.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6. 有人认为:“艺术家能把死板的材料变成生动的创造的前律。韵律,能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节奏或生命形态,并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找到艺术的灵魂。”请据此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答案】4. C    5. ①“无望的等待”是指盼望了几年,冉云都没有出现。②“诱惑力”既包含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又包含对再次相遇的期待。③表现了阿埭情窦初开、朦胧而纯真的情感。    ‎ ‎6. ①小说以“斗草”为线索展开情节,一咏三叹,将一对小儿女的斗草之乐置于这一富有民间地域特色的习俗下缓缓展开,也营造了清新活泼的故事氛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②从“手斗”到“口斗”的情节转变,从单纯的游戏转变为情感的微妙交流,展示了鲜活自然的生命节奏。③以“甜蜜而无望的等待”结尾,营造了一种遗憾之美,令读者久久感叹回味。小说的结尾写阿埭终于想出了“合欢枝”一词,但盼望了几年,再也没有机会遇到冉云。每年端午,阿埭总来到娄江边等待,给人以情意缠绵、回味无穷的诗意般的美的想象空间。由平淡而入深思,言近旨远。‎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表述错误,文中“相思子”对“合欢枝”这一情节设计只是含蓄地表现一对小儿女情窦初开、朦胧而纯真的逗趣情致,并没有直接表现互相爱慕的情感。‎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含义既要抓句子内部的关键词,又要联系句子的上下文,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去品味和赏析。本句中“无望的等待”和“诱惑力”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词,“无望的等待”联系上文“第二年端午,阿埭早早来到了娄江边……可冉云姑娘没有出现。”,“第三年,冉云姑娘还是没有出现。”可知,阿埭盼望了几年,冉云都没有出现;这件事为什么对阿埭“诱惑力”,联系上文阿埭和姑娘从“手斗”到“口斗”的情节,最后姑娘抛出一个“相思子”的题之后就飘然而去,这就从一个单纯的游戏转变为情感的微妙交流,所以阿埭每年都怀着美好的回忆期盼姑娘的出现,表现阿埭朦胧而纯真的情感。‎ 点睛:理解句子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联系上下文;探寻言外之意;揣摩修饰语。理解句子的含意不能脱离文段和全篇孤立地分析,而是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去品味和赏析。探寻言外之意,有些句子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句子中有意蕴丰富的词语,因此只要解读出这些难懂的词语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定要先分析句子的成分,紧紧抓住修饰词、限制语进行仔细揣摩,才能把句子的意思理解完整。‎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扬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来划分的。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凤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 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怎么体现?‎ 杨庆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 凤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不但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 凤凰文化: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试。‎ ‎(摘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庆祥认为当个人与世界、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出现了问题,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书写就是一种理性的方法。‎ B. 杨庆样认为,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的伤痕文学,其代表作品《班主任》《伤痕》,他们的文学价值大于文学史价值。‎ C. “新伤痕文学”把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有助于人们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 D. 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类型相似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 ‎8. 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杨庆祥之所以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主要是因为大量关于改革开放涉及伤痕问题的作品的出现。‎ B. 杨庆祥认为中国当下所谓“50 后”“60 后”“70 后”“80 后”甚至“90 后”“OO 后”其实都是同一年代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 杨庆祥认为余华的《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作为“新伤痕文学”,还未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D. 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作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 E. 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 ‎9. 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对时代的疗愈作用是怎样完成的? 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7. B    8. AB   ‎ ‎9. ①“新伤痕文学”先反思和批判自己,重建自我主体性,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②“新伤痕文学”不把“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不着力于具体事物,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③“新伤痕文学”通过语言化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④“新伤痕文学”的书写有助于找到问题的根源,对时代起照亮和疗愈作用。‎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他们的文学价值大于文学史价值”表述错误,应是它们的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的价值。‎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和理解,A项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还有另一方面原因:“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作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B项“同一代”原文中是指有共同成长经历、社会背景、精神特质的人。‎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括,题干要求是“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对时代的疗愈作用是怎样完成的”,先阅读文本,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段落和语句,该问题的答案区间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找到相关语句:“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可概括出书写有助于找到问题的根源,对时代起照亮和疗愈作用;“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可概括出“新伤痕文学”先反思和批判自己,重建自我主体性,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可概括出“新伤痕文学”不把“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不着力于具体事物,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 点睛:现代文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的解答方法如下: (1)通读原文,获得整体印象,弄清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尤其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2) 对题读文,针对问题研究,扣住问题,细心查找筛选信息。粗读全文后,分析题干,明确问题目标(角度);阅读每个选项,理解基本意思。结合粗读印象对应找到原文文字,“专项信息题”的信息通常是“块面型”的,相对集中,“综合信息题”的信息通常是“散点型”的,各自在不同的地方。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试题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概括。‎ 古代诗文阅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招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浑瑊与吐蕃会平凉,是日,帝语大臣以和戎息师之便。马燧贺曰:“今日已盟,可百年无虏患。”浑跪曰:“五帝无诰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今盛明之朝,反以季末事行于夷狄。夫夷狄人面兽心,易以兵制,难以信结,臣窃忧之。”李晟继言曰:“蕃戎多不情,诚如浑言。”帝变色曰:“浑,儒生,未达边事,而大臣亦当尔邪?”皆顿首谢。夜半,邠阳节度使韩游瑰飞奏吐蕃劫盟,将校皆覆没。帝大惊,即以其表示浑。明日,慰之曰:“卿,儒士,乃知军戎万里情乎。”益礼异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以右散骑侍罢平章事,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B.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C.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D.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 B.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为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之一。‎ C. 夷狄,古称北方部族为夷,东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浑心性放旷,不以仕途升迁为意。天宝初年,他被选拔为进士,入仕后,调为单父县尉,多次升迁,官至衢州司马,但还是弃官归隐山中。‎ B. 柳浑重视节操,爱惜声名。叛乱中他遭遇坎坷,没有向贼人屈服;叛乱被平定后,他认为自己的名字已经被玷污,且本含义不佳,因此自请改名为“浑”。‎ C. 柳浑持中守正,直言敢谏。他曾直率进言皇帝不宜代替手下官员选择县令;皇帝告诉大臣边境议和可平息战争,他提出敌人不讲信义,不可轻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 柳浑头脑敏捷喜欢辩论,豁达开朗。被罢官后几天就召故人出游,流连酒肆,纵酒狂放,玩乐尽兴才回来。李勉、卢翰等人觉得他是个很会享受世俗生活的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 ‎(2)帝大惊,即以其表示浑。明日,慰之曰:“卿,儒士,乃知军戎万里情乎。”‎ ‎【答案】10. D    11. C    12. D   ‎ ‎13. (1)御史台同僚用仪法规矩来约束他,但是柳浑放旷豁达不乐意受此拘束,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2)皇帝大惊,立即把奏表让柳浑看。第二天,皇帝慰问柳浑说:“你,虽然是儒士,却了解万里之外的军机情况啊。”‎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比如“朱泚乱浑/匿终南山”与“朱泚乱/浑匿终南山”,从文章来看,“浑”是专有名词,即传主柳浑,从下文来看,“匿终南山”的主语是“浑”。由此分析,“朱泚乱浑/匿终南山”的断法有误。据此排除AD两项。再如“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和“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执”的宾语是“其子”,“执其子”不应该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C项“古称北方部族为夷,东方部族为狄”有错,应该是“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酣肆”没有“流连酒肆”的意思,而是“放肆恣意”。‎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例如本题还要注意对词语的理解。‎ ‎1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第一句的关键点:“仪矩”,仪法规矩;“绳”,约束,“检局”,拘束;第二句关键词:“以”,把;“示”,给……看;“军戎”,军机情况。‎ 参考译文:‎ ‎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 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 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 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 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5. 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4. CE    15. 白诗,通过描写一个贫妇怀抱孩子拾麦穗的心酸情景,表达了对繁重租税的指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秦诗除了表达对贫女深切的同情,还通过对出身贫贱但品格高尚的贫女的描写,含有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像贫女一样才能出众的人在现实中却怀才不遇的遗憾。‎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咏物类诗词的考查。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和神韵。同时要熟练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C项对比手法分析错误,应为“比喻”(象征)。E项语言风格错误,应为“平实质朴”。‎ ‎15. 试题分析:本题是古诗比较鉴赏题,是诗歌形象、情感异同的比较,解答该题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秦诗首联 “蓬门”,“未识”写贫女的出身卑微;颔联联写贫女的妆容:“风流高格调” ,“谁爱”与“共怜”对比,既写出了贫女与世人在妆容上的差别,也显示出贫女不慕时俗、纯朴清丽的心灵。颈联“敢将”, “不把”,写出贫女天资聪慧、勤劳勇敢、不尚浮华的品格;尾联写贫女的痛苦:“压金线”,“做嫁衣裳 ”这更是她心中最大的苦楚!由自己的出身、性格而导致的爱情、婚姻无望的苦痛尚可忍受,只要自己愿意改变,完全可能像别人一样获得满意的结局。但由社会等级的差异和不公而导致的必然、残酷的命运悲剧,就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了,这样的苦痛,谁能忍受呢?这首诗诗诗人借贫女自诉心曲之口,道出了天下所有富有才华却被沉埋之人的不平之慨和悲哀之怨。而白诗写的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表达了对繁重租税的指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点睛: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仍与前面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①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感情基调。②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需要注意:①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②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③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在思想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 “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荀子·劝学》中,作者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用相反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人用“淫荡”等恶毒的词语诽谤诗人的行为。‎ ‎【答案】    (1). 必先苦其心志    (2). 蟹六跪而二螯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5).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螯”“蛾眉”“蛇鳝”“诼”“淫”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宁老友粉,是南宁传统小吃的金字招牌。辣椒、酸笋、豆政、肉片,猛火爆炒,滚汤人粉,口味鲜辣,汤料香浓,让游客们不禁食指大动。‎ ‎②《战狼Ⅱ》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了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的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的散事。故事扣人心弦,看得人惊天动地。‎ ‎③上个月,年级严抓学风纪律,对久假不归的学生进行了清理,通过严查严管,年级纪律作风明显好转。‎ ‎④地球虽然可以满足人的所有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人的全部欲望。暴殄天物、竭泽而渔的做法,到最后必然导致资源匮乏。‎ ‎⑤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衰”,这是颠扑不破的发展规律。‎ ‎⑥好好的一块原生森林,非得把它推平种上观赏植物,真是狗尾续貂,没事儿找事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①食指大动: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②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此处语义错。③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用在该句错误。④暴殄天物: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⑤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水远不会被驳倒推翻。在这里使用正确。⑥狗尾续貂:专指用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的后面,显得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或办事能力拙劣。此处语义错。‎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当前,世界正站在能源变革的“十字路口”,能源发展面临推动经济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任务。‎ B. ‎11月17日,施一公率领团队在生物学权威杂志《细胞》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剪接体催化后状态结构”的文章,在该研究领域,就完成时间和论文投稿,施一公的团队是世界第一。‎ C.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位于夏威夷的泛星巡天望远镜定位到了一颗“走位”异常飘忽的小行星,数据分析显示,它并不属于太阳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 猛龙队经历了完美一周,拿到背靠背比赛的连胜,他们还深为战胜了东部两支胜率超过50%的球队尼克斯队和奇才队所感到自豪。‎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搭配不当,不能“推动气候变化”应在“气候”前加“应对”。B项成分残缺,应该是“就……而言”。D项句式杂糅,不是“深为……所感到自豪”,应为“深为……感到自豪”。‎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出国之后,晚生垂念师恩,,本意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唯以贺卡一张,遥祝老师寿比南山、万事如意!‎ B. 正值张兄乔迁新居之际,小弟我无以为贺,唯有献上拙作一幅,聊供补壁。‎ C. (听说朋友们要来访)小方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备下薄酒,恭候各位光临。‎ D. 我们夫妻二人多年来膝下无子,人过半百才生下这个千金,难免骄纵了些。今后定当严加管教,再不唐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垂念”是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谦敬错位,应改为 “感念”。B项“补壁”是谦词。书画家在向别人赠送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会用“补壁”一词以示谦虚,言下之意是我的作品只能为你糊糊墙壁。用在句中是合适的。C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里是对人称自己的家,应用谦辞“寒舍”。D项“千金”,旧时用于称呼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植物的移动力基本为零,无法像许多动物一样靠逃离捕食者来避免被吃,①________,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组织中积累一些能对动物造成伤害的物质。人类驯化植物的选择方向之一,②________。而园艺观赏植物被驯化只是为了观赏,在驯化过程中并不会以减弱毒性作为主要育种目标,③________,不过好在这些毒素一般都老老实实地待在细胞内,不吃掉植物组织或者接触到汁液是不会中毒的。‎ ‎【答案】    (1). 但还是进化出了许多防御措施    (2). 就是降低(或:减弱)农作物的毒性    (3). 所以许多观赏植物都带有毒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完整连贯,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第一处根据前文“无法像许多动物一样靠逃离捕食者来避免被吃”和后文“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知本处语意是转折,第二处根据后文“在驯化过程中并不会以减弱毒性作为主要育种目标”推出前文就是降低(或:减弱)农作物的毒性;第三处是总结性语句,再根据后文“不过好在这些毒素一般都老老实实地待在细胞内,”可推出许多观赏植物都带有毒性。‎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停车难”近年来成为不少地区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既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也造成社会管理难题。针对这一情况,石家庄市巧施“妙招儿”,依据各地具体情况来划定不同功能停车位,起到了很好的“疗效”。可见划定不同功能停车位,就能避免车主的乱停车行为。车主的乱停车行为得到制止,就能规范城市建设。只要规范了城市建设,就能实现创建文明城的目标,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①划定不同功能停车位,,不一定能避免车主的乱停车行为。‎ ‎【答案】②车主的乱停车行为得到制止,不一定就能规范城市建设。‎ ‎③规范城市建设,不一定就能实现创建文明城的目标。‎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段综合修改和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让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地方表达出来。本题文段中除了“可见划定不同功能停车位,就能避免车主的乱停车行为。”推断不合理外,还有“车主的乱停车行为得到制止,就能规范城市建设。”“”只要规范了城市建设,就能实现创建文明城的目标,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这两处,推断都过于绝对,仿照第一处“……不一定……”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 写作 ‎22.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云最近推出了自己主演的电影《功守道》。这部集结了李连杰、吴京、甄子丹等演艺界武术名家的免费电影刷爆了网络。影片总监制李连杰说:“零片酬的《功守道》只有一个目标——传播和致敬中国太极文化,展现中国文化的自信与风范。”‎ 这部短片的名字也非常有意思。在太极里面有一种竞技叫做“太极推手”,这就是“攻守道”。但是这部短片的名字叫做《功守道》。本来这部片子的名字就是“攻守道”,但是后来出现了笔误,写成了“功守道”。当时李连杰和马云都看见了,马云就说:“不用改回来了,功字更好,这更加符合农耕文明培育下的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国武术的目的不是进攻,而是用来守护家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清明节应凸显文化感悟和认同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再过一个星期,传统的清明节又将到来。这些天来,上海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踏青扫墓高峰,人们捧着束束献花,祭奠亲人,缅怀先人,寄托思念。与此同时,以“学先烈、敬先贤、忆先人”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活动,正在成为上海市百万青少年和家庭清明节活动的主旋律。‎ 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正式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今年清明节将是第十个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清明节,这让人对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了更多的期待。实际上,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定为公共假日,表现了全社会对传统节日及其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弘扬。清明,本是古人在冬去春来之时取新火的日子。后来,逐渐与扫墓、祭祖等联系在一起,唐宋以后又加入了踏青、郊游等内容。千百年来,人们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里既怀念先人,又迎接春耕的到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同时,清明节的仪式和内涵也呈现出不断演化、不断整合和不断丰富的“活体状态”。因此,清明不只是祭祀,也不能仅剩下扫墓。今天,我们过清明节假日,更多的是要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体现感恩祖宗、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同时确保民族的优良文化和共同的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从这个意义来说,当务之急应在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为传统节日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使之与时代需求充分“对接”。清明节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要借助祭祀等仪式,“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看似关心的是死亡问题,落脚点却是现实世界,是如何让活着的人在追思和感悟中得以焕发生机并道德醇厚。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清明节承载的则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可以说,时代越是变化,清明节越要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越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越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因此,鼓励今天的人们过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悟和认同的过程,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温习和体验的过程。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就是要通过学习先烈获得精神的洗礼,通过敬仰先贤获得思想的升华,通过追忆先人获得灵魂的熏陶。‎ 需要强调的是,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假日化,仅仅是具备了“天时”,能否进而增添“地利”、“人和”等新要素,关键是要让清明节的形式和内涵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当下民众的需求。比如,可以在清明前后,组织踏青、植树等春游活动,让人们在尽情领略寻春、探春、踏青、游园的乐趣中,更加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此外组织开展一些户外体育活动,如抖空竹、放风筝、荡秋千、拔河、踢毽子、跳房子等等,也恰好契合了全民健身的要求。‎ 总之,当清明节到来之际,要让人们休好假、过好节,既要挖掘和维系好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也要想方设法地激发群众的热情,特别是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从而做到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李连杰的话“零片酬的《功守道》只有一个目标——传播和致敬中国太极文化,展现中国文化的自信与风范。”是重点,从李连杰的话可以立意如下:①我们应该坚持文化自信,敢于展现自己的文化风范。②要热爱、致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二部分马云的话是关键,从马云的话可立意如下:①功夫守卫家园,文化守卫心灵。②文化不在于“攻”,而在于练好自己的“功”。‎ 也可以综合立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和谐稳定的平衡之道。‎ 点睛: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