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初三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3初三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解析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 ‎ 智立方2013学年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00分钟)‎ ‎ 姓名: 得分: ‎ 文言文阅读(42分)‎ 现代文阅读(48分)‎ 作文 ‎(60分)‎ 得分 ‎(一)默写 ‎ 18分 ‎(二)诗词鉴赏 ‎4分 ‎(三)课内文言文 ‎ 8分 ‎(四)课外文言文 ‎12分 ‎(一)说明文阅读 ‎22分 ‎(二)记叙文阅读 ‎ 26分 一、文言文阅读(42分)‎ ‎(一)默写(18分)‎ ‎1、不见去年人, 。 《生查子·元夕》‎ ‎2、 ,千里暮云平。 《观猎》‎ ‎3、道狭草木长, 。 《归园田居》‎ ‎4、 ,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 ‎5、场主积薪其中, 。 《狼》‎ ‎6、酿泉为酒, 。 《醉翁亭记》‎ ‎【参考答案】1、泪湿春衫袖 2、回看射雕处3、夕露沾我衣 ‎4、五十弦翻塞外声 5、苫蔽成丘 6、泉香而酒洌(18分,每空3分)‎ ‎【考查内容】能默写本册课本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解析】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九年级(上)教材中要求默写的文言诗文,也包括中考规定默写的篇目,包括每周一诗、词、曲和文言文。‎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7-8题(4分)‎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这首曲中“昏鸦”的“昏”字明确呼应的句子是 。(2分)‎ 12‎ ‎【参考答案】7、夕阳西下(2分)‎ ‎【考查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 ‎【解析】材料选于八年级(下)教材中元曲单元。对于元曲的理解要从词语、句子开始,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昏”是指黄昏,对应的句子就是夕阳西下。‎ ‎8、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参考答案】D(2分)‎ ‎【考查内容】诗词曲内容的理解把握。‎ ‎【解析】“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表述不对,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以及西风”。 ‎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 岳阳楼记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本文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分)‎ ‎【参考答案】(2分,每空1分)北宋 范仲淹 ‎【考查内容】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解析】重点在于识记作家姓名、字号及主要作品。‎ 12‎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 ‎【参考答案】(3分)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考查内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解析】常考题型,本次结合重点实词来考查。‎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则指“处江湖之远”。‎ B.选文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表明了不应追求个人快乐的道理。‎ C.“微斯人,吾谁与归”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D.选文通过阴晴悲喜的对比,引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 ‎【参考答案】(3分)B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内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析】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不是表明了不应追求个人快乐的道理,而是与后文古仁人的忧乐观,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 ‎(1)徙衽以从阴 ( ) ‎ 12‎ ‎(2)其阴逾去 ( )‎ ‎【参考答案】(4分,每空2分)(1)移动 (2)离开 ‎ ‎【考查内容】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析】常考题型,重在理解记忆。‎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 ‎ ‎ ‎【参考答案】(3分)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考查内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解析】注意虚词“于”引导的倒装句式,和虚词“而”引导的转折句。‎ ‎14、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 ‎【参考答案】(2分)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考查内容】能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 ‎【解析】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注意此题要求是“具体表现”,即“拙于用夕”的具体体现。‎ ‎15、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分) ‎ ‎【参考答案】(3分)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考查内容】能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解析】郑人逃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白天晚上都是根据树影移动席子。从这个内容入手,得出这则寓言的道理。‎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12‎ ‎②何为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遂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困追堵截,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击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事业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3分)‎ ‎【参考答案】(3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12‎ ‎【考查内容】能识别不同文体特点,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解析】议论文的论点,是统摄全文的观点。论点的表述形式一般是明确的判断句。从文章的题目,和第一段的总结句都能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判断句况‎ ‎17、第②段主要采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 ‎ (4分)‎ ‎【参考答案】(4分)举例论证(1分) 阐述了“静气”的含义(1分),并具体生动地论证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2分)‎ ‎【考查内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3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这里考查举例论证。‎ ‎18、结合③、④自然段,分析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9分)‎ ‎(1) ‎ ‎(2) ‎ ‎(3) ‎ ‎【参考答案】(9分,每空3分)(1)列举杨利伟的事例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2)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 ‎(3)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有力地论证了培养静气需要善养正气。‎ ‎【考查内容】能识别不同文体特点,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解析】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第③段列举杨利伟的事例来论述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在第④段先从反面强调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接着又从正面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来论述培养静气需要善养正气。‎ ‎19、本文的结构是 (2分)‎ ‎【参考答案】(2分)层进式 ‎【考查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解析】议论文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 12‎ 即“是什么”(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或观点是什么,先提出来),“为什么”(对观点进行论述,谈理由,讲道理),“怎么做”(在明确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怎样去做)。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本文的结构是“是什么”+“怎么做”,属于层进式。‎ ‎20、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 ‎ ‎ ‎ ‎【参考答案】(4分)略 ‎【考查内容】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地拓展。‎ ‎【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根据这个中心论点,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选择一个论据。要求符合论点,语言通顺,结构合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 主 角 ‎【美】安•古德里斯 ‎①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应征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②“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③“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④“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⑤“因为我的角色!”   《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q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 12‎ 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丹言。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丹言(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节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这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地爬,丹言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刚说到这儿,丹言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丹言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那晚,妹妹的角色______没有一句台词,______抢了整场戏。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剩下我们面面相qù__________‎ ‎【参考答案】(2分) 觑 ‎【考查内容】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字。‎ ‎【解析】这个考点有2种题型,一种是改错别字,一种是看拼音写汉字,这里是看拼音写汉字。‎ ‎22、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虽然 却 B.既 又 ‎   C.不仅 还 D.不是 而是 ‎【参考答案】A ‎ 12‎ ‎【考查内容】现代文基础知识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 ‎【解析】要选好关联词,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关联词的关系。“虽然……却”属于转折关系,“既……又”属于并列关系,不仅 还属于递进关系,不是……而是属于并列关系,根据文意,选A 。‎ ‎23、这篇小小说围绕着妹妹的演出来安排故事情节,请你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写出妹妹演出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6分,每空2分)(1) 转变态度,积极认真对待这一角色。(2) 积极参加排练。(3) 演出时将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考查内容】能识别不同文体特点,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情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分值,此题的答案应有三点。从“妹妹总算没有退出”“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可以看出妹妹转变态度,积极认真地对待这一角色;从“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了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吁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臀地四下张望”“昏昏欲睡的丹吉叉一次惊醒,好像感觉到异样,仰规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可咀看出妹妹的成功还在于演出时的惟妙惟肖。还有一点是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 ‎24、这篇小说为什么以“主角”作为题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4分)妹妹是这篇小说的主角。妹妹经过努力成了《圣诞前夜》这一话剧观众心目中的主角。(2分)“主角”为题,告诉人们,不论做任何事,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就一定能获得成功。(2分)‎ ‎【考查内容】能识别不同文体特点,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12‎ ‎【解析】此题结合小说的人物,考查标题作用的把握。在记叙文和散文中,标题的作用:①交代小说的主人公;②是文章内容的是全文行文的线索,全文是围绕它展开的;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⑥一语双关,暗含主题。完成时,可以结合这几点加以分析。‎ ‎25、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分) ‎ A.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注意铺垫和照应,行文有波澜。‎ B.小说描写了“我”观剧时的感受和观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妹妹表演的精彩。‎ C“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表现了“我”很有礼貌却又略显拘谨的样子。‎ D.小说结尾爸爸的话,使妹妹态度的转变变得合理可信,也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3分)C(3分)‎ ‎【考查内容】能识别不同文体特点,能读懂文章内容。‎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小说的理解。C项中“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体现了我好面子人认出来,不好意思的心理。‎ ‎26、上文第⑦段中“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请你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爸爸跟妹妹究竟谈了什么,才使得“妹妹总算没有退出”。字数在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8分,其中内容4分,着重在“谈”,应包括爸爸和妹妹两人的语言或行为,爸爸谈话的内容还应包括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语言2分,思路结构2分)。‎ ‎【考查内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根据要求作适当地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解析】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地拓展。‎ 三、作文(60分)‎ 12‎ ‎27、写作题目:心中的阳光 ‎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不得抄袭。‎ ‎200‎ ‎400‎ 12‎ ‎600‎ ‎ ‎ ‎800‎ ‎ ‎ 12‎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