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4年高考语文二模科技文阅读题汇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市2014年高考语文二模科技文阅读题汇编》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北京高考二模科技文阅读分类汇总 朝阳 ‎ ‎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它悠久古老,有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 首先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到了近代,西方传入了便利的石印术、铅印术,后来是彩色胶印术,雕版印刷就渐渐被放弃了。可唯有木版年画至今依然使用着全套传统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与技艺。其实早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印刷术——拓印。拓印先于雕版,可等到轻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版印刷一出现,拓印就更多地去为书法与考古服务,不再有印刷的含意了。‎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古老的拓印在年画中依然使用着。比如在我国西南重要的年画产地——四川的绵竹,一直存有一种拓印的年画。这种年画拓印的木版是阴刻,文字是正字;而且拓印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纸,喷少量的水、用净毛刷将纸敷实(俗称掌纸),然后用拓包蘸墨一点点将画面拓印出来。年画通常是五颜六色的,而拓印只是单色,绵竹人称这种年画为黑货。这种年画墨色透亮,线条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这应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奇花异卉。‎ 中国木版年画都用版印,唯有山东高密还使用一种特殊的技艺——扑灰。扑灰源自古代画工使用的方法。在古代,画工们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粉本。粉本就是单线白描的稿样。使用粉本的手法有多种: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扎许多距离相等的针孔,作画时在粉本上洒上颜色鲜明的色粉,让色粉从针孔漏下来,使画样清晰地显现在画纸上,便可据稿作画;也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用靛蓝粉复勾一遍,然后铺在画纸上,用手扑一遍,将复勾的色粉留在纸上,再去依样描绘。高密的扑灰就是这种古艺,它们使用的复勾粉本的材料是木炭条。木炭条在古代画工那里叫“朽子”。朽子易涂易改——我们常用的成语“九朽一罢”就是从这里来的。由此可见高密扑灰画技传之久远。如今无论画壁画还是别的什么画,都不再用粉本和扑灰了,然而,这种古老又智慧的扑灰之艺,还依旧为高密年画艺人有滋有味地使用着。‎ 看似并不复杂的民间木板年画,竟然包含着如此深远的历史内容和非凡的来头,这怕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选自冯骥才《木版年画古艺:民间文化千古犹存》,有删改)‎ ‎1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木版年画保留了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 B.西方便利的印刷术传入,未让雕版印刷绝迹。‎ C.拓印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因为雕版印刷的出现。‎ D.被称为黑货的绵竹拓印年画,大多数为黑色。‎ ‎17.下列对于“扑灰”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扑灰是高密年画艺人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传统绘画技艺。‎ B.古代的画工如果离开粉本,就无法运用扑灰的技艺作画。‎ C.山东高密的画工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的技艺传之久远。‎ D.成语“九朽一罢”表明山东高密年画扑灰技艺历史悠久。‎ ‎1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填写表格。(6分)‎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因出自天津杨柳青而得名。制作方法是,先在木版上用阳刻手法雕出画样反字,然后往雕版上刷墨,印在纸上,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丰富等特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 ‎ 阳刻反字 工序 敷纸、掌纸、拓印 ‎ ‎ ‎ ‎ 单色 色彩丰富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6.(3分)D(“大多数为黑色”有误)‎ ‎17.(3分)C(“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有误)‎ ‎18.(6分)每空2分。‎ ‎ ‎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阴刻正字 阳刻反字 工序 敷纸、掌纸、拓印 刷墨、印刷、彩绘 色彩 单色 色彩丰富 ‎ ‎ ‎ ‎ ‎ ‎ 东城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 ‎  回观世界艺术发展史,从起源上看,艺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凭借想象力独立创造的,另一类是从对生活某些活动的模仿变异升华而成的。前者的创造或许受生活中零碎元素的启发,但没有直接的模仿物;后者则有生活的原型,在生活原型基础上作美学提升。第一类的典型代表可推建筑,第二类的典型代表可推舞蹈。书法跟舞蹈一样,属于第二类,是某些生活活动的艺术化。从艺术形态的来源说,舞蹈来源于生活原型,但一旦升华分离后,便不再介入生活原型,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艺术不干预生活。但是,书法却始终和生活原型“捆绑”在一起——所有的书写场合(不管实用还是审美)都可以用书法。‎ 由于书法艺术与汉字书面语言书写体系同步诞生、同体演进,从艺术特质上,也就秉承了“实用书写”的全部特性。‎ 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看,无论在“艺术服务生活”的前期(所有书法作品都直接服务生活,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书法),还是宋元以后“艺术服务艺术” (无生活功能目的,书法家为表现而创作),审美的书法成为书法艺术主流的时期,书法的“可辨读性”原则一直被奉为一个艺术法则而得到普遍遵守。‎ ‎ 实用书写受“记录”或“抄写”的效率原则约束,书写时不能“颠倒”或“打乱”文字顺序随意书写。书法艺术创作也是如此。这使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虽同属“写意”一系,但在创作演进的过程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国画对一个画面内的不同描绘对象,有大体的空间顺序要求,但这个要求是很宽松的,对画家不产生严格约束。书法家则不同。“一字乃终篇之准”,书法家一笔下去,就必须顺着笔势往下写,一气呵成。书法家的多数作品,都是在“单向时空行进”状态下完成的,不像绘画艺术,勾、皴、点、染,都可以逆向“行驶”,来回反复修改、涂改。‎ 至于其他的,由实用书写而孕生的多种书体形式语言体系,都源于其最初“象形”文字对生活对象的象征性模仿。而从象征性模仿的图形,到抽象字符体系的形成,再到抽象字符体系的“艺术化”多元变异、拓展,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经历了一次次几何级数的裂变,最终臻于全面的个性化形式出现,其背后的推动者和动力源,都是生活实用书写。‎ ‎(取材于郑晓华《书法:艺术的中国模式》)‎ ‎【相关链接】‎ 有一些文字设计服务网站,收集了各个朝代书法名家的字迹,把它们拆散之后,再任意组合,简单而方便,但是无论怎样排列,都觉得呆板生硬,其原因是不同名家的“字与字”之间没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也不能体现书写者当时情感上的微妙变化,缺少一气呵成之感。所以,现代科技制造的“实用书写”,无法完全取代书法艺术,也不具备书法艺术的表意抒情性。然而,面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浪潮,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虽然书法艺术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消亡,但为适应审美生活发展的需要,书法艺术也一定会在形式语言方面发生变化。‎ ‎(摘编自张文鹏《键盘时代的书法审美》)‎ ‎16.根据上述材料,推断下列不属于“在生活原型基础上作美学提升”而成的艺术形式的一项是(3分) ‎ A.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构成听觉意象来传情达意的音乐艺术。‎ B.用口头讲说的传统的表演形式来讲述历史故事的评书艺术。‎ C.以镜头撷取生活的瞬间并将其转化为视觉图像的摄影艺术。‎ D.运用文学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艺术。‎ ‎1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书法只能应用于实用书写场合,因为它始终没有脱离生活原型。‎ B.宋元以后审美的书法为艺术而艺术,已丧失生活中的实用功能。‎ C.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同属“写意”一系,对空间顺序也都有要求。‎ D.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经历了象征性、抽象化、个性化的发展过程。‎ E.键盘输入无法完全代替汉字书写,更不可能取代书法的艺术功能。‎ ‎18.书法艺术与实用书写的关系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概括(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6.(3分)A ‎17.(4分)A、B ‎       (答A、B,各得2分;答D ,得1分;答C、E,不得分)‎ ‎18.(5分)‎ 要点一:书法艺术始终遵循着实用书写的可辨读性原则。‎ 要点二:书法艺术遵循着实用书写的效率原则,保持单向时空的书写顺序。‎ 要点三: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从形成到演变,其推动力都来自实用书写的发展需要。‎ 要点四:现代科技制造的实用书写,缺少书法艺术时间上的连续性,不能表现书法家的情感变化。‎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 ‎ 丰台 ‎ ‎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中国主旋律电影最初被定义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和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后来在全国思想解放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200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主义题材的献礼影片纷至沓来,从而迎来了“主旋律”创作的春天。优秀故事影片《沂蒙六姐妹》在创作上独辟蹊径,以小见大,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朴实平凡的小人物形象。建党九十周年的展映影片《秋之白华》,立足于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以瞿秋白的感情生活来架构整个影片,从题材的选取和影片风格上都呈现出了创新意义。‎ 然而,作为中国主流文化传输的重要载体、民族形象的重要体现——中国主旋律影片,似乎一直没能形成民族电影鲜明的形象。各种原因使得主旋律原本积极的价值导向偏离了本意,限制了主旋律影片的健康发展。‎ 首先,“文以载道”的内涵定位,导致主旋律作品未能有效发挥积极作用。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将电影视为承载“道”(国家主流思想)最有力、最直接的工具,主旋律电影更是顺应了 “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从而使主旋律影片的宣教色彩极其浓厚,导致 “主旋律”的审美功能、艺术特性被突出的宣教意识所掩盖。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旋律影片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形象难以让人信服;套路化的故事情节,难以让人动容;对主旋律定性、定型的固有印象使得部分电影只能是“教科书”“传声筒”,无法调动起观众的审美感受。‎ 其次,______①_____________,导致主旋律影片缺乏吸引力。早期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模式化,情节与现实生活存在距离,尤其在塑造主流电影里的‘社会英雄’时,由于把他们的形象神圣化、概念化,进而造成与电影消费群体之间的认同疏离,长期积累便形成了主旋律影片叙事宏大、人物空洞、剧情老套的问题,少有创新,难有突破。‎ 最后,_______②____________,导致主旋律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旋律影片常常因为重点突出意识形态的传递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根本和市场的检验。靠组织团体购票和包场形式试图使其深入人心,反而阻断了主旋律良性竞争发展的道路,导致一些作品根本没有可看性,缺乏市场竞争力。作为艺术创作,主旋律应该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以艺术为最高标准,以市场为最终导向,突出“主旋律”应有的核心价值与导向作用。                                          ‎ ‎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期,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主旋律影片是文化传输的唯一载体,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已形成民族电影鲜明的形象。‎ B.中国主旋律影片在思想内容的定位上不断改进,但在风格创新上却一直没有跨出新步伐。‎ C.中国主旋律影片的审美功能被突出的宣教意识所掩盖,主要是人们对“道”的理解有偏误。‎ D.中国主旋律影片要传递意识形态,必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 ‎16. 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分别填写一句话,与后一句话结合,准确概括该段内容的含义。(每句话不超过15字)。(4分)‎ ‎ ‎ ‎17.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本,谈谈美国主旋律电影能给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带来哪些启示。(5分)‎ 美国主旋律电影塑造的 “美国精神”的代表人物,尽管与英雄形象概念背道而驰,却完全没有背离美国精神的内核,并且具有现实意义,成为经典人物;许多美国影片,情节构思多样化,不论怎样开局、发展,也不论是否存在《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安迪那样的政治上的叛逆者,但最终都成功传导了美国的主流思想。同时,美国主旋律电影工业是一种典型的传播现代文化、精神消费品的工业,在极具工业生产特征模式下展开的电影故事,依然让全世界对其宣扬的精神价值深信不疑,这是艺术与商业完美融合的典范。‎ ‎ ‎ ‎ ‎ ‎ ‎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   15.选D给3分,选B给1分,选A. C不给分。(A. “唯一载体”概括有误。B. “创 新上却一直没有跨出新步伐”概括有误。C. “人们对“道”的理解有所偏误”,原因概括有误。)‎ ‎   16. ①主旋律创作的模式化。  ② 忽略艺术创作根本和市场检验。(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 17. 塑造英雄人物不概念化、神圣化,注意与现实联系;创作故事情节不套路化(模式化),呈现多样化,淡化宣教意识;主旋律电影注重艺术与商业完美融合。‎ ‎【评分标准】:1点1分,2点3分,3点5分,从“英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构思,艺术与商业结合”三方面阐述;意思对即可。‎ ‎ ‎ 西城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北京的古塔 东汉时期洛阳白马寺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佛塔,而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塔,是隋朝幽州节制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不幸的是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木塔被火焚毁。 北京的佛塔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是随着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塔的形式和结构也随之在不断变化。 中国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建塔用的材料多为木材,塔的结构也多是木质结构。根据史料记载,北京最早的塔也为木塔,如法源寺就曾有一座隋朝的用来存放佛舍利的五层木塔。木质结构的塔虽然具有抗震力强和便于登临远眺的特点,但防火功能差,一旦遭受火焚,便无法补救。 用砖石作为建筑材料来建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大进步。由于砖石具有防火性好、不怕虫蛀等特点,从唐代以来使用砖石等建筑材料建筑的塔就越来越多了。北京唐代石塔的类型为密檐式和亭阁式两种。密檐式石塔由塔基、佛龛式塔檐和宝瓶式塔刹所组成。北京唐代密檐式石塔的塔基非常简单,只有两层相叠的四方形石板组成,并且很矮小,很不显眼。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短,各层檐下都不开门窗,有的只开一个小孔。塔身为佛龛式,在龛门的两侧各雕刻一尊护法金刚力士像,在塔身外侧石壁上,镌刻着碑文题记,这是唐代石刻的一大特点。亭阁式的塔基和塔身比分与密檐式相同,塔顶部分为歇山庑殿式,顶上分为四条垂脊,并雕刻瓦垄、勾头、滴水等构件。塔檐下雕刻仿椽头、角梁等。‎ 辽金两代类型比较丰富,不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塔,还有精幢式的石塔。‎ 在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石、木等材料混合建造。‎ 唐代砖石结构的塔几乎都是四方形,到了辽代由四方形发展到了六角形、八角形。‎ 元代从尼泊尔引进一种覆钵式塔,还建造了造型独特的塔门。随着藏传佛教的流行,覆钵式塔开始成为元代的主流。覆钵式塔的塔身和塔基座上雕刻的装饰较少,主要有狮子、大象等。北京地区的藏传佛塔主要用砖材建造,也有一部分用琉璃材料,外表十分美观。大多数塔表面都涂饰白灰,成为白塔。 明清两代在建塔的形式上,在砖石砌成的楼阁式的基础上,在塔身外面贴以琉璃砖,建造成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 八大处是灵光寺的佛牙舍利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建造的唯一一座佛塔。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修建的最早的佛塔是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 B.唐代密檐式佛塔的塔身的龛门两侧各雕一尊金刚力士像。 C.辽金石塔的类型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四种。 D.元代佛塔建筑形式的主流是有藏传佛教风格的覆钵式。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佛塔形制的变化是随着统治者的爱好而改变的。 B.中国唐以前的佛塔多为抗震功能好便于登临的木塔。 C.从唐代开始中国佛塔由木制发展为使用砖石等材料。 D.明清两代所建的佛塔多为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 18.根据上文中对不同时期佛塔特点的介绍,下面才聊斋的佛塔英爱属于哪个时代?请简要说出你的依据。(6分) 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各层塔檐的角梁皆为木制。天宁寺塔建于一个方形砖砌的大平台上,平台上为八角形须弥座;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六个壶门形龛,龛与龛之间雕缠枝莲,转角是浮雕金刚力士像;上层基座较小,每面也以短柱隔为五座壶门形龛,龛内浮雕座佛,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塔顶的塔刹为砖制两层八角仰莲座上承宝珠。‎ 四、(共12分)‎ ‎16. (3分)C ‎17. (3分)A ‎18.(6分)[答案要点]‎ 时代:辽金时期(辽代)‎ 依据:八角形塔   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木等材料混合建造 ‎  [评分标准:本题6分,点出时代2分,找出1点依据得2分]‎ 海淀 ‎ ‎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北京属于全能型城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已使其不堪重负。2013年9月,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主持完成了《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该报告指出:以北京新机场规划建设为契机,京津冀共建“畿辅新区”,以解决北京由于大规模膨胀造成的 “大城市病”,这个方案的提出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畿辅新区”中的“畿辅”一词,古已有之。他通常指国都周围附近的地区。在古代,国都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需要周边一定的地区为其提供安全保障、经济供给,或者承担部分政治辅助职能。因此,中国历代统一王朝都设置了或完备或简略的畿辅。‎ 畿辅护卫国都,可以作为军事屏障,在太平时期发挥防御作用,在非常时期给国都提供最及时的军事支援。畿辅的军事实力往往强于地方。宋太宗时期国都和畿辅的禁军人数占到了全国军队人数的一半以上。当然,这也为其边境防御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增加防御优势,畿辅的地形选择也很重要。以“关中”为例,因其东西南北处各有一关作为 天然屏障,故西周、秦汉、隋唐都把它当作畿辅重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甚至以为“关中之围,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关中地区沃野千里,经济发达,这是其历来被作为畿辅重地的另一个原因。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畿辅能为王朝的赋税收入提供保障。畿辅在经济上的作用与其在军事上的功能颇为相似。天下治,主要为中央提供            ;天下乱,            。其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王朝的经济来源,甚至是兴废盛衰。‎ 每一个王朝为维护政治统治,必须建立一系列司法制度。畿辅在司法方面尤为严格,体系特别健全。这样既保证了京师安定,又使之作为王朝司法的典范,成为中央向全国其它地区推行统治的政治表率,即所谓的“首善之区”。‎ 在古代,随着历史的发展,畿辅在军事和经济上对国家的影响不断弱化,但对国都的服务功能依然重要。在新的时代里,畿辅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相信“畿辅新区”将与首都北京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新型关系。‎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能型城市”的特点让北京患上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病”。‎ B.古代畿辅在安全保障、经济供给、政治示范等方面,为国都的稳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C.中国历代王朝在畿辅部署的军事力量往往大于地方,用于充分保障国都的平安稳定。‎ D.在古代,畿辅对国家的影响随历史发展发生了变化,但为国都服务的定位没有改变。‎ ‎17.依据文意,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文字,将内容补充完整。(4分)‎ ‎18.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推进,河北省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保定、廊坊等作为畿辅城市的功能和发展方向。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和文章第一段的内容,简要分析作为畿辅城市的保定和廊坊,在“京津冀一体化”构想中,将如何与首都北京相互促进。(6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16.A(3分)‎ ‎17.答案要点:赋税收入;则为中央提供最及时(或“较充分”)的经济援助(或“物质保障”)。‎ ‎(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要点:‎ ‎①保定、廊坊对北京:‎ 分担、承接北京部分职能(1分);缓解北京人口、交通、环境资源等压力;有利于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后两点答出一点即可,1分)‎ ‎②‎ 北京对保定:提高其政治、文化、教育水平(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北京对廊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分)。(或“促进当地就业,提高其科技和服务水平”。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