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4届高三年级五月调研考试
语 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电荷 恐吓 赫赫有名 欲壑难填
B.虽然 脑髓 鬼鬼祟祟 半身不遂
C.矩形 沮丧 踽踽独行 前倨后恭
D.寰球 缓和 涣然冰释 美轮美奂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频临 鏖战 烂摊子 如履薄冰
B.蹊跷 侪辈 身分证 踌躇满志
C.安详 揣摩 碰钉子 分道扬镳
D.笼络 瑕疵 洽谈会 黄梁美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继续往前走,假如是春天,草甸子里绿草如毡,星星点点、五颜六色的小小花朵,如同这毡上的美丽图案。空中鸟声婉转,天蓝得令人 。文背红胸的那种 鹌鹑但不是鹌鹑的鸟儿在路上蹒跚行走,后边跟随着几只刚刚出壳的幼鸟。还不时地可以看到草黄色的野兔儿一耸一耸地从你的面前 过去,追它几步,是有趣的游戏,但要想追上它却是 。
A.心明眼亮 好似 跑 痴想 B.心驰神往 仿佛 逛 梦想
C.心猿意马 好像 走 空想 D.心醉神迷 貌似 跳 妄想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全国网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联合开展了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抓捕了一批恶意造谣的“网络大V”。
B.在中国复兴的沧桑巨变中,一条主线分外鲜明,那就是“变”——变动、变化、变革,或猛烈迅疾,或平和舒缓,或深层激荡,或涟漪久远。
C.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的情趣和工作的乐趣。
D.“我是歌手”挑战赛继续在湖南卫视举行,参赛选手们通过两轮的激烈角逐,最后韩磊获得了第一名冠军的佳绩。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有个情景: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见满地花瓣堆积,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
B.《楚辞》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孟子,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王后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这一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传统中国社会是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村落。村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乡土文化、家族文化与礼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传统村落文化在村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具体而言,传统村落文化有如下作用:一是维系村庄共同体。由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及礼俗文化中的人情礼俗组成的纽带,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村庄共同体的内向性、封闭性很强,一般村民不愿也不能脱离这个共同体,而外来人也难以融入这一共同体。在这种村庄内部团结、和睦,而对外提防、疏离的传统村落文化中,村庄共同体得以维系。二是维系村落自治。传统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在州县级以下没有任何类型的正式政府机构存在,村落社会实行自治。造成村落社会自治的原因,除了农村地域辽阔、中央财政不足、地方官员匮乏外,如果从文化角度上看,则是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在传统村落社会,长老、族长和与皇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士绅等传统村落权威,能够借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秩序。由于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所造成的村落自治状态也更为长久。这也正是在中国历史上政治风云变幻,而村落社会却难为所动的深层原因。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采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村民自治具有浓厚的现代民主政治特色,与传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会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一种外部性的制度“嵌入”村落社会后,村民自治势必会受固有村落社会特性的制约,村落文化便是其中因素之一。村民自治是在一个村落共同体内、由村民自我管理,与政府的外部性管理不同。这种自我管理主要借助于基于共同体内部形成的规章和共同认可的权威。这种共同体更严格地说不是政治共同体,而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因此,文化资源对于村民自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传统村落文化也不例外。尽管传统村落文化中不乏有利于当前村民自治的积极因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就其在村级治理中的消极一面看,第一,传统村落文化中人治色彩浓厚。第二,传统村落文化中村民对权力的敬畏与崇拜意识浓重。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形成了专制文化,专制文化在村落社会中又促成了族长、长老以及士绅等传统权威的统治。在这种统治格局中,传统权威在村庄中具有说一不二的力量,村民则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第三,传统村落文化中家庭意识引发的家族主义严重,家族主义的封闭性与排外性,是相左于村民自治原则的。
(选自《村落文化在当前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中的作用与重构》,有删改)
6.下列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文化是村落中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突变性是其基本特点之一。
B.传统村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礼俗文化,传统村落文化的特点是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
C.传统村落文化在村级管理中起着如下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二是维系村落自治。
D.传统村落文化对当前农村采用的村民自治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人治色彩浓厚,对权力的敬畏与崇拜意识浓重,家族主义严重等。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村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由于实行村落自治,并且传统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因而村落和皇权没有联系。
B.作为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村落具有非常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村民们都不愿意也不能脱离村落,同时外来人也难以融入村落。
C.当前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村民自治方式,虽与传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都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
D.当前实行村民自治的村落共同体不仅是政治共同体,而且是生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因此要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乡村社会通过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礼俗文化中的人情礼俗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
B.在中国古代,村落能够实行自治,除了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
C.传统村落社会中的长老、族长和士绅是权威,他们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秩序,村民们则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
D.严重的家族主义是传统村落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引发的,其封闭性与排外性是与村民自治原则相违背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范氏有子曰子华,善养私名,举国服之。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晋国黜之。游其庭者侔①于朝。子华使其侠客智鄙相攻,强弱相凌。虽伤破于前,不必介意。终日夜以此为戏乐,国殆成俗。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宿于田叟商丘开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
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顾见商丘开年迈力弱,面目黧黑,衣冠不检,莫不眲之。既而狎侮欺诒,亡所不为。商丘开常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惫于戏笑。
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于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骪②骨无毁。范氏之党以为偶然,未讵怪也。因复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方同疑。子华方令豫肉食衣帛之次。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
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诞子,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子其盲我也。敢问其道。”商丘开曰:“吾亡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不至,行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亡迕者,如斯而已。今方知子党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内热,惕然震悸矣。水火岂复可近哉?”
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
(选自2014年版《古文经典》,有删改)
【注】①侔(móu):与……相等、相齐。②骪(wěi):弯曲的骨头。③淫隈(wēi):深水且弯曲的地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口所偏肥,晋国黜之 黜:贬黜
B.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藏:储藏室
C.子其盲我也 盲:盲从
D.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 曩:从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商丘开令人惊异的举动的一组是(3分)
①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
②商丘开常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惫于戏笑
③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骪骨无毁
④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
⑤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
⑥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子华很会树立自己的声望,他受到晋国国君的宠爱,没做官,地位却在三卿之上。他门客众多,整日以游戏取乐,使得此举在全国几乎成风。
B.范子华身边高傲的门客对贫穷年老的商丘开十分轻视,他们百般戏弄、欺骗他,这也反映出以门客为代表的封建阶层的专横跋扈。
C.商丘开有特异功能,这让原本鄙视他的众门客刮目相看,甚至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一起向商丘开道歉,并向他请教神奇的法术。
D.经过商丘开的事件之后,范氏门徒深受教育,从此再也不敢随便看不起人了,甚至对待乞丐、马医一类的人也都很恭敬。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华使其侠客智鄙相攻,强弱相凌。(3分)
(2)而诸客之技单,惫于戏笑。(3分)
(3)物亡迕者,如斯而已。(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选自《孟子》)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海上吊吴野人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1)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5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6)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7)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渎(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在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作“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的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选自2014年第4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B.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C.“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D.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先生孤僻、阴冷的性格。
E.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
17.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原文加以概述。(4分)
18.在描写鲁迅先生故居的布局和陈设中,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请作简要分析。(4分)
19.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理解,作者由“不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请根据《琵琶行》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要求:续写句子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大体相似。(4分)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共同见证了一段知音相惜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遇琵琶女而写出的新乐府诗《琵琶行》。
21.在交际语言中,有禁忌语,也有其变通的说法—一委婉语。如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这里的“死了”就是禁忌语,“老了”就是委婉语。请你结合生活的实际,举出两个禁忌语变委婉语的例子,并加以说明。(4分)
22.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原图配文:过了河就拆桥的人,以后不会有桥了。程远
(1)给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1分)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互相作用而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放烟现象。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燃烧”当然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A.都读hè;B.suī/suǐ/suì/suí;C.jǔ/jǔ/jǔ/jù;D.huán/huǎn/huàn/huàn。)
2.C(A.频—濒;B.分—份; D.梁—粱。)
3.D (心明眼亮: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洞察事物,明辨是非。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心醉神迷:指处于类似出神入迷的兴奋状态,形容佩服爱慕到极点。用于此处合适。“好似”“好像”“仿佛”“貌似”都有“像”的意思,但“貌似”多了层“外表上看上去像”的意思,所以最准确。从前面的“一耸一耸地”看,“跳”最准确。“痴想”:发呆地想。“梦想”是指渴望的事情。“空想”与“妄想”都强调不能实现,符合语境。综合考虑选B项。)
4.B(A.成分残缺,“开展”缺乏宾语,可在“有组织制造谣言”后加“的专项活动”;C.搭配不当,“越来越激烈”与“工作压力”搭配不当;D.中途易辙更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以及重复啰嗦,可删去“参赛选手们”“冠军”。)
5.D (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不包括王后。)
6.A (“突变性是其基本特点之一”有误,根据原文可知,传统村落文化是逐渐形成的。)
7.C (A.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士绅与皇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士绅是传统村落权威,因此说“村落和皇权没有联系”错;B.“村民们都不愿意也不能脱离村落”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一般村民”:D.“不仅是政治共同体”错,原文说的是“这种共同体更严格地说不是政治共同体”。)
8.B (“最主要的原因是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有误,原文中并未说明“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这一原因更重要。)
9.C(此处的“盲”应解释为“认为……是盲人”。)
10.B(①是说商丘开先前生活窘迫。②是说商丘开被门客们取笑也不生气。⑥是商丘开解释时说的话。)
11.C(“商丘开有特异功能”错,他能做到这一切全在于心无旁骛。)
12.(1)子华让他的门客,聪明的和浅陋的互相攻击,强壮的和孱弱的互相打斗。(得分点为“侠客、智鄙、凌”。)(2)而这些门客们开玩笑的手段却用尽了,也就懒得再去讥笑商丘开了。(得分点为“单、惫、戏笑”。)(3)而外物没有为难我,只是这样罢了。(得分点为“亡、迕、如斯”。)
【参考译文】
范氏有个儿子叫子华,子华十分喜欢养门客,全国人都很敬佩他。他又被晋国国君宠爱,虽然没做官,但是地位却处于三卿之上。他瞧得起谁,晋国就会给谁爵位;他鄙视谁,晋国就贬黜谁。往来于子华门庭的人跟上朝的人一样多。子华让他的门客,聪明的和浅陋的、强壮的和孱弱互相攻击、凌辱。这些人即使在他面前受了伤,他也毫不在意。子华整日整夜以这种方式来游戏取乐,此举在全国几乎形成风气。禾生和子伯是范氏的上等门客,他们有次外出,他俩借宿在一个叫商丘开的老农家里。半夜里,禾生子伯两人一起谈论着子华的声名和权势,说他能够叫活着的人死去,使该死去的人活着;让富有的人变贫穷,让贫穷的人变富有。商丘开原来一直在饥寒交迫中生活,他偷偷地躲在窗户北面听到了这两人的谈话。于是,他借了粮食,背着个草袋子,到子华的门前去。
子华的门徒都是些贵族子弟,他们穿着绢做的衣服,坐着轻便的车子,迈着方步,目空一切。他们看到商丘开年老力衰,脸色炭黑,衣冠不整,没有不轻视他的。不久他们就开始戏弄、欺骗商丘开,简直到了无所不为的地步。而商丘开往往没有一点儿发怒的样子,而众门客们开玩笑的手段却用尽了,也就懒得再去讥笑商丘开了。
有一次,他们和商丘开一起登上了高台,人群中有一人随口说:“谁能从高台上跳下去就赏给谁百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应和。商丘开信以为真,就抢先从高台上跳了下去,他身形好像飞鸟,飘然落到地面,骨头一点儿也没受损伤。范氏门徒以为这只是偶然情况,没有感到奇怪。他们又指着一个河湾的深处说:“那里面有宝珠,潜下去就可以得到。”商丘开又听了他们的话,扎入水中寻找。等他浮出水面后,果真得到了宝珠。大家这才开始惊疑。子华这才开始让他加入到吃酒肉穿绸帛的门客的行列里。不久,范氏的储藏室起了大火,子华说:“如有能到火里取出锦缎的,取得多少就都赏给他。”商丘开去时毫无为难的样子,他在大火中往返,尘埃不沾,身体一点儿也没有被烧伤。
范氏门徒以为商丘开会什么道术,于是一起向他道歉说:“我们不知道您是有道术的人而欺骗您,我们也不知道您是个神人而侮辱您。您就把我们当作愚人,把我们当作聋子,把我们当作瞎子吧。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的道术?”商丘开回答说:“我没有什么道术。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够这样。即使这样,我心中对此还是有一点儿想法的,可以和你们谈一谈。从前,两位门客在我家借宿的时候,我听到他们称赞范氏的权势,说能够使活着的人死去,使该死的人活着;使富有的人变贫穷,使贫穷的人变富有。我深信不疑,所以不怕路远前来投奔。等到我来了,以为你们的话都是真实的,只担心诚心达不到,行动跟不上,不考虑身体在何处,浑然不觉利益或危险的存在。只是一心一意做事罢了。而外物没有为难我,只是这样罢了。现在才知道你们是在欺骗我,我的内心怀着猜疑和顾虑,外表还要矜持着,留意别人说的,想起前些日子幸而没有被烧焦和淹死,惊得我内脏发热,吓得我心中害怕。现在我哪里还敢再靠近水火呢?”
从那以后,范氏门徒在路上即使遇到乞丐马医之类的人,都不敢侮辱,一定下车来向他们作揖致敬。
13.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参考译文】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于做官的人是给予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而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都不禁止,对罪犯的处罚不牵连妻子儿女。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鳏夫,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年人叫做独老,失去父亲的儿童叫做孤儿。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靠的人。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诗经》说:‘有钱人是可以过得去了,就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人吧。’” 宣王说:“说得好呀!”
14.(1)【答案示例】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4分)(2)【答案示例】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诗人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4分)【诗歌鉴赏】诗歌首句点明诗人吊吴野人墓的时间,渲染思念之情,为后文作铺垫;第二句描绘吴野人墓地衰败的景色。首联营造了悲凉、萧瑟、苍茫的意境,充满哀伤情调。颔联是激愤之语,表现对吴野人身后悲凉、冷落遭遇的悲叹和同情。颈联、尾联更加详细地描绘了吴野人墓地的景象。全诗极力渲染吴野人墓地衰败、冷落的氛围,哀叹吴野人身后凄凉的遭际,反复表露声誉名望只是空名的思想,表达对吴野人不幸命运的悲叹之情。
15.(1) 洪波涌起;(2)长风破浪会有时;(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梧桐更兼细雨;(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凭轩涕泗流;(7)樯橹灰飞烟灭;(8)羁鸟恋旧林。
16.CD (C项,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D项,写故居狭小和简陋,是说小天地里有大胸怀,反衬出鲁迅先生精神的可贵与伟大。)
17.【答案示例】⑴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居住在北京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2分)⑵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精神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2分)
18.【答案示例】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突出其“阴冷”“悲悯”的特点;并由此写到他的命运,突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1分)以此烘托(1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以及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大无畏抗争精神。(2分)
19.【答案示例】这句话表明了院落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单调、枯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疲惫感、沉闷压抑和挣扎无力的绝望感。作者身处先生故居中,感受先生的生活环境,回忆先生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了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钦佩先生在社会黑暗,革命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却顽强地战斗,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不朽精神。
(8分,言之成理即可)
20.【答案示例】一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4分)
21.【答案示例】①在有些地方,人们把“舌头”称为“赚头”。这里的“舌”谐音“蚀”,不吉利,所以人们改称它为“赚头”,意为有利可赚。(2分)②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身体有病”称为“不舒服”。疾病是人们避讳的,所以婉言为“不舒服”。(2分)
22.【答案示例】(1)过河拆桥的后果(结局)(1分)(2)这幅漫画揭示了社会上某些人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一脚踢开,指出这种现象是短视行为,批判这样的人不知感恩,急功近利。。(3分)
23.【立意探索】诚如提示语所说,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如果仅从化学的角度来讨论燃烧这一自然现象,是难以写出好文章的。考生必须由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领域、人生问题。材料中所说的“放热”“火焰”“发光”“放烟”应当是联想的基点,由此联想到人生:人生如火,只有发光放热,才能拒绝平庸,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生命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而在于人生的亮度和热度;灰暗的人生,只放浓烟而没有亮光的人生污染环境,毁灭自己;等等。还可以从燃烧的条件展开联想,例如,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人必须加强自我修炼,改造、提升自己的质地;必须有氧化剂和达到温度才能燃烧,人只有把自己投身到火热的现实中进行斗争,而不是自我封闭,远离现实,这样才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