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187.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 ‎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4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填写在第“‎22”‎题后的表格中)‎ ‎1.下列在厨房发生的变化,其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天然气燃烧 B. 饭菜变馊 C. 菜刀生锈 D. 水沸腾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天然气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饭菜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水沸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 ‎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C、加入固体和液体时,要先加入固体,再加液体;‎ D、根据Fe在O2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可能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 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操作正确,故B正确;‎ C、加入固体和液体时,要先加入固体,再加液体,故C错误;‎ ‎ ‎ D、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注意一些实验的操作事项.‎ ‎ ‎ ‎3.(2分)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  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价值 ‎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分析判断;‎ C、根据稀有气体的应用分析判断.‎ 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解答: 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A说法不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等.故C说法不正确;‎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4.(2分)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B.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 ‎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 ‎ ‎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 ‎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 解答: 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A错误;‎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B正确;‎ ‎ C、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宏观的现象能证明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也能解释形成宏观现象的原因.‎ ‎ ‎ ‎6.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原子的构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解答: 解:由示意图可知,质子和中子构成了b,b为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构成了原子,所以c是核外电子,原子构成了根子,所以a是原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构成,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 ‎ ‎ ‎7.(2分)下列有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  C.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考点: 元素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 ‎ 分析: A、根据元素的定义考虑;B、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C、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考虑;D、根据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考虑.‎ 解答: 解: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A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B正确;‎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C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熟悉氧化物要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知道中和反应的特点.‎ ‎ ‎ ‎8.(2分)围绕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中日间矛盾不断,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钠、镁、钙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  A.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海水中的金属元素一般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解答: 解: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组成进行的判断.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钠、镁、钙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元素的知识,要理解元素的概念.另外这个题比较典型,它是一类题,类似的说法还有:含碘的食盐,含氟牙膏等,这里的碘和氟也是指元素.‎ ‎ ‎ ‎9.(2分)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10.(2分)2012年4月,国家查取到一些药企的“毒胶囊”,“毒胶囊”中“铬”超标,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铬”的一格,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 ‎ ‎  A.铬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4 B. 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  C.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铬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4,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铬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是24,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铬元素的名称是铬,属于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 ‎11.(2分)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  B. 利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  C. 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  D. 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节约用水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 B、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 D、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解答: 解:‎ 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不符合实际.故A说法错误;‎ B、利用过滤的方法,除掉的是不溶性杂质,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故B说法错误;‎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故C说法错误;‎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人人都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 ‎ ‎12.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 自来水 C. 海水 D. 矿泉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分类.‎ ‎ ‎ 分析: 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自来水、海水、矿泉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解答: 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 ‎ ‎13.(2分)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图中表示的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中表示的是纯净物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中表示的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中表示的是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识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14.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  )‎ ‎  A. NH3 B. N‎2 ‎C. NO2 D. NaNO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A、氢元素显+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x+(+1)×3=0,则x=﹣3,故选项错误.‎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错误.‎ C、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y+(﹣2)×2=0,则y=+4,故选项正确.‎ D、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z+(﹣2)×3=0,则z=+5,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 ‎ ‎15.(2分)柠檬中含有柠檬酸(C6H8O7),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相对分子质量为192‎ ‎  B. 柠檬酸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  C. 一个柠檬酸分子中含21个原子 ‎  D. 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柠檬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个柠檬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8+16×7=19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柠檬酸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柠檬酸分子中含21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7)≠6:8: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6.(2分)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  A.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判断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项目,举措解答.‎ 解答: 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改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观察选项,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7.(2分)在X+3022CO2+3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是(  )‎ ‎  A. C2H6 B. C2H5OH C. CO D. CH3OH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其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化学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6;O,7;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碳和氢元素和氧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6和1,故X的化学式为C2H5OH.‎ 故选B.‎ ‎ ‎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 ‎ ‎18.(2分)如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中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 ‎  C. 图中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2‎ ‎  D. 该反应中生成两种物质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组成元素;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分子的变化.‎ 解答: 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图为:‎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分子的种类发上了改变,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故B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生成两种物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 ‎ ‎19.(2分)中考试卷选择题的答案要求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请问2B铅笔的芯的主要成分是(  )‎ ‎  A.金属铅 B. 木炭 C. C6O D. 石墨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不含金属铅.‎ B、2B铅笔的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木炭.‎ ‎ ‎ C、2B铅笔的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C6O.‎ D、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20.(2分)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  B. 在高温条件下C和CO2能够反应生成CO ‎  C. 古代字画保持至今,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  D.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回答.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有氧化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解答: 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只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故正确,‎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C、古代字画保持至今,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 D、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湿润的花变红,不能使干燥的花变红,因为二氧化碳要与水反应才能生成碳酸.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从碳单质的结构,性质考查到了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注重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了本部分的重点.‎ ‎ ‎ ‎21.(2分)下列鉴别CO和CO2气体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别通入石灰水中 B. 分别闻气味 ‎  C.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 D.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一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时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时石蕊试液变红色分析.‎ 解答: 解:A、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故本选项不符合要求;‎ B、CO和CO2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所以此方法不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故本选项符合要求;‎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故本选项不符合要求;‎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此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故本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 ‎ ‎22.(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 ‎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5‎ ‎10‎ ‎20‎ ‎34‎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8‎ ‎36‎ ‎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未测值为5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C. 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中B与C的质量比为28:36‎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可分析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28g﹣‎10g=‎18g,故B是生成物,反应前后C的质量增加了‎36g﹣‎20g=‎16g,故C是生成物,反应前后D的质量减少了‎34g﹣0=‎34g,故D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A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由质量守恒定律,X的质量不变,反应后的X的质量为‎5g,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D,生成物是B和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A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B与C的质量比为(28﹣10)g:(36﹣20)g=18:16≠28:3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 ‎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23.(10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氢原子 2H ‎ ‎(2)铁离子 Fe3+ ‎ ‎(3)水中氢元素为+1价 2O ‎ ‎(4)2个硫酸根离子 2SO42﹣ ‎ ‎(5)干冰 CO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原子的个数;‎ 每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二氧化碳.‎ 解答: 解:(1)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 ‎ ‎(2)铁离子可以表示为Fe3+;‎ ‎(3)水中氢元素为+1价可以表示为2O;‎ ‎ ‎ ‎(4)2个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2SO42﹣;‎ ‎(5)干冰可以表示为CO2.‎ 故填:2H; Fe3+;2O;2SO42﹣;C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 ‎ ‎24.(6分)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蒸馏 .‎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 煮沸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考点: 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不同的净化操作的净化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2)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根据日常生活软化硬水的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据净水的原理、方法可知,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所以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时正极得到的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水通电能生成氧气和氧气.‎ 故答案为:(1)蒸馏;(2)肥皂水;煮沸;(3)氧气;2H2O2H2↑+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硬水与软水的检验与转化方法以及电解水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5.(4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性质.‎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征 ‎ 硬度大 ‎ ‎ 导电性 ‎ ‎ 吸附性 ‎ ‎(2)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 红 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H2CO3 (填化学式).‎ ‎(3)在加热条件下,CO能与CuO反应,该反应中CO表现出 还原 性.CO有毒是因为CO能与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 结合而造成机体缺氧.‎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分析回答;‎ ‎(3)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回答.‎ ‎ ‎ 解答: 解:1)金刚石的硬度最大,可以用于切割玻璃,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净水,故填:‎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性质 ①硬度大 ②导电性 ③吸附性 ‎(2)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H2CO3,碳酸显酸性.‎ ‎(3)在加热条件下,CO能与CuO反应,该反应中CO表现出还原性.CO有毒是因为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结合而造成机体缺氧.‎ 故答为:(1)见上表;(2)红,H2CO3;(3)还原,血红蛋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 ‎ ‎26.(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2P2O5  :‎ ‎(2)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Na+2H2O=2NaOH+H2↑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1)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 ‎(2)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1)4P+5O22P2O5 ;(2)2Na+2H2O=2NaOH+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 三、简答题(共10分)‎ ‎27.(3分)“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热议的话题,因为如果空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就会造成 温室效应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 开发新能源 ; 植树造林 .‎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易造成温室效应,防止温室效应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从减少二氧化碳的形成和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考虑.‎ 解答: 解:如果空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就会造成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使用新能源,增大森林面积等,故填:温室效应,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 ‎ ‎ ‎28.(3分)如图所示装置有较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瓶中为空气,现要用该瓶来收集CO2,则CO2应以 a (填a或b)端进入.‎ ‎(2)如图2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来收集O2,则O2应从 b 端进入,如果要测量瓶中所收集O2的体积,可用量筒量取 排出水的体积 即可.‎ ‎ ‎ 考点: 分离物质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的关系分析用图1装置来收集CO2,则气体应从哪端进入;‎ ‎(2)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看水从哪易于排出,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1)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选用图1装置来收集CO2,则气体应从a端进入;‎ ‎(2)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收集氧气时从b端进入集气瓶,氧气聚集在上部将水从a导管中压出,若将水收集起来,水的体积就是收集的氧气的体积;‎ 故填:(1)a;(2)b;排出水的体积.‎ 点评: 此题中所用装置有多种用途:收集气体、储存气体、测量气体体积、洗涤气体等.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操作、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等方面,从基础入手,“以不变,应万变”.‎ ‎ ‎ ‎29.(4分)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3.2g该物质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请通过计算填空.‎ ‎(1)该物质中含碳元素 ‎1.2 ‎g,含氢元素 ‎0.4 ‎g;‎ ‎(2)该物质中 含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理由是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小于物质的质量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该有机物中含有C的质量,同理,根据生成水的质量和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该物质中含有H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该物质量减去C、H的质量,就是其含有O的质量;据此即可判断该物质中含有的元素.‎ 解答: 解: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该物质中碳氢质量应等于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和水中氢的质量,因此该物质中含有C的质量为:‎4.4g×=‎1.2g,含有H的质量为:‎3.6g×=‎0.4g,‎1.2g+‎0.4g<‎3.2g,因此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1)1.2;0.4;(2)含;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小于物质的质量.‎ ‎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中含有的元素,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题目中常见的类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关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等知识.‎ ‎ ‎ 四、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30.(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酒精灯 ‎ ‎(2)用固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收集较纯氧气应选取的收集装置是 E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A (填序号).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解答: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酒精灯;‎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B;2KMnO4K2MnO4+MnO2+O2↑;E;‎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A;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 ‎ ‎ ‎ ‎31.(8分)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对该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根据 质量守恒 定律,因为反应物中不含 氮 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N2.‎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CO、H2易燃易爆,且CO 有毒 .‎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CO2 ,写出该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2)由实验② 不能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如果氧气的浓度较小时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时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猜想与假设】‎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一氧化碳有毒,能够危害人体健康;‎ ‎【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纯净的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答: 解:【猜想与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N2;‎ 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CO、H2易燃易爆,且CO有毒.‎ 故填:质量守恒;氮;有毒.‎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CO2,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够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由实验②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如果该气体中含有氧气,但是氧气的浓度较小时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时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 故填:CO2;Ca(OH)2+CO2═CaCO3↓+H2O;不能;如果氧气的浓度较小时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时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五、计算题(本题8分)‎ ‎32.(8分)某补钙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检测该产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取‎8g该钙片于烧杯中,再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除碳酸钙外,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用去稀盐酸‎100g,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5.8g.请计算:‎ ‎(1)该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多少?‎ ‎(2)‎8g该钙片中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求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该钙片中钙的含量(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因该反应中只有二氧化碳是气体,则可根据总质量守恒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 ‎(3)根据(2)中结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 ‎(4)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解答.‎ 解答: 解:(1)根据总质量守恒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g+‎100g﹣‎105.8g=‎‎2.2g ‎(2)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 x ‎‎2.2g ‎,‎ x=‎‎5g ‎(3)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2.5%;‎ ‎(4)钙片中钙的含量:=25%‎ 答:(1)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 ‎(3)每天最多可以从钙片补充钙的质量25%.‎ 点评: 本题以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注重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以后习题的重要考查方向.‎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