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云阳县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新人教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28.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年云阳县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新人教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云阳县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新人教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可以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解答:‎ 解:A、干冰升华时,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新物质﹣﹣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能够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用自制过滤器过滤液体的过程中,能够把不溶于液体的物质、色素、异味除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 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不是判断的直接依据,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直接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 ‎ ‎2.(2分)我县是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 A.‎ 每天定时打扫街道,露天焚烧垃圾 ‎ ‎ B.‎ 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也奉劝别人不吸烟 ‎ ‎ C.‎ 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 ‎ D.‎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夜间直接排放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从焚烧垃圾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空气去分析解答,增加PM2.5的含量;‎ B、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吸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去分析解答;‎ C、从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去分析解答;‎ D、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为防止污染水,应处理后再排放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焚烧垃圾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空气,增加PM2.5的含量;故A错误;‎ B、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吸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故B正确;‎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为防止污染水,应处理后再排放,夜间直接排放也会造成水的污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 ‎ ‎3.(2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错误的是(  )‎ ‎ ‎ A.‎ 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 ‎ B.‎ 志愿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 C.‎ 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 ‎ D.‎ 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考点:‎ 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沉降的方法只能除去固体不溶物;‎ B、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 C、根据自来水的净化分析;‎ D、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分析.‎ 解答:‎ 解:A、沉降的方法只能除去固体不溶物,不能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除去,转化成软水,故错;‎ B、志愿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故正确;‎ C、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为沉淀、过滤、消毒、杀菌,这样可以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故正确;‎ D、活性炭有吸附性,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水的净化、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归纳、总结有关水的知识,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 ‎ ‎ ‎4.(2分)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 ‎ A.‎ 冰水混合物、干冰、氮气 B.‎ 大理石、食醋、氧气 ‎ ‎ C.‎ 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水银 D.‎ 盐水、生石灰、煤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干冰属于化合物,氮气是单质;故本选项错误;‎ B、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氧气是单质;故本选项错误;‎ C、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氯化钠是化合物,水银是单质;故本选项正确;‎ D、盐水是混合物,生石灰是化合物,煤是混合物;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5.(2分)下列符号中,即可表示一种物质,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 ‎ A.‎ C B.‎ O C.‎ ‎2C D.‎ H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 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C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碳元素,表示一个碳原子,还能表示表示碳一种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表示2个碳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 ‎ ‎6.(2分)(2004•广州)含磷洗衣粉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价,则X应为(  )‎ ‎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5PxO10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钠元素显+1,磷元素显+5,氧元素显﹣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a5PxO10中X的数值:(+1)×5+(+5)×x+(﹣2)×10=0,则x=3.‎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化合物中指定数值的能力.‎ ‎ ‎ ‎7.(2分)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 有毒 B.‎ 可以燃烧 C.‎ 易溶于水 D.‎ 能还原氧化铁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据题意,利用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的提示信息,对选项中的叙述进行评价.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可燃性、还原性,能燃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解答:‎ 解:A、由于CO具有毒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是一种有毒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CO具有可燃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CO难溶于水,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O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C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8.(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量低处保持水平去分析解答;‎ B、过滤时,为防止液体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去分析解答;故B错误;‎ C、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去分析解答;‎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量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A错误;‎ B、过滤时,为防止液体洒落,就用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 C、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C正确;‎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 ‎ ‎9.(2分)(2009•茂名)下列选项中代表离子的是(说明:数字代表质子数,“+”表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黑点代表核外电子)(  )‎ ‎ ‎ A.‎ B.‎ C.‎ D.‎ 考点:‎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仔细数出各粒子的核外电子数,比较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的关系,从而推测该微粒为原子还是离子.‎ 解答:‎ 解:A、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9,此粒子为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10,此粒子为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11,此粒子为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核外电子数=10,核内质子数=12,则此粒子为离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 ‎ ‎ ‎10.(2分)我国药品管理局规定,不准使用含PPA(化学式为C9H14NO)的感冒药,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9:14:1:1‎ ‎ ‎ B.‎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g ‎ ‎ C.‎ 它是一种氧化物 ‎ ‎ D.‎ 它由4种元素组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PPA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14):14:16≠9:14:1:1,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PPA中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PPA是由碳、氢、氮、氧4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1.(2分)以下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分子的是(  )‎ ‎ ‎ A.‎ 过氧化氢 B.‎ 液氧 C.‎ 空气 D.‎ 河水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过氧化氢为纯净物,故没有氧分子.液氧中含有氧分子,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含有氧分子.河水有溶解的氧气,故氧气分子.‎ 解答:‎ 解:‎ A、因为过氧化氢为纯净物,故没有氧分子;故符合题意.‎ B、液氧中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河水中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组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2.(2分)下面对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 灭火原理 A 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B 住宅失火,消防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酒精洒在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 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故说法正确;‎ B、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故说法错误;‎ C、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能降低温度并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灭火,故说法正确;‎ D、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的目的则是利用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的原理灭火,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 ‎ ‎13.(2分)若用表示一种原子,用表示另一种原子,有如图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 甲图表示一种化合物 ‎ ‎ B.‎ 乙图表示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 ‎ C.‎ 丙图表示的两种分子化学性质肯定不相同 ‎ ‎ D.‎ 参加化学反应的微粒的个数比为::=3:2:1‎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由二种的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三种不同物质.‎ 解答:‎ 解:‎ A、甲图由两种元素组成表示一种化合物;故A正确;‎ B、乙图表示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可说明丙图表示的两种分子化学性质肯定不相同;故C正确;‎ D、因为反应前后有剩余,则参加化学反应的微粒的个数比为::=2:2:1;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 ‎ ‎14.(2分)关于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反应装置完全相同 B.‎ 反应现象基本相同 ‎ ‎ C.‎ 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 实验中氧化铜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有尾气处理装置进行解答;‎ B、根据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进行解答;‎ C、根据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进行解答;‎ D、根据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有尾气处理装置,所以装置不同,故A错误;‎ B、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所以反应现象基本相同,故B正确;‎ C、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故C正确;‎ D、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主要考查对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的记忆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判断时一定要理解相关的概念.‎ ‎ ‎ ‎15.(2分)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16‎ ‎8‎ ‎2.4‎ ‎0.5‎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8.4‎ ‎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Y一定作催化剂 B.‎ 完全反应后,Y变为0g ‎ ‎ C.‎ Z、Q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2:3‎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根据图表中X、Y、Z、Q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是谁(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从而也可判断该反应的类型.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便可确定Z、Q的质量比.‎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图表中X、Y、Z、Q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16g+8g+2.4g+0.5g=0g+待测+8.4g+10.5g,解得:待测值=8g,则Z、Q为生成物,X为反应物.‎ ‎ A、由分析可知:Y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不正确.‎ ‎ B、完全反应后,Y仍为8g.故B不正确.‎ ‎ C、Z、Q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8.4g﹣2.4g):(10.5g﹣0.5g)=3:5,故C不正确.‎ ‎ D、由分析可知:Z、Q为生成物,X为反应物,故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 故选:D.‎ 点评:‎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图表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找出有效的数据然后进行处理进而对各选项进行解答,综合性比较强,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5分)如图所示试剂瓶中分别盛有四种常见的化学药品.‎ A瓶中药品的化学式是 Al2O3 ;B瓶药品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7 ;C 瓶中药品的物质类别是 单质 ;D 瓶中药品的名称是 硫酸亚铁 ,其中所含阴离子符号为 SO4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 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锰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红磷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个数,有时不用读,有时为了区分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需要读出化学式中的下角标,如SO2、P2O5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 红磷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瓶中药品的名称是硫酸亚铁,其中所含阴离子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O42﹣.‎ 故答案为:Al2O3;+7;单质;硫酸亚铁;SO4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单质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7.(3分)(1)实验室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写出形成这层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石灰水用完后,如何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生成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NO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2CO2CO2+N2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1)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故瓶中常形成一层白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石灰水用完后,可用稀盐酸清洗,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 反应,生成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2)2NO+2CO2CO2+N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 ‎18.(5分)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D图中X= 8 ‎ ‎(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C (填字母)‎ ‎(3)图中A、B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 阴 (填“阳”或“阴”)离子 ‎(4)C粒子符号是: Cl﹣ 与Mg2+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Cl2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A、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C粒子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氯离子;与Mg2+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18=2+8+X,X=8.‎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四种粒子中,BC的质子数均为17,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3)A、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4)C粒子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与Mg2+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2.‎ 故答案为:(1)8;(2)BC;(3)阴;(4)Cl﹣;MgCl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19.(6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表中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征 ‎① 硬度大 ‎ ‎② 优良的导电性 ‎ ‎③ 吸附性 ‎ ‎(2)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 .‎ ‎(4)从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热量高、污染少 ‎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kJ 甲烷 ‎2.75‎ ‎56‎ 碳 ‎3.67‎ ‎32‎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2)根据二氧化碳产生、消耗分析减少的途径;‎ ‎(3)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对比表中的数据,分析甲烷的优点.‎ 解答:‎ 解:(1)由于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进行净水;所以,填表如下:‎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征 ‎①硬度大 ‎ ‎②优良的导电性 ‎③吸附性 ‎ ‎(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很多,例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植树造林等.‎ ‎(3)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4)从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少.‎ 故答为:(1)见上表;(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3)CO2+2NH3CO(NH2)2+H2O;(4)‎ 热量高、污染少.‎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知识.加强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的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基础.‎ ‎ ‎ ‎20.(3分)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①变化I表示的是 化学 变化.(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②图1中显示的是 混合物 (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 ‎③由上述微观图可得到什么信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特征,判断反应的类型;‎ ‎(2)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 解:(1)由为的变化可知,在变化I中有新的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图1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等.‎ 故答为:(1)化学;(2)混合物;(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等.‎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构成的微粒、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21.(5分)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实验室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目前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1)【猜测】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蒸馏水是纯净物 .‎ ‎(2)【探究】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表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取该液体适量欲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二氧化锰粉末 ‎ ‎ 有气泡生成 ‎ ‎ 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 ‎ ‎(3)【交流】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 考点:‎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水是纯净物,不存在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快速的生成氧气设计实验;‎ ‎(3)根据倾倒液体药品保护标签的意识分析.‎ 解答:‎ 解:(1)【猜想】水是纯净物,不含有溶质,故不会出现溶质质量分数,故不可能是蒸馏水;‎ 故填:蒸馏水是纯净物;‎ ‎(2)【探究】根据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的结论,所以是向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验证是过氧化氢溶液,有气泡产生;‎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液体适量欲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二氧化锰粉末 ‎ 有气泡生成 ‎ ‎ 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 ‎ ‎(3)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 故答案为: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点评:‎ 本题考查了破损标签试剂的确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破损标签的部分以及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 ‎ ‎22.(7分)在实验室选用如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气体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H操作的现象 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 ‎(2)某同学选用装置A和F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装置B和C,其中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 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管口逸出 ,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 可用通过控制反应物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 .‎ ‎(4)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可以是 D (填序号);‎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进行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质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和氧气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解答;‎ ‎(3)装置B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向装置内加液体,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管口逸出;装置C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 ‎(4)‎ ‎①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由于需要进行加热,故所需仪器一定有酒精灯,氨气的水溶性和密度去分析解答;‎ ‎②根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短进解答.‎ 解答:‎ 解:‎ ‎(1)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插入水槽的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大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质的状态固态,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又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选用的收集装置还可是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装置B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向装置内加液体,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管口逸出;装置C的优点是可用通过控制反应物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 ‎(4)‎ ‎①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由于需要进行加热,故所需仪器一定有酒精灯,故发生装置应选A;由于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其极易溶于水,则不能用排水法;故收集装置为D;‎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短进,图示为:‎ 答案:‎ ‎(1)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2)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管口逸出 可用通过控制反应物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 ‎(4)‎ ‎①A D ‎②‎ 点评:‎ 主要考查了在实抓住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及有关的知识.‎ ‎ ‎ 四、计算题(共1题,共6分)‎ ‎23.(6分)甲醇是一种有毒、有酒精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 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1.8g水,请计算:‎ ‎(1)m的值是 6 ‎ ‎(2)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规范的计算步骤)‎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由已知反应物中C原子总数为8,生成物中C原子总数也应该为为8,则可以求得m=8﹣2=6,再由生成物氧原子总数和甲醇中氧原子总数可以求出n=11.‎ ‎(2)由方程式中可以找出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再由生成水的质量可以求得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解答:‎ 解:(1)m=8﹣2=6‎ ‎8+2n=6×2+2+16 ‎ n=11‎ ‎(2)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8CH3OH+11O26CO2+2CO+16H2O ‎ 352 288 ‎ ‎ x 1.8g x=2.2g 答:(1)m值是6;‎ ‎(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2.2g 点评:‎ 解此类题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有关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可以得出m,n 的值;从而可以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求出某种未知的物质的质量.‎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