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遂宁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375.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年遂宁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遂宁市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附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分)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 ‎ A.‎ 纸张燃烧 B.‎ 粮食酿酒 C.‎ 火药爆炸 D.‎ 湿衣服晾干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药爆炸是火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D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 ‎ ‎2.(2分)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 A.‎ 液体读数 B.‎ 液体取用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过滤实验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D、滴加液体时要防止药品污染.‎ 解答:‎ 解:A、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过高过低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A错误;‎ B、取用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标签,从而污染药品,故B错误;‎ C、过滤实验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无玻璃棒,故C错误;‎ D、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污染药品,滴管要悬空滴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 ‎ ‎3.(2分)下列现象和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B 氧气和臭氧(O3)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水通电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的关系分析;‎ B、分子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 C、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进行分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 解: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说法正确.‎ B、氧气和臭气(O3)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所以,性质不相同.说法正确.‎ C、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没有改变.说法不正确.‎ D、水通电分解,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 ‎ ‎4.(2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 A.‎ 二氧化碳做灭火剂 B.‎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 ‎ C.‎ O2做气体燃料 D.‎ 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特点分析判断;‎ D、根据稀有气体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二氧化碳做灭火剂,故A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B正确;‎ C、氧气能够助燃,但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故C错误;‎ D、通电时,稀有气体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在电光源中有广泛用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用途,要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 ‎ ‎5.(2分)下列物质能除去密封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含量的物质是(  )‎ ‎ ‎ A.‎ 木炭 B.‎ 铁丝 C.‎ 石蜡 D.‎ 红磷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要除去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则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后不能生成气体.‎ 解答:‎ 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在除去氧气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B错误;‎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在除去氧气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含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进行.‎ ‎ ‎ ‎6.(2分)(2011•武威)‎201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确定该元素为117号的依据是该元素原子内的(  )‎ ‎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中子数和质子数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判断,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主要是由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解答:‎ 解:由元素的定义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可知,元素的种类主要是由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的.故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7.‎ A、质子数能决定元素的种类,故A正确;‎ B、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故B错误;‎ C、电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故C错误;‎ D、中子数和质子数主要决定相对原子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定义,透彻理解元素的定义,明确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 ‎ ‎7.(2分)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 A.‎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 ‎ B.‎ 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 ‎ 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 ‎ D.‎ 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考点:‎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与社会突发事件.‎ 分析:‎ 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可燃性气体泄露,不能见明火,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 解答:‎ 解:A、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故A正确;‎ B、可燃性气体泄露,不能见明火,故B正确;‎ C、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否则有可能脱离不了火场,故C错误;‎ D、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烧与自救措施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 ‎ ‎8.(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 A.‎ 汽油能出油污,是形成了溶液,厨房里的洗洁精也能除油污,所以也形成了溶液 ‎ ‎ B.‎ 铁与氧气、镁与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 ‎ C.‎ 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 ‎ D.‎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合反应 考点:‎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而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进行解答;‎ B、根据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解答;‎ D、根据有能量变化的不都是化合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而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洁精也能除油污,但形成的不是溶液,故A错误;‎ B、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都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故C正确;‎ D、有能量变化的不都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但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 ‎ ‎9.(2分)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由乳酸(CH3O3)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 ‎ C.‎ 乳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使用聚乳酸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乳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乳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题意,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乳酸是由乳酸分子构成的,乳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乳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3=3,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3=48,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题意,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使用聚乳酸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0.(2分)(2012•桂林)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 ‎ ‎ A.‎ ‎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 ‎ B.‎ ‎2NO﹣﹣﹣“2”表示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 ‎ C.‎ 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 D.‎ 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解:A、2O﹣﹣﹣“2”表示两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表示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故选项正确;‎ C、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错误;‎ D、“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11.(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 B.‎ 所有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 ‎ C.‎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浓溶液中的大 ‎ ‎ D.‎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用去50g后,剩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10%‎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液属于混合物考虑;B、根据碘酒中溶剂是酒精考虑;C、根据溶液浓度的比较方法考虑;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 解答:‎ 解: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所以溶剂不一定是水,故B错;‎ C、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没有这两个条件的限制,不能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度大小,故C错;‎ D、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 ‎ ‎12.(2分)(2010•潍坊)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 ‎ A.‎ 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 ‎ B.‎ 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 C.‎ 室温下,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 D.‎ ‎20℃,1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考点:‎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液体与液体相互混合时,其体积不能相加,即混合后液体体积不等于丙液体的体积和;‎ B、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在反应中镁与硫酸的质量比为24:98;‎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2:32,即两物质质量比为1:1时恰好完全反应;‎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 解: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32:32可知,1g硫粉在lg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2g 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反应物间的质量关系符合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比时,物质都好恰好完全反应.‎ ‎ ‎ ‎13.(2分)下列与Na+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 ‎ A.‎ F﹣‎ B.‎ NH4+‎ C.‎ OH﹣‎ D.‎ H2O 考点:‎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钠的原子序数为11,则Na+具有11个质子数,因原子变为阳离子要失去电子,则电子数为10,然后判断选项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A、F﹣中具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则不与Na+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故A错误;‎ B、NH4+中具有11个质子数和10个电子,则与Na+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故B正确;‎ C、OH﹣中具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则不与Na+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故C错误;‎ D、H2O中有10个质子和10个电子,而Na+具有11个质子数和10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微粒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学生应注意中性微粒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电荷数.‎ ‎ ‎ ‎14.(2分)用“”“”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是否为氧化物时,首先所表示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然后还得为化合物;因此,能表示氧化物的示意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 解答:‎ 解:A、图中含有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的物质为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不可能;‎ B ‎、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该图所表示的物质为纯净物;图中分子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则该分子即为氧化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则的氧化物;故D有可能;‎ C、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由于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不可能;‎ D、图中含有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的物质为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不可能;‎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及构成方面的知识.会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 ‎ ‎ ‎15.(2分)(2012•湖州)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硅是氧化物 B.‎ ‎“干水”是纯净物 ‎ ‎ C.‎ ‎“干水”就是“干冰”‎ D.‎ ‎“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室温效应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特点: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B、根据干水的组成考虑;C、根据干水和干冰的组成考虑;D、根据干水的用途考虑.‎ 解答:‎ 解:A、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故A错;‎ B、由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可知干水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干水是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故C错;‎ 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干水的组成,与干冰的不同,还需要知道氧化物的特点.‎ ‎ ‎ ‎16.(2分)(2013•日照)地震过后,防疫部门常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 ‎ ‎ A.‎ CO2‎ B.‎ NO2‎ C.‎ SO2‎ D.‎ ClO2‎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题意,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由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题意,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2)=71:64,x=35.5;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故RO2的化学式为ClO2.‎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7.(2分)在某CO与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8%,则x可能是(  )‎ ‎ ‎ A.‎ CO2‎ B.‎ N2‎ C.‎ NO D.‎ SO2‎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题意,在某CO与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8%,可计算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与58%相比较,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58%,则气体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58%,两气体混合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才可能等于58%;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58%,则气体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8%,两气体混合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才可能等于58%.‎ 解答:‎ 解: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7%<58%,在某CO与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8%,则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8%.‎ A、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3%>58%,故选项正确.‎ B、氮气中不含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3%,53%<58%,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0%,50%<58%,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8.(2分)小郑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 ‎ A.‎ 石灰石和水 B.‎ 硝酸铵和水 C.‎ 氢氧化钠和水 D.‎ 氯化钠和水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由趣味实验装置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物质,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而使瓶内水喷出,据此结合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由趣味实验装置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物质,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而使瓶内水喷出形成“喷泉”.‎ A、石灰石难溶于水,石灰石与水混合温度无明显变化,B中尖嘴导管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B中尖嘴导管会形成一段水柱,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水喷出形成“喷泉”,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与水混合温度无明显变化,B中尖嘴导管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9.(2分)为了探究”影响双氧水制氧气的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 ‎ A.‎ 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B.‎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C.‎ 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D.‎ 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设计对比实验的原则是创设完全相同的其它条件,并对不同的条件进行比较,否则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比较,据此原则对此题进行分析探讨即可.‎ 解答:‎ A、对比实验②和③,采用的催化剂种类不同,即反应条件不相同,无法研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双氧水的体积相同,反应条件相同,但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双氧水体积相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即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研究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催化剂种类及质量均相同,所以无法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当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速度的相关问题,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不同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需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 ‎ ‎20.(2分)对反应M+H2SO4=BaSO4↓+2N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 A.‎ M中一定含有钡元素 ‎ ‎ B.‎ 若N为水,M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 C.‎ 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 D.‎ M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小于N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考虑;‎ B、根据物质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知物质可能是碱,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再根据N前的系数考虑;‎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考虑;‎ D、根据反应物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考虑.‎ 解答:‎ 解:A、生成物硫酸钡中含有钡元素,反应物中也必须有,反应物硫酸中没有,所以M中一定有钡元素,故A说法正确;‎ B、物质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知物质可能是碱,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果M是氧化钡,则N前面应该是1,如果是氢氧化钡,则N前面系数是2,所以M是氢氧化钡,所以一定含有氢元素,故B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有氢元素,生成物硫酸钡中没有氢元素,所以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说法正确;‎ D、反应物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由于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硫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所以M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大于N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 ‎ 二、填空题 ‎21.(7分)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元素 N ;‎ ‎(2)2个氧分子 2O2 ;     ‎ ‎(3)氢氧根离子 OH﹣ ;‎ ‎(4)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O2 ;          ‎ ‎(5)从给定化合价的、、、、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每空只填一种物质):单质 Cu ;金属氧化物 K2O .‎ ‎(6)在氯化氢、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HCl (填化学式)‎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与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6)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4)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4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O2.‎ ‎(5)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铜元素的化合价为0,铜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Cu.‎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题目提供的元素中,氧化钾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K2O.‎ ‎(6)氯化氢(HCl)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铜(Cu)属于金属,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N;(2)2O2;(3)OH﹣;(4)O2;(5)Cu;K2O;(6)HCl.‎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 ‎22.(4分)下列物质:①氮气②液态空气③氧化汞④高锰酸钾⑤二氧化锰⑥铁⑦冰、水混合物.其中单质的有 ①⑥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③⑤⑦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 ,含有氧分子的是 ② .‎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 解答:‎ 解: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填:①⑥.‎ 氧化汞是由氧元素和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氧元素和锰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填:③⑤⑦.‎ 液态空气是空气的液体形式,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填:②.‎ 液态空气中含有氮气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稀有气体物质的分子等分子.‎ 故填:②.‎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可以从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组成的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23.(2分)当你取回干洗后的衣服时,会嗅到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散发的淡淡香味,这时,你已在不知不觉间吸入了一种可致癌的有毒气体﹣﹣四氯乙烯(C2Cl4).‎ ‎(1)四氯乙烯中碳、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12:71 .‎ ‎(2)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新法律,要求用装有活性炭的新型干洗机取代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气体的含量约降至原来的.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解答:‎ 解:(1)四氯乙烯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5.5×4)=12:71.‎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用装有活性炭的新型干洗机取代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气体的含量约降至原来的,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故答案为:(1)12:71;(2)吸附.‎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4.(8分) 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遂宁射洪县栽种了富硒紫薯3000亩,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维生素C、维生素B、铁、钙、硒等.‎ ‎①这里的“铁”、“钙”是指 C (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②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2)我市磨溪蕴藏丰富的天然气,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3)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从低碳的角度分析,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①在氢气、煤、石油中,最理想的燃料是 氢气 ‎ ‎②将排放的二氧化碳细说平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是科学家研究的方向,检验吸收后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 ‎③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 ACE (填写字母)‎ A.提倡发送电子贺卡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E.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生活.‎ 分析:‎ ‎(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例如铁、钙等,一般是指元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硒元素相关方面的问题.‎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检验二氧化碳;‎ ‎“低碳经济”的理念是减少或不排放二氧化碳.‎ 解答:‎ 解:(1)①紫薯中富含淀粉、维生素C、维生素B、铁、钙、硒等,其中的“铁”、“钙”是指铁元素、钙元素.‎ 故填:C.‎ ‎②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硒元素的核电荷数是34,所以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有34=2+8+x+6,x=18,该选项说法正确;‎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BC.‎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填:CH4+2O2CO2+2H2O.‎ ‎(3)①在氢气、煤、石油中,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煤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物质;石油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环境的物质,所以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 故填:氢气.‎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沉淀碳酸钙,同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③A.发送电子贺卡有利于节能减排,该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该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C.开发利用新能源,既能够节约化石燃料,又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不利于节能减排,该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E.增强室内自然采光,能够节约燃料,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故填:ACE.‎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节能减排的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 ‎ ‎25.(3分)如图为四种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用符号A、B、C、D填空)‎ ‎(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是 B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C ;‎ ‎(2)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化学式为R2O3,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D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氧化物为R2O3进行解答.‎ 解答:‎ 解:(1)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B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BC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2)根据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为R2O3,氧元素显﹣2价,则R元素的化合价为+3;因为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此可知:R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D.‎ 故答案为:(1)B;BC;(2)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26.(6分)“悠悠天地酒,滴滴沱牌情”正是我市白酒产业最佳诠释,请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工厂里酒香四溢,其原因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酿酒过程中需要大量软水.常用 肥皂水 区分软水硬水.‎ ‎(3)工业上可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C2H5OH),乙醇是一种绿色燃料.将一定量乙醇和氧气放到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3.8 ‎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4)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请配平下列方程式:‎ ‎4C2H5OH+11O26CO2+ 12 H2O+ 2 CO ‎(5)我国交通法规定明确禁止酒后开车.交通警察使用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其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是 +6 .‎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硬水与软水;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2)根据区分软水、硬水的方法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和是:4.6克+8克=12.6克,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为:5.4克+4.4克=9.8克,则生成的X的质量为12.6克﹣9.8克=2.8克,X不可能是这个反应中的催化剂;根据乙醇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关系,分析x中是否含有氢元素;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4.6克乙醇燃烧的产物,据此分析即可.‎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计量数.‎ ‎(5)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学式求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解:(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酿酒工厂里酒香四溢.(2)由于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所以,常用肥皂水区分软水硬水.‎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质量和是:4.6克+8克=12.6克,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为:5.4克+4.4克=9.8克.则生成的X的质量为:12.6克﹣9.8克=2.8克,则表中a的值为2.8,X不可能是这个反应中的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乙醇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都是0.6克,则说明X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可知,4.6克乙醇能与9.6克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生成X.故D正确.‎ ‎(4)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6O+11O26CO2+12H2O+2CO.‎ ‎(5)设在K2Cr2O7中铬的化合价为x,由于(+1)×2+x×2+(﹣2×7)=0,所以,x=+6.‎ 故答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肥皂水;(3)D;(4)12,2;(5)+6.‎ 点评:‎ 本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综合性较强,此题涉及了燃料更新、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 ‎ ‎27.(6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得到粗盐后要进行精制.实验室要除去食盐水中混有少量的泥沙,选择的操作方法是 过滤 .在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要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 ‎(2)若用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 9 g.‎ ‎(3)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2H2O2NaOH+H2↑+Cl2↑ .‎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3)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能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因为泥沙不溶于水,而氯化钠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滤去泥沙,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要 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粗盐水.‎ ‎(2)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x×10%=100g×0.9%‎ x=9g ‎(3)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故答案为:(1)过滤. 玻璃棒,引流.‎ ‎(2)9.‎ ‎(3)2NaCl+2H2O2NaOH+H2↑+Cl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蒸发、溶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28.(4分)有A、B、C、DB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将燃烧的木条深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请将四种物质的名称写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A O2 、B Fe 、C Fe3O4 、D CO2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已知B可以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可知,A为氧气;B是铁丝;C为四氧化三铁;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根据题中的叙述“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可知A为氧气;B是铁丝,C为四氧化三铁;根据“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可知D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O2;Fe;Fe3O4;CO2.‎ 点评:‎ 本题型特点是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一种题型.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突破口”,采用正推法、逆推法等方法层层推进,得出结论.‎ ‎ ‎ 三、实验探究题 ‎29.(9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如图1所示的装置对水进行研究.‎ 利用如图1可以研究水分子的构成,与试管1连接的是电源的 负 极,要推测水分子的构成,仅需下列条件中 ①②③④或②③⑤ (填数字序号)就可以达到目的.‎ ‎①两级生成气体的体积比        ‎ ‎②氢分子的构成 ‎③氧分子的构成                ‎ ‎④气体体积比与分子个数比的关系 ‎⑤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2)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有关气体的实验.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2所示.‎ 此装置若用于制备二氧化碳,应在仪器A 分液漏斗 (填写仪器名称)中盛放的药品是 稀盐酸 ;若用于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3)如图3今有A、B、C、D、E、F六种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所选装置用字母表示)‎ 实验室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形成一种无氧酸.那么,实验室制取H2S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A .收集装置可用 D .为了防止H2S气体污染空气,可将多余的H2S气体通入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中.‎ 考点:‎ 电解水实验;气体的净化(除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试管1‎ 连接的电源的电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根据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构成、体积、质量关系等进行分析推断水分子的构成;‎ ‎(2)根据装置图来判断反应物状态和药品以及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解答;‎ ‎(3)据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分析解答,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形成酸,所以可将多余的H2S气体通入水中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解答:‎ 解:(1)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由于试管1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应连接电源的负极.要想推测水的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及数数目不变.只要有两级生成气体的体积比、氢分子的构成、氧分子的构成、气体体积比与分子个数比的关系或氢分子的构成、氧分子的构成、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就可以推测出水分子的构成;‎ ‎(2)根据装置特点可知反应不需要加热,若用于制备二氧化碳是稀酸和石灰石反应,分液漏斗中放的是液体过稀盐酸,制取氧气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3)实验室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S气体,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因此不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氯化氢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是一种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形成一种无氧酸,因此可以用水或碱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1)负;①②③④或②③⑤;‎ ‎(2)分液漏斗;稀盐酸;2H2O22H2O+O2↑;‎ ‎(3)A;D;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30.(4分)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严重,主要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请写出X的化学式 H2SO4 .‎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 ‎(5)丙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 ‎(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 ‎(7)丙同学的实验中若已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应看到的实验现象是:B中高锰酸钾溶液由紫红色变无色,C中现象为 C中溶液仍为紫红色变浅,或变红 ,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检验煤的碳元素和硫元素,需要我们知道质量守恒定律,会推测未知的化学式;了解试验装置的合理性和各装置的作用,如: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能验证和吸收二氧化硫;会分析各种试验现象:如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能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1)根据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和“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可知化学式为:H2SO4‎ ‎(4)根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6)上图C装置浓高锰酸钾,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7)丙同学的实验中若已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应看到的实验现象是:B中高锰酸钾溶液由紫红色变无色,C中现象为C中溶液仍为紫红色变浅,或变红,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H2SO4;‎ ‎(4)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6)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7)C中溶液仍为紫红色变浅,或变红.‎ 点评:‎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检验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 ‎ 四、计算题 ‎31.(7分)(2013•江阳区模拟)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小明对该补钙剂十分感兴趣,取10片钙片放入100g稀盐酸中,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剩余固体和液体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2.2 g;‎ ‎(2)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是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气体﹣﹣﹣二氧化碳的放出是造成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的原因.‎ ‎(2)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1)补钙品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放出造成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 ‎(2)设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x=5g 故答案为:(1)2.2;(2)答: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是5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