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营口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检测卷(有解析新人教)
一、每小题2分
1.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清洗葡萄
B.
把葡萄捣碎
C.
葡萄发酵成酒
D.
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试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取用固体粉末
C.
读液体体积
D.
滴加液体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酒精灯的熄灭,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冒盖灭,故A操作错误;
B、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的使用:垂直悬空容器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同学们的识图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属于基础性题目.
3.(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丝制成电线
B.
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
氧气支持可燃物燃烧
D.
用氦气填充气球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铜丝可做电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支持可燃物燃烧,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氦气填充气球,是利用了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冰镇啤酒
B.
新鲜空气
C.
优质燃煤
D.
冰水混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
解:A、冰镇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新鲜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优质燃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D、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故选:D.
点评:
新鲜空气是指不含有污染物或含有污染物较少的空气,仍然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5.(2分)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木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硫在氧气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2分)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离子
D.
元素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
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
水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
水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水是一种纯净物,我们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宏观上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上看,水是直接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
解:
A、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水是直接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才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D
点评:
在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时,首先要理解清楚物质是由哪些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这是学生解题时易错易混的地方.
8.(2分)(2008•黄石)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该物质的组成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该图片中含有两种物质的分子,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正确;
D、该物质的组成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
9.(2分)(2014•昆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解答:
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10.(2分)(2011•芜湖)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从反应的宏观现象判断分子的性质,两种物质没有直接接触但能发生反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答:
解:A、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B、从出现白烟的位置可以说明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不相等,氨分子运动的要快,此项说法错误;
C、任何分子都是不断运动,故此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生成了新的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根据反应现象判断粒子性质方面的内容.
11.(2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今年国家对酒驾给予严厉惩罚.交警用“酒精检测仪”很快可以检测出司机的饮酒程度,其化学方程式是:C2H5OH+4X+6H2SO4═2Cr2(SO4)3+2CO2↑+9H2O,则X的化学式 ( )
A.
CrO2
B.
Cr2O2
C.
CrO3
D.
H2O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除4X外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O,25;S,6;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Cr,4;O,37;S,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r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3;故X的化学式为CrO3.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试题的解题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只要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不难解决.
12.(2分)在一个密封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所有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质量
X
Y
Z
Q
反应前/g
4
10
1
21
反应后/g
0
12
15
待测
A.
反应后Q物质的质量为9g
B.
反应后生成15g Z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中Z、Y的质量比为1:7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表中的数据,对比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进行有关的分析与判定;
由表中数据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故X减少4克,Y增加2克,Z减少14克,Q生成:4+14﹣2=16克.则反应后Q的质量为21+16=37克.
解答:
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减少了,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g﹣0g=4g;Y的质量反应后增加,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12g﹣10g=2g:Z的质量反应前后增加,是生成物,生成Z的质量为:15g﹣1g=14g;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g+2g﹣4g=12g.由以上分析可知:
A、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应为12g,反应后Q物质的质量为21g﹣12g=9g,故A选项正确;
B、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4g,故B选项错误;
C、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X、Z,生成物为Y、Q,生成物为两种,而非一种,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C选项错误.
D、反应中Z、Y的质量比为(15﹣1)g:(12﹣10)g=7:1,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13.(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晶体
D.
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由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的多种单质进行解答;
B、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进行解答;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由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的多种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错误;
C、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的判断以及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较简单,学生只要抓住单质的判断,同种元素的分析即可解答.
14.(2分)(2006•厦门模拟)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式为C2H4O3
B.
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从图形中分析出化学式,并从化学式中分析得出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由图中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
解答:
解:A、由图中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其化学式是C2H4O3,故A正确;
B、由于其化学式是C2H4O3,所以其相对原子质量是(12×2)+4+(16×3)=76,故B正确.
C、由于其化学式是C2H4O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故C正确.
D、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2×2):4:(16×3)=6:1:1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进而求出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2分)欲除去氧化铜粉末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采用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
C.
将H2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D.
将O2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氧化铜具有氧化性,而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不同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选择的方法要能把炭粉除去,且不会带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将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炭粉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的质量会减少,故A错误,
B、碳和氧化铜都不会溶于水,所以该方法不会将炭粉除去,故B错误,
C、将H2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氢气会将氧化铜还原成铜,而题中要求除去碳粉,但实际上除去了有用的物质氧化铜,没有起到出除杂的目的,故C错误;
D、炭粉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流中,既除去了木炭,又避免了碳将氧化铜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除杂的方法,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要简便可行.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8分)
16.(4分)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氮原子 2N .
(2)氯化亚铁 FeCl2 .
(3)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 2O3 .
(4)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 O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2.
(3)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可表示为:2O3.
(4)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故答案为:(1)2N;(2)FeCl2;(3)2O3;(4)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7.(6分)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 4 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二 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BD (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有 AE ;
(4)表示阳离子的有 C ;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CE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依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情况,质子数与电子数的数量关系决定微粒的性质,稳定结构使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A~E共有4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具有两个电子层,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由于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所以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2)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观察图示可知BD属于原子;
(3)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的微粒,故AE属于阴离子;
(4)阳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的微粒,故C于阳离子;
(5)稳定结构使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的微粒,故ACE属于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1)4;二;得到;(2)BD;(3)AE;(4)C;(5)ACE;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掌握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学会区别阳离子、阴离子、原子的微粒的电子层排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8.(4分)用学过的宏观和微观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用于内燃机燃料的酒精是由 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组成的;一个酒精分子是由 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的;
(2)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汞原子 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氧化钠(NaCl)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的.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酒精化学式的含义、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酒精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酒精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碳、氢和氧三种元素;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汞原子;(3)钠离子和氯离子.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4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机动车内燃机中燃烧的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往往也与氧气反应,这也是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的原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O22NO
(2)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掌握了炼铁技术,他们将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然后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还原为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1)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
(2)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还原为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1)N2+O22NO;(2)Fe2O3+3CO2Fe+3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三、简答题
20.(10分) 我国是人均水量很少的国家,人人都要爱护水源,节约用水.(1)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以使硬水变软水的是 ④ (填序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沉淀 ④煮沸
(2)生活用水一般取自深井或河流、水库.用 肥皂水 可以检测是硬水还是软水,实验现象是 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
(3)有些农村取浑浊的池塘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池塘水用如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 过滤 .
(4)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池塘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作为生活用水可以采取 煮沸 法,来降低水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5)许多地方以雨水为生活用水.抗旱用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 在云层中变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结成小雨滴 .
(6)节约用水我们能干什么 一水多用 .
(7)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试验,一段时间后,理论上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比为 1:2 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考点:
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3)根据小卵石、石英砂在净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虑;
(4)加热煮沸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
(5)液氮汽化或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
(6)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
(7)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3)小卵石、石英砂可将水中的悬浮杂质不溶性颗粒挡在上边,使下来的水与不溶性颗粒分离开,起到了过滤的作用;
(4)加热煮沸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
(5)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它们在云层中变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结成小雨滴.
(6)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
(7)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案为:(1)④;
(2)肥皂水;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3)过滤;
(4)煮沸;
(5)在云层中变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结成小雨滴;
(6)一水多用;
(7)1:2;2H2O2H2↑+O2↑.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1.(8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1)煤、石油和 天然气 常称为化石燃料,属于 不可 再生资源(填“可”“不可”)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方程式)用天气取代煤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产物不污染环境
(3)家用管道用煤气时要注意安全.如果发生泄漏,不能 开灯检查 ;
(4)“一个烟头引起的灾难”.我们不能忘记生活中那些惨痛的教训.去年某市以高层住宅装修时着火,由于救援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起因是一名工人随手将未灭的烟头扔进锯末而未发现,酿成悲剧.在这起事故中,烟头的作用是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针对上述案例,作为青少年,你得到的启示? 不吸烟 、 增强防火意识 .(任答两点)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4)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填:天然气;不可.
(2)甲烷的化学式是CH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故填:CH4;产物不污染环境.
(3)煤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如果发生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也不能立即打电话.
故填:开灯检查.
(4)锯末属于可燃物,燃烧的烟头能使锯末的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锯末的着火点时,就燃烧起来;
作为青少年,应该不吸烟、自觉增强防火意识、掌握火海逃生的方法.
故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吸烟;增强防火意识.
点评:
化石燃料不能再生,并且燃烧能生成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22.(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
(2)在实验室中如果用一种固体制取一瓶氧气.该药品是 高锰酸钾 ,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 氧气 ,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下同),若收集一瓶干燥氧气,选择收集装置是 C ,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 Ⅲ (填序号)取代B中的双孔塞,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解答:
解:(1)①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②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酒精灯;长颈漏斗.
(2)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如果想制取氧气,可以用B装置制取,用B装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用向上排空气法,即用C装置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高锰酸钾;氧气;B;C;2H2O22H2O+O2↑.
(3)注射器能够控制液体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选取Ⅲ取代B中的双孔塞,能够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故填:Ⅲ.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23.(5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应过量,目的是 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 .
(2)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具有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的化学性质.
(3)该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请你指出不足之处 没有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 .
(4)该实验中,为什么不把拉瓦锡实验照搬过来 拉瓦锡实验所用时间长,操作麻烦 .
(5)除了红磷过量外,你设想一下,该实验设计还需满足什么条件? 装置气密性良好、可燃物燃烧产物为固态、可燃物不与空气中的其它气体反应等 .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只有熟悉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解:(1)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
(2)本实验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因此氮气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3)该实验中为加速装置降温,应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
(4)拉瓦锡实验所用时间长,操作麻烦等.
(5)除了红磷过量外,该实验还应满足装置气密性良好、可燃物燃烧产物为固态、可燃物不与空气中的其它气体反应等.
故答案为:(1)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掉;
(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没有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
(4)拉瓦锡实验所用时间长,操作麻烦;
(5)装置气密性良好、可燃物燃烧产物为固态、可燃物不与空气中的其它气体反应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
24.(8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中选择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C .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方法是 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如何用水和图2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 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盖上玻璃片,振荡,然后倒转集气瓶,玻璃片被吸住 .上述B装置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把试管中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烧杯一会儿后看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
(3)列举你所知道的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 灭火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溶于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片能够被吸住;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确定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答:
解:(1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该用C装置;
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Ca(OH)2+CO2═CaCO3↓+H2O.
(2)用水和图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方法是: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盖上玻璃片,振荡,然后倒转集气瓶,玻璃片被吸住,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片能够被吸住;
把试管中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填: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盖上玻璃片,振荡,然后倒转集气瓶,玻璃片被吸住;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来制作碳酸饮料.
故填:灭火.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选取、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25.(3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请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装置的末端放置燃烧的酒精灯 .
(2)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能够污染环境;
(2)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氯化铜是黑色,单质铜是红色.
解答:
解:(1)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应该对尾气进行处理.故填: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在装置的末端放置燃烧的酒精灯.
(2)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故填: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性质,要熟练掌握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这一化学性质.
四、计算题
26.(10分) 如图为某加钙食盐包装袋上的标签,同学通过下列方法检查该食盐中的钙元素含量: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原理,往100g稀盐酸中加入30g该食盐样品,充分反应后,剩余物体总质量为129.67g.
(1)反应过程中产生 0.33 g CO2
(2)30g该食盐中含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3)此加钙食盐钙含量是否符合标签要求?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
(3)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钙元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通过与说明比较可知加钙食盐中钙含量是否符合标签要求.
解答:
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30g﹣129.67g=0.33g;
故填:0.33;
(2)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33g
=,
x=0.75g,
答:30g该食盐中含碳酸钙的质量是0.75g.
(3)30g该食盐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0.75g××100%=0.3g,
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
答: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含量在0.3%和1.3%之间,符合标签要求.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