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枣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412.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年枣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枣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 A.‎ 干冰升华 B.‎ 钢铁生锈 C.‎ 食物腐烂 D.‎ 粮食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解答;‎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用燃着的木条,千万不能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B正确;‎ C、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部,C错误;‎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和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3.(2分)(2014•常德)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C.‎ 点评:‎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 ‎4.(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 A.‎ 石油 B.‎ 空气 C.‎ 臭氧 D.‎ 矿泉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空气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 C、臭氧是由氧元素构成的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 D、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 ‎ ‎5.(2分)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 A.‎ 密度 B.‎ 氧化性 C.‎ 颜色 D.‎ 熔点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判断,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A、密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B、氧化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正确.‎ C、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D、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 ‎6.(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易生锈 ‎ ‎ B.‎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C.‎ 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 ‎ D.‎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 C.根据排水集气法适合收集难溶或不易溶的气体解答;‎ D.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解答.‎ 解答:‎ 解:A.铁在水和氧气并存的条件下容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故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C.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正确;‎ D.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正确.‎ 点评:‎ 熟练掌握有关铁生锈和在氧气中燃烧等相关的知识,以及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和收集气体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 ‎ ‎7.(2分)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 ‎ ‎ A.‎ 分子 B.‎ 原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考点:‎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解答:‎ 解:在分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分子、原子显电中性;‎ 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 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形成的,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转换,要掌握原子与离子的构成 ‎ ‎ ‎8.(2分)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 ‎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 ‎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根据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即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应用于解题,属于基础知识.‎ ‎ ‎ ‎9.(2分)(2007•昌平区二模)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 ‎ A.‎ ‎+3‎ B.‎ ‎+4‎ C.‎ ‎+5‎ D.‎ ‎+2‎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x+(﹣2)×2=0,则x=+3.‎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 ‎ ‎10.(2分)(2014•枣阳市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表示为:CO2+H2O淀粉+O2.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只含C、H元素 B.‎ 含有C、H、O三种元素 ‎ ‎ C.‎ 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缺少条件,无法确定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通过对比反应前后各物质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组成元素,推断淀粉的元素组成.‎ 解答:‎ 解:反应物水由H、O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反应前为C、H、O三种元素;生成物氧气由O元素组成,反应后只能确定O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断淀粉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量O元素.‎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 ‎ ‎11.(2分)在区别下列各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 A.‎ CO与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CO2和O2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 ‎ C.‎ CO2和H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 CO和O2分别通入灼热的铜网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然组成元素一样,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们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来进行区分.‎ B、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两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D、根据通过灼热的铜网,一氧化碳和铜不反应,氧气和铜反应分析.‎ 解答:‎ 解:A、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产生白色沉淀,一氧化碳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该方法正确.‎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和氧化铜反应,B方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方法正确.‎ D、灼热的铜网,一氧化碳和铜不反应,铜网不变色;氧气和铜反应铜网由红色变为黑色,D方法正确.‎ 故答案选B.‎ 点评:‎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 ‎ ‎12.(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B.‎ 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 ‎ C.‎ 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D.‎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考点:‎ 常见的溶剂;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分析.‎ B、根据人类的活动会造成水污染分析.‎ C、根据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分析.‎ D、根据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分析.‎ 解答:‎ 解:A、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最常见的溶剂,A说法正确.‎ B、人类的活动会造成水污染分,B说法正确.‎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说法不正确.‎ D、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从水出发考查了水的用途、水的污染、水的微观构成和分子的相关知识,系统全面的考查了所学的知识.‎ ‎ ‎ ‎13.(2分)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 A.‎ 用打火机点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 ‎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 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 ‎ D.‎ 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液化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点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室内着火,不能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4.(2分)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 ‎ A.‎ 温室效应 B.‎ 酸雨 C.‎ 白色污染 D.‎ 臭氧层破坏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酸雨.‎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酸雨是工业发展出现的副产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5.(2分)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 A.‎ 氧气和氮气 B.‎ 氢气和空气 C.‎ 甲烷和氧气 D.‎ 一氧化碳和氧气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点燃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点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 解答:‎ 解:A、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不会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故不符合题意;‎ C、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要熟记三大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点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都易发生爆炸.‎ ‎ ‎ ‎16.(2分)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 ‎ A.‎ 铜 B.‎ 钢 C.‎ 生铁 D.‎ 不锈钢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 解:A、铜是纯金属,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B、钢是铁的合金,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 C、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合金,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7.(2分)(2013•株洲)用实验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 ‎ A.‎ ZnSO4溶液 B.‎ NaOH溶液 C.‎ 稀盐酸 D.‎ CuSO4溶液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与酸或盐的反应规律,利用银、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的反应,推断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 解答:‎ 解:A、铜、锌、银的三种金属单质都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因此,使用ZnSO4溶液不能完成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A不正确;‎ B、NaOH是一种碱,铜、锌、银的三种金属单质都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使用NaOH溶液不能完成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B不正确;‎ C、银、锌、铜的三种金属单质只有锌与稀盐酸反应,无法判断铜、银活动性强弱.因此,使用稀盐酸不能完成比较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故C不正确;‎ D、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而银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用硫酸铜溶液能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 ‎18.(2分)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 ‎ A.‎ CuCl2‎ B.‎ ZnCl2‎ C.‎ FeCl3‎ D.‎ AgCl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解答:‎ 解:A、铜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故A错误;‎ B、锌在氢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故B正确;‎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亚铁盐,不是氯化铁,故C错误;‎ D、银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 ‎ ‎19.(2分)三氧化二碳(C2O3)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 密度比空气小 B.‎ 有毒 C.‎ 可以燃烧 D.‎ 具有还原性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题意,利用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的提示信息,对选项中的叙述进行评价.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能燃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生成二氧化碳;由三氧化二碳(C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相对比,可确定密度与空气的大小.‎ 解答:‎ 解:A、由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72,72>29,则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CO具有毒性,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是一种有毒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CO具有可燃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可燃性,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C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0.(2分)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最多的是(  )‎ ‎ ‎ A.‎ H2O2‎ B.‎ KMnO4‎ C.‎ KClO3‎ D.‎ H2O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本题是选择题,解题方法有多种,最传统比较麻烦的方法就是,设相同质量的物质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每项中生成氧气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另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设生成相同质量的氧气所需物质多少,然后根据此比较相同质量的物质分解放出氧气多少.‎ 解答:‎ 解:根据所给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2H2O22H2O+O2↑;2KMnO4K2MnO4+MnO2+O2↑;KClO3KCl+O2↑;2H2O2H2↑+O2 ↑‎ ‎68g 32g 316g 32g 81.7g 32g 36g 32g 生成32克的O2所需4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68g、316g、81.7g、36g,所以相同质量的这4种物质生成O2最多的是水.‎ 故选:D.‎ 点评:‎ 解答该题的方法是很多种的,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称之为“归一法”,即假定某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或假定每种物质各1g,写出化学方程式,便可计算比较出结果.‎ ‎ ‎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30分)‎ ‎21.(3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5个三氧化硫分子 5SO3 .‎ ‎(2)根据KClO3的分子构成,写出氯酸钙的化学式 Ca(ClO3)2 .‎ ‎(3)沼气的主要成分 CH4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答:‎ 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三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3;‎ ‎(2)KClO3中钾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氯酸根的化合价显﹣1价;氯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氯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a(ClO3)2;‎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表示为CH4.‎ 故答案为(1)5SO3;(2)Ca(ClO3)2;(3)CH4.‎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分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 ‎22.(3分)(2013•随州)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会带来危害,需要将氧气隔绝.请你各举一例予以说明:应用氧气: 人工呼吸 ;隔绝氧气: 真空保存食物 .‎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性质回答.‎ 解答:‎ 解: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需要氧气的例子是人工呼吸、燃烧.‎ 食物在氧气中因缓慢氧化而变质,灯泡中的钨丝会因为氧化而不能发光,因此隔绝氧气的例子有灯泡中的钨丝、真空保存食物.‎ 故答案为:21%;人工呼吸;真空保存食物.‎ 点评:‎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 ‎ ‎ ‎23.(3分)(2012•襄阳)生命的孕育和维系离不开水,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水源.‎ ‎(1)水是由 氢、氧 元素组成的.‎ ‎(2)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减低水的硬度的是 蒸馏 .‎ ‎(3)请你举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用淘米的水浇花 .‎ 考点:‎ 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运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分析.‎ ‎(2‎ ‎)运用水是因为溶解了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而成为硬水和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这四个基本操作分析.‎ ‎(3)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只要能节约用水即可.‎ 解答:‎ 解:(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氢、氧.‎ ‎(2)水是因为溶解了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而成为硬水和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蒸馏可除去溶于水的杂质,故答案:蒸馏.‎ ‎(3)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只要能节约用水即可,故答案:用淘米的水浇花.‎ 点评:‎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蒸馏可除去溶于水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 ‎ ‎24.(4分)填写下表,用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题号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1)‎ 铜粉(Fe)‎ ‎ Fe+2HCl=FeCl2+H2↑ ‎ ‎(2)‎ FeCl2粉末(CuCl2)‎ ‎ Fe+CuCl2=FeCl2+Cu ‎ ‎(3)‎ KCl粉末(KClO3)‎ ‎ 2KClO32KCl+3O2↑ ‎ ‎(4)‎ N2气体(O2)‎ ‎ 2Cu+O22CuO ‎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能和酸反应,铜和酸不反应,故可用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铁,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合理即可).‎ ‎(2)要除去FeCl2粉末中的CuCl2,可先溶于水配成溶液,实质就是除去铜离子,可利用氯化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3)KCl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4)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故答案为:‎ 题号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1)‎ 铜粉(Fe)‎ Fe+2HCl=FeCl2+H2↑‎ ‎(2)‎ FeCl2粉末(CuCl2)‎ Fe+CuCl2=FeCl2+Cu ‎(3)‎ KCl粉末(KClO3)‎ ‎2KClO32KCl+3O2↑‎ ‎(4)‎ N2气体(O2)‎ ‎2Cu+O22CuO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25.(7分)选择O2、CO、CO2、H2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O2 ;‎ ‎(2)能用于灭火的是 CO2 ,造成煤气中毒的是 CO ;‎ ‎(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单质是 H2 ,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2H2O ;‎ ‎(4)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化合物是 CO ,反应方程式为 CO+CuOCu+CO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用于灭火;造成煤气中毒的是一氧化碳.‎ ‎(3)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单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属于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Cu+CO2.‎ 故答案为:(1)O2;(2)CO2;CO;(3)H2;2H2+O2 2H2O;(4)CO;CO+CuOCu+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6.(4分)(2013•宜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烧杯盛有浓氨水,B烧杯内是滴加了几滴酚酞溶液的蒸馏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酚酞溶液变红 ,本实验说明 分子不断运动 .‎ ‎(2)氨气(NH3)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6H2O+2N2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进行解答;‎ ‎(2)根据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图中A烧杯盛有浓氨水,B烧杯内是滴加了几滴酚酞溶液的蒸馏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本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填:酚酞溶液变红;分子不断运动;‎ ‎(2)氨气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为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6H2O+2N2,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其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填:4NH3+3O26H2O+2N2;置换反应.‎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反应类型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 ‎ ‎27.(6分)(2013•宜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13号元素的名称是 铝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Al3+ ‎ ‎(2)如图是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38 ,锶元素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SrCl2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5 周期.‎ 第一周期 H He 第二周期 Li Be B ‎…‎ Ne 第三周期 Na Mg Al ‎…‎ Ar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表中13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为13,其元素的名称为铝元素;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2+8+18+8+2=38.‎ 锶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其化合价为为+2价,氯元素显﹣1价,其氯化物的化学式为:SrCl2.‎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锶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 故答案为:(1)铝;失去;(2)38;SrCl2;5.‎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28.(6分)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是氢气或甲烷的燃烧实验,点燃前必须 检验纯度(验纯) ;‎ ‎(2)B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此实验说明 燃烧需要氧气 ;‎ ‎(3)C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时被加热的试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物质逐渐出现红色 ,该实验说明木炭具有 还原 性;‎ ‎(4)D是过滤液体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考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氢气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都要验纯;‎ ‎(2)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3)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 ‎(4)根据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和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解答.‎ 解答:‎ 解:(1)氢气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都要验纯;故答案:检验纯度(验纯);‎ ‎(2)白磷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白磷具有可燃性,通入氧气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可以燃烧;故答案;燃烧需要氧气;‎ ‎(3)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变红色;木炭得到氧具有还原性;故答案:黑色物质逐渐出现红色;还原性;‎ ‎(4)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体;滤纸破裂浑浊的液体不经过滤就进入滤液中导致滤液浑浊,故答案:引流;滤纸破裂.‎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可燃性气体点燃时的注意事项、燃烧的条件以、木炭还原氧化铜和过滤实验等方面的知识.‎ ‎ ‎ ‎29.(14分)(2013•兰州)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 ‎(2)以上 A (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 试管内的导管不应伸的太长,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KMnO4K2MnO4+MnO2+O2↑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CO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溢出的气体主要是 CO2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E (填序号). 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导管不宜伸的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3)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加热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先移导管后熄灯是为了防止水倒吸引起热的试管炸裂;‎ ‎(4)CO与澄清的石灰水不反应,故通入澄清石灰水,首先分离出来,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 解答:‎ 解:(1)编号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长颈漏斗;‎ ‎(2)图A中试管内的导管不应伸的太长,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3)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加热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先移导管后熄灯是为了防止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4)CO与澄清的石灰水不反应,故通入澄清石灰水,首先分离出来,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钙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浑浊的石灰水又会变澄清,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 ‎(2)A;试管内的导管不应伸的太长,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3)A;2KMnO4K2MnO4+MnO2+O2↑‎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CO2;CaCO3+2HCl═CaCl2+H2O+CO2↑;E;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离,二氧化碳的收集、验满等知识,考查全面,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四、计算题:(30题3分,31题3分,32题4分,共10分)‎ ‎30.(3分)已知化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则该物质是由 3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N:H:O=7:1:12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的意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硝酸铵的化学式NH4NO3可知,是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的质量比为:(14×2):(4×1):(16×3)=7:1:12;‎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 故答案为:3;N:H:O=7:1:12;3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1.(3分)在2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白:‎ ‎(1)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 .‎ ‎(3)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24% .‎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溶解度定义四要素解答;‎ ‎(3)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在20℃时,将49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则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因为在2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说明100g水中溶解了(40g﹣8.4g)=31.6g硝酸钾形成了饱和溶液,故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3)所得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 故答案为:(1)饱和;(2)31.6g;(3)24%.‎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2.(4分)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98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多少吨?‎ 考点:‎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 解答:‎ 解:设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9800t×80% 98%x ‎ ‎ x=5600t 答: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为5600t.‎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