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保定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新人教附解析)
一、我能选对(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世界每天都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雪花飞舞
B.
冰消雪融
C.
星火燎原
D.
波涛汹涌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雪花飞舞属于物质在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冰消雪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星火燎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波涛汹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2013•乐山)空气能供动物呼吸,主要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 )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能供动物呼吸.
解答:
解:空气中的氧气能供动物呼吸.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氧气的用途.
3.(2分)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粮食能够酿酒
B.
氮气难溶于水
C.
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之一
D.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粮食能够酿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
、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之一,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2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需要用到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 )
A.
催化剂
B.
氧化剂
C.
生成物
D.
反应物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解答:
解: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催化剂的特点是: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故选A.
答案:A
点评:
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
5.(2分)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B、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正确;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接触试管内壁,故错;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倾斜且与试剂瓶口紧挨,故错.
故选:B.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6.(2分)(2014•朝阳区二模)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3瓶气体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闻气体的气味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
根据三种气体能否支持燃烧和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能够燃烧的是H2,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
解答:
解:A、空气、氧气和氢气都是无色气体,所以观察颜色不能区分,故A法不能鉴别;
B、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能够燃烧的是H2,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故B可以鉴别;
C、空气、氧气和氢气都是无气味的气体,所以闻气味不能区分,故C法不能鉴别;
D、倒入澄清石灰水,三种气体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区分,故D法不能鉴别.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7.(2分)(2012•甘肃)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生活实际型.
分析:
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粉的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子,刺激嗅觉器官,闻到花香.
解答:
解:A、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正确;
B、花香四溢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花香四溢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故C错误;
D、花香四溢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8.(2分)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
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氧化物
C.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
若试管a中体积为10mL,则试管b中气体体积为5mL
考点:
电解水实验;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电解水的知识进行分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据此分析.
解答:
解:A、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所以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故A错误;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所以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B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所以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正确;
D、a试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生成氧气,b试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生成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所以若试管a中体积为10mL,则试管b中气体体积为20m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考点是电解水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并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的组成元素.从微观上,也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
9.(2分)钛和钛合金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48
B.
26
C.
4
D.
22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
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D.
点评:
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10.(2分)下列做法对应的化学研究内容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能源:用化石燃料发电
B.
化学与生活: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
化学与环保:鼓励多乘公共汽车
D.
化学与安全:用水扑灭着火的电器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容易升华,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
C、鼓励多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有利于节能环保;
D、水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但是有些情况下不能用水灭火.
解答:
解:A、用化石燃料发电,是利用了化石燃料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做法对应的化学研究内容正确.
B、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做法对应的化学研究内容正确.
C、鼓励多乘公共汽车,少用私家车,有利于节能减排;做法对应的化学研究内容正确.
D、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因为电器淋水后,容易生锈或短路,再者如果没有断电就用水灭火,还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做法对应的化学研究内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要认真学习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11.(2分)(2011•重庆)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3Fe+2O2Fe3O4
B.
2H2O2H2↑+O2↑
C.
Fe+CuSO4=FeSO4+Cu
D.
NaOH+HCl=NaCl+H2O
考点: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产物也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利用这一特征可进行分析解决.
解答:
解: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产物也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知ABD都不符合这一特征,它们分别是A化合反应B是分解反应D是复分解反应,只有C符合这一变化要求,是置换反应.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反应类型进行判断的考查,解题的关键在于知道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产物也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物的反应,属基础知识训练考查题.
12.(2分)(2014•天津)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3.(2分)(2013•泉州)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
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通过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种类,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本质.
解答:
解:A、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
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该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2分)“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它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来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B.
具有吸附性
C.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D.
可以重复使用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题意,“碳海绵”
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据此结合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由题意,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海绵”是碳的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可知碳海绵可重复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理解题意、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分)当水变为水蒸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B.
分子的间距发生了变化
C.
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
相对分子质量发生了改变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所以:
A、分子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故A叙述不正确;
B、分子的间距发生了变化.故B叙述正确;
C、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C叙述不正确;
D、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D叙述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微观世界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从宏观世界物体体积的变化来分析微观世界分子距离的变化.
16.(2分)在①空气、②氧气、③铜、④澄清的石灰水、⑤氯酸钾、⑥二氧化锰、⑦蒸馏水等7种物质中,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①④⑦为混合物
B.
④⑤为化合物
C.
⑤⑥⑦为氧化物
D.
②③为单质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以根据以上物质的物质组成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氯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氧气、铜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难度不大.
17.(2分)(2011•娄底)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2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
8g
B.
18g
C.
28g
D.
30g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由题意“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2g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
解答:
解:已知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2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2+B=28+2,则B=18克.
故选B.
点评: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8.(2分)草甘膦(C3H8NO5P)是一种常见除草剂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草甘膦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草甘膦中含有18个原子
C.
草甘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草甘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草甘膦(C3H8NO5P)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草甘膦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草甘膦(C3H8NO5P)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草甘膦是由草甘膦分子构成的,1个草甘膦分子共有18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草甘膦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3=3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8=8,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5=80,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1,氢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草甘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8+14+16×5+31=169,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分)(2005•北京)亚硝酸钠(NaNO2)的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易中毒.区别它们的一种方法是:将两者分别加热到320℃,不分解的是食盐,能分解并放出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该气体可能是( )
A.
NH3
B.
SO2
C.
NO2
D.
N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因为亚硝酸钠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所以该气体的元素组成必须不能超出亚硝酸钠中的元素组成,还要注意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解答:
解:A、NH3中含有氢元素,而亚硝酸钠中没有氢元素,故A错误;
B、SO2中含有硫元素,而亚硝酸钠中不含有硫元素,故B错误;
C、NO2中的两种元素在亚硝酸钠中都有,并且该气体也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故C正确;
D、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由于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气体中所含的元素必须在亚硝酸钠中能找到,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0.(2分)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①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B.
②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具有还原性
C.
③烧杯内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生成物是水
D.
④将稀盐酸倒入烧杯后,有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质量不守恒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合金的特点考虑;B、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考虑;C、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考虑;D、根据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分析.
解答:
解:A、黄铜能在铜的表面刻划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大,合金要比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大,故A说法正确;
B、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现象是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碳具有还原性,故B说法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验证氢气燃烧的产物时,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烧的氢气上方,如果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故C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稀盐酸倒入烧杯后,有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是因为气体跑到了空气中,所以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合金要比组成成分的硬度大,知道根据生成物来叙述反应现象的方法,知道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
二、(本大题7小题,共32分)
21.(3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填空
(1)氦气 He (2)两个氢原子 2H (3)+6价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SO3
(4)三个氧气分子 3O2 (5)氯化亚铁 FeCl2 (6)五个氢氧根离子 5OH﹣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6价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
解:(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6价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SO3.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氧气分子可表示为:3O2.
(5)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2.
(6)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5OH﹣.
故答案为:(1)He;(2)2H;(3)SO3;(4)3O2;(5)FeCl2;(6)5OH﹣.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2.(3分)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基本学科观念,请你从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核等选项中选择序号填空.
(1)原子序数主要取决于原子中的 ①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④
(3)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中的 ①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中的 ③ 关系密切.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及原子的构成粒子分析,并知道它们对原子及元素的性质的关系来解答
解答:
解:(1)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
(2)一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原子质量的大小取决于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
故答案为:(1)①;(2)④;(3)①;(4)③.
点评:
熟练掌握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即: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3.(3分)用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填空:
(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红色 .
(2)能用氮气作为食品保鲜填充气的主要原因是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 .
(3)冬季用煤炉火取暖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一氧化碳 (填气体名称)中毒.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氢气 .
(5)为了鉴别假黄金(以黄铜冒充黄金),若把它投入到稀硫酸中,安然无恙,即可推测出是真黄金,理由是 金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金属的化学性质;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二氧化碳能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的物质应该是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
(3)煤不完全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4)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5)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其中的锌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解答:
解:(1)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时,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红色.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并且氮气无毒,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
故填: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
(3)冬季用煤炉火取暖时,如果通风不畅,煤会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故填:一氧化碳.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
故填:氢气.
(5)若把黄金投入到稀硫酸中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是假黄金,因为假黄金中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如果安然无恙,说明是真黄金,因为金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故填:金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要学好化学,用化学知识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24.(5分)保定市的白洋淀是我国5A级景区,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为除去白洋淀天然水中悬浮的不溶物质,可以采取 过滤 操作
(2)我们可以用 肥皂水 检验白洋淀水的软硬程度,为了除去白洋淀水中的异味,可以用 活性炭 吸附.
(3)化学实验同样离不开水,下列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排出瓶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任选一个作答)
(4)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在常温,常压下,水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热冰”有许多实用价值,如开发新药,用于纳米打印机等,还可能用来 CD (填写序号)
A.代替干冰 B.防止冰川融化
C.在室温下制作冰雕 D.建室内溜冰场.
考点:
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性质和应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
(2)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硬度;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3)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即可;
(4)根据热冰的组成和性质考虑用途.
解答:
解:(1)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
(2)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硬度,加如肥皂水后,生成泡沫多的是软水,少的是硬水;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3)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的作用是排出瓶内的空气;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但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从而被吸收;
(4)根据在常温、常压下,水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所以在室温下制作冰雕,也能建室温溜冰场;不能代替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它不能,因为热冰是在室温下形成的,起不到降温和升温作用,不能防止冰川熔化.
故答案为:(1)过滤;
(2)肥皂水;活性炭;
(3)排出瓶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4)CD.
点评:
此题考查过滤、软水和硬水、水在实验中的作用、升华等知识,难度不大.
25.(4分)(2014•大石桥市二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铝等成分的多种金属材料.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导电 性.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 氧气和水 接触而生锈.
(3)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稀盐酸 (填一种即可).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行解答;
(2)根据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生锈,在车体表面喷漆可以防止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而生锈进行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4)根据要比较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利用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也可以利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试剂可以选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也可以选用硫酸铜溶液等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生锈,在车体表面喷漆可以防止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而生锈;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4)要比较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利用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也可以利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试剂可以选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也可以选用硫酸铜溶液等.
故答案为:(1)导电;
(2)氧气和水;
(3)3CO+Fe2O32Fe+3CO2;
(4)稀盐酸.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3分)近几年,我市的空气质量检测中PM2.5值严重超标,为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保定市开展了“洗城净天”的大气污染防治统一行动.
(1)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燃煤,因为燃煤产生大量 粉尘、二氧化硫 等大气污染物,为此,改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2)下列做法中,不会加剧大气污染的是 BCD
A.秸秆焚烧 B.风力发电 C.尾气处理 D.植树造林.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1)煤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固体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物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生产、生活中的有些做法会加剧大气污染,有些做法不会加剧大气污染.
解答:
解:(1)燃煤能够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雾霾天气;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填:粉尘、二氧化硫;CH4+2O2CO2+2H2O.
(2)秸秆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烟尘等污染环境的物质,所以焚烧秸秆会加剧大气污染;
利用风力发电、尾气处理后再排放、植树造林等措施有利于保护环境,不会加剧大气污染.
故填:BCD.
点评:
化石燃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27.(7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已知B是红色固体,为铁锈的主要成分,E是酒精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Fe2O3
(2)由C→A的反应条件是 点燃
(3)由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 +3H2O
(4)若由D→C,则在自然界中的主要途径为 光合作用
(5)B物质可能与 酸(或氢气) 发生反应生成A.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B是红色固体,为铁锈的主要成分,因此B为氧化铁;结合转化关系,A通电产生C,C可以转化为氧化铁,因此A是水,C是氧气;E是酒精的主要成分,反应可以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碱性物质反应可以产生水,带入验证符合题意.
解答:
解:B是红色固体,为铁锈的主要成分,因此B为氧化铁;结合转化关系,A通电产生C,C可以转化为氧化铁,因此A是水,C是氧气;E是酒精的主要成分,反应可以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碱性物质反应可以产生水,因此:
(1)B是氧化铁,故化学式为:Fe2O3;
(2)氧气和氢气等经过点燃产生水,故反应条件是:点燃;
(3)酒精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 +3H2O;
(4)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故答案为:光合作用;
(5)氧化铁可以和酸反应或与氢气反应产生水,故答案为:酸(或氢气).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三、实验我能行(共3道题,23分)
28.(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标注处仪器名称为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
(2)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3)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是 刚出现气泡立即收集 (写一点即可).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 即可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4)装置F中放入浓硫酸(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一些气体),可以制取干燥的氧气,连接时气体应从 a 端通入(填“a”或“b”).
(5)实验室收集氢气时可以选择 C (填“C”或“D”),理由是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容易扩散,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开始收集;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浓硫酸可以干燥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5)根据氢气的性质可以选择收集的方法.
解答:
解:①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体药品;②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
(2)A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集气瓶,根据该装置的特点可知是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3)A、E连接制取氧气,加热时,试管中的空气膨胀逸出,先出现的气泡是空气,如果立即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刚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
(4)用F装置干燥氧气,连接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故填:a.
(5)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故填: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9.(9分)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后,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下列趣味实验,如图所示,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个充有空气的小气球,放在大烧杯中,通入足够浓度的二氧化碳,一会儿,小气球就乖乖上浮,悬在烧杯中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发生在锥形瓶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在软塑料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然后向瓶内注入50mL水,盖紧瓶盖并震荡,观察到的变化是 软塑料瓶变瘪了 ,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
(3)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蜡烛,实验中通过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推测出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4)某同学将某品牌薄荷糖扔进可口可乐饮料中,结果发现大量泡沫从瓶口涌出,根据这一现象,你想探究的问题是 饮料瓶中涌出的物质是什么?其它物质扔进可口可乐饮料中时,也能够涌出大量泡沫吗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探究某些问题.
解答:
解:(1)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当烧杯中充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时,小气球会慢慢上浮;
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aCO3+2HCl═CaCl2+H2O+CO2↑.
(2)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水时,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塑料瓶中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塑料瓶会变瘪.
故填:软塑料瓶变瘪了;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所以水槽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4)可以探究以下问题:饮料瓶中涌出的物质是什么?其它物质扔进可口可乐饮料中时,也能够涌出大量泡沫吗?
故填:饮料瓶中涌出的物质是什么?其它物质扔进可口可乐饮料中时,也能够涌出大量泡沫吗.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有趣的实验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非常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0.(8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的探究实验活动.
【查阅资料】红磷和白磷的燃烧产物都是五氧化二磷,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生成磷酸,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
【进行实验】
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就观察到铜片上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以及水中白磷均没有燃烧
【获取结论】
(1)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以上 ;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需要和氧气接触 .
(2)综上,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可燃物要和氧气接触;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以上; .
【反思评价】
(3)小红同学建议,经实验装置改进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请你评价,这样实验的优点是 避免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
(4)小强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图3),在量筒中间卡住一薄铜片,铜片上放置白磷,然后把量筒倒置于热水中,他的做法是在研究 温度 因素对燃烧的影响,而量筒上有精确地刻度,从白磷燃烧会消耗氧气角度考虑,该操作还可以获得 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信息.
【拓展应用】
(5)小组同学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化学小魔术,将一小块钾藏在棉花中,用滴管向棉花团滴两滴水,棉花立即燃烧起来,说明钾能与水反应,且反应必定是 放热 (“吸热”或“放热”)反应.
小明再次表演该魔术时,为了加快反应速度,他将一吸管的水挤到棉花上,却发现棉花反而不能燃烧,小明表演失败的最有可能原因是 挤到棉花团上的水太多,吸收热量,使棉花的温度低至着火点以下,棉花无法燃烧 .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物质燃烧条件: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解答:
解:
【获取结论】考虑物质燃烧条件:
(1)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以上;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可燃物需要和氧气接触.
(2)综上所叙,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要和氧气接触;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以上.
【反思评价】
(3)白磷燃烧的产物五氧化二磷当人吸入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变成磷酸,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因此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图2同学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注意了要密封,而且消除五氧化二磷对环境的污染.
(4)图3在量筒中间卡住一薄铜片,铜片上放置白磷,然后把量筒倒置于“热水”中,在研究温度因素对燃烧的影响,而量筒上有精确地刻度,从白磷燃烧会消耗氧气角度考虑,该操作还可以获得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信息.
【拓展应用】
(5
)将一小块钾藏在棉花中,用滴管向棉花团滴两滴水,棉花立即燃烧起来,说明达到了燃烧的条件,则说明钾能与水反应,且反应必定是放热反应.而水挤到棉花上,却发现棉花反而不能燃烧,小明表演失败的最有可能原因是挤到棉花团上的水太多,吸收热量,使棉花的温度低至着火点以下,棉花无法燃烧.
故答案为:
【获取结论】
(1)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以上;需要和氧气接触.
(2)可燃物要和氧气接触;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以上.
【反思评价】
(3)避免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4)温度;空气中氧气含量.
【拓展应用】
(5)放热.挤到棉花团上的水太多,吸收热量,使棉花的温度低至着火点以下,棉花无法燃烧.
点评:
只要认真读题了,题目也就能顺利解决了.题目不难,但考查的比较细.
四、计算题
31.(5分)(2013•咸宁)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同时放出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差即为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而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依据氢气的质量可以求出反应的锌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6.8g+50.0g﹣56.6g=0.2g;
(2)设锌粒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x=6.5g
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95.6%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95.6%.
点评:
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差对相关的物质质量确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