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带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B.
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C.
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
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考点:
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题意,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旨在保护环境,呵护绿色家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据此结合各选项的做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B、化工企业生产了大量的化工产品,全面关停化工企业,是不现实的,故该做法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空气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能减少环境污染、白色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故选B.
点评: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2011•南京)“高钙奶”中“钙”是指(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由题意可知:“高钙奶”中“钙”是指元素,它存在于化合物中.
解答:
解:“高钙奶”中“钙”是指元素.牛奶中的钙为容易吸收的乳钙质.
故选:B.
点评: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3.(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沙尘暴天气
B.
酸雨的形成
C.
石油的蒸馏
D.
温室效应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沙尘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油的蒸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温室效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C、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试管内液体多少,试管的夹持位置,用的酒精灯的火焰位置.
解答:
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首先把试管横放,用钥匙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竖起试管,故A正确;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图中操作正确,故B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用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离管口处.此操作中液体过多,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危害和误差.
5.(2分)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分子( )
A.
体积增大
B.
质量变大
C.
个数增多
D.
间隔增大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A
、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隔增大有关,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隔增大有关,而不是分子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隔增大有关,而不是分子数目增多,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隔增大有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2013•金华)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切割工具.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4
B.
﹣1
C.
﹣3
D.
+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2分)(2012•牡丹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以下对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
磷原子的中子数是15
B.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g
C.
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磷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30.97%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磷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符号周围内容的含义.
解答:
解: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5,而不是中子数,故A错误;
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不能带单位g,故B错误;
C、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所以磷为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30.97标在此位置表示其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在地壳中的含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符号周围内容的含义.
8.(2分)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
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
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
小卵石和石英沙的作用都是过滤
D.
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考点:
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分析简易净水器中各层物质的作用可知:小卵石可过滤河水中较大的不溶性固体颗粒,石英砂可除去较小的不溶性固体颗粒,活性炭主要吸附杂质、色素等杂质,蓬松棉用于防止过滤层随水漏下;经过此装置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和异味,不能除去其中的细菌、微生物、钙镁化合物等,得不到纯净的水;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要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需要加入消毒剂,而图示净水器中不含有消毒剂,则该净水器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B、要达到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效果,应进行蒸馏操作,该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小卵石可过滤河水中较大的不溶性固体颗粒,石英砂可除去较小的不溶性固体颗粒,所以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都是过滤,故选项说法正确.
D、要达到将硬水变为软水的效果,需要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该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简易净水器的知识,掌握净化水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B.
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
左侧玻璃管口产生气泡
D.
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低于试管内液面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解答:
解: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左侧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对检查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的考查,侧重学生分析实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10.(2分)(2013•惠州一模)下列说法中知识的归纳错误的一组是( )
A.
环保:焚烧法处理废弃塑料、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
燃料:开发“可燃冰”作为未来燃料、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燃料
C.
用语: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D.
化工:化工生产要减少污染或实现零排放、减少煤直接做燃料,尽量综合利用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焚烧法处理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B、根据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C、化学符号前存在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D、依据化工生产中的环保要求、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焚烧法处理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气体,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选项知识的归纳有错误.
B、可燃冰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知识的归纳均正确.
C、化学符号前存在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项知识的归纳均正确.
D、化工生产中会生成大量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环境,故化工生产要减少污染或实现零排放;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要减少煤直接做燃料,尽量做到综合利用;故选项知识的归纳均正确.
故选A.
点评:
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2014•合肥三模)如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
A.
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B.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由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的提示信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
利用完善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完成对所得信息的判断;本题通过微观反应图示考查化学反应的特点、分类以及物质的结构、分类知识.
解答:
解:A、根据反应后生成的两个丙分子中含有两个N原子和六个H原子,而反应物的一个乙分子中只含有两个N原子,可判断参加反应的三个甲分子中共含有六个H原子,因此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2;故A不正确;
B、由完善后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可得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正确;
C、该变化反应前的分子为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而反应后的分子为氨气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不是最小微粒;故C不正确;
D、根据分子结构图,甲物质的化学式为H2,乙物质的化学式为N2,生成的两物质化学式为NH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3H2+N2═2NH3,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12.(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中未测值为零
B.
该反应中X与Q的质量比是1:4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本题可分析X、Y、Z、Q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由反应特征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
A、假设未测质量为M,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g+10g+1g+25g=M+21g+10g+9g,则M=0g,故选项A正确;
B、物质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故X、Q为反应物,该反应中X与Q的质量比是4:(25﹣9)=1:4,故选项B正确;
C、质量增加的Y、Z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两种,而生成物为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C错误;
D、因为Q为反应物,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故选项D正确.
故答案应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3.(2分)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
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溶液饱和
C.
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的C溶液变饱和
D.
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析出的晶体最多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判断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情况,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看出,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说法正确.
B、t2℃时,A、B的溶解度都大于ag,C的溶解度小于ag,故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溶液饱和,说法正确;
C、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不能使不饱和的C溶液变饱和,说法错误;
D、A物质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多,故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析出的晶体最多,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u粉
Fe粉
用磁铁吸引
B
KNO3
NaCl
加热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C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丝
D
CO2
CO
在空气中点燃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Fe粉能被磁铁吸引,Cu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丝时可与铜丝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在空气中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完成解答;B、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大,反应完成,不再变化;C、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进行判断;D、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而生成氧气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A错误;B、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将不断增大,反应完成,不再变化,故图象正确;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C错误;
D、通电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将水通电一段时间二者的体积比是2:1,与图象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性质的掌握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不错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
二、(非选择题40分)
16.(10分)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请选择下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铁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每空只写一种):
①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 H2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
③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O
④含有两种元素阴离子 OH﹣
(2)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据此回答:
①天然气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Ⅰ)A中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 5 个原子.
(Ⅱ)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1 .
(Ⅲ)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③已知乙烷(C2H6)的燃烧产物与甲烷的燃烧产物完全相同,若等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充分燃烧, 乙烷 (填“甲烷”或“乙烷”)将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2)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②ⅠA中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Ⅱ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Ⅲ根据图示信息,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③已知乙烷(C2H6)的燃烧产物与甲烷的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判断等质量的甲烷和乙烷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碳元素质量高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解答:
解:(1)①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2.
②二氧化碳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化学式为:CO2.
③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④氢氧根离子是含有两种元素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合理即可).
(2)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
②ⅠA中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Ⅱ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
Ⅲ根据图示信息,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③已知乙烷(C2H6)的燃烧产物与甲烷的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等质量(设质量为m)的甲烷和乙烷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分别为m×、m×100%(即m×100%),则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多,将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①H2;②CO2;③O;④OH﹣;(2)①混合物;②Ⅰ5;Ⅱ3:1;ⅢCH4+2O2CO2+2H2O;③乙烷.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方法、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7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C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0% ;某钢铁厂用主要成分是Fe2O3的赤铁矿石炼铁,钢铁厂每天需要消耗1000t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是 571.4 t.
(3)氧化铝难溶于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它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请结合以上信息写出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O3+2NaOH=2NaAlO2+H2O .
(4)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粉有剩余),使之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的成分是 Fe、Cu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FeSO4、ZnSO4 .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要想证明铁生锈时,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就要进行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和铁在只有水,没有氧气下的实验;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种物质的质量;
(3)根据信息: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4)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活动性Zn>Fe>(H)>Cu.
解答:
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要想证明铁生锈时,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就要进行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和铁在只有水,没有氧气下的实验,即②③,故选C;
(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0%;
1000t含(Fe2O3)(100%﹣20%=80%)80%的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800t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800t×70%=560t.
该厂理论上可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是:560t÷98%=571.4t;
(3)氧化铝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
(4)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Zn>Fe>(H)>Cu.则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SO4、ZnSO4.
故答案为:(1)C;
(2)70%; 571.4;
(3)Al2O3+2NaOH=2NaAlO2+H2O;
(4)Fe、Cu; FeSO4、ZnSO4
点评:
本题考查铁生锈的条件、实验设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铁质量的计算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18.(18分)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序号),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D 装置(填序号).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中的棉花没有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主要原因是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应选用的装置为 B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若需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在装置上可以怎样改进? 用分液漏斗(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 .能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4)F装置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b (填“a”或“b”)进入F中.
(5)若用F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可先在F装置中加入 澄清的石灰水 ,气体应从 a (填“a”或“b”)进入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熟练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
(2)根据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收集较为纯净的气体用排水法,并结合实验注意事项、燃烧的条件来解答;
(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书写方程式;若控制反应速率,则须控制反应物的量,据此结合仪器的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来选择收集装置;
(4)要测定水的体积并进而测定气体的体积,则须从短管进气;
(5)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气体从长管进入,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放出.
解答:
解:(1)据常用仪器可知标号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法;试管口放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前2项已具备,所以棉花未燃烧是因为未达到其着火点;
(3)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为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若控制反应速率,则须控制反应物的量,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因为气体不易溶于水,故从短管进入,把水从长管排出,利用量筒盛接的水的体积就是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5)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气体应从长管进入,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
(2)A; 2KMnO4K2MnO4+MnO2+O2↑;
D;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B; CaCO3+2HCl═CaCl2+CO2↑+H2O;
用分液漏斗(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4)b;
(5)a; 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点评:
此类题目重点考查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的理解,明白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标准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所决定的,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物理性质来决定的.多功能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当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从短管进,反之从长管进,用排水法收集时气体从短管进.
19.(5分)某化学实验小组要检测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同学们取20g黄铜样品,向其中分三次共加入15g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盐酸质量
5g
5g
5g
氢气质量
0.08g
m
0.04g
请计算:
(1)第二次实验产生氢气的质量 0.08 g.
(2)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第一、三组中加入盐酸的量和生成的气体质量进行分析;
(2)根据生成氢气的量和锌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中的等量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第一次加5克盐酸生成0.08克氢气,第三次加5克的盐酸还生成了0.04克的氢气,说明第二次反应中金属是过量的,也生成0.08克氢气,故答案为:0.08g;
(2)解:设共生成(0.08g+0.08g+0.04g=0.2g)氢气,需金属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g
X=6.5g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即纯度:×100%=67.5%;
答: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为67.5%.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表中的数据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需要的数据,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