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12月阶段试题(有答案)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试卷综析】
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
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紧扣高考知识点。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
默写名句,全是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
3.作文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写起来顺手。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自主、自我、自由为典型特征的自媒体以感性、个性、散乱等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传播。自媒体一方面蕴含着提升主体信息传播主动性等功能,另一方面却隐藏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导致自媒体环境下的部分信息存在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涌现出的“微电影”可谓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成为时代发展的又一“符号”,相较于传统的电影制作而言,微电影具有与之相区别的审美与价值定位。其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获得了社会广大受众的认可,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自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一种以“
20第
页
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记录”为内容特征,以精致、简短、简约为表现特征的电影。微电影实现了电影从传统精英制作模式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电影制作,但又脱离于普通拍摄记录的影视作品。实践中,不同视角下的微电影具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其中,自由创作型系个人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企业定制型则是由企业投资进行制作,内容倾向于广告化、商业化;专业制作型是由专门的影视公司进行制作,以商业化为创作取向。
从当下微电影所反映的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题材来源于现实,“再现”于现实,能够让广大受众置身于剧中,具有纪实性与真实性,系一种纪实的美学。在这一点上,有别于通过各种电影特技来塑造美、抽象美的传统的蒙太奇流派。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微电影在取材源于现实、“照顾”现实的同时,也渗透许多非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制作具有技术性与修饰性,如运用再现场景的拍摄手法,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相区别。
当我们在对微电影进行审美鉴赏时,需要从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角度去进行理解,即应该从微电影剧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否则便偏离了剧情所反映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意义。例如,微电影《京杭运河行》中,从剧中最为典型的“桥和船”画面,衔接到一段段的历史和今天的画卷,从小处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宏大,摆脱了传统“宏观选题”的叙事背景。对此,我们在对剧中所透露的美进行解构时,不能仅就剧中画面进行美的欣赏,应该将其上升到整个京杭大运河宏大的背景中,从大的视角进行解读和欣赏。
可见,以“微电影”为典型的现代电影,在传承蒙太奇流派的审美构造时,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倾向于纪实主义的审美构造。该种审美构造或许可以说是奇观化、平庸化,但不能脱离其内在的真实性,从而使得广大受众感同身受,以塑造其内在的美。
【注】蒙太奇: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电影”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具有自主、自我、自由的典型特征,其传播信息的方式具有感性、个性、散乱等特点。
B.“微电影”之所以成为时代发展的“符号”,是由于其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具有区别于传统电影制作的审美与价值定位。
C. “微电影”是数字化时代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记录等具体体现了“微”的特点。
D.“微电影”具有精致、简短、简约的表现特征,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20第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与文意不符。
【思路点拨】概念解释题,传统的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对于文本中的概念,我们必须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做题的基本方法是要回归原文。首先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2.下列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分析与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的“微电影”,凭借“奇观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这一点上区别于传统电影制作。
B.“微电影”实现了从传统精英制作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制作。
C.从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的题材来源于现实,又“再现”于现实,其纪实的美学特征有别于传统的蒙太奇流派。
D.“微电影”取材源于现实,但也采用许多非纪实拍摄手法,制作具有技术性与修饰性,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区别。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凭借‘奇幻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与原文不符。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存在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能够造成部分信息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结果。
B.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微电影”可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这三类中只有自由创作型不以营利为追求目标。
C.与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不同,“微电影”兼顾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以内在的真实性塑造内在的美,来赢得广大受众。
D.文中举《京杭运河行》的例子,说明了微电影的欣赏要透过剧情对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推断作者观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文中没有依据。
【思路点拨】
20第
页
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题文】J0(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赵简子①专国事。疾,五日不知人,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曰: ‘我之帝②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肴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 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③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厥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太仓列传》)
【注】①指赵简子想灭晋卿范氏和中行氏与泰穆公想平晋乱一样。②帝:天帝。③支兰,阻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以诊脉为名耳 特:特别 B.不出三日必间 间:痊愈
20第
页
C.问中庶子喜方者曰 方:医术 D.先生得无涎之乎 诞:欺骗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 特:只是。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有:1.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2.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3.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语法结构)。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4.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5.成语印证法(利用成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6.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B.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C.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D.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扁鹊”“越人”“越人”三个名词,根据语境推断,它们在句中可作主语,所以先在它们前边断开;“也”常用在句末,据此,断句可完成。
【思路点拨】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第
页
A.扁鹊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时偶遇长桑君,时常恭敬地对待他。后来长桑君拿出一种药给扁鹊, 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B.扁鹃为晋国大夫赵简子诊病,断定晋国将要大乱,之后会有人称霸而且称霸不久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让国家男女淫乱。
C.扁鹊治病不需给病人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根据病人外表症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表的病症。
D.扁鹊认为虢国太子是阳气袭入阴气,可以治愈,如果情况相反,就会死亡。他认为自己并未有使死人复活的本领,只是可以使不应当死的人恢复健康而已。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晋国混乱称霸一事, 是秦穆公引帝语,非扁鹊断定。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5分)
(2)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我到天帝那里非常快乐,我去那么长时间的原因,是正好碰上天帝要指教我。
② 有先生在就能救活我的儿子,没有先生在他就会被抛弃而死,永远死去而不能复生。
解析:(1)关键词:“之”到,“所以”表原因,“适”正好,恰巧,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关键词:“捐”抛弃,“填沟壑”“死”的委婉说法,“反”通“返”复生,各1分,语句通顺2分。
【思路点拨】第一步:将古今汉语义基本一致的字词标示出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无须翻译的地方排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第二步: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们的意思。第三步: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一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住到客舍里,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只有扁鹊认为他与众不同),常常很恭敬地接待(招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不是平凡之辈)。长桑君在客舍出出入入,住了十多年,后来就把扁鹊叫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但我年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扁鹊恭敬地答道:“好的。”长桑君便把他所有的秘方书都取出来交给了扁鹊。忽然间人就不见了,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他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在赵国时名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多大夫的势力强盛而国
20第
页
君的力量衰弱,赵简子是大夫,却独掌国事。赵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忧惧,于是召来扁鹊。扁鹊入室诊视病后走出,大夫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他的血脉正常,你们何必惊怪!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醒来的当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到天帝那里后非常快乐。我所以去那么长时间,正好碰上天帝要指教我。天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大乱,会五代不安定。之后将有人成为霸主,称霸不久他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使你的国家男女淫乱”。’公孙支把这些话记下收藏起来,后来秦国的史书才记载了此事。晋献公的混乱,晋文公的称霸,及晋襄公打败秦军在殽山后放纵淫乱,这些都是你所闻知的。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痊愈后必定也会说一些话。”过了二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后来扁鹊行医到了虢国。刚好碰到虢国太子病死,扁鹊来到虢国宫廷门前,问喜好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怎么全国上下都在拜祭祈祷,把别的事情都搁置下了呢?”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不按常规运行,阴阳错乱,而且不能通泄,突然爆发于体外,就使内脏受了伤害。他体内的正气不能抵抗病邪,邪气积聚在体内而且不能发散,因而阳脉弛缓而阴脉拘急,所以突然昏厥死去。”扁鹊问:“太子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说:“还没有,他死后还不到半天时间呢。”“请禀报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哄骗我吧?你凭什么说能够使太子复生呢?”扁鹊仰面朝天叹息说:“我秦越人的医疗方法,不需要等到给病人切脉,观察病人的气色、 听病人的声音、审察病人的体态,才能知道病症在哪。我可以由表知里,由里知表;闻阴知阳,闻阳知阴。一个人的内脏中有什么疾病都必然会有相应的外部症状,据此可以推断千里远的病人的吉凶。决断的方法极多,不能停止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如果你认为我的话是不真实的,请进去试着诊视太子,会听到他的耳朵有鸣响声而且鼻翼在翕动,顺着他的两腿抚摸到下身,应该还感到有体温呢。”
中庶子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国国君。虢国国君听了,大为吃惊,来到宫廷的中门口接见扁鹊,说:“我听说你崇高道德行为的事迹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您跟前拜见。先生行医到了我们这个小国,幸运地救助我,我们偏远之国、寡小之臣,真是太幸运了!”扁鹊说:“像太子这样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蹶’。太子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于是叫弟子子阳磨针和砭石,从太子的百会穴上扎了下去。不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因此天下人都以为扁鹊能够使死人复生(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说:“我秦越人并非能使人起死回生,这是他本身有活过来的生机,我不过促使他恢复起来(或活过来)罢了。
【题文】K0(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梅 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①似妇人。
梅花绝句 陆游
20第
页
闻道梅花坼②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①留侯: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大功告成后,及时功成身退。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赞留侯张良说:“余以为其人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②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
8.这两首诗中的前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简要分析。(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陈诗的头两句写在高山僻雅之地忽然看到一树梅花,“惊起晓妆匀”五字,写出了红梅初绽,风韵嫣然,极有情致。陆诗的头两句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笑迎晨风,纷繁似雪,遍开山中。
解析:解答本题,先找出相关诗句,第一首是“客来惊起晓妆匀”,第二首是“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接下来结合诗的意境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9.这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是如何借助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加以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陈诗的后两句将梅花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后被封留侯却能摈弃人间富贵的张良联想在一起,自甘独幽的梅与品质高洁的张良是相似的,借张良的典故歌颂了梅花自守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3分)陆诗的后两句则将自己和梅花联系起来,诗人想: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化为千万个人,让每一枝梅花之前都有个自己呢?诗人对梅的狂态、赏梅的痴情,通过这一设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3分)
解析:回答第一首诗的表现手法,可结合注释去分析,注释暗示考生结尾句用的是运用典故的表现手法,结合诗的大意分析即可;第二首诗,“放翁”指的是“陆游”所以作者是将梅花和自己联系了起来。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20第
页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诗词鉴赏】
《梅 花》
该诗写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以兴摄比,先见梅景,由之触引联想,而联想中又包含比喻(留侯喻梅花兼刚柔之美),故是以兴摄比。由梅之主题到留侯妇人意象之间,已拉开了时间性,「意外」上承「惊起」生发联想,又推开常境,翻进一层,可见可「信」之事总是从「意外」来,「方」字的时间副词除证明了时间性外,何尝不带有世人认知真理的时间之象征意味?
《梅花绝句》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跃然入目。
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待盛开,这是含苞之梅。可以说,这是我曾见过的,写得最好的——含苞待放的——雪梅!只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诗人的笔力!
然而,如果我们的眼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首诗充其量只欣赏了一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天衣无缝的描述中,用到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眼:“那堪”、“更”;更有一个双关气很浓的“北枝”。
这其实正是我们突破表层意象,进入诗人更加切肤的感性世界的“诗眼”所在。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
【题文】L0(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2)“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 。”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解析:注意“羌笛”“暖”“啄”“澹”“竦峙”等易错字的书写,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20第
页
【思路点拨】三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题文】乙 选考题
请从三(11)四(12)两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只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题文】N2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
清 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塑料袋里,二十元一斤。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她丈夫以唱代说,脱口成秀。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家卖到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亲自送其丈夫回家,还对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
我问:“现在她家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
20第
页
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失语!
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不待我再说什么,子诚接下来的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我心愀然。进而,怆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傍晚,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原来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那一刻我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20第
页
A.小说开篇有关茶村的一段景物描写,再现了山区茶村青翠多姿的自然美景,也为徐阿婆 的出场做了铺垫。
B.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
C.小说塑造工作组长与副县长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表明社会在整体进步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阴影。
D.小说中徐阿婆这一人物的塑造完全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子诚之口讲述,增加了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我”在与子诚的对话中抒情。
E.小说以“清名”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细腻的笔触”有误;C工作组长与副县长主要是用以衬托主人公徐阿婆的;D徐阿婆这形象完全通过侧面描写。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先审清题干“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的要求,后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判断对错。
(2) 徐阿婆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美丽端庄,气度不俗:从徐阿婆年轻时代的回忆以及八十三岁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曾经的美丽,以及年老后依然保持不俗的气质;②清名至上,自尊自立:她还小米、还钱等行为,说明她的自尊独立,对清明的看重;③吃苦耐劳,隐忍顽强:她年老坚持干活,可见她的勤劳,命运多舛,经历社会动荡、亲人离去、名誉的“玷污”等种种变故,依然挺直身板生活,可见她的隐忍顽强。
解析:先阅读小说,从动作、言行、心里描写和情节发展的角度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第二,概括出徐阿婆这一形象的气度不俗、自尊自立、隐忍顽强和吃苦耐劳。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与材料的结合。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1)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等,进而发掘出人物的精神世界。(2)从对比中剖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体验人物的情感。
(3)文中多次写到“我失语”,“说不出话来”等,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关键词语作用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表现“我”对徐阿婆的同情、钦佩与敬重;②以“我”的反应,衬托徐阿婆遭际之不幸、个性之顽强及对清名之重视;③“我”的反应渐次强烈,反映徐阿婆随境遇之蹙迫,其志弥坚,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找出这些词语在文中的相关位置,结合语境去分析它们的含义及作用。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要注意:①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②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③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④
20第
页
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4) 文中的“我”由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的形象,联想到了“朝圣者”与“独行侠”。对此,有人认为自然合理,也有人认为矫情做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观点一:认为自然合理。
①徐阿婆对清名的追求,就如朝圣者朝圣时的虔诚与忠实的心情;②在当今社会徐阿婆对清名的“另类”追求,颇有独行侠“独行”的意味;③联想自然巧妙,更好地塑造了徐阿婆坚守清名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认为矫情做作。
①徐阿婆不过是山区的一位老妪,如此联想,过分拔高人物;②徐阿婆还钱本身与清名未必相干,这与朝圣者与独行侠所坚守的理想信念尚有距离;③徐阿婆对清名的坚守有点执拗,如此联想,显得做作。
解析:这是开放题,需要考生先明确观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思路点拨】第一问,首先,明确语句的内容;第二,结合语境,合理揣摩人物心理;第三,整合答案。第二问,语句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思考。
【题文】四.实用类阅读(25分)
【题文】O1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107岁。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87年。在这87年里,他有57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在这87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
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大哥邵醉翁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20第
页
上世纪50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7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邵氏影城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狂潮。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
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
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TVB电视剧。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邵逸夫的故园情怀。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是邵氏最擅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
邵逸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这个训练班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
正是在正式入主TVB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人们熟悉的“逸夫楼”,遍及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2008年和2013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1亿港元。他身体力行地兑现了自己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
相关链接:
①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3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博文选摘)
②一生钟情于通过综艺传播中国文化的邵选夫,终于完成东方人生三段论:从富到贵再到雅——
20第
页
先有钱,进而肩负社会责任,最后上升到拥有超越物质至上的信仰。有些人对致富目的迷惘,形成了全民性的急功近利和集体迷失,不断上演的“土豪”炫富肤浅狂欢,是这场迷失的真实写照。从这个角度上说,逝去的邵逸夫留下生动的镜鉴——创业成功已经不易,但真正成长为财富的主人却更弥足珍贵。(石迷思《邵逸夫最大的遗产》)
③邵逸夫驰骋影视圈80年,每天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就算已届百岁高龄,仍每星期返回TVB开例会。(查小欣《揭秘邵逸夫真实的晚年生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邵逸夫的电影生涯,从大哥邵醉翁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在这里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
B.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江山美人》去进行拍摄,电影获得成功,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也因此站稳脚跟。
C.邵氏最擅长的是武侠题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使TVB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金庸也从此在内地风靡。
D.邵逸夫异常勤奋,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每星期都返回TVB开例会,一直坚持到100岁高龄。
E.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早年在南洋打拼,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香港,并最终在香港建立起了自己的邵氏影视帝国,后来又成为一名人人仰慕的慈善家。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1)答E给3分,答B 给2分,答D给1分。
解析:A.“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应是离开上海之后。C.“《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使TVB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错。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的不仅仅是这些武侠电视剧。D.“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不准确,应是“邵逸夫驰骋影视圈80年,每天只睡5个小时”。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 请简要分析。(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邵逸夫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②一辈子乡音不改,连会说上海话的电影明星都能得到他的欢心。③邵逸夫一生遵守“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④在香港影城里,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⑤
20第
页
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将邵逸夫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首先要理解“唱不尽的‘游子吟’”的意思,是说人物表现出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只要按照这个意思去理解人物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了。答题时还是要分点作答。
【思路点拨】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3)邵逸夫具有杰出的经商才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创建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②制作的电影、电视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狂潮,不断刷新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③善于捕捉商机,在电影业式微之时,与人创办TVB,迅速占领香港的电视市场。④他爱惜人才,设立训练班,打造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理解题干中“经商才华”的含义,找到答题区域,在文本中四、六、七两自然段中集中体现了邵逸夫的“经商才华”。第四段中两点,一是创建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二是制作的电影、电视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狂潮,不断刷新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第六段中一点,善于捕捉商机,在电影业式微之时,与人创办TVB,迅速占领香港的电视市场。第七段中一点,他爱惜人才,设立训练班,打造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
【思路点拨】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4)“一代宗师”邵逸夫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②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明星。③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捐建的“逸夫楼”遍及中国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④捐资50亿元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4点给8分)
解析:在回答时要抓住以下四点内容,一是在影视方面的成就,二是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贡献,三是捐资助学,四是设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
【思路点拨】首先,先阅读文本内容,确立自己的观点。第二,依据文本材料,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分条阐述理由,分条作答。
【题文】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第
页
【题文】D0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 ,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
(2)总统座驾的油箱经过深度装甲强化,由一层特殊的泡沫材料包裹,防止燃料在紧急情况下燃烧。这台, 的座驾还能够抵御化学武器的攻击,并配有自动供氧设备。
(3) 强大的道德基础会在精神上约束民众的行为,并积蓄起复兴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力量才是国家最 的战略力量。
A. 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B. 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C. 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D.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坚如磐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坚如磐石”和“固若金汤”;都形容“事物的牢不可破”。但“坚如磐石”大多用来形容建筑物等的坚固;也比喻集团、组织、国家的坚强;“固若金汤”只用于物;大多形容跟“防守”有联系的城阵。 “坚不可摧”是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思路点拨】第一,在意义上,成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示一个确定的意思。有些考生以今训古,出现成语误用中最常见的错误——望文生义。第二,每个成语都有确定的适用对象,若扩大或缩小其范围,或者对形似的成语不注意其细微的差异,都很可能导致张冠李戴的错误。第三,成语大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或爱或憎。使用成语要审慎区别褒贬,否则会导致褒贬不当的错误。第四,成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与限制性、修饰性词的意思矛盾或重复或不能搭配,如果不能注意,会导致搭配不当的错误。
【题文】E0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不仅愈演愈烈的金融违规行为在非金融机构和代理服务商中盛行,银行也加入其中。
C.标语作为广告的一种,无论政治宣传还是公益广告抑或是商业行销,都要作用于受众,把舆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现实行动。
D.根据有关媒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都超过20%,预计2014年一线城市的房价将会持续上涨。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在“有关部门”后加“以”B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错误D结构混乱。
【思路点拨】完成该类题,需做好以下三步: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 ,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
20第
页
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题文】I0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好的情绪,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情绪。 。因此,消极情绪出现时,不要压抑它,而要通过如转移注意的焦点、自我安慰、适当发泄等方法调节或控制它。
①这样的人能让自己每天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②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③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④这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已的消极情绪
⑤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并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⑥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情绪,反而会使它在内心深处沉寂下来
A.③①④⑤⑥② B.③④⑥②⑤① C.⑤①③④⑥② D.⑤④③①⑥②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横线前的内容是说人有消极情绪,③是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⑤是说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也有消极情绪;因此⑤在前;⑤中“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①“让自己每天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联系紧密,⑤和①应在一起。采用排除的方法可以选C。
【思路点拨】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题文】I016.下面是关于“计程车”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5分)
广州近期拟新增2950辆新式应召计程车,和普通计程车不同,这些应召计程车只接受订单,平时不在路上巡游拉客,但车资比普通计程车贵。
多数乘搭计程车的客人是收入不低的,收入低的多数会靠公共汽车与脚踏车。对于这些多数搭客,比较重要的是时间与方便,只要打车容易, ① 。因此,我认为, ② ,也应增加普通计程车,这样可以更好解决打车难的问题。增加搭车的方便程度, ③
20第
页
,使人们以公共交通辅以计程车来取代私家车。私家车有炫耀性消费、污染、堵塞、意外、噪音等大量外部成本,城市应避免走向私家车泛滥的发展方向。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 即使车资高一些也关系不大 ②不但应增加应召计程车 ③可以鼓励人们避免拥有私家车
解析:①根据前文内容的解析,应该填乘客的作法,同时联系“比较重要的是时间与方便,只要打车容易”句式结构,即可判断出答案。②处,从内容上来说,根据后文可以判断应该填一种建议,且与后文形成递进关系。③根据后文可以判断应该填“避免拥有私家车”。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需要根据前后语境的联系和句式的整齐,句式结构必须一致,语意基本符合语境即可。
【题文】I017.徽标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下图是沈阳二中楼馆装饰徽标,请从构图角度简要说明其寓意。(60字内)
【知识点】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整体是“学”的繁体字,体现学校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内部变形为“2”“中”“子”,合起来是“二中学子”。寓示二中学子一心向学的精神风貌。(5分)
解析:了解整幅画面,看清构成特点。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个繁体字,可体现沈阳二中的悠久历史;另外,由它的构成再分析它所包含的寓意。
【思路点拨】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题文】六.作文。
【题文】Q3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第
页
林语堂说,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在他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有人却不以为然。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材料分析】这则材料立意比较明显,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写:一是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二是做他人戏剧里的配角。
【思路点拨】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点,从信息点中找到立意点,明确文体。第一步,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中心内容;第二,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明确立意的范围;第三,选择文体,拟写作文。
【例文】
主配皆宜,方为影帝
林语堂说,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在他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但我却认为,一个人驾驭得了主角,演活了配角,才能捧起自己人生的奥斯卡,完成自己人生的价值。
不得不说,《最后一片常春藤》中的老贝尔一位“影帝”他是苏珊小姐人生的配角,默默关心,给予资助,最后舍身点燃她对人生的希望。但他同样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他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幅叹为观止的杰作。由此,谁能说主角、配角如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呢?
但有人一心只想舍鱼而取熊掌,只专注于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他们忘记了一点,若是专注做好自己人生的主角,聚焦自我,处我会越来越清晰,他人的戏台越来越模糊,这样会引出一个结果:不久之后的我们会无戏可唱。看不到他人的悲喜人生,看不到其他主角所走的弯路,失去间接经验的我们只会将自己陷入死角。由此,适时地在他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为他们甘做背景,也是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乃至影帝的必由之路。
如斯,愿成为他人配角的人必有长远的眼光。有长远眼光的人或许可以透过一层层幕布,看到自己追求的大事业,使自己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完成自我的价值,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须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皆为接力跑选手。若干年后,撞线的“主角”收获鲜花掌声,此时再伟大的前人也只能沦为配角,但是这些配角又何尝不是自己的主角呢?牛顿是主角,被其踩在脚下的巨人伽俐略又何尝不是主角,是物理学上的一位影帝呢?因此,我们不该不甘成为他人人生的配角。有配角,才有大事业、大学问的延续。若人人都只想成为自己的主角,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永远中能止步于开头。
主配皆宜,方为影帝。只有在他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方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觉积丰厚的底蕴,也只有在自己的人生中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有酱为另一主角做配角,为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大事业作配角,这样的人生才是影帝的最佳影片。
20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