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鹤岗一中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902.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4-2015鹤岗一中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2015鹤岗一中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鹤岗一中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宜王。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  )‎ 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 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 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 D.统治者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 ‎2.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   )‎ A.增加国家的收入   B.控制地方官吏 ‎ C.显示国王的权威   D.更好地考核官吏 ‎3.上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据其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中国古代(   )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中枢行政部门的地位逐渐下降 C.君主专制统治呈现强化趋势       D.皇权与相权矛盾得以最终解决 ‎4.《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 A.宰相专权 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 ‎5.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6.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8.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C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9.“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这句话体现了谁的思想?(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0.有学者称古代某思想家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属于这位思想家核心主张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天随君,以君随天 ‎11.南宋的朱熹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C.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12.美国学者查尔斯·舍曼曾说:“就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法典编纂来说,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查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前者只不过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披上了现代语言的外衣而已。”据此,查尔斯·舍曼强调(   )‎ A.罗马法是一部体系完善的法典      B.罗马法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吻合 C.罗马法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现代西方法典完全套用罗马法 ‎13.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   ) 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 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14.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束缚了人的思想          B.树立了人的尊严 C.限制了人的自由          D.否定了人的地位 ‎15.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   )‎ A.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建筑技术进步     B.理性主义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新兴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渴望摆脱束缚奔向自由 ‎16.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度       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17.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 A.贵族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   D.农业工人 ‎18.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统一之后的德意志 ‎19.基督教认为,“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美国《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综合这两则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美国的自由宪政,是以基督教的理论为渊源之一的 B. 美国《独立宣言》是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 C. 美国《独立宣言》是欧洲基督教神学的继承与发展 D. 美国《独立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20.《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一书中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社会主义者、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具有共同的阶级立场 C.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D.工人运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1.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由此可知,卢梭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的问题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22.“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假如你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5.《兴中会章程》中说:“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这表明兴中会的建立是有感于( )‎ A.清统治的腐朽 B.民族危机的加深 ‎ C.传统文化的衰落 D.国内民族矛盾的尖锐 ‎26.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被南方“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27.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28.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2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实业救国思潮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民政府统制经济 30.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32.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 ‎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 ‎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4.顾海兵在《中国经济转型远未完成》一文中写道:“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就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持这种判断的依据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力 B.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 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35.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36.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 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不结盟运动 ‎37.“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欧罗巴合众国”的最初出现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 A.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B.实现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 C.自由主义运动开始席卷全球 D.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38.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39.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 史实 推论 选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清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至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共2个必做小题,41题16分,42题24分,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1820年至1979年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单位:%) ‎ 阶段 ‎ GDP从波峰到低谷的最大下降幅度 ‎ 外贸量从波峰到低谷的最大下降幅度 ‎ 平均失业率(失业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 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 ‎ ‎1820~1870年 ‎ ‎-6.7 ‎ ‎-21.7 ‎ ‎— ‎ ‎0.2 ‎ ‎1870~1913年 ‎ ‎-6.1 ‎ ‎-18.2 ‎ ‎4.5 ‎ ‎0.4 ‎ ‎1920~1938年 ‎ ‎-11.9 ‎ ‎-36.5 ‎ ‎7.3 ‎ ‎-0.7 ‎ ‎1950~1973年 ‎ ‎0.4 ‎ ‎-7.0 ‎ ‎3.0 ‎ ‎4.1 ‎ ‎1973~1979年 ‎ ‎-1.3 ‎ ‎-6.4 ‎ ‎4.1 ‎ ‎9.5 ‎ ‎——高峰《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1期) ‎ ‎(1)根据表格材料,指出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8分) ‎ ‎(2)根据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不同影响的原因。(8分)‎ ‎42.(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 ‎ ‎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4分)‎ ‎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6分)‎ ‎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8分)‎ 高 二 学年 历史 学科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D B A B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B D B B A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 C ‎ D ‎ B ‎ B ‎ C D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B B C C D D D D B ‎41、(1)影响:二战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GDP、对外贸易大幅度下降,影响较大;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较低,平均失业率较高。(4分) ‎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GDP、对外贸易下降幅度减少,影响较小,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较高,平均失业率略有下降。(4分) ‎ ‎(2)原因:二战之前:除20世纪30年代推行国家干预政策外,19世纪至20世纪初均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爆发后,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关税战和贸易战),资本主义国家间联系不强,抗危机能力较弱。(4分) ‎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区域合作和经济联系加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使资本主义国家抗危机能力增强。(4分)‎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