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有解析)
1、(2014广东高考)如图4,四边形为正方形,平面,,于点,,交于点.
(1)证明: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2013广东高考)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为的中点.将沿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其中.
(Ⅰ) 证明:平面; (Ⅱ)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
C
O
B
D
E
A
C
D
O
B
E
图1
图2
3、(2012广东高考)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平面,点在线段上,平面.
(Ⅰ)证明:平面;
(Ⅱ)若,,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4、(2011广东高考)如图5,在锥体中,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
分别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图5
5、
(2014广州一模)如图5,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点是棱的
中点,点在棱上,且满足.
(1)求证:;
(2)在棱上确定一点, 使,,,四点共面,并求
此时的长;
(3)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6、(珠海2015届高三9月摸底)如图,长方体中,分别为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第18题图
7、(广州海珠区2015届高三8月)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正方形,,平面,
为棱的中点.
(1)求证:// 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3)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8、(2014届肇庆二模)如图5,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
2的菱形,且ÐDAB=60°. 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的平
面垂直于底面ABCD,G为AD边的中点.
(1)求证:BG^平面PAD;
(2)求平面PBG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
余弦值;
(3)若E为BC边的中点,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F,
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
9.(2014届深圳二模)如图5,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CB为直角.以AC为直径作半圆O,使半圆O所在平面⊥平面ABC,P为半圆周异于A,C的任意一点.
(1) 证明:AP⊥平面PBC
(2) 若PA=1,AC=BC=2,半圆O的弦PQ∥AC,求平面PAB与平面QCB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0图,三棱柱中,,,平面平面,
C
C1
B1
A
A1
B
D
图5
与相交于点.
(Ⅰ) 求证:平面;
(Ⅱ)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1(2014广州二模)图,在五面体中,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平面,
,,.
(1)求证: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12、(广东省肇庆市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数学(理)试题)如图,在直角梯形中,已知,,,.将沿对角线折起(图),记折起后点的位置为且使平面平面.
(1)求三棱锥的体积;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13、(茂名市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高考模拟数学理)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D,CB上,点E与点C,点D不重合,, ,沿EF将折起到的位置,使得平面 平面 (1)求证:平面
(2)设AOBD=H,当O为CH中点时,若点Q满足,求直线OQ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
14、(揭阳市2013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数学)在图(4)所示的长方形ABCD中, AD=2AB=2,E、F分别为AD、BC的中点, M 、N两点分别在AF和CE上运动,且AM=EN=把长方
形ABCD沿EF折成大小为的二面角A-EF-C,如图(5)所示,其中
(1)当时,求三棱柱BCF-ADE的体积;(2)求证:不论怎么变化,直线MN总与平面BCF平行; (3)当且时,求异面直线MN与AC所成角余弦值.
15、(珠海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
(1)求证:; (2)求证:;
88
4
主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4
48
(3)设为中点,在边上找一点,
使平面,并求的值.
16、(2013广州一模)如图4,在三棱柱中,△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平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若为上的动点,当与平面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时,
求平面 与平面所成二面角(锐角)的余弦值.
17.(2015广州海珠区等四区调研二)
如图所示,已知垂直以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点在线段上,点为圆上一点,且,,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8、(2015届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在底面的射影是线段的中点.
(Ⅰ)证明:在侧棱上存在一点,使得⊥平面,并求出的长;
(II)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9、(2015江门高三调研)如图3,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⑴求证:PA//平面EDB;
⑵求证:PF=PB;
⑶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
20、(2013•广州二模)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满足(如图1).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二面角A1﹣DE﹣B成直二面角,连结A1B、A1C (如图2).
(1)求证:A1D丄平面BCED;
(2)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直线PA1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600?若存在,求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1)证明: 平面,平面 ①
四边形为正方形 ②
平面
平面 ③
即 ④ 且
平面
(2)方法1(传统法)过作交于,过作
交于,连接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过程略)
方法2(向量法)
由(1)可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
在中,,则;
由(1)知,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
所以,
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得,取,则,所以
由(1)可知,平面的法向量为,
所以
设二面角为,则
2、(Ⅰ) 在图1中,易得
C
D
O
B
E
H
连结,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所以,所以,
理可证, 又,所以平面.
(Ⅱ) 传统法:过作交的延长线于,连结,
因为平面,所以,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结合图1可知,为中点,故,从而
C
D
O
x
E
向量法图
y
z
B
所以,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向量法: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所以,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
,即,解得,令,得
由(Ⅰ) 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3、解析:(Ⅰ)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Ⅱ)由(Ⅰ)可知平面,而平面,所以,而为矩形,所以为正方形,于是.
法1:以点为原点,、、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于是,.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从而,令,得.而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于是二面角的正切值为3.
法2:设与交于点,连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于是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是直角三角形.由∽可得,而,所以,,而,所以,于是,而,于是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4、 (1)证明:取的中点,连接
∵,∴
∵在边长为1的菱形中,
∴△是等边三角形
∴,
∴平面 ∴
∵分别是的中点 ∴∥,∥
∴,,
∴平面
(2)解:由(1)知,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易求得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5、推理论证法:
(1)证明:连结,,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
在正方体中,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2)解:取的中点,连结,则.
在平面中,过点作,则.
连结,则,,,四点共面.
因为,,
所以.故当时,,,,四点共面.
(3)延长,,设,连结,
则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
过点作,垂足为,连结,
因为,,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所以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为,即,所以.
在△中,,,所以
.即.
因为,
所以.
所以.所以.
故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空间向量法:
(1)证明: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的直线
分别为轴,轴,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2)解:设,因为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所以存在实数,使得.
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
故当时,,,,四点共面.
(3)解:由(1)知,.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取,则,.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而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则.
故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6、解:(1).证明:在长方体中,
分别为中点,且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分
, ………5分
(2).长方体中,分别为中点,
……………7分
过做于,又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在中,………………11分
直角三角形中 …………………13分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14分
7.
8、(1)证明:连结BD. 因为ABCD为棱形,且∠DAB=60°,所以DABD为正三角形. (1分)
又G为AD的中点,所以BG⊥AD. (2分)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 ∴BG⊥平面PAD. (4分)
解:(2)∵△PAD为正三角形,G为AD的中点,∴PG⊥AD.
∵PGÌ平面PAD,由(1)可得:PG⊥GB. 又由(1)知BG⊥AD.
∴PG、BG、AD两两垂直. (5分)
故以G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 (6分)
所以,, , ,
(7分)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 即
令,则 (8分)
又平面PBG的法向量可为, (9分)
设平面PBG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即平面PBG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10分)
(3)当F为PC的中点时,平面DEF⊥平面ABCD. (11分)
取PC的中点F,连结DE,EF,DF,CG,且DE与CG相交于H.
因为E、G分别为BC、AD的中点,所以四边形CDGE为平行四边形,
故H为CG的中点. 又F为CP的中点,所以FH//PG. (12分)
由(2),得PG^平面ABCD,所以FH^平面ABCD. (13分)
又FHÌ平面DEF,所以平面DEF⊥平面ABCD. (14分)
9、
10. 18.【解析】(Ⅰ)依题意,侧面是菱形,是的中点,因为,所以,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
C
C1
B1
A
A1
B
D
H
第18题传统法图
所以平面.……………………………5分
(Ⅱ)[传统法]由(Ⅰ)知平面,面,所以,
又,,所以平面,
过作,垂足为,连结,则,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在中,,
所以,……12分
所以,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14分
[向量法]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6分
由已知可得
C1
B1
A
C
A1
B
D
x
z
y
第18题向量法图
故,
则,………………8分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
则,即,解得
令,得………………………………………11分
显然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12分
所以,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14分
11. (1)证明:取的中点,连接,则,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即∥. ……………1分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分
∴∥,. 在Rt△中,,又,得. ∴. ……………3分
在△中,,,,
∴,∴. ……………4分
∴,即.∵四边形是正方形,∴. ………5分
∵,平面,平面,
∴平面. ……………6分
(2)证法1:连接,与相交于点,则点是的中点,
取的中点,连接,,
则∥,.
由(1)知∥,且,
∴∥,且.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且 .……………7分
由(1)知平面,又平面, ∴. ………8分
∵,平面,平面,
∴平面. ……………9分
∴平面. ∵平面, ∴. ………10分
∵,平面,平面,
∴平面. ……………11分
∴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2分
在Rt△中,. ……………13分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14分
证法2:连接,与相交于点,则点是的中点,
取的中点,连接,,
则∥,.
由(1)知∥,且,
∴∥,且.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且. ……………7分
由(1)知平面,又平面, ∴.
∵,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 ……………8分
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9分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
得,,得.
令,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10分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 ……11分
∴,. …………13分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14分
12、解:(1)∵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即是三棱锥的高,
又∵,,,
∴ ,
∴, ,
∴三棱锥的体积.
(2)方法一: ∵平面,平面,∴
又∵,,∴平面,
∵平面,∴ ∴
∵,∴
∴ ∴,即 由已知可知,
∵,∴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方法二:
过E作直线,交BC于G,则,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化简得
令,得,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同理可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向量和所成角为,则
∴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13、
14、解:(1)依题意得平面,=
由得,,
∴
(2)证法一:过点M作交BF于,
过点N作交BF于,连结,
∵∴
又∵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法二:过点M作交EF于G,连结NG,则
,
同理可证得,又, ∴平面MNG//平面BCF
∵MN平面MNG, 】
(3)法一:取CF的中点为Q,连结MQ、NQ,则MQ//AC,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MN与AC所成的角,
∵且∴,
即MN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法二:且 分别以FE、FB、FC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所以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B
A
C1
B1
N
M
P
15、解:(1)证明: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两两互相垂直。以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 2分
∵,,,∴
∵,, ∴…… 4分
(2),
,又 ……… 8分
(3) 设为上一点,为的中点,,,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有,则有
∴,得,∴,…10分
//平面,,于是
解得: ……………………… 12分
平面,//平面,此时, …… 14分
16、【解析】(1)证明: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
∵∥,且, ∴为的中点.
∵为的中点,∴∥.
∵平面,平面,∴∥平面。
(2)∵平面,平面, ∴
∵△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是的中点,
∴,。
∵平面,平面,,∴平面.
∴为与平面所成的角. ∵,
在Rt△中,,
∴当最短时,的值最大,则最大.
∴当时,最大. 此时,.
∴.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为平面 与平面所成二面角(锐角).
在Rt△中,,。
∴平面 与平面所成二面角(锐角)的余弦值为。
17.解:(1)由, ,知,,点为的中点.……1分连接.∵,∴为等边三角形. ……………2分
又点为的中点,∴.……………3分
∵平面,平面,
∴. ……………4分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5分
又平面,
∴⊥. ……………6分
(2)解法1:过点作,垂足为,连接.
由(1)知,平面,又⊂平面,∴⊥.……………7分
又,∴⊥平面.
又⊂平面,∴⊥. ……………8分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因为, ∴,则.……………12分
在中,由(1)可知,∴, ………13分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4分
解法2: 由(1)可知,三线两两垂直,以原点,以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7分
则,,, ………8分
∴,, ………9分
设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显然平面法向量为,………10分
由,,
∴,解得 ………11分
∴ ………12分
,………13分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4分
18、解析:(Ⅰ)证明:连接AO,再中,作于点E,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又得.
(Ⅱ)如图,分别以OA,OB, 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由,得点E的坐标是,
由(Ⅰ)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的法向量是,
由得可取,
所以.
19、⑴连接AC,交BD于O,连接OE,则O是AC的中点……1分
OE是△PAC的中位线,OE//PA……2分
OE平面EDB,PA平面EDB,,∴PA//平面EDB……4分
⑵∵PD⊥底面ABCD,BC平面ABCD,∴PD⊥BC……5分
∵ABCD是正方形,∴BC⊥CD,∵PDCD=D,∴BC⊥平面PCD……6分
BC⊥PC,EF⊥PB,∠BPC是公共角,∴△PEF~△PBC……7分
设PD=DC,则PC,PB,=PB……8分
⑶由⑵知BC⊥平面PCD,∴BC⊥DE……9分
∵PD=DC,E是PC的中点,∴PC⊥DE,∵PCBC=C,∴DE⊥平面PBC……10分
DE⊥PB,EF⊥PB,DEEF=E,∴PB⊥平面DEF……11分
∴PB⊥DF,∠DFE是二面角C-PB-D的平面角……12分
在△DFE中,∵DE⊥平面PBC,∴DE⊥EF,DE……13分
,tan∠DFE,∠DFE……14分
(方法二)⑴以D为原点,、、分别为轴、轴、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分,设PD=DC=1,则,,,,……2分,
连接AC,交BD于O,连接OE,则O是AC的中点,……3分
E是PC的中点,∴,……4分
,,PA//OE……5分
OE平面EDB,PA平面EDB,,∴PA//平面EDB……6分
⑵设……7分,
则……8分
∵EF⊥PB,∴……9分
即,解得,PF=PB……10分
⑶由⑵知,……11分
,∴DF⊥PB,∠DFE是二面角C-PB-D的平面角……12分,……13分,∠DFE……14分
⑶(方法三)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是……11分
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是……12分
……13分
所以,,二面角C-PB-D的大小为……14分
20、 解:(1)∵正△ABC的边长为3,且==
∴AD=1,AE=2,
△ADE中,∠DAE=60°,由余弦定理,得
DE==
∵AD2+DE2=4=AE2,∴AD⊥DE.
折叠后,仍有A1D⊥DE
∵二面角A1﹣DE﹣B成直二面角,∴平面A1DE⊥平面BCDE
又∵平面A1DE∩平面BCDE=DE,A1D⊂平面A1DE,A1D⊥DE
∴A1D丄平面BCED;
(2)假设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直线PA1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60°
如图,作PH⊥BD于点H,连接A1H、A1P
由(1)得A1D丄平面BCED,而PH⊂平面BCED
所以A1D丄PH
∵A1D、BD是平面A1BD内的相交直线,
∴PH⊥平面A1BD
由此可得∠PA1H是直线PA1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即∠PA1H=60°
设PB=x(0≤x≤3),则BH=PBcos60°=,PH=PBsin60°=x
在Rt△PA1H中,∠PA1H=60°,所以A1H=,
在Rt△DA1H中,A1D=1,DH=2﹣x
由A1D2+DH2=A1H2,得12+(2﹣x)2=(x)2
解之得x=,满足0≤x≤3符合题意
所以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直线PA1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60°,此时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