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1113.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5届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届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届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有解析)‎ ‎1、(2014广东高考)如图4,四边形为正方形,平面,,于点,,交于点.‎ ‎(1)证明: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2013广东高考)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为的中点.将沿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其中.‎ ‎(Ⅰ) 证明:平面; (Ⅱ)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 C O B D E A C D O B E 图1‎ 图2‎ ‎3、(2012广东高考)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平面,点在线段上,平面.‎ ‎(Ⅰ)证明:平面;‎ ‎(Ⅱ)若,,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4、(2011广东高考)如图5,在锥体中,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 分别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图5‎ ‎5、 (2014广州一模)如图5,在棱长为的正方体中,点是棱的 中点,点在棱上,且满足.‎ ‎(1)求证:;‎ ‎(2)在棱上确定一点, 使,,,四点共面,并求 此时的长;‎ ‎(3)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6、(珠海2015届高三9月摸底)如图,长方体中,分别为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第18题图 ‎7、(广州海珠区2015届高三8月)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正方形,,平面,‎ 为棱的中点.‎ ‎(1)求证:// 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 ‎(3)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8、(2014届肇庆二模)如图5,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 ‎2的菱形,且ÐDAB=60°. 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的平 面垂直于底面ABCD,G为AD边的中点.‎ ‎(1)求证:BG^平面PAD;‎ ‎(2)求平面PBG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 余弦值;‎ ‎(3)若E为BC边的中点,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F,‎ 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 ‎9.(2014届深圳二模)如图5,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CB为直角.以AC为直径作半圆O,使半圆O所在平面⊥平面ABC,P为半圆周异于A,C的任意一点.‎ (1) 证明:AP⊥平面PBC (2) 若PA=1,AC=BC=2,半圆O的弦PQ∥AC,求平面PAB与平面QCB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0图,三棱柱中,,,平面平面,‎ C C1‎ B1‎ A A1‎ B D 图5‎ 与相交于点.‎ ‎(Ⅰ) 求证:平面;‎ ‎(Ⅱ)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1(2014广州二模)图,在五面体中,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平面,‎ ‎ ,,.‎ ‎(1)求证: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 ‎ ‎12、(广东省肇庆市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数学(理)试题)如图,在直角梯形中,已知,,,.将沿对角线折起(图),记折起后点的位置为且使平面平面.‎ ‎(1)求三棱锥的体积;‎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13、(茂名市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高考模拟数学理)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D,CB上,点E与点C,点D不重合,, ,沿EF将折起到的位置,使得平面 平面 (1)求证:平面 ‎(2)设AOBD=H,当O为CH中点时,若点Q满足,求直线OQ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 ‎14、(揭阳市2013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数学)在图(4)所示的长方形ABCD中, AD=2AB=2,E、F分别为AD、BC的中点, M 、N两点分别在AF和CE上运动,且AM=EN=把长方 形ABCD沿EF折成大小为的二面角A-EF-C,如图(5)所示,其中 ‎(1)当时,求三棱柱BCF-ADE的体积;(2)求证:不论怎么变化,直线MN总与平面BCF平行; (3)当且时,求异面直线MN与AC所成角余弦值.‎ ‎15、(珠海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 ‎ (1)求证:; (2)求证:; ‎ ‎88‎ ‎4‎ 主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4‎ ‎48‎ ‎ (3)设为中点,在边上找一点,‎ 使平面,并求的值.‎ ‎16、(2013广州一模)如图4,在三棱柱中,△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平面,,分别是,的中点. ‎ ‎(1)求证:∥平面;‎ ‎(2)若为上的动点,当与平面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时,‎ 求平面 与平面所成二面角(锐角)的余弦值.‎ ‎17.(2015广州海珠区等四区调研二)‎ 如图所示,已知垂直以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点在线段上,点为圆上一点,且,, ‎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8、(2015届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在底面的射影是线段的中点.‎ ‎(Ⅰ)证明:在侧棱上存在一点,使得⊥平面,并求出的长;‎ ‎(II)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9、(2015江门高三调研)如图3,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⑴求证:PA//平面EDB;‎ ‎⑵求证:PF=PB;‎ ‎⑶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 ‎20、(2013•广州二模)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满足(如图1).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二面角A1﹣DE﹣B成直二面角,连结A1B、A‎1C (如图2).‎ ‎(1)求证:A1D丄平面BCED;‎ ‎(2)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直线PA1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600?若存在,求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1)证明: 平面,平面 ① ‎ 四边形为正方形 ②‎ 平面 平面 ③‎ 即 ④ 且 平面 ‎(2)方法1(传统法)过作交于,过作 交于,连接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过程略)‎ 方法2(向量法)‎ 由(1)可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 在中,,则;‎ 由(1)知,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 所以,‎ 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得,取,则,所以 由(1)可知,平面的法向量为,‎ 所以 设二面角为,则 ‎ ‎2、(Ⅰ) 在图1中,易得 C D O B E H 连结,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所以,所以,‎ 理可证, 又,所以平面.‎ ‎(Ⅱ) 传统法:过作交的延长线于,连结,‎ 因为平面,所以,‎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结合图1可知,为中点,故,从而 C D O x E 向量法图 y z B 所以,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向量法: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所以,‎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 ‎,即,解得,令,得 由(Ⅰ) 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3、解析:(Ⅰ)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Ⅱ)由(Ⅰ)可知平面,而平面,所以,而为矩形,所以为正方形,于是.‎ 法1:以点为原点,、、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于是,.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从而,令,得.而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于是二面角的正切值为3.‎ 法2:设与交于点,连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于是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是直角三角形.由∽可得,而,所以,,而,所以,于是,而,于是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4、 (1)证明:取的中点,连接 ‎∵,∴‎ ‎∵在边长为1的菱形中,‎ ‎∴△是等边三角形 ‎∴,‎ ‎∴平面 ∴‎ ‎∵分别是的中点 ∴∥,∥‎ ‎∴,,‎ ‎∴平面 ‎(2)解:由(1)知,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易求得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5、推理论证法:‎ ‎(1)证明:连结,,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 ‎ 在正方体中,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2)解:取的中点,连结,则. ‎ 在平面中,过点作,则.‎ 连结,则,,,四点共面. ‎ 因为,,‎ 所以.故当时,,,,四点共面. ‎ ‎(3)延长,,设,连结,‎ ‎ 则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 过点作,垂足为,连结,‎ 因为,,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所以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 因为,即,所以. ‎ 在△中,,,所以 ‎ .即.‎ 因为,‎ 所以.‎ 所以.所以.‎ 故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空间向量法:‎ ‎(1)证明: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的直线 分别为轴,轴,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所以,. ‎ 因为,所以.所以. ‎ ‎(2)解:设,因为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所以存在实数,使得.‎ 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 故当时,,,,四点共面.‎ ‎(3)解:由(1)知,.‎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取,则,.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而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则.‎ 故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6、解:(1).证明:在长方体中,‎ 分别为中点,且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分 ‎, ………5分 ‎ ‎(2).长方体中,分别为中点, ‎ ‎ ……………7分 过做于,又 ‎ ‎ ‎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在中,………………11分 直角三角形中 …………………13分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14分 ‎7.‎ ‎8、(1)证明:连结BD. 因为ABCD为棱形,且∠DAB=60°,所以DABD为正三角形. (1分)‎ 又G为AD的中点,所以BG⊥AD. (2分)‎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 ∴BG⊥平面PAD. (4分)‎ 解:(2)∵△PAD为正三角形,G为AD的中点,∴PG⊥AD.‎ ‎∵PGÌ平面PAD,由(1)可得:PG⊥GB. 又由(1)知BG⊥AD.‎ ‎∴PG、BG、AD两两垂直. (5分)‎ 故以G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 (6分)‎ 所以,, , ,‎ ‎ (7分)‎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 即 ‎ 令,则 (8分)‎ 又平面PBG的法向量可为, (9分)‎ 设平面PBG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即平面PBG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10分)‎ ‎(3)当F为PC的中点时,平面DEF⊥平面ABCD. (11分)‎ 取PC的中点F,连结DE,EF,DF,CG,且DE与CG相交于H.‎ 因为E、G分别为BC、AD的中点,所以四边形CDGE为平行四边形,‎ 故H为CG的中点. 又F为CP的中点,所以FH//PG. (12分)‎ 由(2),得PG^平面ABCD,所以FH^平面ABCD. (13分)‎ 又FHÌ平面DEF,所以平面DEF⊥平面ABCD. (14分)‎ ‎9、‎ ‎10. 18.【解析】(Ⅰ)依题意,侧面是菱形,是的中点,因为,所以,‎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 C C1‎ B1‎ A A1‎ B D H 第18题传统法图 所以平面.……………………………5分 ‎(Ⅱ)[传统法]由(Ⅰ)知平面,面,所以,‎ ‎ 又,,所以平面,‎ 过作,垂足为,连结,则,‎ 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在中,,‎ 所以,……12分 所以,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14分 ‎ [向量法]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6分 由已知可得 ‎ C1‎ B1‎ A C A1‎ B D x z y 第18题向量法图 故,‎ ‎ 则,………………8分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 则,即,解得 令,得………………………………………11分 显然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12分 所以,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14分 ‎11. (1)证明:取的中点,连接,则,‎ ‎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 ∴∥,即∥. ……………1分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分 ‎ ∴∥,. 在Rt△中,,又,得. ∴. ……………3分 ‎ 在△中,,,,‎ ‎ ∴,∴. ……………4分 ‎∴,即.∵四边形是正方形,∴. ………5分 ‎∵,平面,平面,‎ ‎∴平面. ……………6分 ‎(2)证法1:连接,与相交于点,则点是的中点,‎ ‎ 取的中点,连接,,‎ ‎ 则∥,.‎ ‎ 由(1)知∥,且,‎ ‎ ∴∥,且.‎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且 .……………7分 ‎ 由(1)知平面,又平面, ∴. ………8分 ‎ ∵,平面,平面,‎ ‎ ∴平面. ……………9分 ‎ ∴平面. ∵平面, ∴. ………10分 ‎ ∵,平面,平面, ‎ ‎ ∴平面. ……………11分 ‎ ∴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2分 ‎ 在Rt△中,. ……………13分 ‎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14分 证法2:连接,与相交于点,则点是的中点,‎ ‎ 取的中点,连接,,‎ ‎ 则∥,.‎ ‎ 由(1)知∥,且,‎ ‎ ∴∥,且.‎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且. ……………7分 ‎ 由(1)知平面,又平面, ∴. ‎ ‎ ∵,平面,平面,‎ ‎ ∴平面. ∴平面. ……………8分 ‎ 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 ……………9分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 ‎ 得,,得.‎ ‎ 令,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10分 ‎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 ……11分 ‎ ∴,. …………13分 ‎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14分 ‎12、解:(1)∵平面平面,, ‎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 即是三棱锥的高, ‎ 又∵,,, ‎ ‎∴ , ‎ ‎∴, , ‎ ‎∴三棱锥的体积. ‎ ‎(2)方法一: ∵平面,平面,∴ ‎ 又∵,,∴平面, ‎ ‎∵平面,∴ ∴ ‎ ‎∵,∴ ‎ ‎∴ ∴,即 由已知可知, ‎ ‎∵,∴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 方法二: ‎ 过E作直线,交BC于G,则,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 则,即化简得 ‎ 令,得,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同理可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 ‎ 设向量和所成角为,则 ‎ ‎∴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 ‎ ‎ ‎13、 ‎ ‎14、解:(1)依题意得平面,= ‎ 由得,, ‎ ‎∴ ‎ ‎(2)证法一:过点M作交BF于, ‎ 过点N作交BF于,连结, ‎ ‎∵∴ ‎ 又∵ ∴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 ‎ ‎【法二:过点M作交EF于G,连结NG,则 ‎ ‎ ‎ ‎, ‎ 同理可证得,又, ∴平面MNG//平面BCF ‎ ‎∵MN平面MNG, 】 ‎ ‎(3)法一:取CF的中点为Q,连结MQ、NQ,则MQ//AC, ‎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MN与AC所成的角, ‎ ‎∵且∴, ‎ ‎ 即MN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法二:且 分别以FE、FB、FC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 所以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C B A C1‎ B1‎ N M P ‎15、解:(1)证明: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两两互相垂直。以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 2分 ‎ ∵,,,∴‎ ‎∵,, ∴…… 4分 ‎(2),‎ ‎,又 ……… 8分 (3) 设为上一点,为的中点,,,‎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有,则有 ‎∴,得,∴,…10分 ‎//平面,,于是 解得: ……………………… 12分 平面,//平面,此时, …… 14分 ‎16、【解析】(1)证明: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 ‎ ∵∥,且, ∴为的中点. ‎ ‎ ∵为的中点,∴∥. ‎ ‎∵平面,平面,∴∥平面。 ‎ ‎(2)∵平面,平面, ∴ ‎ ‎ ∵△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是的中点,‎ ‎ ∴,。 ‎ ‎ ∵平面,平面,,∴平面. ‎ ‎∴为与平面所成的角. ∵,‎ 在Rt△中,,‎ ‎∴当最短时,的值最大,则最大. ‎ ‎∴当时,最大. 此时,.‎ ‎∴. ∵∥,平面,∴平面. ‎ ‎∵平面,平面,∴,. ‎ ‎∴为平面 与平面所成二面角(锐角). ‎ 在Rt△中,,。‎ ‎∴平面 与平面所成二面角(锐角)的余弦值为。‎ ‎17.解:(1)由, ,知,,点为的中点.……1分连接.∵,∴为等边三角形. ……………2分 又点为的中点,∴.……………3分 ‎∵平面,平面,‎ ‎∴. ……………4分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5分 又平面,‎ ‎∴⊥. ……………6分 ‎(2)解法1:过点作,垂足为,连接.‎ 由(1)知,平面,又⊂平面,∴⊥.……………7分 又,∴⊥平面. ‎ 又⊂平面,∴⊥. ……………8分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9分 因为, ∴,则.……………12分 在中,由(1)可知,∴, ………13分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4分 解法2: 由(1)可知,三线两两垂直,以原点,以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7分 则,,, ………8分 ‎∴,, ………9分 ‎ 设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显然平面法向量为,………10分 由,,‎ ‎∴,解得 ………11分 ‎∴ ………12分 ‎,………13分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4分 ‎18、解析:(Ⅰ)证明:连接AO,再中,作于点E,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又得.‎ ‎(Ⅱ)如图,分别以OA,OB, 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由,得点E的坐标是,‎ 由(Ⅰ)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的法向量是,‎ 由得可取,‎ 所以.‎ ‎19、⑴连接AC,交BD于O,连接OE,则O是AC的中点……1分 OE是△PAC的中位线,OE//PA……2分 OE平面EDB,PA平面EDB,,∴PA//平面EDB……4分 ‎⑵∵PD⊥底面ABCD,BC平面ABCD,∴PD⊥BC……5分 ‎∵ABCD是正方形,∴BC⊥CD,∵PDCD=D,∴BC⊥平面PCD……6分 BC⊥PC,EF⊥PB,∠BPC是公共角,∴△PEF~△PBC……7分 设PD=DC,则PC,PB,=PB……8分 ‎⑶由⑵知BC⊥平面PCD,∴BC⊥DE……9分 ‎∵PD=DC,E是PC的中点,∴PC⊥DE,∵PCBC=C,∴DE⊥平面PBC……10分 DE⊥PB,EF⊥PB,DEEF=E,∴PB⊥平面DEF……11分 ‎∴PB⊥DF,∠DFE是二面角C-PB-D的平面角……12分 在△DFE中,∵DE⊥平面PBC,∴DE⊥EF,DE……13分 ‎,tan∠DFE,∠DFE……14分 ‎(方法二)⑴以D为原点,、、分别为轴、轴、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分,设PD=DC=1,则,,,,……2分,‎ 连接AC,交BD于O,连接OE,则O是AC的中点,……3分 E是PC的中点,∴,……4分 ‎,,PA//OE……5分 OE平面EDB,PA平面EDB,,∴PA//平面EDB……6分 ‎⑵设……7分,‎ 则……8分 ‎∵EF⊥PB,∴……9分 即,解得,PF=PB……10分 ‎⑶由⑵知,……11分 ‎,∴DF⊥PB,∠DFE是二面角C-PB-D的平面角……12分,……13分,∠DFE……14分 ‎⑶(方法三)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是……11分 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是……12分 ‎……13分 所以,,二面角C-PB-D的大小为……14分 ‎20、 解:(1)∵正△ABC的边长为3,且==‎ ‎∴AD=1,AE=2,‎ ‎△ADE中,∠DAE=60°,由余弦定理,得 DE==‎ ‎∵AD2+DE2=4=AE2,∴AD⊥DE.‎ 折叠后,仍有A1D⊥DE ‎∵二面角A1﹣DE﹣B成直二面角,∴平面A1DE⊥平面BCDE 又∵平面A1DE∩平面BCDE=DE,A1D⊂平面A1DE,A1D⊥DE ‎∴A1D丄平面BCED;‎ ‎(2)假设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直线PA1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60°‎ 如图,作PH⊥BD于点H,连接A1H、A1P 由(1)得A1D丄平面BCED,而PH⊂平面BCED 所以A1D丄PH ‎∵A1D、BD是平面A1BD内的相交直线,‎ ‎∴PH⊥平面A1BD 由此可得∠PA1H是直线PA1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即∠PA1H=60°‎ 设PB=x(0≤x≤3),则BH=PBcos60°=,PH=PBsin60°=x 在Rt△PA1H中,∠PA1H=60°,所以A1H=,‎ 在Rt△DA1H中,A1D=1,DH=2﹣x 由A1D2+DH2=A1H2,得12+(2﹣x)2=(x)2‎ 解之得x=,满足0≤x≤3符合题意 所以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直线PA1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60°,此时PB=.‎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