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www..com
桦南培黎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1-40各1分,41-50各2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3.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4.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5.右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6.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15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7.在激烈比赛的过程中,机体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8.如图是高致病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H1N1流感病毒入人体后,在人体的血液中大量繁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胸腺,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1N1清除
9.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垂体前叶
垂体后叶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
15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②④
10.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②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C.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12.在农业生产中,移栽棉花的产量比非移栽棉花的产量高许多,通过比较发现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其侧根比非移栽棉花的侧根多且密,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 ( )
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
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
D.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
13.某同学设计一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插条生根的影响。下列有关他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研究课题是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
B.配制浓度分别为0.2 mg/mL、0.4 mg/mL、0.6 mg/mL、0.8 mg/mL、1 mg/mL的萘乙酸溶液
C.实验中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存在一定的梯度
D.本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1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15
( )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15.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作用一定不相同
B.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
C.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
D.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的微量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17.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应用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喷洒乙烯利,可使青香蕉快速成熟 B.2,4D多用于除去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C.移栽幼苗时摘去部分叶片,幼苗容易成活 D.秋水仙素可使单倍体幼苗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18.生长素类似物2,4D能除去单子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Basta除草剂(作用机理类似于2,4D)对普通玉米、转Bar抗除草剂基因(能表现出对Basta的抗性)玉米及玉米地中双子叶杂草X生长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了有关实验,得到如下曲线。则图中与普通玉米、转Bar抗除草剂基因玉米及双子叶杂草X对应的曲线分别为 (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5
19.如图,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
A.小于2m B.大于m,小于2m
C.大于2m D.无法确定
20.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21.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 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22.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 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15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24.如图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在K值时,a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a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
25.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26.右图是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学概念的范围大小关系的示意图。表中所列概念中,符合该关系图的选项是 ( )
27.如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曲线表明,某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 CD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C. 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15
D. 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E时期的
28.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
A.温度、食物和空间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和空间
29.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3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32.右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 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 )
A.2.0×108 kJ B.2.32×10 8kJ
C.4.2×108 kJ D.2.26×10 8kJ
33.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15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3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35.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80%的大熊猫种群、我国近1/5的特有种子植物均分布于此。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还出现了200米宽、1公里长、30米厚的大型泥石流带。下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
B.由图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C.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5.6%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6.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3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5
( )
A.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转化方式为光能→热能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38.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3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40.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 )
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结构很小④蛋白质⑤环状RNA⑥环状DNA⑦能“友好”地“借居”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
41.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4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15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43.下列植物在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产量未受影响的是 ( )
A.向日葵、玉米、南瓜、花生 B.西瓜、番茄、小麦、水稻
C.西瓜、茄子、辣椒、西葫芦 D.番茄、玉米、茄子、辣椒
44.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
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1=N0λ′,其中λ代表增长率
4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只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46.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导入乙种生物的细胞获得甲种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5
A.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中含有A、U、G、C
B.③过程如果导入到的是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C.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可以选用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等
D.④过程中用到的原料含有氨基酸
47.菠菜属于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部合成,赤霉素主要由叶合成。两种激素保持一定的比例时,自然界中雌雄株出现的比例相同。实验表明,当去掉部分根系,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当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会分化为雌株。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裂素与菠菜的性别分化无关
B.植物的生命活动只受两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C.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在菠菜的性别分化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D.造成菠菜性别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8.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49.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50.如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15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该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4
D.碳元素在该图所示食物链中的流动是单向的
二.填空题(共40分)
51.(7分)下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细胞G的名称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________过程有关(填图甲或图乙)。
(4)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0分)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的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
(1)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具有______________现象。
(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__________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___________,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
(3)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5
(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类较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较为关键的。
53.(10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
54.(6分)下面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kJ/(m2·a)。
(2)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 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 ,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 。
(3)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食肉动物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约
kg(有机物干重)。
(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
55.(7分)下图显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 I
Hind Ⅲ
EcoR I
Sma I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GGATCC
CCTAGG
↑
↓
AAGCTT
TTCGAA
↑
↓
GAATTC
CTTAAG
↑
↓
CCCGGG
GGGCCC
↑
15
(1) 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 I切割前后,分别含有_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 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Sma I 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稳定性越___________。
(3) 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 I切割,原因是____________。
(4) 与只是用EcoR I 相比较,使用BamH I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___________。
(5) 若同时使用上表4种酶切割质粒,则质粒被切割成几段_____________。
(6) 为了从cDNA 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的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15
高二期末考试生物答案
1-5DDCDD 6-10BACDB 11-15DACAD 16-20BBDAC 21-25BCACD 26-30CBDAD 31-35CACDD 36-40BCDCC 41-45CBCDC 46-50DDCDD
51(共7分)(1)CE BCE (2)(2分)
(3)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图乙
(4)抗原、基因
52.(共10分每空2分)(1)顶端优势 (2)浸泡 空气湿度较高
(3)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 (4)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53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如下图所示
(3)增加 (4)减弱
54答案:(1)20810
(2)5.5%~16.2% 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3)54.1
(4)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5( 1)0. 2 (2)高
(3)SmaⅠ会破坏质粒的抗性基因、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
(4)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目的基因与 质粒反向链接)(5) 4
(6)蔗糖为唯一含碳营养物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