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物理二轮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0553.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高考物理二轮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高考物理二轮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人教版)‎ ‎1.(2014大纲全国,14,6分)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 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 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A.x=3 mB.x=‎‎8 m C.x=9 mD.x=‎‎14 m ‎[答案] 1.B ‎[解析] 1.由图像知,质点在8 s内的位移Δx=×(2+4)×‎2 m-×(2+4)×‎1 m=‎3 m。t=0时,质点位于x=‎5 m处,故8 s末质点位置x=‎5 m+Δx=‎8 m,B正确。‎ ‎2.(2014江苏,5,3分)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答案] 2.A ‎[解析] 2.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2=2ax知当速度达到最大值vm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为0,由运动的可逆性得v2=‎2a'x,将图像旋转90°,则变为x=v2,为标准的二次函数,故选项A正确。‎ ‎3.(2014广东,13,4分)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 图6‎ 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3.B ‎[解析] 3.由图可知第1 s内和第3 s内速度都为正,运动方向相同,A项错;2~4 s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B项正确;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0~2 s和0~4 s内位移相等,但时间不等,由=可知D项错。‎ ‎4.(2014天津,1,6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答案] 4.D ‎[解析] 4.由题图可知0~2 s内,速度为正,运动方向未改变,2 s末时,位移最大,v-t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1~3 s图线斜率未改变,故第2 s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A、B、C错误;由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第3 s末和第5 s末质点位置相同,D正确。‎ ‎5.(2014课标全国卷Ⅱ,14,6分)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 5.A ‎[解析] 5.由v-t图像知,在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C错误。由=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如图所示,汽车乙的v-t图像中,实线下的面积小于虚线(上)下的面积,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B错误。v-t图像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乙图线上各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均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都逐渐减小,D错误。‎ ‎6.(2013辽宁大连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14)将一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以下描述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出发点整个过程的v – t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6.14.C ‎[解析] 6.: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则阻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所以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做加速度减少的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时,加速度a=g,故ABD错误, C正确。  ‎ ‎7.(2014吉林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17)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像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6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20m   ‎ B.0~6s内拉力做功为100J C.合力在0~6s内做的功与0~2s内做的功相等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N ‎[答案] 7.17.C ‎[解析] 7.:在0~6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4+6) ×6=‎30m,故A错误;P-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拉力做功的大小,则拉力做功W=×2×30+10×4=70J,故B错误;根据动能定理知,0~6s内和0~2s内动能的变化量相同,则合外力做功相同,故C正确;在2~6s内,v=‎6m/s,P=10W,物体做匀速运动,摩擦力f=F,得到f=F==‎ ‎,故D错误。‎ ‎8.(武汉市2014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 (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记录了下列实验步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 A.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绕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B.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C.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D.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答案] 8.BACD(6分,顺序错误得零分)‎ ‎[解析] 8.先组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所以首先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再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然后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在平板上作匀速运动,此步骤是为了平衡摩擦力;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最后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三次.故合理的操作顺序为:BACD。‎ ‎9.(武汉市2014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 如图所示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0~6s内的位移—时间图线。若t=1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斜率为4(单位:m/s)。则:‎ A.t=1s时,质点在x=‎2 m的位置 B.t=1s和t=5s时,质点的速率相等 C.t=1s和t=5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D.前5s内,合外力对质点做正功 ‎[答案] 9.17.B ‎[解析] 9.t=1s时,线所对应的切线斜率为4,则v1=‎4m/s,图象对称分布,3s末位移最大,所以3s末速度为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2m/s2,初速度v0=v1-at1=4+2=‎6m/s,所以t=1s时,质点的位移x=v0t+at2=6−×2×1=‎5m,故A错误;根据对称性可知,t=1s和t=5s时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则质点的速率相等,故B正确;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1s和t=5s时,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C错误;5s末的速度v5=v0+at5=6-2×5=‎-4m/s, 因为‎4m/s<‎6m/s,所以前5s物体动能减小,所以合外力对质点做负功,故D错误。‎ ‎10.(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物理学经常建立一些典型的理想化模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下列关于这些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育比赛中用的乒乓球总可以看作是一个位于其球心的质点 B.带有确定电量的导体球总可以看作是一个位于其球心的点电荷 C.分子电流假说认为在原子或者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它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 D.在研究安培力时,与电场中的检验电荷作用相当的是一个有方向的电流元,实验过程中应当使电流元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平行 ‎[答案] 10.14.C ‎[解析] 10.体育比赛中用的乒乓球若研究其动作,就不可以看作是一个位于其球心的质点,故A错误;带有确定电量的导体球,当其尺寸不能忽略的时候,不可以看作是一个位于其球心的点电荷,故B错误;分子电流假说认为在原子或者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它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故C正确;在研究安培力时,与电场中的检验电荷作用相当的是一个有方向的电流元,实验过程中应当使电流元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垂直,平行的时候没有安培力,故D错误。‎ ‎11.(2014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试卷) 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3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m/s,则关于物体此时的位置和速度方向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g = ‎10m/s2)‎ A.在A点上方‎15m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B.在A点下方‎15m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C.在A点上方‎75m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D.在A点上方‎75m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11.15.C ‎[解析] 11.假设此时物体的速度方向向上,由竖直上抛公式v=v0-gt,物体的初速度为v0=v+gt=10+10×3=‎40m/s,物体的位移为:h1=•t=×‎3m=‎75m,物体在A点的上方,故A错误,C正确;假设此时速度的方向向下,由竖直上抛公式v=v0-gt,物体的初速度v0=-v+gt=-10+10×3=‎20m/s;物体的位移为h2=•t=×‎3m=‎15m,物体仍然在A点的上方,故BD错误。‎ ‎12.(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一t图像,若两个物体在同一地出发,且两物体最终运动的位移相等,甲的初速度是乙的初速度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沿负方向运动 B.甲、乙在运动过程中一定会相遇 C.甲、乙在t0时刻相距最远 D.乙运动的时间一定是甲运动的时间的3倍 ‎[答案] 12.18.C ‎[解析] 12.由图知,两个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两者均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据题,两个物体在同一地出发,两物体最终运动的位移相等,说明最终才相遇,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相遇,故B错误;t0时刻之前,甲的速度较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距离增大;t0时刻之后,乙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减小,所以在t0时刻两者相距最远,故C正确;据题有,v甲=2v乙,则得t乙=2v甲,乙运动的时间一定是甲运动的时间的2倍,故D错误。‎ ‎13.(桂林中学2014届三年级2月月考)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上,用力推着一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t=0时撤去推力,0~6s内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判断错误的 是:‎ A.0~1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小与1~6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 5‎ B.0~1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大小与1~6s内重力平均功率大小之比为5:1‎ C.0~ls内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与1~6s内摩擦力平均功率之比为1:1‎ D.0~1s内机械能变化量大小与1~6s内机械能变化量大小之比为1:5‎ ‎[答案] 13.15.B ‎[解析] 13.在v-t图象中位移等于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0~1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小为x1=‎5m与1~6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x2=‎25m故位移之比为1:5,故A正确;根据图象可知:0-1s内的平均速度为v1=m/s=‎5m/s,1-6s内平均速度为v2=m/s=−‎5m/s,所以0-1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P1=mgv1=5mg,1-6s内重力平均功率P2=mgv2=5mg,故B错误;滑动摩擦力f=μmgcosθ,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Pf=fv,可知0一l  s内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与1~6s内摩擦力平均功率相等,故C正确;机械能的变化量等于滑动摩擦力做的功,0一1s内机械能变化量大小为W1=Pft1=Pf,1~6s内机械能变化量大小为W2=Pft2=5Pf,所以0一1s内机械能变化量大小与1~6s内机械能变化量大小之比为1:5,故D正确。‎ ‎14.(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 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其中之一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 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反应距离” 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刹车距离” 是指驾驶员从踩下刹车踏板制动到汽车停止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4s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C.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10m/s2D.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7.5m/s2‎ ‎[答案] 14.19.AD ‎[解析] 14.在“反应距离”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为 t1=‎ ‎=0.8s,正常情况应时间为 t2==0.4s.所以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4s,故A正确,B错误;汽车制动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15m ‎/s,末速度v=0,位移x=‎15m,由得,a==-7.5(m/s2),加速度大小为‎7.5m/s2,故C错误,D正确。‎ ‎15.(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二调考试)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1/v与位移x的关系如题图所示,关于质点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B.1/v –x图线斜率等于质点运动加速度 ‎  C.四边形AA′B′B面积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 ‎  D.四边形BB′C′C面积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 ‎[答案] 15.16.D ‎[解析] 15.由题中图象可知,与x成正比,即vx=常数,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图线斜率不等于质点运动的加速度,B错误;由于三角形OBC的面积s1=OC•BC=,体现了从O到C所用的时间,同理,从O到C′所用的时间可由S2=体现,所以四边形BB′C′C面积可体现质点从C到C′所用的时间,故C错误,D正确。  ‎ ‎16.(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运动员“大力扣篮” 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B. “和谐号” 动车组行驶‎313 km从成都抵达重庆,这里的“‎313 km" 指的是位移大小 C. 高台跳水运动员腾空至最高位置时,处于超重状态 D.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周期为24 h的卫星,不一定相对于地面静止 ‎[答案] 16.2. D ‎[解析] 16.对运动员“大力扣篮” 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时,运动员的自身大小不可忽略,A项错;“和谐号” 动车组行驶‎313 km从成都抵达重庆,这里的“‎313 km" 指的是路程,B项错;高台跳水运动员腾空至最高位置时,处于失重状态,C项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周期为24 h的卫星,其轨道所在平面不一定与赤道平面重合,故不一定是地球同步卫星,D项正确。‎ ‎17.(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跳伞运动员从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若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系统先加速下降,接着减速上升 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 C.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 D.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 17.2.C ‎[解析] 17.为打开降落伞时系统先加速下降,此过程中系统受到的合力向下;打开降落伞后系统减速下降,此过程中系统受到的合力向上;最后做向下的匀速运动,此过程中系统受到的合力为零,A、B两项错;系统下降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对系统始终做负功,C项正确;系统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故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D项错。‎ ‎18.(2014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物块在水平方向的外力F作用下做初速度为的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内,物体在做曲线运动 B.在0~内,外力F不断增大   ‎ C.在0~内,外力F不断减小 D.在0~内,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 ‎[答案] 18.1.B ‎[解析] 18.A、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由图象可知,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在0~内,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根据a=知力F不断增大, B项正确,C项错;在0~内,物体作直线运动,其速度方向不变,D项错。 ‎ ‎19.(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我国“蛟龙号” 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020 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500 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 min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象(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h3代表本次最大深度 ‎  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 ‎  C.潜水员感到超重发生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 ‎  D.整个潜水器在8~10 min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 ‎[答案] 19.19.AC ‎ ‎[解析] 19.根据深度曲线(a)得h3代表本次最大深度,根据v-t图象的面积得为0-4min位移是‎360m,故A正确;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加速下潜时,a=‎0.033m/s2,故B错误; 潜水员在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内,根据度图象(b)得加速度方向向上,所以处于超重状态,故C正确;整个潜水器在8-10min时间段内加速度不等于g,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20.(江苏省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期末统考) ‎2012年10月15日,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万米的高空跳下,并成功着陆。假设他沿竖直方向下落,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时间内运动员及其装备机械能守恒 B.~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C.~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D.~时间内重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答案] 20.8.BC ‎[解析] 20.0~时间内运动员及其装备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故0~时间内运动员及其装备机械能不守恒,A项错;~时间内运动员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B项正确;~时间内运动员运动的位移小于其在该段时间内由速度v1匀减速到速度v2过程中通过的位移,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C项正确;~时间内运动员的动能减小,故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重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小于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D项错。‎ ‎21.(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跳伞运动员从某高度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此后再过18s落地。整个跳伞过程中的-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知 A.4s末速度为‎16m/s B.14s末加速度为零 C.前2s跳伞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 D.跳伞运动员下落的总高度约为‎240m ‎[答案] 21.4.B ‎[解析] 21.运动员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a=‎8m/s2,故前2s跳伞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守恒,C项错;根据图象信息可知4s末速度为‎18m/s,A项错;14s末开始,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零,B项错;-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故跳伞运动员下落的总高度约为18‎4m,D项错。‎ ‎22.(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 近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一雾霾天,某人驾驶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但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 B.在t=5s时追尾 C.在t=3s时追尾 D.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 ‎[答案] 22.15.C ‎[解析] 22.v-t图象的“面积” 表示位移,小汽车刹车至大卡车速度时两者通过的位移差为‎35m, 故两车会追尾,A项错;在t=3s时两者通过的位移差为‎30m导致两车追尾,C项正确,B项错;若刹车不失灵小汽车刹车至大卡车速度时两者通过的位移差为‎20m, 两车不会追尾,D项错。‎ ‎2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运动员“大力扣篮” 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B.“和谐号” 动车组行驶‎313 km从成都抵达重庆,这里的“‎313 km" 指的是位移大小 C.高台跳水运动员腾空至最高位置时,处于超重状态 D.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周期为24 h的卫星,不一定相对于地面静止 ‎[答案] 23.14.D ‎[解析] 23.对运动员“大力扣篮” 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时,运动员身体的形状不可忽略,故不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A项错;和谐号” 动车组行驶‎313 km从成都抵达重庆,这里的“‎313 km" 指的是路程,B项错;高台跳水运动员腾空至最高位置时,处于失重状态,C项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周期为24 h的卫星,不一定是同步卫星,故不一定相对于地面静止,D项正确。‎ ‎24.(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甲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间t后,乙物体从同一位置自由下落,在甲、乙都未落地前,以甲为参照物,乙物体的运动状态是 ‎    A.相对静止        B.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    C.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24.  3.B ‎ ‎[解析] 24.设 乙物体开始自由下落时,距甲物体的距离为H,此时甲物体下落的时间为:, 首先,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同为重力加速度g,则以甲为参考系,乙物体的加速度为0. 其次,在任意时刻t,乙物体相对于甲物体的速度等于它们各自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之差,即: △v=v乙-v甲=gt-g(t+)=-,由上式乙物体相对于甲物体的速度是一恒量,所以乙物体相对于甲物体做匀速运动,式中负号表示相对速度与移动方向相反,所以,乙相对于甲的速度向上。‎ ‎25.(福建省福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A、B两个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质点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由图可知 ‎    A.在t2时刻两个质点相遇 ‎    B.在t1时刻两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 ‎    C.在t1时刻两个质点加速度相同 ‎    D.在t1时刻两个质点相距最远 ‎[答案] 25.2.B ‎ ‎[解析] 25.在0-t2时间内两个质点的位移不同,故在t2时刻两个质点不能相遇,A项错;t1时刻两个质点速度均为正值,故运动方向相同,B项正确;在t1时刻两个质点加速度方向相反,C 项错;因运动时间未知,故无法确定两个质点何时相距最远,D项错。‎ ‎26.(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答案] 26.3.C ‎[解析] 26.: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由题知Δv与v1的方向相反,故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本题正确答案为C。‎ ‎27.(2014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6(I )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f=50Hz的交流电源。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得到的纸带上,舍去前面较为密集的点,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测得相邻计数点间距离为 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如题图所示。‎ ‎(1)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2) 打下A点时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27.(I ) (1)0.1;(2)‎0.86m/s; ‎0.64m/s2‎ ‎[解析] 27.:(1)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周期为0.02s,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T=×0.02s=0.1s. (2)打A点时的速度:vA==≈‎0.86m/s; 物体的加速度:a===≈‎0.64m/s2。‎ ‎28.(东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检测)(18分)‎ ‎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5.12 cm、 s2=‎5.74 cm、s3=‎6.41cm、s4=‎7.05 cm、s5=‎7.68 cm、s6=‎8.33 cm、则打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电压表的内阻Rx,电压表的量程为50mV,内阻约为50Ω。其实验的方法是:a. 将电键S1闭合、S2断开,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得电表的指针达到满偏;b. 保持变阻器R的阻值不变,再将电键S2闭合,调节电阻箱R1,使得电表的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c. 可以认为电压表的内阻Rx=R1。‎ ‎①实验中调整电阻箱达到实验要求时,电阻箱的各个旋钮的位置如图所示,待测电压表的内阻是       。‎ ‎②如果电源E,电动势为4V,电源内阻忽略不计。下面提供最大阻值不同的四个滑动变阻器供选用,既要满足实验要求,又要调整方便。则选用变阻器     (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 )‎ A.10 Ω  B.100Ω C. 6 kΩ             D.20 kΩ ‎③电压表内阻Rx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为,试推导出相对误差跟电源的电动势E和电压表的量程U的关系式,并估算上述测电压表内阻实验的相对误差(取一位有效数字)。‎ ‎④若要将此电压表改装为量程为3V的电压表,应该怎么做,画出电路图。‎ ‎[答案] 28.(1)0.80,0.64‎ ‎(2)①43.0Ω ‎      ②C ‎     ③,1%‎ ‎④见解析 ‎[解析] 28.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5===‎0.80m/s, 根据运动学公式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得: a==‎0.64m/s2。‎ ‎①由图所示可知,电阻箱示数为:0×100+4×10+3×1+0×0.1=43.0Ω,待测电压表内阻:R=43.0Ω; ②由S1闭合、S2断开,电压表满偏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应为Imax=≈1.16×10‎-3A, 整个电路的最小电阻应为Rmin==≈3448Ω,阻器最小阻值应为R变=3448-43=3405Ω,滑动变阻器应选C;‎ ‎③S2断开时,,S2闭合时,,消R得 ‎,相对误差=1%;‎ ‎④把电压表改装为3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分压电阻,串联电阻阻值R=2537Ω,改装后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29.(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学生学业调研抽测) (1)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部分如题6(1)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AB的长度为 ‎,CD的长度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f,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来。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为            ,求出打B点时小车速度vB为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的对应字母进行表述)‎ ‎(2)(13分)①某同学为了测量某阻值约为5Ω的金属棒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操作:分别使用10分度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棒的长度L和直径d,某次测量的示数如题6(2)图1和题6(2)图2所示,长度L=           mm,直径d=           mm。‎ ‎②现备有下列器材:‎ 待测金属棒:Rx(阻值约5Ω);‎ 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Ω);V2(量程15V,内阻约9kΩ);‎ 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2Ω);A2(量程‎3A,内阻约0.05Ω);‎ 电源:E1(电动势3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20Ω);R2(最大阻值约1000Ω);‎ 开关S;导线若干。‎ 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压表应选           ,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均选填器材代号)。正确选择仪器后请在题6(2)图3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用伏安法测得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并作出其伏安特性曲线如题6(2)图4所示,若图像的斜率为k,则该金属棒的电阻率ρ=           。(用题目中所给各个量的对应字母进行表述)‎ ‎[答案] 29.6.(1)(6分);;(每空2分)‎ ‎(2)(13分)①23.5;6.713(6.711至6.716均可)(4分)  ②V1;A1;R1(3分);实物连线如图所示(3分);(3分)‎ ‎[解析] 29.每两个相邻计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故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 T0=;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世间内的位移之差为一个恒量,故:BC-AB=CD-BC 解得:BC=(AB+CD) =(S1+S2) ,B点瞬时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 vB===。‎ 解析:(2)长度L=‎23mm+=‎23.5mm; 直径d=‎6.5mm+=‎6.713mm; 电源电动势为3V,故电压表应选V1;通过待测金属棒Rx(阻值约5Ω)的最大电流为,故电流表应选择A1;为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选择阻值较小的R1;因被测电阻阻值较小,故测量电路应采用外接法;因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大于被测电阻阻值,故控制电路应采用限流式接法。则该金属棒的电阻率ρ==。‎ ‎30.(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其中=7.0‎5cm,=‎7.68cm,=‎8.33cm,=‎8.95cm,=‎9.61cm,=‎10.26 cm,则打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2. vA=‎0.86 m/s (1分) , (1分) , a=‎0.64 m/s2(1分)‎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0.64 m/s2‎ ‎(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要测绘一个标有“3V O. 6W” 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由零逐渐增加到3V,并便于操作。已选用的器材有:‎ ‎    电池组(电动势4.5V,内阻约1Ω);‎ ‎    电流表(量程为0-250 mA,内阻约5Ω);‎ ‎    电压表(量程为0-3V,内阻约3kΩ) ;‎ ‎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    (l) 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下列中的______(填字母代号)。‎ ‎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 ,额定电流‎1 A)‎ ‎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750Ω,额定电流‎0.3 A)‎ ‎(2) 实验的电路图应选用下列的图_______(填字母代号)。‎ ‎(3) 实验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个这样的小灯泡并联后再与一个2Ω的定值电阻R串联,接在电动势为1.5V,内阻为1Ω的电源两端,如图所示。每个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______W。‎ ‎[答案] 30.    13. ①(1分) A   ②(1分) B   ③(3分) 0.09 W ‎[解析] 30.为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选择“小电阻、大电流” 的A;由于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由零逐渐增加到3V,故控制电路应采用分压式,因小灯泡阻值较小,故测量电路应采用外接法,实验的电路图应采用选项B项所示的电路;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E=U+2I(R+r), 结合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知U=0.6v, I=‎0.15A,解得每个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0.09 W。‎ ‎31.(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带上共取了A、B、C、D、E、F、G七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带剪开分成六条(分别叫、、、、、),将这六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坐标系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直方图,最后将各纸带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关系的图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①为表示关系,图中的轴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t,轴对应的物理量是速度。若纸条C的长度为‎5.0cm,则图中为        s,为           m/s;因为各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   ,所以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在纸带未剪断时,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则小车的加速度     ,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31.12. ①0.25s;‎0.5m/s;一条倾斜直线;   ②‎0.42m/s2 ;‎0.53m/s ‎[解析] 31.:①为CD段的中间时刻,即2.5s时刻,为CD段的平均速度,其大小为‎0.5m/‎ s;因为各纸条上端中心连线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故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小车的加速度 =‎0.42m/s2;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0.53m/s.‎ ‎32.(2014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24)F1是英文Formula One的缩写,即一级方程式赛车,是仅次于奥运会和世界杯的世界第三大赛事。F1 赛车的变速系统非常强劲,从时速0加速到‎108 km/h仅需2.4s,此时加速度为‎10m/s2,时速为‎216km/h时的加速度为‎3m/s2,从时速为0加速到‎216 km/h再急停到0只需12.15s。假定F1 赛车加速时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 =a0-2t,急停时的加速度大小恒为‎9.6 m/s2。上海F1赛道全长约‎5.5km,弯道最小半径:R=‎8.80m,最大半径:R=‎120.55m,设计最高时速327公里,比赛要求选手跑完56圈决出胜负。完成以下几个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若某车手平均速率为‎220km/h,则跑完全程用多长时间?‎ ‎(2)若车手某次以‎90km/h的速率通过半径为‎8.80m的弯道,求赛车的向心加速度。‎ ‎(3)由题目条件求出该F1 赛车的最大加速度多大?‎ ‎[答案] 32.查看解析 ‎[解析] 32.24. 解析:‎ ‎(1)跑完全程用多长时间为       ‎ ‎(2)赛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3)赛车加速时的加速度a =a0-2t      ‎ 当t=2.4s时,加速度最小:10= a0-2.4×2‎ 当t=0s时,加速度最大,解得a0=‎14.8 m/s2      。‎ ‎3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8分)钱江晚报‎2013-09-27‎报道,八旬老伯屋顶种南瓜坠落砸车,车主索赔三万八。5楼楼顶掉下的老南瓜,将凯美瑞车顶砸出深15厘米大坑。若5楼楼顶南瓜离车顶高度‎15米,南瓜质量1.5千克,南瓜下落作自由落体运动,砸车后匀减速到零。(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南瓜砸车瞬间的速度大小;‎ ‎(2)南瓜砸车过程汽车车顶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答案] 33.查看解析 ‎[解析] 33.15.解析:(1) 南瓜下落‎15m砸车的速度v=‎ ‎(2)南瓜砸车后匀减速到零的加速度大小为,‎ 对南瓜用牛顿第二定律F-mg=ma 南瓜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m(g+a) =1515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南瓜砸车过程汽车车顶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515N。‎ ‎34.(福建省福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如图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A和B连接起来,将它们固定在空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地面的高度h1=‎0.90m。同时释放两物块,设A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压缩弹簧后被反弹,使A刚好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N/m,取g=‎10m/s2。求:‎ ‎(1)物块A刚到达地面的速度;   ‎ ‎(2)物块B反弹到最高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 ‎(3)若将B物块换为质量为‎2m的物块C(图中未画出),仍将它与A固定在空中且弹簧处于原长,从A距地面的高度为h2处同时释放,C压缩弹簧被反弹后,A也刚好能离开地面,此时h2的大小。‎ ‎[答案] 34.查看解析 ‎[解析] 34.14. (1)依题意,AB两物块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①‎ 设A物块落地时速度为v1,此时B的速度也为v1‎ 则有    ……②‎ ‎(2)设A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此时B物块到达最高点 对A物块,有 mg=kx……③‎ ‎     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对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有:mv12=mgx+ΔEP  ……④‎ 由②③④可得:ΔEP=0.5 J  ……⑤‎ ‎(3)换成C后,设A落地时,C的速度为v2,‎ 则有   ……⑥‎ 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则有  ×2mv22=2mgx+ΔEP   ……⑦‎ 联立解得   h2=‎0.125 m  ……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