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30中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带解析鲁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0556.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济南30中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带解析鲁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济南30中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带解析鲁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选出填入下表.共40分)‎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 A.‎ 火箭发射 B.‎ 节日焰火 C.‎ 风力发电 D.‎ 葡萄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火箭发射中,燃料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节日焰火,火药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风力发电后,还是风,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葡萄酿酒,酒是新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2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 ‎ ‎ A.‎ 煤炭直接燃烧 B.‎ 秸杆焚烧还田 C.‎ 提倡多开汽车 D.‎ 开发清洁能源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煤炭直接燃烧会加剧空气污染;‎ B、秸秆焚烧还田会加剧空气污染;‎ C、提倡多开汽车会加剧空气的污染;‎ D、开发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环境.‎ 解答:‎ 解:A、煤炭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剧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A错误;‎ B、秸秆焚烧还田会加剧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B错误;‎ C、提倡多开汽车会加剧空气的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C错误;‎ D、开发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环境,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 ‎ ‎3.(2分)(2012•河北)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固体粉末 C.‎ 滴加液体 D.‎ 过滤粗盐水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4.(2分)(2012•济南)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 A.‎ 工业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 ‎ ‎ B.‎ 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 ‎ ‎ C.‎ 自来水是纯净物,不含任何杂质 ‎ ‎ D.‎ 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考点:‎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金属铁和烧碱不反应;‎ B、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有毒;‎ C、自来水是一种混合物;‎ 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可以和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镁反应.‎ 解答:‎ 解:A、金属铁和烧碱不反应,可以用铁桶来储运烧碱,故A正确;‎ B、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故B正确;‎ C、纯净水是纯净物,但在生活中通常所说的纯净物都不是绝对纯净物,纯净物一般指含杂质很少的较纯物质,自来水是一种混合物,故C错误;‎ 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可以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镁反应,从而达到除垢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灵活运用.‎ ‎ ‎ ‎5.(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 A.‎ 液氧 B.‎ 稀盐酸 C.‎ 河水 D.‎ 矿泉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A、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河水中含有水和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 ‎ ‎6.(2分)(2008•青岛)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并要了解空气的组成,解答时要回顾旧知识,对每一个选项进行比对后再做选择.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控制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等.‎ 解答:‎ 解:A、一氧化碳,该气体是有毒气体,是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无毒,对植物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故B不正确;‎ C、氧气,空气主要成分之一,对人和动物的呼吸有重要作用,故C不正确;‎ D、氮气,空气主要成分之一,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能记住空气的组成和空气的污染物即可正确解答.‎ ‎ ‎ ‎7.(2分)对过氧化氢(H2O2)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组成 B.‎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 ‎ C.‎ 由1个水分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D.‎ 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B.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可知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C.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8.(2分)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 原子失去电子就变成阳离子 ‎ ‎ C.‎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进行解答;‎ B、根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进行解答;‎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 D、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故A错误;‎ B、原子失去电子就变成阳离子,故B正确;‎ 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故C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能够再分,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了解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 ‎ ‎ ‎9.(2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 ‎ ‎ A.‎ 汞﹣﹣水银 B.‎ 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 ‎ C.‎ 碳酸钠﹣﹣纯碱 D.‎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汞俗称水银,故说法正确;‎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对应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故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D对应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名称与俗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 ‎ ‎10.(2分)(2007•北京)在X+2O2CO2+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 ‎ ‎ A.‎ CH4‎ B.‎ C2H5OH C.‎ C D.‎ CO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 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求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1;H,4;O,4;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O,4;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H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4,故X的化学式为CH4.‎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自由驾御,正确解答.‎ ‎ ‎ ‎11.(2分)(2003•济南)曾经有人把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引发多次中毒事件.在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 ‎ A.‎ ‎+2价 B.‎ ‎﹣3价 C.‎ ‎+3价 D.‎ ‎+5价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 解:在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可以求出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 ‎ ‎ ‎12.(2分)(2011•黔南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 A.‎ 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 B.‎ 用肥皂水涂抹蚊子叮咬处,可以减轻痛痒 ‎ ‎ C.‎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可以除去油污 ‎ ‎ D.‎ 油锅着火时,可以用水浇灭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食醋与碳酸钙反应分析 B、根据肥皂水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分析 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分析 D、根据灭火方法分析 解答:‎ 解:A、食醋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反应,故A正确 B、肥皂水显碱性,蚊子叮咬后,在人的皮扶内分泌出蚁酸,能与肥皂水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能乳化油污,故C正确 D、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比水的密度小,当水倒入锅中后,油恢浮在水上面,使得油仍然可以与空气的氧接触,从而起不到灭火的作用.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用锅盖把锅盖上或倒入菜,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 ‎13.(2分)(2012•济南)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 ‎ A.‎ 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 该粒子是阴离子 ‎ ‎ C.‎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D.‎ 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因为粒子种类与粒子结构间的关系是: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可知该粒子为镁原子.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 解答:‎ 解:A、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元素核内质子数为12,故正确;‎ B、该粒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都为12,为镁原子,说法错误;‎ C、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易失去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正确.‎ D、该元素的核内存在12个质子,属于镁元素,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掌握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学会区别阳离子、阴离子、原子的微粒的电子层排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 ‎ ‎14.(2分)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aO[Ca(OH)2]‎ 加入适量的水 B CO(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C Fe(Zn)‎ 加入足量的FeSO4溶液,过滤 D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的HCl溶液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Zn能与足量的FeSO4溶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适量的HCl溶液能与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5.(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 ‎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也是可分的 ‎ ‎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 D.‎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微观粒子的关系即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例如钠离子和氖原子,错误;‎ D、不同的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故核电荷数一定不同,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6.(2分)(2007•南充)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 ‎ ‎ A.‎ Cu、Ag B.‎ Fe、Zn C.‎ Pt、Cu D.‎ Ag、Au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可以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 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Cu、Ag、Pt、Au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H>Cu>Ag>Pt>Au,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则锌和铁参加反应,剩余的固体中不可能含有锌和铁,分析选项,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17.(2分)学习化学时会遇到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  )‎ ‎ ‎ A.‎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 ‎ B.‎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 C.‎ 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质量一定相等 ‎ ‎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 B、根据溶液稀释的方法分析解答;‎ C、根据中和反应的知识分析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正确;‎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 C、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质量不一定相等,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只要二者的质量比满足80:73,二者即可恰好完全反应,错误;‎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总和不变,故质量一定相等,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是化学中常见的相等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8.(2分)(2012•烟台)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 ‎ B.‎ 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 C.‎ 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 解答:‎ 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A错误;‎ B、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 C、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故C说法正确;‎ D、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溶质,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完成此题,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关键点的意义.‎ ‎ ‎ ‎19.(2分)(2011•济南)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B.‎ 在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 C.‎ 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溶剂不蒸发),溶液浓度增大 ‎ ‎ D.‎ 当甲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回答本题;‎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考虑;‎ C、根据升温后各量的变化情况考虑;‎ D、根据所提纯物质溶解度变化情况考虑.‎ 解答:‎ 解:A、通过图示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说法正确;‎ B、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而在t1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说法正确;‎ C、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后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都不变,所以溶液浓度不变,故C说法错误;‎ D、由于甲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比较大,所以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 ‎ ‎ ‎20.(2分)(2013•江西模拟)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时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现取NaHCO316.8g,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 ‎ A.‎ ‎4.4g B.‎ ‎6.2g C.‎ ‎8.8g D.‎ ‎10.6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碳酸氢钠在270℃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NaHCO3Na2CO3+H2O+CO2↑,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时,剩余固体为碳酸钠,由所取碳酸氢钠的质量计算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即减少的质量.‎ 解答:‎ 解:设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106‎ ‎16.8g x ‎= x=10.6g 则减少的质量=16.8g﹣10.6g=6.2g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时,由于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都会导致质量减少,因此,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求得减少的质量.‎ ‎ ‎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21.(4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称或符号.‎ ‎(1)2个氧分子 2O2 ; (2)2N 两个氮原子 ;‎ ‎(3)2个钙离子 2Ca2+ ; (4)氧化镁中镁元素呈正二价 O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氧分子 表示为:2O2;故答案为:2O2;‎ ‎(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N 表示为:两个氮原子;故答案为:两个氮原子;‎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钙离子表示为:2Ca2+;故答案为:2Ca2+;‎ ‎(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氧化镁中镁元素呈正二价表示为:O;故答案为: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 ‎ ‎22.(5分)选择C、H、O、Na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一种金属单质 Na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3)一种碱 NaOH ‎ ‎(4)纯碱 Na2CO3 ‎ ‎(5)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 H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由提供的元素以及题目要求分析如下:‎ ‎(1)金属单质是金属钠,故填:Na;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3)因碱中有金属阳离子和OH﹣离子,则根据提供的元素可知一定有钠离子和OH﹣离子,故答案为:NaOH.‎ ‎(4)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填:Na2CO3; ‎ ‎(5)氢气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故填:H2.‎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学生应能根据提供的元素结合习题中的要求书写符合物质类别的物质,并注意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 ‎ ‎23.(4分)褪黑素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综合性激素,化学式为:C13H16N2O2,它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1)褪黑素是由 4 种元素组成的,‎ ‎(2)褪黑素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3:2 ,‎ ‎(3)褪黑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 ‎(4)该物质中 C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褪黑素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即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和的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1)由褪黑素的化学式为C13H16N2O2,可知:褪黑素的组成元素有: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所以有4种;故填:4;‎ ‎(2)由褪黑素的化学式为C13H16N2O2,可知:褪黑素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3:2;故填:13:2;‎ ‎(3)褪黑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2)=1:2,故填:1:2;‎ ‎(4)由褪黑素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6):(14×2):(16×2)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填: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4.(5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人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 B 或 C (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香油 B.肥皂水 C.纯碱溶液 D.糖水 ‎(2)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揉面团时需加入适量的纯碱,让它们相互作用产生 CO2 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 ‎(3)工厂常用稀盐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酸的化学性质有:①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②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③能够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④能够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 解答:‎ 解:(1)肥皂水、纯碱水显碱性,可以中和显酸性的物质.‎ ‎(2)纯碱或小苏打与显酸性的物质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氧化铁和盐酸反应能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1)B C(2)CO2(3)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 ‎25.(9分)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 水 而潮解,又会与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起反应,生成 碳酸钠 杂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aOH+CO2=Na2CO3+H2O .若除去该杂质,需加入 氢氧化钙溶液 ,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然后进行的操作是 过滤 .‎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吸水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据除杂的原则: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能生成主要物质是最理想的;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分离常用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氢氧化钠有强烈的吸水性,故而会潮解;‎ 氢氧化钠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除去氢氧化钠中碳酸钠,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在不带入新的杂质的要求下,可选择用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把碳酸根沉淀出来,反应后还能生成氢氧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然后通过过滤法除去碳酸钙.‎ 故答案为:水;二氧化碳;碳酸钠;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钙溶液;Ca(OH)2+Na2CO3═CaCO3↓+2NaOH;过滤;‎ 点评:‎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是中考的必考点,所以必须反复训练,熟练掌握.‎ ‎ ‎ ‎26.(3分)配置15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 24 克,水 126 mL;若用24% 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需24% 的氯化钠溶液 100 克.‎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50g×16%=24g,‎ 则需要水的质量:150g﹣24g=126g,合126mL.‎ 设若用24% 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需24% 的氯化钠溶液x.则 ‎24%x=24g,‎ x=100g.‎ 故答案是:24;126;100.‎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三、实验与推断((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27.(8分)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 大 (填“大”或“小”).‎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c端 (填“c端”或“d端”)通入.‎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c端通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长颈漏斗;CO2+Ca(OH)2=CaCO3↓+H2O;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大;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c端通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c端;‎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 ‎ ‎28.(4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盼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中间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 参加反应的CuSO4和NaOH总质量与生成物Cu(OH)2和Na2SO4的总质量相等 ,‎ 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 生成的氧气(O2)是气态,没有称量 .‎ ‎【反思与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你得到的启发是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当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只要是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减少一定是有气体生成跑出(或在气球中产生浮力),只要是质量增加,一定有别的物质参加了反应,没有气体跑出的反应(产生的浮力忽略不计)中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解答:‎ 解;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烧杯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没有气体跑出,所以指针指向中间,获得的结论是参加反应的CuSO4和NaOH总质量与生成物Cu(OH)2和Na2SO4的总质量相等;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后生成了水和氧气,氧气逸散到空气中,质量变轻,天平偏向右边;得到的启发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当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故答案为:①中间 ‎②参加反应的CuSO4和NaOH总质量与生成物Cu(OH)2和Na2SO4的总质量相等 ‎③生成的氧气(O2)是气态,没有称量 ‎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当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点评:‎ 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时要考虑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组装装置时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 ‎29.(8分)(2009•株洲)已知:A、B、C、D、E、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黑色固体,B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C是紫红色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O 、C Cu 、E CaCO3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uO+COCu+CO2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u+2AgNO3=2Ag+Cu(NO3)2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置换 反应.‎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在做推断题时,首先找到解决这一题的题眼,然后,根据题眼解决其它题目.在这一题中的题眼是C,因为C为紫红色金属单质,所以C为铜,利用C可以推断出其它物质.‎ 解答:‎ 解:C为紫红色金属单质,所以C为铜.又知A是黑色固体,B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且两者高温生成铜,所以A为氧化铜,B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从而得出F为硝酸铜,E为碳酸钙.‎ 故答案为:‎ ‎(1)CO、Cu、CaCO3‎ ‎(2)CuO+COCu+CO2(3)Cu+2AgNO3=2Ag+Cu(NO3)2、置换.‎ 点评:‎ 在初中阶段我们所学过的黑色物质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根据所掌握的物质的颜色,可以在推断题中找到解决该题的题眼.‎ ‎ ‎ 四.计算题(本题共10分,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8分)‎ ‎30.(2分)实验室常用锌块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6.5克锌和稀盐酸反应.则:‎ ‎(1)可制取氢气 0.2 g.‎ ‎(2)若用36.5%的盐酸配制稀盐酸,至少需要36.5%的盐酸 20 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正确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由Zn 的质量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结合盐酸的质量分数求出所需盐酸的质量.‎ 解答:‎ 解:(1)设可制取氢气的质量为x、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 Zn+2HCl=ZnCl2 +H2↑‎ ‎ 65 73 2‎ ‎ 6.5g y x ‎ x=0.2g y=7.3g ‎(2)至少需要36.5%盐酸的质量为:=20g 答:(1)0.2;(2)至少需要36.5%的盐酸20克.‎ 点评:‎ 能准确分析已知量并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能正确解答此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 ‎31.(8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小东和小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1)小东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4.3克”,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57% ;‎ ‎(2)小军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10克+100克﹣106.7克=3.3克)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军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小东和小军经过反复实验得出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小军结果吻合,请分析小东开始所得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小东计算所用的蛋壳残渣未完全干燥,实际蛋壳残渣质量小于4.3g .‎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蛋壳残渣质量为4.3g,则碳酸钙质量为:10g﹣4.3g=5.7g,‎ 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57%,‎ 故填:57%;‎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00g﹣106.7g=3.3g,‎ CaCO3+2HCl═CaCl2+H2O+CO2↑,‎ ‎ 100 44‎ ‎ x 3.3g ‎=,‎ x=7.5g,‎ ‎×100%=75%,‎ 答: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3)如果蛋壳残渣未完全干燥,实际蛋壳残渣质会偏大,从而导致碳酸钙质量偏小,计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也偏小.‎ 故填:小东计算所用的蛋壳残渣未完全干燥,实际蛋壳残渣质量小于4.3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