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5届高三历史1月教学质量检测(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0639.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邯郸市2015届高三历史1月教学质量检测(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邯郸市2015届高三历史1月教学质量检测(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用卷,试卷本着“重视考查历史思维与历史史实际相结合”的命题原则,本份试卷原创度较高,试题遴选主要从必修和选修中进行布题,知识点分布较为均衡,重点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均有考查;试题情景设置方式灵活多样,在注重史料考查同时,兼顾表格等形式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4题;试卷考题难易适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5、17、20等题,同时注重社会热点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2题(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对中法关系的考查。总之,该试卷对于高三阶段复习将起到重要复习与检测作用。‎ 邯郸市2015届高三历史1月教学质量检测(附解析)‎ 历 史 试 题 2015年1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两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解析】B解析:由题干中的“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是说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而“县邑也,则不然”则是说县邑制有利于政令出于一处,说明中央集权雏形出现,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正确理解。‎ ‎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表明儒家主张 A.舍生取义 B.见利忘义 C.重义轻利 D.义利并重 ‎ 【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答案解析】C解析:儒家思想重视“仁义”,材料中“将有以利吾国乎”“亦有仁义而已矣”的信息说明孟子比较注重仁义而不注重利益,故本题选择C项;A说法较为绝对,B与材料中意思相反,D说法不符合除了意思。‎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孟子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 ‎3.《史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交易之物莫不通”。这段记载说明 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 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发展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信息说明国家统一为商业发展,故C项正确;A 不符合古代经济政策;B材料中没有反应;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 ‎4.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反映出汉代 A.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 B.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 C.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 D.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 ‎【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答案解析】A解析: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中体现“男尊女卑”,而材料中“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说明现实中妇女参政与儒家重男轻女的观念产生较大差距,故本题选择A项。其它选项不符合题干意涵。‎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 ‎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 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 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发展 ‎【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的信息说明宋朝商人比较注重商业的品牌意识,故D项正确;A材料中没有显示;B不是材料反映主要信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故C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 ‎6.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 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 ‎【知识点】A2I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察举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 ‎【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的信息说明明朝对外贸易主要是显示国威为主要目的,而“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的信息说明西方航海主要是从商业角度出发,故二者主要差异在于贸易观念的不同,本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西航海观念差异的正确理解 ‎7.乾隆帝表示:“伊犁向为准夷(准格尔)腹地,故穑事颇修。今归我版图,若不驻兵屯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由此可见,清政府在伊犁屯田 A.巩固了西北边防 B.忽略了农业发展的条件 C.促进了西北开发 D.实现了自然经济的移植 ‎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清朝边疆政策 ‎  【答案解析】A 解析:依据材料中“若不驻兵屯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的信息说明清政府向伊犁屯田主要是防止“哈萨克、布噜特”等游牧民族的再度入侵,实质上市为了巩固西北边防的开发,故本题选择A项。‎ ‎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政府边疆政策的理解。‎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 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解析】C解析:鉴于“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为了保护民族经济利益,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故本题选择C项;A是镇压太平天国之后;B说法不符合事实;D是《辛丑条约》之后。‎ ‎【思路点拨】本题以商业利益为线索,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信息。‎ ‎9.据统计,从1897年12月到1913年4月,张园(上海最大的私人园林)举行较大的集会有39起,中外各界人士、各种思想主张在这里汇聚碰撞。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中国社会急剧变革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思想 ‎【答案解析】A解析:1897——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深重,随着清王朝的统治腐败以及陌路来临,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新思想、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等思想先后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个社会发生的巨变,故本题选择A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晚晴以及民国时期思想巨变的正确理解 ‎10.八国联军驻京后,顺治门外一带为德军驻守地,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丰厚”等。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民族自信心丧失 B.中西文化具有相通之处 C.传统文化已失去民心 D.部分国人具有媚外心态 ‎【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丰厚”的信息说明当时部分中国人明显存在一种媚外的心理,故D项正确;A错在国人,不符合材料中“大都士大夫”的信息;B错在相同之处,材料中没有反应;C错在失去民心。‎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习俗以及变迁原因的正确理解 ‎11.1924年,孙中山提出“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A.机会均等 B.民权平等 C.民族平等 D.思想自由 ‎【知识点】R3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 ‎【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中“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信息 说明人开始时平等的后来的不平等是由于个人创造机会的不同造成的,即是机会的平等,故A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孙中山思想的正确理解 ‎12.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与这一规定相关的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说明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故选择A项;B时间是1937年,C是1937年9月;D是1938年,时间不符合 ‎【思路点拨】本题以国民经济建设为线索,综合考查日本侵华战争历史。‎ ‎13.为了阻止中法建交(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美国采取了三项措施:阻止法国同中国建交;压迫台湾不主动同法国断交;胁迫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行动。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A.确保美苏争霸的重点欧洲 B.阻扰中国实现国家统一 C.维护美国亚太地区的利益 D.阻止法国成为欧洲大国 ‎【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内涵是阻止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同中国建交,目的是实现美国子亚太地区霸权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论及的是这个台湾问题,属于亚太地区问题,故A项错误;B不是材料反应的内涵;D材料中没有提及。‎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正确理解。‎ ‎14.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福建 ‎1982‎ ‎56,930‎ ‎12,565‎ ‎5,457‎ ‎2,950‎ ‎997‎ ‎1990‎ ‎234,800‎ ‎70,100‎ ‎54,900‎ ‎16,400‎ ‎32,500‎ ‎1995‎ ‎236,800‎ ‎21,700‎ ‎36,000‎ ‎7,200‎ ‎66,200‎ 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答案解析】D 解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21世纪初期,故A错误;北京上海没有经济特区,故B错误;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中福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故C错误;从1982年至1995年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正与这一项政策相关,故D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正确理解 ‎15.古代斯巴达的监察官代表平民阶层,政治地位与国王、元老院平等,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与以军事、宗教权力为主的国王和以立法为主的元老院有很大的区别。这反映出监察官的设置 A.推进了斯巴达的政治分权 B.确保了斯巴达司法的公正 C.保证各阶级参与国家政治 D.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的信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中出现政治分权的现象,故A项正确;检察官的设置不一定能保证司法的公正,故B错误;C中各阶级说法绝对;D中时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雅典监察系统的正确理解 ‎16.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的信息说明罗马法中法律公布适用于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据此判断可知是万民法,故C项正确;A是公元前5世纪公布;B是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D属于法律属性,不是法律。‎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罗马法中万民法的正确理解 ‎17.路德认为任何职业都是为上帝服务,任何工作都与传教士一样高贵,这彻底改变了基督教徒对工作和劳动的态度。这一主张有利于德意志 A.摆脱教皇的控制 B.服从精神的形成 C.职业道德的形成 D.国家权力的强化 ‎【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解析】C 解析:路德宗教改革只是信奉信仰得救,不是彻底摆脱罗马教皇控制,故A错误;材料中明显不是服务精神,故B错误;材料中“任何工作都与传教士一样高贵,这彻底改变了基督教徒对工作和劳动的态度。”的信息说明这一主张不受职业的限制,容易养成职业道德,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世俗权力的信息,故D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宗教改革运动的正确理解 ‎18.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并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这表明 A.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 B.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 C.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 D.化学成为一门独立 ‎【知识点】S3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近代科学技术成就 ‎【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中“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的信息说明采煤工业的发展促使近代科学中化学等科学技术的更新,故A项正确。B说法不符合当时史实;C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是17世纪,材料中信息显示是工业革命之后,故C错误;化学原理不能说是化学成为独立的科学,故D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经济发展对科技革命的正确理解 ‎19.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这说明英国宪政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B.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 C.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D.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点】B1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B 解析:英国光荣革命之后,《权利法案》 的公布说明议会权力逐渐上升,国王权力逐渐下降,而18世纪形成的责任内阁制以及1832年英国由于工业革命引起议会改革,使英国代议制更加完善,故B项复合题意;A、C和D在材料中均没有对应的信息显示。‎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英国代议制完善的理解。‎ ‎20.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就业结构的变化 C.阶级结构的变化 D.消费结构的变化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D 解析:从材料“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 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中可以看出,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消费水平的上升,促使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答案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工业革命影响的正确理解 ‎21.某文学流派“排斥资本主义文明与现实,重视自然风光的描写,把自然当做一种神秘的力量,实际上是从侧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该文学流派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知识点】S3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答案解析】B 解析: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以创造想象中的世界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所以象征、隐喻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点,另外,浪漫主义文学中有很多异域风光的描写,是其作品透露出异域风情,故材料中“重视自然风光的描写,把自然当做一种神秘的力量”的信息说明是浪漫主义,故B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正确理解 ‎22.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知识点】M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的信息说明苏联当时经济模式的重心是发展工业化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正确理解 ‎23.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实施了“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马歇尔计划”的补充),但该计划在拉美的实施效果不佳。这反映出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B.美国重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 C.拉美各国经济的独立性增强         D.苏联在拉美的势力超过美国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形成 ‎【答案解析】C ‎ 解析:二战后,西欧各国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各国需要重建,马歇尔计划正式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说明当时西欧经济对外依赖性比较大,而马歇尔计划在拉美没有市场,说明拉美各国经济比较独立,故C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马歇尔计划影响的把握。‎ ‎24.撒切尔政府在1983年大选获胜后的几年时间,积极开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交,撒切尔本人甚至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六次高级会谈。这表明 A.英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B.撒切尔政府外交政策灵活 C.美苏“冷战”格局的终结 D.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B 解析:二战以来英国一直追随美国,故英国开始摆脱美国说法错误;英国主动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外交的信息说明撒切尔夫人当时采取的外交政策比较灵活,故B项正确;C是199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材料中体现的不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英国撒切尔夫人外交的正确理解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资本市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非场地交易,大量不受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组织监控的“无国籍”资本,在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这反映出信息化 A.加快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 B.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D.刺激了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 ‎【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资本市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非场地交易,在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的信息说明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推动了商业发展,导致跨国公司生产效率的大大提高,故B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的把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第28—31题15分,共50分)‎ A2P22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 ‎ ——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史》‎ 材料二 按照洛克的分权理论,国家政治权力应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定期开会,通过法律,但议会不能干预法律的执行。行政权属于国王,国王指导法律的执行,否决议会法案,使议会不致夺取全部权力而破坏“公民的自然权利”。联盟权亦属国王,即由其处理宣战、媾和等外交事务。‎ ‎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并指出其折射的政治发展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分权理论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9分)‎ ‎【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 ‎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的信息从“隶属丞相、讽谏君主(皇帝)、维护国家法纪严肃性到隶属皇帝”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古代君权和相权演变史实从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角度组织答案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国家政治权力应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 “使议会不致夺取全部权力而破坏“公民的自然权利”。联盟权亦属国王“的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结合启蒙运动思想从英国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基础以及法国启蒙思想家借鉴经验的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变化:隶属丞相、讽谏君主(皇帝)、维护国家法纪严肃性到隶属皇帝、监督大臣、维护皇权的工具。(6分)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2分)‎ ‎(2)特点:三权分立;限制和削弱但不抛弃王权。(5分)影响: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借鉴。(4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监察以及分权措施影响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H‎2L1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 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答案解析】 ‎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的信息从“聚会、串联的场所;服务科举考试”的角度概括答案。‎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的信息从“政治活动、培养民族意识”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知识结合近代历史发展特点从科技发展、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政治变革角度归纳原因。‎ ‎(3)依据材料中会馆在近代主要对革命思想的传播、社会政治变革需要等角度论述的,所以本题可以从“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抑制列强侵略以及促进民主思想传播”的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同乡官员在京聚会、串联的场所;服务科举考试。(4分)‎ ‎(2)演进:表达政治诉求;进行政治活动(包括敦促政府施政);培养民族意识。(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原因:近代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新传媒的出现(或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科举制度的废除;政治变革的需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抑制列强侵略;促进民主思想传播。(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会馆在古代以及近代发展作用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请考生在第28、29、30、31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T1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 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96 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对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与戊戌变法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6分)‎ ‎(2)材料所述改革介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间。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洋务运动有何重大突破,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重重的原因。(9分)‎ ‎【知识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 ‎【答案解析】 ‎ 解析:(1)本题属于依据材料比较信息题,依据材料中“奏请裁减勇营三成,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的信息从“裁撤旧军、编练新军;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的角度概括答案。‎ ‎(2)第一小问依据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的改革并结合戊戌变法从制度以及人才培养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清政府财政危机以及改革存在问题的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裁撤旧军、编练新军;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6分)‎ ‎(2)突破:突破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3分)原因:列强对中国利权的攫取;清政府财政危机;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6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措施以及影响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T22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美国是一个以英国清教徒为移民主体而形成的国家,他们深受母国的宗教——清教的影响,他们正是这种对清教的崇拜,使他们逐步形成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政治理念。由于没有封建主义的影响与制约,美国早期的政治模式与欧洲相比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这种自由的空气提供了美国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北美13 个殖民地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经过150余年的实践,其内部结构已经具有了民主共和国宪政制度的某些基本理念或基本架构。对自由制度的向往使他们对政府和中央集权存在恐惧心理,坚持政府作为愈少愈好的理论, 从而萌芽了限权的思想。‎ 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如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是如何实现的?(5分)‎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787年美国宪法 ‎【答案解析】 ‎ 解析:(1)第一小问理念依据材料中“为美国人民接受并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中“他们深受母国的宗教——清教的影响……没有封建主义的影响与制约……这种自由的空气提供了美国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北美13 个殖民地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经过150余年的实践……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如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传入美国”的信息概括。‎ ‎(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实行共和政体制度以及美国中央政府运作机制从“实行联邦制、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相互制衡、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的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理念:人权、民主、共和、限权。(2分)原因:英国清教的影响;没有封建专制历史;美国人生而平等观念的形成;殖民地的民主政治传统;欧洲启蒙思想的传入。(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实行联邦制;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相互制衡;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5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美国1787年宪法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T330.(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 年8 月‎9 日—‎8 月14‎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 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 ‎ ——摘编自朱大伟《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8分)‎ ‎【知识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解析】 ‎ 解析:(1)依据材料中“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的信息从“反殖民主义、经济合作、社会安全以及和平共处思”的角度概括答案。‎ ‎(2)依据材料一“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的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民族自决和反殖民主义思想;经济合作思想;社会安全思想;和平共处思想。(8分)‎ ‎(2)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勇气,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构建了战后世界的和平蓝图,为战后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7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大西洋宪章》信息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T4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国藩说:“古之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曾国藩在吸取前代理学大师“礼”的思想基础上,将理学家奉为世界本原的抽象的“礼”具体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礼”。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促使人们自觉遵守封建的纲常礼教,维护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封建统治,最终实现“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目的。‎ ‎1861 年(咸丰十一年)‎7 月18‎ 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次重申了“造炮制船”的主张,认为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为此,曾国藩于1861 年设立了安庆军械所,潜心研制洋枪洋炮;1868‎ ‎ 年,他支持容闳在江南机械制造总局内设立机械学校,培训技术工人,给工人讲授机械制造原理,使他们掌握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摘编自熊吕茂《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教育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评曾国藩的教育思想。(9分)‎ ‎【知识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曾国藩 ‎【答案解析】 ‎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将理学家奉为世界本原的抽象的“礼”具体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礼” “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信息可以概括出“礼”;依据材料中“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次重申了“造炮制船”的主张”的信息从“师夷长技”的角度概括答案。‎ ‎(2)时代背景可以结合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巨变从“文化、思想以及社会转型”以及民族危机的角度回答;评价结合曾国藩活动的史实从“既有维护封建纲常和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面”的角度分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作答。‎ 参考答案:‎ ‎(1)重“礼”;经世致用;师夷长技。(6分)‎ ‎(2)时代背景:东西文化交融;政治风云多变;社会转型。(5分)评价:既有维护封建纲常和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面。(4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曾国潘主张以及评级归纳信息能力。‎ ‎2015届邯郸市高三质检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C A D B A C A D A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C C A B D B C C B A ‎26.(1)变化:隶属丞相、讽谏君主(皇帝)、维护国家法纪严肃性到隶属皇帝、监督大臣、维护皇权的工具。(6分)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2分)‎ ‎(2)特点:三权分立;限制和削弱但不抛弃王权。(5分)影响: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借鉴。(4分)‎ ‎27.(1)同乡官员在京聚会、串联的场所;服务科举考试。(4分)‎ ‎(2)演进:表达政治诉求;进行政治活动(包括敦促政府施政);培养民族意识。(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原因:近代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新传媒的出现(或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科举制度的废除;政治变革的需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抑制列强侵略;促进民主思想传播。(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8.(1)裁撤旧军、编练新军;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6分)‎ ‎(2)突破:突破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3分)原因:列强对中国利权的攫取;清政府财政危机;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6分)‎ ‎29.(1)理念:人权、民主、共和、限权。(2分)原因:英国清教的影响;没有封建专制历史;美国人生而平等观念的形成;殖民地的民主政治传统;欧洲启蒙思想的传入。(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实行联邦制;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相互制衡;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5分)‎ ‎30.(1)民族自决和反殖民主义思想;经济合作思想;社会安全思想;和平共处思想。(8分)‎ ‎(2)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勇气,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构建了战后世界的和平蓝图,为战后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7分)‎ ‎31.(1)重“礼”;经世致用;师夷长技。(6分)‎ ‎(2)时代背景:东西文化交融;政治风云多变;社会转型。(5分)评价:既有维护封建纲常和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面。(4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