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1月第三次诊断考试(带解析)
文科综合试题
2014.12
【试卷综析】本套试题在对考生基础历史知识的考查中,它以知识为载体,更侧重于考查了考生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基本人文素养。托主干知识,强调基础性,对于非选择题的能力考查,试题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学习以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把考查重点放在灵活迁移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对考生的历史态度、历史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上。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题文】1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解析】B材料选自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前半句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即之前的分封制度,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度,考查了郡县制的重要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故选: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题文】14.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故选: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题文】15.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知识点】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C 《十二月铜表法》制定了严格的的债务法规并不断完善,从而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的局面,这是平民斗争的结果,奴隶处境并没有改善。
故选: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题文】16.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D “不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共和主义的原则。
故选: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题文】17.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知识点】C3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1920年”可知“俄国式的革命”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从时间信息上看,A、B 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D项与题干观点(主张暴力革命)相悖。
故选: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题文】18.《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知识点】H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D通过解读材料可知,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所以选择D项。A项明显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政府到民间均通行的思想;B项说法绝对化,在重农抑商政策之下,商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C项明显错误。
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题文】l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知识点】K1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答案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理解材料分析比较的能力。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三大改造时期。故选B。A项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时期;C项是文革时期,当时公有制占据了绝对的地位;D项是改革开放初期,与材料信息中的公私合营等内容不符。
故选: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题文】20.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知识点】K1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答案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中进行了大炼钢运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故选: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题文】21.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知识点】N1现代世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答案解析】B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的二战之后美苏之间排除战争之外的一切对抗,其对抗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就是苏联没有参加美国倡导建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故选: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题文】22.关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知识点】P2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故天赋人权说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题文】23.“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充满了恐惧”
【知识点】P2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材料““经验证”,“一步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故选C。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D 认为世界不可知;B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
故选: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第II卷(必做1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9道题。其中36~42题为必做部分,43~44题为选做部分(本次考试必选)。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用0.5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
3.本次考试的选做题部分未提供可选择项,
考生必须完成地理(第43题)、历史(第44题)选做题,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作答。
【必做部分】
【题文】38.I1 I2 J1 (21分)“世界史”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索历程。这个历程既是一部全球从局部孤立走向整体联系的历史,也是传统世界向现代文明的迈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欧亚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世界史”的共同特点?(4分)
材料二 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视角?(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6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3)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 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
(1)特点:以本国(地区、文明)为中心;(2分)都是局部世界(已知世界)(2分)。
(2)视角:现代化史观。(2分)依据:新航路开辟及其殖民扩张,打破孤立隔绝,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近代化。(3分)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倡人文主义,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了人类的近代化。(3分)
(3)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3分)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6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即可对比出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世界史”的共同特点。
(2)解读材料关键信息,“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据此判断该观点体现了现代化史观。1500年以后世界的变化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来分析。其中关键因素是经济因素,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才使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依据世界史近代发展的史实来分析,重大的史实主要有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重大事件,依据这些事件的影响来论证题干的结论。
(3)结合由表格中 “原料”、“手工制品”和“机器产品”在1893年、1910年和1920年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分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的变化是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并据此分析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题文】39.(分)(25分)史料、史观和史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哪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结论可以由所给材料直接推导出?(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之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由史料与史论的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2分)
(3)假设材料一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宋代、明清两个时期出现了哪些新发展?(8分)
(4)结合西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3分)
【知识点】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
(1)可推:明清组。(2分)推不出:(每个2分,共四分)
汉代组的材料可修改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汉代组的结论可修改为: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2分)
宋代组的材料: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宋代组的结论可修改为:宋代理学吸收了佛家观念,或宋代理学家讲究尊师重教的传统。
(2)原则:论从史出(2分)
(3)宋代:程颐等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创立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将儒学推向新的高峰,使儒学高度思辨化、哲学化;为专制主义服务。(4分)
明清: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同时,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促使儒学的丰富与新发展;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特征;但这种批判思潮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
(4)汉武帝时期国势强盛,希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理论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
(5)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体现时代性。思想文化需要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不断发展、丰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可推组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材料得出结论。汉代组可以根据材料中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修改结论为“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也可以根据结论中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补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史实材料。宋代组可根据结论中国古代的尊师传统修改补充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相关材料,也可以根据材料的相关史实修改结论为:宋代理学吸收了佛家观念,或宋代理学家讲究尊师重教的传统。
(2)在史料与史论的关系中,史料要能论证史论,史论要在史料中得出,据此可判断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历程。面对魏晋时期儒学的危机和三教合一的潮流,宋代学者从佛教、道家吸取精华,将儒学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4)解读材料二的观点,即“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结合汉代董仲舒糅合多家思想重新解说、建构新儒学,服务于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时代需要等史实论证。
(5)综合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选做部分(本次考试为必做)】
【题文】44.(10分)【历史选做题】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请同答以下问题: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6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2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解析】 答案:
(1)清政府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6分)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例文: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诸多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华进行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鸦片战争后不是外国不给我们不平等待遇,而是对我们的侵略,该观点没有看到此实质。)(2分)
解析:(1)“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可结合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史实作答。
(2)中国在19世纪受到“不平等待遇”可结合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作答。例如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破坏,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3)主要着眼于对这一观点的实质的认识,鸦片战争后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不是外国不给我们不平等待遇。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