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强化训练试卷(五常市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强化训练试卷(五常市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黑龙江省五常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 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 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 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 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 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 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 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豫让答: 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 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 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豫让“请赵之衣而击 之”后伏剑自杀。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 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 下来。。 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 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在后面跟随的, 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 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艺术就是这样存 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 联想起礼乐中的“乐”。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这种存 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 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一些东 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 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我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艺术是把不存 在的变为存在。中国人却是将有变成无,这大概是我们与他所不同的地方。于是 中国文化也就随之变得像行为艺术。 (摘编自王安忆《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它有一个特征,主客体往往可以合而为一。 B. 土为知己者死,豫让对智伯的忠诚体现了人性、尊严等美学内容。 C. 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俗中,扎根民间,深入人心,久传不变。 D. 因为对水有特别的情感,国人视一切都载在时间上的,总在流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天坛、地坛巨大的青铜器及孔子周游列国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文化 的独特的认识。 B.文章引用豫让复仇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很像行为艺术,并指出这种艺术行 为不能客观保存。C.文章提及自己目睹的一场葬礼以及莫言《红高梁》中的葬礼意在说明民间的河 俗都是艺术化的。 D. 对于中国文化,文章从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论证并深化了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孔子知道他的周游列国像表演,就不会去一国接一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了。 B.如果豫让不讲究复仇方式和遵守为人臣不怀二心的道义,他的复仇就可能成功。 C.以民间习俗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能够依附于时间之上的。 D. 中国人将有变成无,与文中所提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观点似乎是截然不同 的。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 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错, 原文“很像行为艺术”;C 项,“久传不变”有错,原文信息为“这种存在于中 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D 项,强加因果 关系。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 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 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 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 化、变未然为已然。C 项,“都是”的说法太绝对,由“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 术化的”可知。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 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无中生有。第一段中提及孔子的周游列国,作者只是 谈了自己的感受,并非涉及孔子本人的想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简单 三毛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 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 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那份记忆也遥远得如同前生。回首看一看,我们普 普通通的活了半生,周围已引出了多少牵绊,伸手所及,又有多少带不去的东西 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 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 堂。这是不错的,可是在我们那么复杂拥挤的环境里,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 你看见过吗?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 瑰。 不了,我们不再谈沙和花朵,简单的东西是最不易看见的,那么我们只看看复杂 的吧! 唉,连这个,我也不想提笔写了。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崇拜神童,没有童年的儿童,才进得了那窄门。人类往往 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我 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 总觉得幸福的遥不可企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 你那么无事忙,当然看不见了。对于复杂的生活,人们怨天怨地,却不肯简化。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往往找到一个美丽的代名词,叫做“深刻”。简单的人, 社会也有一个形容词,说他们是笨的。 恰好我又远离了家国。到大西洋的海岛上来过一个笨人的日子,就如过去许多年 的日子一样。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 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也许有其他的笨人,比我笨得复杂的,会说: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片 大西洋的岛屿。唉,你要来吗?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 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你又何必来?你的花不在这里,你的 窗,在你心里,不在大西洋啊! 一个生命,不止是有了太阳、空气、水便能安然的生存,那只是最基本的。求生 的欲望其实单纯,可是我们是人类,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解决了饥饿之后, 我们要求进步,有了物质的享受之后,又要求精神的提升,我们追求幸福、快乐、 和谐、富有、健康,甚而永生。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滥情感,复杂生活 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 多,不敢放下。 其实,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童话里,不是每个人都 看见了那件新衣,只除了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子。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 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 们免于受冻。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 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 且好笑。 这里,对于一个简单的笨人,是合适的。对不简单的笨人,就不好了。我只是返 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我不吃油腻的东 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 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 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 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选自《三毛全集》,有删减)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活的久了,身边就会产生很多牵绊,这些东 西虽带不走,但也不可或缺,因为缺了它日子便不完整。B. 人们崇拜神童,作者却认为进得了那窄门的都是没有童年的儿童,可见作者 对待神童是心怀怜悯的,她不赞同现在对人的评价方式。 C. 文章末尾两段连用排比,这样写不仅使作者自己的简单生活具体化,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深化了主题。 D. 作者行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文中把快乐比作“国王的新衣”,是想告诉我 们只有如童话里那个诚实的小孩,让心无尘埃,就再无迷茫。 5.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 也没有的。 6. 文章的标题是“简单”,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述“复杂”,这样写的用意是 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 A 5. ①作者认为“你”自己本身就拥有“花”,只是因为比作者“复 杂”,心灵对美丽生活视而不见。②对于羡慕大西洋岛屿的“你”,假如不带着 简单的心灵,即使来到这里也见不到你想要的。 6. 6.①内容角度,作者写现代的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环境里,粗糙的活着, 努力使自己深刻,是为了批判这些无视“美”的生活态度。②结构角度,形成对 比,拿复杂的生活状态与作者简单的生活状态做对比,拿贪得无厌的拥有与能少 则少的放下作对比。③艺术效果,突出主旨,作者对复杂否定的越多,对简单的 提倡也就越发明显,这与题目“简单”并不背离。 【解析】 4.试题分析:从全文作者所推崇的简单生活态度上看,我们身边引出的牵绊是要 去除的东西,“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作者用了反语。 5.试题分析:理解这个句子关键在“花”的含义上,从文章第三四五段可以看出 “花”是我们身边美好的东西、简单的东西。答题要点:①强调对美丽生活视而 不见;②强调缺乏“简单心灵”。 6.试题分析:解答这道题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有关“复杂”的描述 本身即传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另外便是形成对比对于表达散文主旨的帮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海外购物,买的是啥 我国居民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流向海外,是近年消费市场的一个显著新特点。我 国游客海外消费不仅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消费增速同 样引人注目。 买质量:生活用品“扫”个遍 海外购物,这个曾经“高大上”的事,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普通人的生活。近年 来,面膜、牙膏等日用品也成为中国游客瞄准的对象。在一些国家主要供当地人 消费的连锁超市,常常会看到中国游客扫货的情景。 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葛非说:“除了价格便宜,安全性也是选择海外购 物的重要原因。” “海外购物热是国内消费品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 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荆林波认为,客观地讲,国内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确实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但优 质消费品供给仍落后于居民消费需求,供需两端不适应、不匹配。 买新鲜:个性商品抢断货 调查显示,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化妆品市场。但由于境外价格 水平、商品类型等方面的优势,化妆品总是中国游客出国购物的重点。总体而言, 我国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但就产品的创新能力、换代速度看,在化妆品、家居、 医护等许多细分行业,供给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 “中国不缺乏消费需求,而是缺乏拴住消费者的功力。”荆林波说,国内企业应 该及时关注消费潮流、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换代,使产品更加 人性化、功效更加多元化,从而更加适应千姿百态的百姓生活。 买品牌:文化内涵被看好 北京某银行职员王洋认为,中国游客在欧美市场购买“大品牌”商品,不仅是因 为价格相对便宜,更看重这些品牌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施华洛士奇水晶之 所以有名,并非因为其材质有什么不同,完全是因为该品牌创立 120 年来,凭借 其独特的切割工艺、时尚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商业宣传,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国内企业无法相比的。”她坦言,但无论是品种、数量 还是价格,国内专柜没法跟国外相比,“这也是游客出国盯着一线品牌‘狂扫’ 的原因。” “海外消费热,消费者买的是商品质量,也是品牌文化。”荆林波认为,市场需 求决定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 追求更有品味格调的生活。 (摘自 2016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记者杜海涛) 材料二   我国境外消费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的境外消费增长趋势明显。数据显示,2005 年至 2014 年我国境外 消费平均每年增长 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 2 倍。2014 年境外消 费规模高达 1648 亿美元,占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 1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 世界第一。2015 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 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2.8%。2016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 6.3 万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旅游购物”正由 一次性消费向长期性代购转变,且群体效仿、消费粘性明显。许多中国游客在通 过旅游接触过海外商品后,再通过互联网代购、导游代购、朋友代购等途径,逐 步将“境外购物”转变为长期行为。 (摘自《人民日报》尚文整理) 材料三 海外代购渐受青睐专家提醒注意权衡海淘利弊 中广网北京消息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升,不少人开始青睐 直接通过海外网站的网购成为海淘族。大家为什么要到海外网站购物?这里程序 很多,包括海关政策、跨国运输、折扣点位、款式等,有很麻烦的一套程序,能 便宜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进行点评。 包华:国外很多产品,尤其是奢侈品,价格跟中国大陆地区销售价格差异比较大。 其次,有一些产品国外在销售,国内没有的。胡钢:所谓海淘就是国际代购。有网友在海淘过程中遇到比如黑网站、信用卡盗 刷、产品损坏以及退换货困难等问题。 包华:海淘族要客观分析自己的利弊,才能做明确决策。 胡钢:网站有实际的运营主体,可能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你要知道他是谁,要维 权找不到人,就很可怕。 胡钢:如果反悔权制度能够得到明确,将对包括网络购物在内的远程购物消费者 权益保护是一个利好。 包华:在看到海外网购给我们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也要看到海外网购也可能会带 来一些问题。第一,代购商自身出现问题,代购商如果今天在明天无的话,可能 就很难处理。第二,物品货不对板,很有可能跟代购商谈的产品和最终代购回来 的产品完全不同。第三,信用卡盗刷,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也是很多消费者需要 关注的。 胡钢:我研究过海外网购特别是打折网站的用户群,比如美国比较有名的用户群, 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本土和欧洲的某些国家。他们说,我在境内有消费保障,通 过代购的美国消费者买,然后再转送给你,或加收一点服务费,美国运营商提供 的消费者保护制度不能延及到中国境内消费者,代购网站也不可能提供额外保障, 这种情况下风险就比较大。 (摘自中国广播网)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近年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就是高端消费流向海外,海外消费连续几年位居 全球第一。 B. 海外代购的主要弊端是程序很麻烦,包括海关政策、跨国运输、折扣点位、 款式样式等。 C. 境外消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旅游购物、跨境电商、导游代购、朋友代购 等。 D. 消费者看重欧美市场“大品牌”商品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这些是国内企 业无法相比的。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近年来,海外购物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生活,中国游客在外国供当 地人消费的连锁超市,购买面膜、牙膏等日用品。 B. 中国国内企业应紧密关注消费潮流变化,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加快产品创新、 升级换代适应当前千变万化的百姓消费市场。 C. 我国旅游购物的方式正发生悄然变化,从一次性消费转变为长期性代购, 新 型贸易方式多样化,境外购物转变成长期行为。 D. 国内产品的品种、版式、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国外很多产品 价廉物美,有细分的市场、丰富的商品和强大的创新力。 E. 外国运营商提供的消费者保护制度不能延及中国境内消费者,这种情况下风 险就比较大。 9.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海外消费热背后传递的市场信息,简要谈谈你获得 了哪些启示。 【答案】7. B 8. BE 9. (1)国内企业应正视消费需求升级,坚持产品质量为上,在市场中深耕细作, 加快创新求变步伐。(或国内企业应该及时关注消费潮流,升级换代,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功效更加多元化,从而更加适应千姿百态的百姓生活。)(2)完善 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把流向海外的购买力拉回来。(3) 高度重视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消费新形式,转变经营理念,努力开拓新的市场。 (4)政府应完善引导机制,倒逼企业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保障商品质量,培育 自己的文化品牌。(5)消费者要理智对待海外消费,尽力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以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失。(写出四点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海外代购的主要弊端除了程序很麻烦,还有问题难解 决,消费风 险大等。 8. 试题分析:A 项, 材料一,根据“在一些国家主要供当地人消费的连 锁超 市”,忽视关键词“一些”“主要”,系以偏概全。C 项, 材料二,根据原文“逐 步将境外购物转 变为长期行为”,将未然变成已然。D 项,材料一,“版式” 系无中生有。 9.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谈自己的启示,注意结合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根据关键 句“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但优质消费品供给仍落后于居民消费需求,供需两端不 适应,不匹配” “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价格,国内专柜没法跟国外相比”“代 购网站也不可能提供额外保障,这种情况下风险就比较大”,从消费者、企业、 政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 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 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 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札。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 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 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迁治书侍御史,掌治吉礼。 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 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 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 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吏检州曹,失簿书,以 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 筑室不就,有令日:“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 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日:“此牛经惠漏蹄, 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日: “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五年,又为国子博士,常侍、中正如故。其年以本官假节,权摄北兖州事。大通 元年,卒,时年八十五。昭明太子为举哀,赙钱十万,布百匹,并使舍人王颙监 护丧事。又与前司徒左长史殷芸令日:“北兖信至,明常侍遂至殒逝,闻之伤怛。 此贤儒术该通,志用稽古,温厚淳和,伦雅弘笃。授经以来,迄今二纪。……追 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知何!” 山宾累居学官,甚有训导之益,然性颇疏通,接于诸生,多所狎比,人皆爱之。(节选自《梁书·二十七卷·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宾首鹰其选 膺:承当 B. 治差已久 差:病愈 C. 此贤儒术该通 该:应该 D. 迄今二纪 纪:十二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汉武帝立五经 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 B. 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中国古代帝王用年号纪年,为了避免混乱,一个 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是其谥号。曾主持编选中国现存最早的 诗文总集《文选》。 D. 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 “假”“兼” “领”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山宾聪明早慧,博学知礼。七岁便能讲清楚事物的是非道理,十三岁博通 经书传注,服丧恪尽礼节。 B. 明山宾体恤民情,仁厚宽容。昭明太子分外肯定他能体恤民情,不计得失, 因此出资帮助他修房子。 C. 明山宾淳朴老实,恪守诚信。山宾卖牛本已成交,他却告诉买主,牛曾经生 病,可能旧病复发。 D. 明山宾性格通达,平易近人。他长期担任学官,给了学生很多有益的教导, 与学生交往亲切随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瘸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 (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 【答案】10. C 11. B 12. B 13.(1)(明山宾)服丧期满,州中征用为从事史;他的哥哥明仲璋被经久不愈的 病缠绕,家境贫穷,明山宾于是求取官职(来接济家庭)。 (2)当初,明山宾在州府时,所管辖的平陆县歉收,(他)开仓放粮来赈济民众。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 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C 项,“该”,结合后面内容“志用稽古, 温厚淳和,伦雅弘笃”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完备。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B 项,“一个 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普通”就 是梁武帝的第二个年号。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 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 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 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日” 分析可知,“出资帮助他修房子”原因分析错误。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 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1)补充句首主语“明山宾”,“辟”译为征用,“婴”译为被……缠绕,“乃” 译为于是。(2)“部”译为管辖,“稔”译为庄稼成熟,“赡”译为赈济。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 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 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 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 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 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攲(qī):倚、依。烬(jìn):灯芯烧尽成灰。 14. 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 闷。 B.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 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 韵,动人心魄。 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 致。 15. 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4. DE 15.(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 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 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解析】 14. 试题分析: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 藉,雅俗兼备。“语言浅白 感情质朴”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 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突出“恨”字”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 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 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把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 读诗歌的内容,本题要扣住“恨”找情感,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书 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 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 比,然后以疑问的语气发出自己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______________”推测想象了对方 的相思之苦。 【答案】 (1).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 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以疑问的语气发出自己的感 慨”“推测想象了对方的相思之苦”,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鬓”的写 法。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目前,移动电子支付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有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趋势,甚至 有人断言纸币支付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②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将于明年一月离任,港大发言人提出五大严苛要求,向 全球公开招聘,港大校长职位虚左以待。 ③巴西苦心孤诣地想加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希望借此吸引外资,以使 自己从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 ④张教授是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深谙艺术,附庸风雅,搜集了大量的名人字 画,部分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⑤身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信念坚定,放眼未来: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头脑 清醒;越是迷雾重重,越需要目光如炬。 ⑥一年一度的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日前在我市召开,相关行业的精英们齐聚一 堂,坐而论道,共论智电汽车发展新趋势。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虚左以待:空着尊位,等待宾客、贵人,也泛指留位置恭候他人。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望文生义。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从事有关文化活动。感情色彩不当。 目光如炬: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望文生义。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通常 2 月 4 日 是立春的正日子,但是今年的立春却是 2 月 3 日。3 日立春很罕见,上一次发生 在 1897 年。 B. 吴建民曾担任过毛泽东等领袖的翻译。他的一些观点,我们虽然不能随便苟 同,但是今天开放的中国需要不同的声音,并在观点交锋中去伪存真,凝聚爱国 的共识与行动。 C. 随着温室效应加重,海平面一直在上升,有人预言几十年内或有国家将被海 水淹没,现在这个预言实现了,图瓦卢将成为首个世界上沉人海底的国家。 D. 红旗轿车已经在国际化、多样化、年轻化上做了不少准备,它究竟能否不让 国人失望,给中国品牌做个好榜样,还得观察市场选择和变化。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 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B 项,“随 便苟同”语意重复,去掉“随便”;C 项,“首个世界上”语序不当,改为“世界 上首个”;D 项,“它究竟”语序不当,应该改为“究竟它”。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张教授: 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 ① 的大作,连夜 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 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 希望您 ④ 。冒昧打扰,敬请 ⑤ ! A.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 B.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C.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D. 惠赠 捧读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赠予:赠送,送给。惠赠:敬辞,指对方赐予。①处指收到 对方的作品,用敬辞更恰当,故应填“惠赠”,排除 A 项和 C 项。折服:信服。打 动:使人感动。“折服”的语意要比“打动”重,③处填“折服”更符合语境,排 除 D 项。故选 B 项。速读:快速阅读。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捧读: 敬词,意思比“拜读”更重一些。赏读:欣赏阅读。②处指编辑读作者的作品, 用“拜读”恰当。知无不言:只要知道,就没有不说出来的。指点斧正:请别人 修改文章的敬词。万勿自谦:希望对方不要过于推辞。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 气话。④处用“不吝赐教”恰当。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 德行圆满。但事实上, ① ,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 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 ② ,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 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 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 ③ 。 【答案】①人们很难不忘初心②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③人们才应该不忘初一 心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 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善始 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等分析可知,人们很难不忘初心;② 处结合前面纪伯伦说的话分析可知,忘记初心,不是因为走的路太远;③处结 合本语段的中心话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难得”等内容分析可知,我们应 该不忘初心。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 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 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 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 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 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内部人际关系不和谐,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 这样那样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由误会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 生误会,是因为人们互相不了解;人们之间互相不了解,源于人们的自私和冷漠, 因此,想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必须从不自私、不冷漠做起。 ①人们之间互相不了解,并不是都源于人们的自私和冷漠。 ② . ③ . 【答案】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并不都是是由误会导致的 ③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误会,并不都是因为人们互相不了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干“下 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中答题关键 词“三处推断存在问题”“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答题时首先找 出另外两处推断错误的地方,分别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由误会导致的”“人 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误会,是因为人们互相不了解”,然后依据“人们之间互 相不了解,并不是都源于人们的自私和冷漠”用“……并不是都……”的表达方 式说明这两处的错误。所以答案分别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并不都是是由误会 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误会,并不都是因为人们互相不了解”。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06 年的一天,13 岁的毛泽东不慎违犯了校规,老师惩罚他,让他以“井赞” 为题写一首诗,毛泽东沿井转了两圈,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天井四四方,周围 是高墙。清澈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中水,永远长不长。”老师看后,会 心地笑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成长需要有远大的志向 所谓志者,乃有识之士也;所谓志者,亦当有远大报复之人。在此,我着重说一 说后者。 事态变迁,世事无常,生处当今这人物杰出的时代,没有远大的志向,亦没有辉 煌之人生也。因此,青少年在成长中树立远大的志向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我 们更好的面对挫折,奋发向上,向着自己的目标,执着的追求,直至理想的实现! 有志者。妇则同情达理;孺则朝气蓬勃;少则盛气凌人;壮则气吞斗牛;老则残 烛犹明。一个人,只要有志,则可以坚持不懈,不言放弃,倾己之力,力主沉浮! 我们的先辈曾告诉我们:志者,则可卧薪尝胆,食人之粪,卑躬屈膝,受尽凌辱 皆空白。为的是那远离虎口,富国强兵,养情绪锐,迷惑异己;为的是那三千越 甲可吞吴的壮举! 我们的先辈曾告诉我们:志者,则可苟延残喘,忍受宫刑,受人排挤,招人啐骂 俱无形。求的是锐现诺言,实现理想,著书于世,死而后已;求得是那无韵之离 骚的经典! 我们的先辈曾告诉我们:志者,则可受胯下之辱,食迄来之食,为建汉朝洒热血; 志者,则可仁义忍让,避其锋芒,之身入秦护宝玉;志者,则可秸杆起义,占地为王,为人之所不能,当显鸿鹄之志;志者,则力能扛鼎,学万人之所不能敌也, 乃立霸王之情;志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何愁山不摇,地不震。何惧抛头颅,洒热血。志也, 吹人奋进也! 现在,就让我们立下远大的志向,携着精卫填海的精神;带在李白乘风破浪会有 时的豪气;向着前面的万重山进发。不管前面是乱世还是盛世;不管前方是荆棘 还是花香。都让我们卸下满船的愁气;装上志者的无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 下一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不是我 1 有志者,斗转乾坤圈;有志者,名成八阵图;有志者,功盖三分国;有志者,论 英雄,普天之下你和我!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的内容是一则故事,注意故 事中心,可以从毛泽东的诗中的句子“小鱼囿中央”“永远长不长”,可以看出其 远大的志向,可以由此立意,也可以从故事的本身着眼立意为“善于应变”或“富 有才气”等。 点睛:故事类作文是材料作文常见的类型,故事中有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会成 为立意的重点,这也就符合了材料作文立意的开放性的特征,但众多的立意并不 是都是最切合题意,这就有高下之分。那如何找到最佳的立意呢,很简单,就是 分析故事的主旨,故事的主旨就是最佳立意。此题可从故事本身立意为“善于变 通”,或从诗歌的角度立意为“要有远大的理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