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2014-2015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辽宁沈阳2014-2015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辽宁沈阳2014-2015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惭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錊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 11 -‎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日:“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怙宠弄权     怙:依仗 B.留以旌直臣    旌:表彰 C.愿亟窜之远方   窜:流放  D.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3分)  (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11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表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了其意见。然而陈禾也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 7.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B.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C.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D.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⑴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5分)‎ ⑵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隋宫①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②,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③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释】①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所建的行宫。②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此处指唐高祖李渊。③垂杨:即杨柳。隋炀帝令人在运河河畔植柳,名曰隋堤。‎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首句“锁”字,既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高大雄伟,也暗讽了不居长安,另取江都的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 B.颔联虚实结合,将隋炀帝乘舟出游这一典型史实与诗人的艺术想象揉在一起,虽略有夸大,却尖锐讽刺了隋炀帝贪图逸游的性格。‎ C.颈联用典,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酣畅淋漓地直接表达对隋炀帝荒淫亡国的批判。‎ D.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史实,语言整饬又不失变化,借批判前朝亡国之君,以晓喻晚唐皇帝切莫重蹈覆辙,可谓立意高远。‎ ‎10.“杨柳”意象意蕴丰富。下列诗句中用“杨柳”意象传达兴亡之感的一项是(3分)(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B.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韦庄《台城》) ‎ C.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南宋•陆游《沈园二首(其二)》)‎ D.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元•倪瓒《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 ⑴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 11 -‎ ⑵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 ⑶佩缤纷其繁饰兮, 。民生各有所乐兮, 。(屈原《离骚》)‎ 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情思却悠悠不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 。‎ ⑸“览昔人之兴感,临文嗟悼”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 ”和“ ”两句。‎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娄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传 奇 侯发山 ‎ 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 ‎  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 ‎  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红围巾好不好?‎ ‎  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 ‎  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 ‎  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 ‎  中年汉子回过神来,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 ‎  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 ‎  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 ‎  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来。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  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转身往家里跑去。‎ ‎  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来,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 ‎  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来的,是专门给你变的 ,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 ‎  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来,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 11 -‎ ‎  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来了。‎ ‎  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 ‎  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 ‎  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来,我给你一百块钱!‎ ‎  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 ‎  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出来,趁着中年汉子愣怔的时候,放到他手里,“咯咯”笑着转身跑了。‎ ‎  呵呵,这个孩子!拿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中年汉子的眼睛湿润了。‎ ‎  此后,丫蛋和中年汉子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 ‎  大约一年后,有一天,丫蛋忽然对中年汉子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好吗?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爸爸。丫蛋说罢,显得很无奈,很无助。‎ ‎  中年汉子拉过丫蛋的手,苦笑着说,丫蛋,这个叔叔真做不到。‎ ‎  叔叔撒谎,妈妈说叔叔能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丫蛋天真地说道。‎ ‎  你妈妈?中年汉子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  那不是,妈妈来了。丫蛋叫道。‎ ‎  中年汉子抬眼一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女人一步一步朝他走来,女人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转动轮椅迎上前去……‎ 后来,丫蛋就改口叫中年汉子“爸爸”了。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8期,有删节)‎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以丫蛋简单的生活需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中年汉子心地善良,感人至深。故事虽然简单,但步步深入,蕴含深意。‎ B.小说善于运用神情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灵,丫蛋对中年汉子的求助、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是通过人物神情描写表现出来的。‎ C.中年汉子的魔术水平有限,当时没有变出围巾,但他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法,第二天披着雪花为丫蛋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D.“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从兜里掏出两只烤红薯,感动得中年汉子眼睛湿润了,表明他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E.丫蛋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一方连着中年汉子,另一方连着妈妈,互相关怀将二者的感激、理解、信任逐渐演变为爱情。‎ ⑵小说前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⑶小说以“传奇”为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 ⑷有人说:世上没有残缺的人生,只有残缺的心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场,钱教授致开场白:“‎ - 11 -‎ 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手抄罗马尼亚,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 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久久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你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你们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 讲《西游记》,施教授语出惊人,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教室顿时沉寂。那时称工人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这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还摆出根据:“钉耙不是农民翻地的铁搭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较笨,农民的脑筋不是没城里人转得快吗?”周围有些骚动,有不少工农子弟。施教授提高声调:“但猪八戒最可贵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这下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轻松了。他又补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在那种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而他为何给自己脸上抹黑呢?‎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施教授说的我们亲眼目睹,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十年动乱开始,我坐不住了。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此为劳改一得。”我顿觉轻松:施老师健在。再读禁不住笑了。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 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来第二春,重返讲台,先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敬慰奖”,满载荣誉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施 - 11 -‎ 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 (《文汇报》‎2011年7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施蛰存在研讨会上承接钱教授开场白的即兴发言很是幽默风趣,但作者认为施教授没有读完钱教授的作品,实在是不应该的。‎ B.施教授在《才与德》一文中,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学生们比较认同。‎ C.施教授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这虽然只是他的一种学术观点,但在那种大气候下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 D.施教授有关打扫落叶的劳改日记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引人发笑,同时又不容易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实在是高妙。‎ E.本文记述了施蛰存先生的几件事,有记叙,有议论,评传结合,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施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怎样理解施蛰存先生指导小说创作时所说的“抄”?(6分)‎ ‎(4)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6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B.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昨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看,今年国考笔试考得十分“人文”,而十八大、莫言、天宫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C.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政权的颠覆斗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D.养老金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自不必说,而相关部门在此问题上的唾面自干,明显违背了当初制定社保计划时对公民所作出的承诺。‎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今年一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全球威胁报告提到,很多时候的低可能性、高危害性的灾害如地震、海啸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B.《中俄联合声明》强调,推动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基础的普遍平等、不可分割的新安全观,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C.近日,某公司借助一款将角色扮演和传统找茬系列游戏元素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日活跃用户600万,激活用户3500万的骄人业绩。‎ D.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关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已经被很多网站收集起来,以此定制网站,使其获得匹配自己爱好的用户体验。‎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 11 -‎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走舸 kē 寥liǎo落 荇xìng菜 钵bǒ盂 B.供gōng应 宫阙què 目眦zì 骊lí山 C.喋血xuě 弄nòng堂 倾轧yà 裙裾jū D.卜筮shì 渐jiàn染 诟gòu病 葳蕤ruǐ ‎1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 A.颓杞 愁怅 褊袒 桀骜 B.翌临 殒命 混饨 落漠 C.蓍草 妆奁 窈窕 羁绊 D.暖昧 滥殇愀然 引咎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最早的通史是《史记》,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B.《诗经》又称“诗三百”,共收录诗歌300篇,分为“风”“雅”“诵”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和兴。‎ C.屈原名平,字原。《离骚》是屈原创作的诗歌作品集《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D.《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和《古诗十九首》一样,虽作者不详,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六、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轻人与一位老者饮茶,年轻人喝了一口茶说:“据我所知,茶叶在高温之中的形态与制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老者说:“是的,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中香味慢慢聚集。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简单了,把锅加热,半个小时足矣。但这样的茶满是焦火之味,饮之索然无味。”年轻人若有所悟:茶道即人道。人们出生时都是平等的,但经过岁月的打磨之后,就成了形形色色的人,品性高低不同。‎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1 -‎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一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教学诊断语文科参考答案。‎ ‎11.⑴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⑵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⑶芳菲菲其弥章 余独好修以为常 ‎ ⑷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⑸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未尝不临文嗟悼 ‎12. (1)A 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B项,“都是通过神情描写”不恰当,还通过对比、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不只是神情描写。C项,写中年汉子很快掌握了魔术技法错误,应该是中年汉子回去做了准备。E项,“理解、信任”在文中无依据。‎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提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地震使丫蛋一家的生活发生变故,生活处境艰难; ②揭示出人物的处境。将同学们的“兴高采烈”与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形成对比,突出了妈妈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和丫蛋孤单寂寞的境遇; 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描写寒冷的北风渲染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出丫蛋的孤独无奈的悲凉心情; ④为下文写丫蛋孤单无聊时去看魔术,结识中年汉子作铺垫,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四点答任意三点即给满分。)‎ ‎(3) 中年汉子的魔术“解决”了丫蛋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难题,“给她变一条红围巾送给妈妈、“给她变出一个爸爸”,这是属于天真儿童的传奇;(2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因孩子的天真而相识,“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逐渐演变为爱情。一条红围巾创造了爱情的传奇;(2分)三个苦难人因为爱心和善良走到一起,共渡生活的难关,唱响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传奇。(2分)(每答对一点并结合文章分析得2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 ‎(4)观点一:同意。丫蛋妈妈和中年汉子虽身有残疾,但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完美的。①从人物形象看,作者塑造的两个人物虽身有残疾,但都有可贵的怜悯同情关爱之心,他们关爱家人,也关爱陌生人。正是这份善良纯真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生活。②从情节上看,作者采用明暗双线结构,精心塑造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互相关爱的故事,正是这种爱与怜悯使他们由陌生到相知、相助,最终走到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③从主题上看,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即使人生有着种种缺憾,但只要拥有善良、淳朴的心灵,也可以得到生活的精彩“传奇”,拥有完美的人生。‎ 观点二:不同意。那些无聊的围观者虽然有着健康的身体,但他们缺少美丽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是残缺的。①从人物形象和情节上看,作者塑造这些冷漠的看客,与文中主人公作对比,他们虽身体健康,生活稳定,却精神残缺,多了几分冷漠,少了许多关爱,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残缺的,不完美的。②从主题上看,作者借此呼吁人们要怀有善良之心,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社会更加和谐。‎ ‎(观点明确2分,能够结合文本对观点进行有条理地、合理地论述,对每个观点的论述要点有两个方面即可。每个要点3分,共6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黑体字表明答题的关键之处,如果这些方面做的不好,酌情扣分。)‎ - 11 -‎ ⑷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总的来说就是低调、忍耐的处世态度。(1分)具体表现:①自损形象,自我抹黑,态度坦诚。他自曝是鲁迅笔下的“洋场恶少”;告诉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要“批判对待,小心中毒”。(1分)②自我检讨,主动承认“错误”。写了《才与德》之后,主动找党委承认错误,深刻反省,得以再登讲台。(1分)③用幽默机智化解危机。如:发现工农子弟对讲课观点不满后,及时“提高声调”,化解紧张气氛;用幽默笔调写改造日记,引人发笑又容易得人宽恕。(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看法:示例一:生活中的逆境总是难免的,面对逆境,有的人宁折不弯,气节可嘉,但往往是悲剧结局;有的人变节夺志,抱憾终生。而像施蛰存一样的真正的智者,既能坚守大节,又善于调整心态,讲究技巧,最终迎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示例二:“留得青山在”是身处逆境时低调忍耐的人生态度,是保存实力、自我保护,以待时机另图发展的人生智慧。同是文革中,施蛰存隐忍低调,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而老舍却不堪折磨而投湖自尽,两者相比,施先生无疑是人生的智者,而老舍让人倍感遗憾。‎ ‎(“留得青山在”的作用2分,联系生活中正面或反面的事例、现象2分,共4分)‎ ‎14.A。A.不经之谈:不合道理。没有根据,不合情理的言论。B.湮没无闻:湮没无闻: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C.引而不发:比喻做好准备,以待时机。与“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矛盾。D. 唾面自干:人家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指受了侮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15.B。A.结构混乱,C.成分残缺,D.偷换主语。 ‎ ‎16.D。‎ ‎17.B。‎ ‎18.C。‎ ‎19.D。‎ ‎20. 参考立意:①好品性来自磨砺②成功的人需要岁月的沉淀与积累③欲速则不达 ‎【参考译文】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 11 -‎ - 11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