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解析鄂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解析鄂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解析鄂教版)‎ ‎ (90分钟 100分)‎ 一、(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钥匙(yào) 窒息(zhì) 虚无缥缈(miǎo) 天花乱坠(zhuì)‎ B.幻灭(huàn) 束手(shù) 耳闻目睹(dǔ) 豪言壮语(háo)‎ C.譬如(bì) 贩卖(fàn) 唯利是图(wéi) 邪不胜正(xié)‎ D.彷徨(páng) 无聊(liáo) 气势汹涌(xiōng) 竭尽全力(jié)‎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 A.可是有的人追求了一生只得到幻灭。[(希望等)像幻境一样地消失]‎ ‎ B.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失败的样子) ‎ ‎ C.走进秋的惆怅冬的遐想。(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D.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心头回响。‎ B.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4.学习了《背影》一文后,同学们深受感动,班委会决定召开以“父爱如山”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3分)‎ ‎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首小诗赞美父爱,请你补充出横线上的内容。 ‎ ‎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的水;紧张时, ;苦恼时, 。‎ 二、(32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5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2分)‎ ‎ ‎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3分)‎ ‎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一块烫石头 ‎ [苏联]盖达尔 9‎ 村里有个孤老头,靠编篮子、缝毡靴、看守农庄果园过日子。他身体很坏,瘸着腿,头发过早地白了,还有道弯弯的深疤打腮帮一直通过了嘴唇。这一来,就算是笑吧,他那张脸看上去也像是很悲伤,凶巴巴的。‎ 有一回,一个叫伊凡的孩子爬进农庄果园,想偷苹果吃。没想到,裤腿在围墙钉子上一挂,扑通一声落到下面带刺的醋栗丛里了。伊凡浑身是伤,哇哇大哭。好,这一下给看守人抓住了。不用说,老头儿可以拿荨麻抽他,甚至可以拖他到学校去告状,可老头儿可怜伊凡。伊凡两只手都被刺伤了,裤腿也撕破了,一条破布片挂在屁股后面,像条羊尾巴,通红的眼睛吧嗒吧嗒地掉眼泪。‎ 老头儿一声不响,把吓破了胆的伊凡从园子门带出去,放他走了,没打他一下,甚至没有在背后说他一声。 ‎ 伊凡又羞又恼,溜进林子,走迷了路,到了一片沼泽地。他累坏了,看见青苔中间露出一块石头,就往上一坐。可他马上“哎哟”一声跳得老高,因为他觉得就像坐在一只野蜂上面,野蜂打裤子后面那个窟窿狠狠地螫了他的屁股。 ‎ 可回头一看,石头上根本没有野蜂,只是像被烧烫的煤块似的。石头表面还露出些字,被泥糊住了。这是块魔石——伊凡这样想!他踢下一只鞋子,用鞋后跟擦掉石头上的泥。 ‎ 他读到这样的文字:‎ ‎ 这石头放到山上,谁打碎它,‎ ‎ 谁就能返老还童,从头活起。 ‎ 文字后面还有个图章。这图章很复杂,有两个十字,三条尾巴,一个圈圈加一竖,还有四个逗号。 ‎ 伊凡读后,觉得很不痛快。他才八岁,要是从头活起,他一年级就得再念一年,这他想都不敢想。 ‎ 这块石头要是让他不用念学校的功课,一下子就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那又另当别论了! ‎ 愁眉苦脸的伊凡打果园经过,看到那老头儿正在咳嗽,老停下来喘气,手里提着桶石灰浆,肩膀上掮着把树皮丝刷子。伊凡想:“瞧这个人,他本来可以随便用荨麻打我,可他可怜我,没有打。现在让我也可怜可怜他,叫他返老还童吧,这样他就不再咳嗽,不再瘸腿,呼吸也不再那么困难了。”‎ 于是好心的伊凡来到了老头儿面前,开门见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老头儿好好地谢过伊凡,可是不肯擅离职守上沼泽地去,因为世界上这种人还是有的:趁这个机会溜进果园,把水果偷得一个不剩。‎ 老头儿叫伊凡自己到沼泽地去,把石头挖出来,搬到山上去。他待会儿上那儿,拿样什么东西把石头敲开。‎ 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第二天早晨,伊凡拿起厚麻袋,戴了双粗麻布手套,为的是不让手给石头烫伤,就上沼泽地去了。 ‎ 伊凡弄得浑身是泥,好不容易把石头从沼泽地里挖了出来,接着他就吐出舌头,在山脚下的干草上一躺。‎ 他心里说:“好吧!我把这块石头推到山上去,等会儿瘸腿老头儿来了,就敲碎石头,返老还童,从头活起啦。大伙儿都说他一辈子吃够了苦。他年纪大了,孤单单的,挨过打,遍体鳞伤;不用说,从来没得到过幸福。别人却得到过。”他伊凡虽然小,这种幸福也得到过三次:一次是他上学要迟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司机用闪闪发亮的小汽车把他从农庄一直送到了学校门口;另一次是春天里,他赤手空拳在沟里捉到一条大梭鱼;还有一次是米特罗方叔叔带他进城过了一个快活的“五一”节。 ‎ 他想到这里,站起身子,耐心地把那块石头推到山上去。 ‎ 9‎ 太阳快下山了,老头儿才上山向伊凡走过来。这时伊凡已经精疲力竭,浑身发抖,蜷成一团,在烫石头旁边烘烤又脏又湿的衣服。 ‎ ‎“老爷爷,你怎么不带锤子、斧子、铁棍啊?”伊凡惊奇地叫起来,“难道你想用手把石头砸碎吗?” ‎ ‎“不,小伊凡,”老头儿回答说,“我不想用手把石头砸碎,我根本就不想砸碎它,因为我不想从头活起。” ‎ 老头儿说着,走到惊奇的伊凡身边,摸摸他的头,伊凡感到老头儿沉重的手掌在哆嗦。 ‎ 老头儿对伊凡说:“当然,你准以为我老,瘸着腿,残废了,很不幸,其实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 ‎“我这条腿是给一根木头压断的,可那时候我们是在推倒围墙,构筑街垒,举行起义,要推翻你只在画片上看到过的沙皇。‎ ‎“我的牙给打落了,可那时候我们被投入了监狱,齐声歌唱革命歌曲。我的脸也在战斗中被马刀劈伤,可那时候最早的人民团队已经开始反击白匪。 ‎ ‎“我害了伤寒病,待在又矮又冷的板棚里,躺在干草上翻来覆去地折腾,说着胡话。可有一件事比死更可怕,就是我听说我们的国家遭到包围,敌人的军队要战胜我们。然而,我在重新闪耀的太阳的第一道光芒中清醒过来,我知道了,敌人又被击溃,我们又进攻啦。‎ ‎“我们这些幸福的人相互从一张病床向另一张病床伸出了瘦骨嶙峋的手,当时胆怯地幻想着,即使不在我们生前也在我们死后,我们的国家将变得像今天这样的强大。傻伊凡,这还不是幸福吗?我为什么要另一次生命,要另一个青年时代呢?我曾经过得很苦,可我过得光明正大!”‎ 老头儿说到这里停下来,拿出烟斗来抽。‎ ‎“对的,老爷爷!”伊凡听了轻轻地说,“既然这样,这块石头本可以安静地躺在那个沼泽里,我干吗费劲把它搬到山上来呢?”‎ 老头儿说:“让大家看到它,小伊凡,你看看以后会怎么样吧。”许多年过去了,那块石头依然在那山上原封不动,没有被砸碎。‎ 不少人从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 ‎(有删改)‎ ‎7.小说中的“魔石”有哪些奇特之处?请分点概述。(2分)‎ ‎ ‎ ‎8.从全文来看,小说开头对老头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伊凡为什么会“很不高兴”呢?从“他没有拒绝”,能看出伊凡是怎样的人?(3分)‎ ‎ ‎ ‎10.文中说“不少人从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人,会怎样想呢?请展开想象,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3分)‎ ‎ ‎ ‎11.伊凡和老头儿对幸福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你对其中一人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童年读书 莫 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 9‎ 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偷着看书。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喂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许多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 ‎⑤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 ‎(选自《莫言散文》,有删改) ‎ ‎12.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将A和B补充完整。(2分)‎ ‎“我”为了看《封神演义》‎ 给同学家拉磨 ‎ ‎“我”为了看《青春之歌》被虫咬且耽误喂羊 A ‎ ‎ B ‎—— ———— ‎ A: ‎ B: ‎ ‎1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我)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 ‎ ‎ ‎(2)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 ‎ ‎ ‎ 9‎ ‎14.选文第③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结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 ‎ ‎16.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你什么启示。(3分)‎ ‎ ‎ 三、(6分)‎ ‎17.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 ‎(1)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的两句是: , 。‎ 四、(3分)‎ ‎18.请结合语境,写出恰当的对话。‎ 周末,你应同学小明之约,去他家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制作手抄报的任务。‎ 到他家后,小明的父亲对小明说:“你们两个不好好读书,一到周末就约在一起玩,能有什么好事情?”‎ 小明很委屈,又不敢与父亲争辩,他无助地看着你。见此情景,你上前对小明的父亲说:“ 。”小明父亲听了你的解释,高兴地同意你和小明去做手抄报了。‎ 五、(50分)‎ ‎19.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9‎ ‎ 八年级语文(下)(湖北教育版) 第一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譬如”的“譬”应读“pì”。)‎ ‎2.B(“颓唐”在此语境中解释为“衰颓败落”。)‎ ‎3.D(A项“心头”应为“耳边”,B项句式杂糅,C项有歧义。)‎ ‎4.(示例)父爱是一针轻松剂 父爱是一枚开心果(此题既考查仿写能力,又考查修辞的运用。作答此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又要注意运用修辞。由“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的水”可以发现句式是“……时,父爱是一……”,运用的是含有“是”字的暗喻句,注意前面“…… 时”是特定条件,“父爱是一……”是在这一特定条件下父爱的展现,两者前后有关联。然后再结合父爱这一主题展开回答即可。仿写题答题思路:①分析原型。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运用的修辞手法。②确定格式。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运用的修辞手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 ‎5.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本题主要考查想象力和表达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主要形象,如山、平野、江、大荒流等,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要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 ‎6.“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此题考查对精练传神的词语的品析。一般的答题步骤是:首先表明观点,并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最后说出该字表达的感情或烘托的意境。)‎ ‎7.①石头烫得像煤块似的;②石头上面刻有文字和复杂的图章;③它可以使人返老还童;④它在山上却没有被人敲碎。(这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信息概括题”,题目问到“魔石”的奇特之处,也就是需要概括这块魔石的“特点”,这一部分在文章开头已经介绍。注意按照“谁做了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的格式来回答。)‎ ‎8.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老人年迈体衰、丑陋悲伤的形象特点,一方面与后文他放走小伊凡的善良宽厚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其丑陋可怖的外貌特点与下文老人提到自己的参战经历遥相呼应,使文章情节更紧密、有逻辑性。(题中“小说开头”这四个字实际在暗示“语段情节的作用”,因此答题时需要从两方面回答:①外貌描写的作用主要在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从文中“瘸着腿”“头发过早地白了”“弯弯的深疤”等字眼中,我们不难总结出答案;②情节作用方面,需要联系上下文,从人物形象、文章情节两方面作答。)‎ ‎9.老头叫伊凡自己去沼泽地挖石头,实际上是不愿搬石头,伊凡认为自己的“一番好意”不被人接受,因此“很不高兴”。从他“没有拒绝”,可以看出伊凡是一个乖巧、懂事、为他人着想的人。(本题属于文章情节理解题+人物形象概括题,需要理清楚伊凡对老头的心理变化历程:想偷吃老头家的苹果被抓(羞恼)→老头并未责备自己(内疚感动)→希望用“魔石”补偿老头(同情、怜悯)。另外,在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时,还需要注意从多角度回答。)‎ ‎10.我要不要砸碎它让一切重新来过呢?虽然过去不如意的事儿不少,可重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要幸福,关键还是把这辈子活好啊!(做好这道题,一方面需要抓住文章中心主旨;另一方面,需要符合人物心理特点,表现出从犹豫到坚定的过程。)‎ ‎11.(1)伊凡认为“幸福”‎ 9‎ 就是得到满足温饱、身体健康、得到奖励,是一种单纯简单的快乐,是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幸福;老头儿在经历了战争、命运的摧残后,仍然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是活得光明正大,自由而充满希望,是一种饱含民族大义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满足于精神的幸福。‎ ‎(2)我认为老头儿的认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幸福是浅薄的,我们更需要追求精神上的幸福。老头虽然过得很苦,但他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满足,这使他即便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有着坚强不屈的性格,活得充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只有追求精神上的幸福,才能在社会中拒绝名利的诱惑,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一道开放题,需要结合文章中心主旨回答。首先要明确伊凡和老头对幸福的定义有何区别,通过伊凡的“三次幸福”及老头儿认为自己幸福的原因进行判断,我们不难发现前者更倾向于表面上的物质上的快乐,后者则饱含爱国情感和人生理想。第二问可以选取伊凡的“幸福”来谈: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让人满足,这样幸福感更高,使人活得更快乐;也可以选取老头的“幸福”来谈:有目标和理想的幸福更伟大,使人生更有意义等。)‎ ‎12.A:“我”为了看《破晓记》被马蜂蜇 B:“我”为了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头发被烧焦(此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找出文中发生事件所在段落,按照“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的模式作答。文章②至⑤段各写了一件“我”读书的经历。A、B两空是④、⑤段的内容,仿照示例写出即可。)‎ ‎13.(1)“晕头涨脑”写出“我”因长时间专注看书及被蚂蚁、蚊虫叮咬而出现的身体不适,表现“我”童年很迷恋读书。(2)“费尽心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写出二哥不想让“我”找到书,反衬“我”童年很迷恋读书。(此题考查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语句的能力。先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词语所起的作用。)‎ ‎14.“我”那时的幸福是因为借到并读完了大厚本的《青春之歌》;看书耽误了喂羊而得到母亲的宽容。(联系“我”迷恋书的情况,结合上文可知“我”读了《青春之歌》心里异常兴奋,但却因看书没喂羊,又不免忐忑不安,母亲这时原谅了“我”,“我”心里感到温暖幸福。(两点都要答出,不能只答一点。)‎ ‎15.(示例一)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我”童年渴望看书的状态,体现“我”迷恋读书。‎ ‎(示例二)此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我”渴望读书,迷恋读书的状态。(赏析句子,注意修辞或描写辨别要准确。这两种语言表述的方法,都使语言生动形象。修辞角度:把书对“我”的吸引比喻成磁铁吸引着铁屑;把“我”比作“鹅”,表现“我”迫切想看到书的内容的样子。描写角度:动作描写,“溜”“看”“伸”“靠”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对书的痴迷;“像……”“像……”的神态,更是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迷恋书的状态。)‎ ‎16.(示例)莫言童年迷恋读书,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想方设法读了很多书,而且读书十分专心,非常投入。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煌。我们要像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表述。得到的启示应是积极向上,得到大家认可的一面。)‎ ‎17.(1)涵虚混太清 (2)气蒸云梦泽 (3)徒有羡鱼情 (4)二十三年弃置身 ‎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默写能力。(1)~(4)题 为记忆性默写,根据平日的背诵积累直接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 ‎“涵虚”“泽”“羡”等字不要写错。(5)题为理解性默写,解答第(5)题要注意平时积 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8.‎ 9‎ 叔叔,您好,您误会我们了。我们今天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合作完成手抄报的。做手抄报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由语段最后一句可知,小明父亲同意了小明和你做手抄报,因此,横线处所填语句应能让小明父亲改变观念。注意语言得体,有称呼,说话有礼貌。)‎ ‎19.思路点拨: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者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了作文的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重视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可填的内容较广泛。看到这一题目,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等词语,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如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会不同凡响。求新的做法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另外,要明确“滋味”是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文眼,它并非指简单的味觉,而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内心感受。因此,写作文时,一定要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突出“滋味”这个中心。 ‎ 例文: ‎ 成长的滋味 成长的滋味是什么呢?‎ 我问蓝天,蓝天说:“成长就像一瓶上好的酒,清爽而干烈。”我问流水,流水说:“成长就像一只金黄的柠檬,酸涩而香甜。”我问家门口的那棵老树,老树说:“成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只有你亲身经历、细心品味才能得出。”可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呢?这使我一直困惑不已,直到那天,我才真正懂得了成长的滋味。‎ 暑假后,踏着熟悉的小路,我又回到校园,心中自然无限欣喜。可学期初的摸底考试却给了我当头一棒:这次数学竟只考了六十多分!我看着卷子,竭尽全力忍住了即将涌出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来。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 于是,漫长的征战开始了。妈妈给我买的堆积如山的习题,一摞一摞的辅导书摆至面前,叫人不寒而栗。虽说看这么多书是很烦的,但为了挽回我的“尊严”,我一丝不苟认真地学着、做着。此时已快到十一点了,我的双眼禁不住地闭上,可我那尚未休息的脑子却时时将我唤醒,让我已经疲惫不堪的身体继续与那支黑笔并肩作战。又过了一会儿,我的脑子似乎也坚持不住了,耳旁钟表的滴答声时断时续,错题也三番五次地出现,思想也处在一种半清醒,半混沌的状态。眼前的灯光昏暗,头不住地向前仰,最后只听“咚”的一下,重重地砸在了桌面上。“呦,又砸到了,困死我了。”我一边揉着撞疼的脑袋,一边自语。这时,我似乎听到有脚步声朝我的房间走来。我立刻命令自己打起精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做题。‎ 门开了,妈妈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走了进来。“你累了吗?”她小心翼翼地将杯子放在桌上,一边试探地问。“没事……不累。”我说。“不累就好,早点睡啊。”“嗯,知道了。”‎ 9‎ 我答道。妈妈走后,我放下笔,端起咖啡杯。当热气腾腾的咖啡入口的那一刻,我终于从中品出了成长的真正的滋味,那就是:苦中有甜。‎ ‎ 点评:文章以“成长的滋味是什么呢?”巧妙开头,接着用诗意的排比句作了回答,构思奇巧。作者用饱满的感情抒写了自己成长的故事,全文运笔有神,文字灵动之处,都蕴含着作者成长的“滋味”。文章卒章显志,写“我”最后体会到了成长的真正的“滋味”——苦中有甜。开头结尾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