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空气专题练习(带解析)
1、如图所示,A、B、C、D、F分别是五种含有氧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D、E是两种黑色固体,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用化学式表示:C物质是 ,E物质是 .
(2)D物质是(填化学式) ,从物质类别上看D属于 物,在上述反应中起 作用.
答案 分析:
根据A、B、C、D、F分别是五种含有氧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F是二氧化碳,E是黑色固体,C和E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E是木炭或氧化铜,C是氧气或一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A、B和D反应会生成C,所以C是氧气,E是木炭,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可知,A、B是氯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A、B、C、D、F分别是五种含有氧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F是二氧化碳,E是黑色固体,C和E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E是木炭或氧化铜,C是氧气或一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A、B和D反应会生成C,所以C是氧气,E是木炭,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可知,A、B是氯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和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推导正确,所以C物质是O2,E物质是C;
(2)通过推导可知,D物质是MnO2,二氧化锰中含有锰元素和氧元素,所以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1)O2,C;
(2)MnO2,氧化,催化.
36
2、有A、B、C、D四种物质,分别是空气、氮气、木炭、硫、氧气、二氧化碳、红磷、铁丝等几种物质中的一种,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D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A的含量.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①氮气 ;②C .
(2)写出有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在A中剧烈燃烧 ;
②用D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A的含量 .
答案 分析:
B在A中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可以判断A为氧气,而B为铁,C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在空气中燃烧能够测空气中A的含量,可以判断D燃烧生成的是固体,根据所给物质可以判断D为红磷,至此各物质鉴定完毕,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氮气的化学式为N2;根据分析可以知道C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2)①B在A中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可以判断A为氧气,而B为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②D在空气中燃烧能够测空气中A的含量,可以判断D燃烧生成的是固体,根据所给物质可以判断D为红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答案为:(1)①N2;②CO2;
(2)①3Fe+2O2Fe3O4;
②4P+5O22P2O5.
36
3、实验室探究氧气的性质需要一定质量的氧气。我校一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氧气的性质需,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3.16g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连接装置,加热制取和收集氧气,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称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84g。请你参与计算:
(1)在锰酸钾中钾元素和锰元素的质量比为 ;
(2)3.16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收集的氧气的质量为 (理论值,不计损失);
(3)在剩余固体物质中,由于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用溶解、过滤、烘干的方法获得纯净的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在上述反应中,最多可回收多少二氧化锰?
答案 (1) 78:55(1分)(2)0.32g(1分)
(3)[解]设:最多可回收MnO2的质量为x。 (0.5分)
2KMnO4 K2MnO4+ MnO2 + O2↑ (1分)
87 32
X 0.32g (1分)
== (1分)
x =0.87g (1分)
答:最多可回收MnO2的质量为0.87g。 (0.5分)
(解答过程合理即可)
4、化学实验中经常要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仪器和装置。
(1)将下列操作还需要配合使用的另一种仪器(如下图所示)用短线连接起来。
36
(2)实验室制取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具有 的性质。
右图装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气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无论瓶内
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制得的气体都从b端进人,该气
体是是 (填序号)。 A. O2 B. H2
答案
化学实验中经常要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仪器和装置。
(1)将下列操作还需要配合使用的另一种仪器(如下图所示)用短线连接起来。
(2)实验室制取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具有
的性质。
右图装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气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无论瓶内
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制得的气体都从b端进人,该气
体是是 (填序号)。 A. O2 B. H2
5、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空气中稀有气体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6
A、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助燃剂 C、保护气
(3)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排放烟尘 ③积极植树
答案
6、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 .
答案 分析:
(1)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计算.
(2)根据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能使气体与红磷充分接触回答前一空;根据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的性质书写方程式.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回答.
解答:
36
解:(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z约为21%,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则氧气的体积为50mL×21%≈10mL.
(2)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能使气体与红磷充分接触,以便耗尽装置内的氧气;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方程式为4P+5O22P2O5.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原因:装置漏气,装置冷却后空气可进入装置,或装置本身容积有限,测量体积时误差造成的影响过大等.
故答案为:
(1)10;
(2)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4P+5O22P2O5;
(3)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
7、已知A是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F、H、I是无色气体,B通电时,电源负极产生I,正极产生H.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铜生锈与空气中氧气、水和 (填化学式)有关.
(2)写出F和I的化学式:F: ;I: ;
(3)在①~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在实验室里加热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备气体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6
答案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物质。
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如图9
(1)图A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的组成。
①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为: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实验二: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0
(3)图C所示实验,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_________(填“大”或“小”)。
(4)图D所示实验,先向烧杯乙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然后向烧杯甲中
36
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乙的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P+O2 P2O5 ②水倒吸入集气瓶,且未充满集气瓶。
(2)氢元素和氧元素;(3)大;(4)氨分子不断运动到乙烧杯中。
9、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8所示的转化关系(注: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生成另外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甲转化成乙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7分)(1) O2; H2O2 H2O + O2 ;(2)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或“构成的分子不同”)。
10、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该实验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 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大家一致选择了红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该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的水到吸入集气瓶中,瓶内水面最终约至 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36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
答案 分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不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2)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气中空气中的含量;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根据实验原理与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蜡烛、木炭、硫粉燃烧都能够生成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不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可以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过量.
故填:空气中的其他成分;过量.
(2)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表达式为:4P+5O22P2O5;
②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1; 1/5.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该气体不支持燃烧.
故填:氮气;不支持.
36
(3)该实验主要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然后根据进入水的体积,判断氧气的体积.只有加入过量的红磷,才能将将氧气完全消耗掉.如果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都能导致实验的结果是水倒流不足 1/5.
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红磷不足等.
故本题答案为:(1)空气中的其他成分; 足量.
(2)①4P+5O22P2O5; ②1; 1/5;③氮气; 不支持.
(3)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红磷不足等.
11、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 ,D ,G .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和基本反应类型:
①B→F ;
②A→B+C ;
(3)E在纯净的B中燃烧,要加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
答案 分析:
根据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F就是二氧化碳,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所以E就是硫,B就是氧气,C通电会生成氧气和H,所以C就是水,H就是氢气,A和二氧化锰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就是双氧水,氧气和D会生成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所以D就是碳,氧气和硫会生成二氧化硫,所以G就是二氧化硫,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36
解:(1)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F就是二氧化碳,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所以E就是硫,B就是氧气,C通电会生成氧气和H,所以C就是水,H就是氢气,A和二氧化锰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就是双氧水,氧气和D会生成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所以D就是碳,氧气和硫会生成二氧化硫,所以G就是二氧化硫,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B是O2,D是C,G是SO2;
(2)①B→F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
②A→B+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满足分解反应一变多的条件,属于分解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3)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和水反应会生成亚硫酸,所以硫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加少量的水其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1)O2,C,SO2;
(2)①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
②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
(3)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12、化学世界千变万化.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铜绿: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红磷燃烧 ,生成物为 色固体.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4 ,此反应过程中为避免集气瓶底炸裂,需在集气瓶底放少量 .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由紫色变为 色.
(5)最近网络上流行着一个有趣的实验“大象的牙膏”:在细长的容器中加入双氧水和发泡剂(用于产生泡沫),仅看到少量泡沫,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物质M,立即看到大量泡沫迅速从瓶口喷出,源源不断就像挤不完的牙膏.
①M的作用是 ;
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分析:
36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入M反应进行的剧烈,说明M起到的是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
解:(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Cu2(OH)2CO32CuO+H2O+CO2↑;分解反应;
(2)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的固体;故填:4P+5O22P2O5;白;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故填:3Fe+2O2Fe3O4;水或者细沙;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能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CO2+H2O═H2CO3;红;
(5)①加入M反应进行的剧烈,说明M起到的是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②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1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36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的药品是 (填化学式),该反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写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图F装置可收集气体,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用该方法收集气体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刚收集完一瓶氧气,把集气瓶 (填“正”或“倒”)在桌面上.
答案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4)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解答:
解:(1)①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 ②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
故填:试管;酒精灯.
(2)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该套装置不足的地方是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这样容易导致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故填:AD;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的药品是2H2O2和MnO2,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36
故填:2H2O2、MnO2;B;2H2O22H2O+O2↑.
(4)用图F装置可收集气体,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用该方法收集气体时,气体的溶解性必须考虑;
刚收集完一瓶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把集气瓶正在桌面上.
故填:b;③;正.
14、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某学校兴趣小组同学模仿教材中实验,分别用如图所示四个装置进行试验验证.(烧杯和集气瓶中液体为水)
(1)用A装置实验,一切操作规范,但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
(2)图2是同学们对装置B的改进实验.组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水,在按图2连接好一起,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减少集气瓶空间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D.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若实验恢复到正常温度,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请你帮助同学找出造成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写出两种)
① ;
② .
(3)同学们没有用装置C进行实验,他们认为,使用该装置实验,无法得出氧气的占空气总体积的,理由是 .
36
(4)同学们用D图进行实验,待镁条燃烧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对于为什么进水的体积远远超过集气瓶空间的,同学们进行了探究:
【猜想一】二氧化碳能与镁条反应.
【猜想二】 ;
【查阅资料】
①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
②镁条点燃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实验验证】实验过程(略)
【交流反思】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同学们总结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所用的反应物应满足两个条件:
① ;
② .
答案 分析:
(1)题目要求分析可能造成测量结果小于的原因,不仅仅是产生误差,而是强调小于,所以要围绕偏低的各种可能进行分析.
(2)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加快集气瓶冷却,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3)考虑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4)同学们用D图进行实验,待镁条燃烧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对于为什么进水的体积远远超过集气瓶空间的
36
,考虑二氧化碳能与镁条反应;氮气能与镁条反应;根据资料:“镁条点燃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则推测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通过以上对比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推测所用的反应物应满足两个条件.
解答:
解:(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对实验的成败注意事项为:要保证药品过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同时一定要等到温度恢复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让外界液体进入装置内.所以在分析造成装置造成结果小于时,要考虑药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同时要考虑同时一定要等到温度恢复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还要考虑装置在药品的足够的情况下因为气密性不好,导致液体不能等体积进入而引起结果偏低.
故答案为:
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加快集气瓶冷却,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故答案为:ACD;
(3)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无法得出氧气的占空气总体积的;
(4)同学们用D图进行实验,待镁条燃烧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对于为什么进水的体积远远超过集气瓶空间的,根据【猜想一】二氧化碳能与镁条反应.
推测【猜想二】氮气能与镁条反应;
【查阅资料】
根据资料“②镁条点燃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二氧化碳氧化镁+单质;
【交流反思】通过以上对比实验,由此可总结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反应物所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是固体且只和氧气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故答案为:
(1)装置气密性不好;
(2)ACD;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
(3)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4)【猜想二】氮气能与镁条反应;
【查阅资料】②镁+二氧化碳氧化镁+单质;
36
【交流反思】①反应物是固体且只和氧气反应;②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15、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医疗急救 B.食品充气防腐 C.充灯管,防止灯丝烧掉
(2)下列物质中,点燃时一般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是 。
A.硫 B.细铁丝 C.镁带
(3)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2.5属于下列空气污染物中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4)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它们都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使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该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C.该过程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下列措施中对减轻空气污染无效的是 (填序号)
A.家家都用汽车接送孩子上学 B.在汽车排气管安装尾气处理装置
C.提倡大、中学生上学骑自行车 D.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就近入学
(6)现有一定温度下SO2、SO3、N2组成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该混合物中氮气的含量范围是 。
答案 (1) A ; (2) B ; (3) C ;
(4) B ; (5) A
36
(6)该混合物中氧氮气的含量范围是 20%-36%
16、(1)火柴盒侧面使用红磷而不使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____ (填“高”或“低”),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很多物质都能燃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反应的方程为
(3)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色,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将所得溶液通过简易净水器中的石英砂和活性碳等处理后,可得到无色溶液,由此说明活性炭是具有___________性的物质。
答案 (1)高,4P + 5O2 2P2O5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3Fe + 2O2 Fe3O4
( 3 )不断运动。吸附。
7、有三种常见的物质A、B和C,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C在常温常压下都是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请按要求填空:
(1)B的化学式 ,C的化学式 .
(2)简述区别A和C的实验法: .
答案 解:A、C在常温常压下都是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经过转化都能够产生B,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B可能是氧气,则C是过氧化氢,A是水,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因此:
(1)B是氧气,C是过氧化氢,故化学式分别为:O2;H2O2;
36
(2)A是水,C是过氧化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若产生气泡,则液体是过氧化氢,无现象是水;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若产生气泡,则液体是过氧化氢,无现象是水.
18、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并且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 (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答案 分析:
本题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用红磷测定的,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红磷要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④做实验要迅速等.做本实验时,要注意把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消耗掉,而又不能加入新的气体.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不用在瓶外点燃红磷.
解答:
解:(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因为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故答案为:氮气.
(2)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36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过少、装置漏气、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红磷中含有燃烧时产生不溶于水气体的杂质等.故答案为:红磷过少、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红磷中含有燃烧时产生不溶于水气体的杂质等.(任写三点)
(3)由于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气体的体积会膨胀,所以原有装置会在插入燃烧匙的过程中有气体逸出,所以改进装置就克服了这一点.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不用在瓶外点燃红磷,使测量不准确.故答案为:不用在瓶外点燃红磷,不会因插入不迅速而发生瓶内外气体交换,使测量不准确.
19、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和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写出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产生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点燃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 .
答案 分析:
根据题意,钠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和氢气,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点燃反应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钠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点燃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2H2+O22H2O.
20、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一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36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说明竹子里气体中肯定含有 .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说明竹子气体里肯定有 .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做了上述两个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分析:
(1)由题意可知,竹子浸入水中,冒出一串串气泡,故可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又因竹子内气体的密度,所以不能用排气法收集.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红磷足量,氧气被耗尽,瓶内气体减少,将瓶倒置放入水中,结果流入的水占瓶子容积的 ,还说明氧气约占竹子内气体体积的 .
(3)由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由课本知识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往盛有空气的瓶子中倒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与(3)相比.
解答:
解:(1)竹子浸入水中能冒出一串串气泡,故可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2)燃烧需要氧气,红磷能燃烧,说明竹子里肯定含有的气体是 O2.
(3)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竹子里的气体肯定有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4)若往盛有空气的瓶子中倒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比(3)中浑浊程度差.说明竹子里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而氧气约占竹子内气体体积的 .所以竹子里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故答案为:(1)排水集气法
36
(2)O2
(3)二氧化碳
(4)竹子里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而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21、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以及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 ; B ;C ; D ;E .
(2)用符号表达式表示有关的化学反应,并指出反应所属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① 、( );
② 、( );
③ 、( ).
(3)C是过氧化氢反应中的 .(填“催化剂”或“氧化剂”)
答案 分析:
根据“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会分解放出D”,且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推断出C为催化剂;再根据A的颜色为“暗紫色”和“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以及D”,可推出A;根据细铁丝在D中能剧烈燃烧,可推出D,并知道E,那么也就知道B了.
解答:
解:(1)根据过氧化氢遇到C时分解放出D,且C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推断出C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又因为A为暗紫色故A为高锰酸钾,那么B自然是锰酸钾了,细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E自然是四氧化三铁.
(2)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答案为:2KMnO4 K2MnO4 +MnO2 +O2↑;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2H2O2 2H2O+O2↑;
36
③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3Fe+2O2Fe3O4.
(3)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氧气,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故C是二氧化锰,该反应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四氧化三铁;
(2)①2KMnO4 K2MnO4 +MnO2 +O2↑;②2H2O2 2H2O+O2↑;③3Fe+2O2Fe3O4.
(3)催化剂;
2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 证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 确定蜡烛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答案 C
23、实验课时,老师拿来一瓶气体让我鉴别,我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得出了如下的结论,请你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该气体具有助燃性 B. 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C.集气瓶中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 D. 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36
答案 解: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瓶中的气体能够助燃,我们所学的气体中能够助燃的只有氧气,所以:
A、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正确的;
B、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是正确的;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集气瓶中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也是正确的;
D、瓶中的气体没有燃烧,所以该气体具有可燃性,是不正确的.
故选D.
24、有一无色液体A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和H两种单质气体.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A ,D .
(2)写出反应①③⑤的化学方程式 、 、 .
答案 分析: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叙述的关键,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做出判断,A通电能生成B和H,则A为水,B和H为氢气或氧气,黑色固体G能在B在这燃烧,则B为氧气,H为氢气,G可能为碳,F可能为二氧化碳,E为红色固体,则E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D为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解答:
解: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图框,则A通电能生成B和H,则A为水,B和H为氢气或氧气,黑色固体G能在B在这燃烧,则B为氧气,H为氢气,G可能为碳,F可能为二氧化碳,E为红色固体,则E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D为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36
①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征;
②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为化合反应;
③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为置换反应;
④是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该反应符合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和单质的置换反应特征;
⑤使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C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
故答案为:
(1)A水; D氧化铜.
(2)①2H2O2H2↑+O2↑;③2CuO+C2Cu+CO2↑;⑤O2+CCO2
25、某实验小组同学对双氧水制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究。
(1)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接C(填接口编号)
(2)A瓶中原有的空气对氧气体积测定 (填”有或没有”)影响?
(3)右图乙装置也可以用来测量反应中生成的氧气体积。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氧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36
。(答两点)如管中出现左低右高,应将水准管
(填“上移”,“下移”“不动”)
答案 (1)b
(2)没有
(3)冷却至室温/调节水准管至两端液面相平/视线与量器管中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下移
26、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
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白磷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
(2)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3)若实验非常成功,当c为500mL,a=100mL,则b=
36
(4)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
(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 )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在240℃左右)
答案 (2)先下降后上升(只答上升不给分)
(3)180ml或184ml
(4)将导管下端液封,防止热气体膨胀逸出
(5)B
27、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并与同学交流.
(1)写出红磷燃烧反应的表达式(文字或符号)为 .
(2)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这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种)? .
(4)若(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这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种)? .
(5)由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任写一种): .
(6)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如果不能,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
36
答案 分析:
只有熟悉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解:(1)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该反应的表达式为:P+O2P2O5(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打开弹簧夹后的现象为:水从烧杯中流向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这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红磷量不足,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4)若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这可能的原因是:燃烧的红磷刚插入集气瓶时没有塞紧,燃烧一段时间后再塞紧;没有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导气管中的体氧气参与了反应.
(5)由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6)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碳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气体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先在集气瓶中装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为:
(1)P+O2P2O5(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水从烧杯中流向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3)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红磷量不足,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4)燃烧的红磷刚插入集气瓶时没有塞紧,燃烧一段时间后再塞紧;没有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导气管中的体氧气参与了反应
36
(5)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6)否;碳粉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先在集气瓶中装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28、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
【得出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6
答案 解:(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2)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又冷却到室温,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缩小;
(3)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又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30mL,那么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为46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减去46mL,因此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4mL时停止下流.
故答为:(1)温度达到着火点,不支持,4P+5O22P2O5;
(2)先变大,后缩小;
(3)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
29、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有如下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淡黄色粉末,H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并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 、B 、D 、E 、H .
答案 分析:
根据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能够加入分解产生三种物质,所以A是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所以D是氧气;G是一种淡黄色固体,D与G反应生成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硫,G是硫,B与无色液体E混合能产生氧气,且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F是水,反应①中生成的C是锰酸钾,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36
解答:
解: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能够加入分解产生三种物质,所以A是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所以D是氧气;G是一种淡黄色固体,D与G反应生成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硫,G是硫,B与无色液体E混合能产生氧气,且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F是水,反应①中生成的C是锰酸钾,因此A是KMnO4 B是MnO2 D是O2 E是H2O2 H是SO2
故答案为:KMnO4;MnO2;O2;H2O2;SO2.
30、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下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小明又设计了如上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只需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处(填“1”、“2”、“3”、“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只需写一条)。
(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做起了这个实验,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 _ 。
答案 ⑴燃烧放热, 产生大量白烟 表达式 略 ⑵ 操作简单 (或测定误差小 或 减少空气污染) 1 红磷量不足 (或装置漏气 或 未冷却至室温就观察) ⑶ 镁还会与空气中其它气体反应
31、明星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36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D、光亮的铁丝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见下表。(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 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答案
3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36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石蜡中含有氧元素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分析:
A、根据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改变分析;
B、根据蜡烛燃烧生成物和消耗氧气分析;
C、根据肥皂泡上升分析;
D、根据石墨在电路中能导电分析;
解答:
解:A、红磷燃烧生成固体,消耗瓶内的氧气,所以瓶内产生压强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水的量即氧气的量,故A正确;
B、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收集到水雾,只能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故B错误;
C、充满氢气的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C正确;
D、把石墨联在电路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故D正确;
故选B.
33、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36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答案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装置漏气 或 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34、小刚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一种紫褐色固体粉末A进行探究实验,他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图,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每种元素的化合价:B: F: .
(2)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
36
(4)反应①和反应②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无色气体B,较好的方法是(填编号): ,理由是: .
答案
分析:
本题的突破口是紫褐色粉末和反应③条件,根据无色气体B和铁丝燃烧生成固体E,可以推测B是氧气、固体E是四氧化三铁;根据反应①②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知,A是高锰酸钾、C是二氧化锰、F是水,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解:(1)根据物质颜色和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推测各种物质的名称;无色气体B和铁丝燃烧生成固体E,可以推测B是氧气,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固体E是四氧化三铁;根据反应①②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知,A是高锰酸钾、C是二氧化锰、F为过氧化氢,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故答案为:;;
(2)这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注意反应的条件;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变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故答案为:故答案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3)过滤是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主要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4)反应①属于固体加热制气体,反应②属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气体,故答案为:②,反应不需要加热(污染小,节省药品).
3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15%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36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 ;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答案 分析:
(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量;
(2)从两种装置的区别来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解答:
解:(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15%;
(2)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铜粉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②装置可能漏气,;③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故答案为:(1)15%;
(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3)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