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专题训练(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燃烧和灭火专题训练(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燃烧和灭火专题训练(含解析)‎ ‎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 A.因为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 答案 B  ‎ ‎ 分析:A.因为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是错误的叙述,可能是混合物;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是正确的叙述;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是错误的叙述,灭火时断绝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行;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是错误的叙述,有些盐溶液也显碱性如碳酸钠溶液;故选择B  ‎ ‎2、右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 ‎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21‎ ‎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你对燃烧或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              ‎ ‎ 答案 点燃 ‎(1)在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红磷及水中的磷没有变化。(此空2分,)化合(2)①③;③④  (3)乙(4)2Mg+CO2 === C+2MgO;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只要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3、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  ___     _                。‎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右图回答:‎ 21‎ ‎①从CO2的性质角度分析,下面蜡烛首先熄灭的原因是          .‎ ‎②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4)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火灾.主要原因之一是可燃性建筑材料中未添加阻燃剂.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Mg(OH)2可以做阻燃剂的理由是:                    。‎ ‎ 答案 (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2分)‎ ‎(2)ABD   (1分,错选、漏选一项不得分)‎ ‎(3)①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1分)②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1分)‎ ‎(4)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1分),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1分)。‎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答案 D ‎5、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21‎ ‎ 答案 A ‎6、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下列标志在加油站不适合粘贴的是(  )‎ ‎ ‎ A. B. C. D.‎ ‎ 答案 B ‎7、右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A.氧气         B.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D.以上都是 ‎ 答案 C ‎8、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C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2)上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是        (填序号)。为实现相应实验目的,该实验改进的方法是                      。‎ ‎(3)实验A的实验原理是                               ,若实验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 21‎ ‎                     、                            。(写出两点)。‎ ‎ 答案 ‎ ‎9、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 ‎ B.发现屋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 答案 C ‎10、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物质用途 稀有气体——焊接金属的保护气乙二醇——汽车水箱防冻液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B.安全常识 电器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元素与人体健康 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 缺锌——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 D.生活经验 区别CO和CO2——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氮气——带火星的木条 ‎ 答案 C ‎1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着火点低 ‎ 21‎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答案 C ‎12、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 ‎(2)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答案 (3分)(1)CH4 (1分)  ‎ ‎(2)乒乓球碎片(1分)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分)‎ ‎1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21‎ ‎  A.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 答案 分析:根据各个实验条件分析: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 解: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 A、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 ‎ 故A错误;‎ 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C、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14、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图所示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       )‎ A.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 B.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 答案 A 21‎ ‎15、近几年,发生过几起高层住宅特大火灾.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上层居民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向楼顶跑    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乘电梯下楼   ④封闭房门   ⑤跳楼.‎ ‎  A.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 答案 分析:‎ ‎①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 ‎②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判断.‎ ‎③根据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分析.‎ ‎④根据封闭房门会减少房屋内的氧气分析判断.‎ ‎⑤根据跳楼易受伤判断.‎ 解:①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向楼顶跑不易逃离,退到卫生间暂避等待救援是合理选择,所以错误.‎ ‎②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所以正确.‎ ‎③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不能乘电梯逃生,所以错误.‎ ‎④封闭房门会减少房屋内氧气,从而减小火势,所以正确.‎ ‎⑤在高层楼房上跳下会造成严重受伤,所以错误.‎ 故选A.‎ ‎1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燃烧是否产生火焰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发现问题】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而氢气、蜡烛、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那么,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a.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 c.与燃烧达到的温度和可燃物的沸点有相对大小有关 ‎【资料整理】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归纳整理,如下表:‎ 物质 沸点 燃烧达到 是否产 21‎ 名称 物质状态 ‎(℃)‎ 温度(℃)‎ 生火焰 氢气 气 ‎﹣259‎ 约750‎ 是 一氧 化碳 气 约﹣190‎ 约2500‎ 是 木炭 固 约4827‎ 约1200‎ 否 石蜡 固 约300‎ 约600‎ 是 钠 固 约883‎ 约1400‎ 是 铁 固 约2750‎ 约1800‎ 否 ‎【得出结论】①通过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设a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b的结论是  ;‎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以是出有关假设c的结论是  ;‎ ‎【验证结论】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石蜡蒸气燃烧能产生火焰.(用简要语言叙述.提供仪器;蜡烛、火柴、注射器、玻璃管)  .‎ ‎ 答案 分析:‎ 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根据假设来分析归纳整理的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数据来说明假设是否合理,并利用给出的仪器设计燃烧实验来观察火焰.‎ 解:【得出结论】①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法现,a不合理,故填:不合理;‎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气态物质燃烧都产生火焰;有些固态物质燃烧不产生火焰;故填:气态物质燃烧都产生火焰,有些固态物质燃烧不产生火焰;‎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燃烧达到温度高于沸点,产生火焰;燃烧达到温度低于沸点,不产生火焰;故填:燃烧达到温度高于沸点,产生火焰,燃烧达到温度低于沸点,不产生火焰;‎ ‎【验证结论】要验证石蜡蒸气燃烧产生火焰,可以点燃蜡烛,将蜡烛焰心的石蜡蒸气吸入注射器,立即将注射器对准蜡烛外焰推出,可看到石蜡蒸气燃烧的火焰,说明石蜡蒸气燃烧能产生火焰,故填:点燃蜡烛,将蜡烛焰心的石蜡蒸气吸入注射器,立即将注射器对准蜡烛外焰推出,可看到石蜡蒸气燃烧的火焰,说明石蜡蒸气燃烧能产生火焰.‎ 21‎ ‎17、 “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  A.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 D.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 答案 A ‎1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答案 分析:‎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选项,‎ 故选:D.‎ ‎19、科学探究常用控制实验条件(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如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有: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温度)三个控制变量。‎ 21‎ ‎(1)某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的时候做了如下实验:‎ ‎ ①把石块和木条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这是把可燃物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支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在两个集气瓶内,然后用玻璃片盖住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瓶口,结果发现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面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而没有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的蜡烛没有熄灭。实验的结果证明____________,这个实验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的对比实验。‎ ‎(2)实验证明,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右图利用白磷和红磷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也运用了两个对比实验的方法。‎ ‎①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把_________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 ‎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把____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20、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A 21‎ ‎21、实验探究:(4分)‎ 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__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_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 答案 ‎ ‎2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1)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21‎ ‎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  包括事例   (填序号)‎ ‎(2)打火机中常用丁烷(C4H10)做燃料,丁烷与甲烷完全燃烧产物相同,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 分析:‎ ‎(1)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1)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 ‎②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 ‎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的原理.‎ 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的是①③;利用清除可燃物原理的是②④;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⑤.‎ ‎(2)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与水,因此丁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 故答案为:(1)隔离可燃物;②④;(2)‎2C4H10+13O210H2O+8CO2.‎ ‎23、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大于70℃,请据图回答.‎ ‎(1)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 ‎(2)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  ;‎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 答案 解:(1)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 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在通入氧气后能够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故填:氧气参加.‎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24、正确的方案设计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请分析或改进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及现象 分析或改进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画图表示你的改进方法:‎ ‎   (33)   。‎ ‎ ‎ 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 ‎ 为达到实验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   (34)   。‎ 21‎ 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现象:‎ 氢气燃烧,发出   (35)   色火焰,瓶壁发热。‎ 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   (36)   。‎ ‎ ‎ ‎ 答案 (33)‎ ‎   ‎ 两烧杯中水的温度都控制为40℃或40℃以上;(1分)‎ 一个通氧气,一个不通氧气。(1分)‎ 合理均可 淡蓝(蓝)‎ ‎(36)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内壁上有水,对生成的水的检验造成干扰 合理均可 ‎25、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l l 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 答案 分析:‎ 21‎ ‎(1)蚊帐与空气的接触面大,着火点低,易燃;‎ ‎(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更猛;‎ ‎(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尽量减少财产损失,杜绝人员伤亡现象.‎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能降低温度.‎ 解:(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蚊帐燃烧具备了燃烧具备的条件;‎ ‎(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 ‎(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拨“l l 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逃离,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楼.‎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1)可燃物;‎ ‎(2)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4)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26、我省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用家畜粪便、秸秆等作原料生产沼气的过程主要发生 化(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用沼气做燃料与直接用秸秆作燃料相比可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写出用沼气做燃料的反应方程式为 .‎ ‎ 答案 分析:‎ ‎(1)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进行解答;‎ ‎(2)根据化学变化的含义进行解答;‎ ‎(3)根据沼气作燃料,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2)用家畜粪便、秸秆等作原料生产沼气的过程有形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沼气作燃料,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1‎ 故答案为:(1)CH4;(2)化学;(3)CH4+2O2CO2+2H2O.‎ ‎27、下列与燃烧有关的成语故事中,其结果可以让燃烧很快熄灭的是(  )‎ ‎ 答案 分析: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火上浇油的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选项错误.‎ B、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可以让燃烧很快熄灭,故选项正确.‎ C、抱薪救火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增加了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选项错误.‎ D、引风吹火意为:利用风来吹火,提供了氧气,使火越烧越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8、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 B.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21‎ ‎ 答案 A ‎29、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1)。请回答: (1) 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填①、②或③)。 (2) 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原理是         。‎ ‎①                                    ②‎ ‎ 答案 (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2)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30、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反应容积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安全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答案 C ‎31、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21‎ ‎(1)汽车燃料中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是_______.(2)在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 ‎(3)合成材料的应用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合成材料废弃物急剧增加带来环境问题,废弃塑料带来的“__________”尤为严重.‎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减缓温室效应的一项措施:  .‎ ‎ 答案 (1)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2)氢气(或H2)‎ ‎(3) “白色污染”               (4)大力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32、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三所示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 答案 C ‎33、燃烧是一类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化学反应.‎ ‎ ‎ ‎(1)以上三个实验都是利用燃烧来研究问题.A是用  科学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B是利用燃烧来证明氧气具有  性;C的实验目的是  .‎ 21‎ ‎(2)三个实验中都用到了水.A中热水的作用是  ;B中水的作用是  ;C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 ‎(3)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燃烧的方程式是  .‎ ‎ 答案 分析:‎ ‎(1)A是用两组对照实验来探究燃烧的两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中剧烈燃烧,证明氧气具有氧化性;C组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2)水在不同的实验中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可通过进入水的体积测定气体的体积;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水能够降低高温熔融物的温度;隔绝氧气;用水降低温度灭火;水浴加热等.‎ ‎(3)根据化石燃料的概念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即可.‎ 解:(1)A是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铁氧气中剧烈燃烧,证明氧气具有氧化性;C组实验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2)A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对铜片上面的药品进行加热;‎ 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红热熔融物掉落瓶底,使集气瓶破裂;‎ C中水的作用是:通过进入水的体积测量得出O2体积,同时还具有吸热吸收白烟(或防止瓶内温度急速升高,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污染空气)的作用;‎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对照实验;氧化;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2)隔绝氧气,对铜片上面的药品进行加热;防止生成的红热熔融物掉落瓶底,使集气瓶破裂;通过进入水的体积测量得出O2体积,同时还具有吸热吸收白烟(或防止瓶内温度急速升高,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污染空气)的作用;‎ ‎(3)煤;CH4+2O2CO2+2H2O 21‎ ‎34、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 成站立姿势跑出 ‎  C.伏低身子逃出 D. 淋湿衣服爬出 ‎ 答案 分析:‎ 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上面先缺氧;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说明燃烧产生烟尘等物质,所以不能站立姿势跑出.‎ 解: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2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