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注意:考生须将本卷所有答案答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4分)
翻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打开文学之门,liú( )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往事依依》会让你想起juān( )刻在心头的金色记忆;朱自清等名家为你展示了一幅幅四季景色的美丽画卷,徜徉其间,你一定会感到心kuàng( )神怡;伽利略等科学家qiè( )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愚蠢的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滑稽的故事,让我们回味无穷……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B.中央电视台12套《道德观察》栏目播发《英雄的底色》专题,介绍泰州实验学校杨向明老师勇救落水学生的英雄事迹。
C.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D.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习近平主席,给俄罗斯学生留下平静、睿智、大气的印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生活中学语文,更要在课堂上学语文。
B.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C.自从他加入学校田径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
D.这块玉石被能工巧匠们精心雕成了一棵玲珑剔透的大白菜,而且还伴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昆虫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每空1分。)
①差之毫厘, 。 ② ,各领风骚数百年
③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④ ,良多趣味。
⑤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⑥“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将月亮人格化,以此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
是: , 。
⑧《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句子是 , 。
5.名著阅读。(6分)
(1)右边的一幅插图源自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表现了三个小伙伴汤姆、哈克贝利和
在 岛上的快乐时光。(2分)
(2)联系前面的情节,说说结尾部分流浪儿哈克贝利为什么会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呢?反映了道格拉斯寡妇什么性格?(2分)
(3)这部名著与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都写到了很多历险的故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不同的历险?(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你一定参加了初一年级开展的“狼”专题的学习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1
⑴【“狼”之成语】完成含有“狼”字的两个成语。(2分)
狼
狼
⑵学习了蒲松龄的《狼》之后,王刚认为狼狡猾、凶残, 你与王刚的看法恰恰相反,请结合《狼》一课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观点:
理由:
(3)【“狼”之意义】现代人赋予了“狼”很多新的意义,请在下面的两个例句中选择一个,
分析句中“狼”的新意义。(2分)
例句:①嫁人要嫁灰太狼。②生态保护主义提倡现代城市的发展要“与狼共舞”。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东栏梨花》一诗,完成第7题。(6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7、(1)雪白的梨花让诗人产生“惆怅”之情,“ ”一句(填原句)道出了“惆怅”的原因(1分)。
(2)“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请赏析其妙处。(3分)
(3)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苏轼的《齐王筑城》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岁苦支备 ②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③今旦大雪 ④臣怪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望天而歌
A.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B.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C.学而时习之(《八则》)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百 姓 不 知 享 永 逸 者 当 在 何 人 也
11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译文: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译文:
11.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完成12—14题。(10分)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2.文章以“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失败是个未知数》,回答15—17题。(10分)
①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
②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进分数段,比赛取不上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③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就是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④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却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11
⑤十九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⑥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5.阅读选文后,你认为题目中的“未知数”是什么意思? (3分)
16.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要叙述威林顿将军的往事?(3分)
17.概括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并再补写一事实论据。(4分)
道理:
论据:
(五)阅读谢玫琼的《清香飘远》,完成18~21题。(20分)
①农历三月三,地菜煮鸡蛋。这天大清早,母亲便盘算开了,对我说,中午要煮上12个鸡蛋,你姐夫值班没回来,把你堂姐喊过来吃吧,每人吃两个,再留两个给俺孙子橹橹晚上吃,今天礼拜六,他下午会从学校回家。
②母亲从来都把三月三吃鸡蛋当成一件郑重的事情对待。她说着就忙开了,当然还不忘分派父亲干活,二老默契分工,父亲负责去煮鸡蛋,剥壳,准备姜片、红枣、枫球子、路边荆之类中草药配料。鸡蛋自然要是那种青壳蛋,早早就托乡下亲戚捎过来了。母亲呢,则将买回来的地菜放入水池清洗,那是个细致活儿,因为采自田野山间的地菜难免掺杂着泥沙,需仔细才能洗净,还得把黄叶去掉了,地菜从根到籽都是可以一起煮的,择好洗净然后扎成一把煮;一把新鲜的地菜,青青翠翠,缀着些碎碎的白色的小花朵,仿如会眨眼睛的星子一不小心跌落在一汪清水里边。
③每每其时,我是帮不上忙的,而且母亲也从不吩咐我哪怕是打个下手什么的。我且袖手旁观吧,看着看着,我似乎就闻到了一缕清香正在房间里袅袅地飘散开来。母亲那专注的样子,仿佛正在享受一个惬意的过程,而了无我为之暗自揣测的那份弯腰驼背的辛苦。
④正当我无所事事颇感无聊之际,有朋友邀我一聚,便趁机出来。择一茶馆落座胡扯,随意间即聊到三月三的话题,友人猛然记起一般告诉我,今年的地菜不能吃。见他不像玩笑的神情,我有些不解了,忙追问原委,他一本正经地说,听说已经发生了食地菜中毒的好几例事件,有些还很严重,原因嘛,据说是今年雨水太多,地菜生长缺乏光合作用,所以有毒了。说得有板有眼,而可怜我自己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贫乏,只听得睁大了眼睛。赶紧就掏出手机给母亲打电话。母亲显然听得也是一头雾水,连连追问个中原因,我又怎么说得清呢,便有些不耐烦地对她说,吃不得别吃了就是了,不就是一把地菜子煮几个鸡蛋吗?母亲沉吟了一下,就听到她在电话里面冲父亲嚷嚷,快别煮蛋了,中毒呢。而父亲肯定已将地菜和鸡蛋一锅子煮下了,我又听到母亲明显气急的话语,她在对父亲发着牢骚,平日里做事从不上紧,今日倒是手脚飞快的。老人家当然要心疼那十来个不能吃的鸡蛋了。事后回想起来,我轻描淡写的一句“吃不得就不吃了,多大的事啊”,对母亲来说却是让她倍感惊愕的,除了浪费了一锅清香四溢的地菜煮鸡蛋,她内心的失落感可想而知了,几十年来的一个习俗,今天却不得不因为意外而放弃,她为之精心的准备,以及那份隆重的心情,也随着那一缕地菜鸡蛋的清香而一点点飘走。可以想见,此时,一个老人那无奈的眼神仿佛伸出了手指,要去抓住那正在一点点淡了又淡的清香的影迹。
⑤民间有“阳春三月三,荠菜赛灵丹” 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地菜即“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地菜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叶嫩根肥,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想想吧,在春光明媚的三月初三,踏着一地暖暖的阳光,去旷野地采一把新鲜的地菜回家,煮上鲜美的鸡蛋,细细品尝着春天的气息,也将一年的健康吃了下去,何其快意。
⑥今年的地菜煮鸡蛋却由于一个不知始于何因且真假莫辨的传言而“鸡飞蛋打”了。一时之间,我因为母亲的怅惘而亦觉得心有不甘,于是打探起来,一时听说那纯粹是谣言,
11
一时听说是某地受了污染而致使地菜不能食用。我和友人探究,他根本不采信什么雨水太多,地菜生长缺乏光合作用,所以有毒的说法,反诘道,那么所有的蔬菜都有毒了吗?直弄得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一稚童了。潜意识里面,那句“无风不起浪”的说法左右着我,我寻思着还是因为污染而使地菜不可食用的传言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地上演的一出出环境污染造成的悲剧,已经司空见惯。空气,水,土地,这些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正被不断地腐蚀,生态环境的严峻问题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无时不刻不在逼近我们每个人,说不定在哪个近之又近的时点就将在我们自己身上得到印证。酸雨淋在我们头上,地沟油摆上了我们的餐桌,污水就在我们身边横流。面对一桌看似丰饶的菜肴,我们都有过慨叹,味同嚼蜡不提,连“吃个放心”似乎都已成了奢望。什么时候那丝丝缕缕醉人的清香已飘得越来越远了呢?不知不觉地我们的视野里沉积了厚厚一层尘埃。
⑦清香已然远去,在我心中烙下一片挥之不去的惆怅。
18.阅读文章①~④小节,说说母亲在“地菜煮鸡蛋”这件事情中有哪些情感变化?(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加点词语或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1)不知不觉地我们的视野里沉积了厚厚一层尘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老人那无奈的眼神仿佛伸出了手指,要去抓住那正在一点点淡了又淡的清香的影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0.选文第五小节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将下列文字与文章第一小节相比较,同是写民俗传统,两段文字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各有怎样的侧重。(6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 11 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沈从文《端午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2. 请以“看得见与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以上(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
③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11
题目:看得见与看不见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_科_网]
[来源:学科网]
11
500
[来源:学科网ZXXK]
座位号
九年级语文试卷答题纸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4分)
11
2.(2分) 3. (2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
⑧ ,
5.名著阅读。(6分)
(1)(2分) , 。
(2)(2分)
(3)(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狼
狼
(1)
(2)观点:
理由:
(3)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东栏梨花》一诗,完成第7题。(6分)
7.(1)(1分)
(2)(3分)
(3)(2分)
(二)阅读苏轼的《齐王筑城》一文,完成8~11题。(14分)
8.(1)(4分)
(2)(2分)
9.(2分)百 姓 不 知 享 永 逸 者 当 在 何 人 也
10.(1)译文:
(2)译文:
11.(2分)
(三)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完成12—14题。(10分)
12.(3分)
13.(3分)
14.(4分)
11
(四)阅读《失败是个未知数》,回答15—17题。(10分)
15.(3分
16.(3分)
17.(4分)
(五)阅读谢玫琼的《清香飘远》,完成18~21题。(20分)
18.(4分)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
19.(1)
(2)
20.
21. 《清香飘远》:
《端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
11
泰兴市黄桥初中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卷答案
7. (1) 人生看得几清明(1分)
(2)第一句柳的深青衬托梨花的淡白,写出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特点;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衬托,动态描写,或者从颜色、形状角度,写出特点各1分)(3分)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结合具体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
8.(1)①每年 ②隐患(祸患) ③早晨 ④对……感到奇怪(2)B
9.百 姓 / 不 知 享 永 逸 者 / 当 在 何 人 也
10.(1)(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或响应)呢?(补出主语,“孰”译句时须落实)(2)略
11.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2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12.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②生动形象地说明海洋能够提供给我们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③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
13.①不能去掉;②“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③说明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其它的;④如果去掉,与原意不符;⑤“之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4分)
14. ①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2分)②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增产潜力巨大)。(1分)
15. (3分) 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希望。
16.(3分) 举例论证(1分),论述失败也是通向成功的道路(2分)。
17. (4分)道理: (4分)在失败之余,要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2分,意思对即
论据:论据略,不是事实论据不给分。(2分)
18、郑重—享受(惬意)—惊愕—失落(无奈)(4分)
19、(1)我们身边的环境恶化;对未来的生存环境能否得到改善的忧虑、迷茫。(3分)
(2)我说不能用地菜煮鸡蛋了,母亲听了非常失落;但心中又有不甘,特别想挽留、重温那淳朴的习俗,单纯的岁月。(意对即可)(3分)
20、不能。这一段是插叙,介绍荠菜的清香和功效,表现过去生活的美好,与现在地菜因污染不能食用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内心的怅惘。(4分)
21、本文第一段,通过描写母亲细致的交代煮鸡蛋的事,表现了她对这个传统习俗相当重视,为下文我打电话回来说不能用地菜煮鸡蛋作铺垫。
11
《端午日》这段文字,通过描写边城百姓穿新衣、吃鱼吃肉、画王字的习俗,再现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民俗风情,表现边城民风淳朴,为下文具体写赛龙舟、赶鸭子等节日活动张本。(6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