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基础夯实
1.“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体制
解析农奴制改革是在1861年,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依据材料“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以及“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可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斯大林体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2.“……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解析星期六义务劳动是1919年苏俄的工人阶级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积极响应俄共(布)的号召,在每周末进行的自觉的义务劳动,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故A项正确。
答案A
3.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 )
A.基本上反映了当时苏俄的经济探索
B.设想在中国进行新经济政策的实验
C.证明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是对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解析1920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是在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促使苏俄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是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
答案A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后来政府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农业集体化
解析根据材料中“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可知,“某项政策”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应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农民不满和反抗,后来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
答案B
5.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实行有秩序的退却”,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经济条件,故B项正确。
答案B
6.1930年的上海《申报丛书》如是描述某经济政策:“解放了个人的商业和个人的工业之束缚,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据此推断,该经济政策(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1930年”和“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小企业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B
7.“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符合这条道路特征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玉米运动
解析从材料“带有强制性”“充分动员群众”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带有强制性,它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筹集资金,故C项正确。
答案C
8.“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 )
A.新经济政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材料体现了要建立计划经济,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故B项正确。
答案B
9.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A项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反映的是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即“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不符合题干“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的表述,排除D项。
答案C
10.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解析由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可判断D项正确。斯大林执政后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A项错误;B项的表述不全面,没说到国内情况;C项的表述错误。
答案D
能力提升
11.《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解析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12.(2016课标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解析考查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和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本题解题关键是时间概念,从题干中可推出1932年,苏联吸引了大量的美国人的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之中,而苏联基本上没有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故B项正确。由于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没受到大危机的冲击,故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业和城市的关系,故C项错误。美国人信奉私有制,因此苏联吸引美国人不是因为其公有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了30%、40%以至50%。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而当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他们就变成极大的力量了。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
策的几个问题》(1929年)
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年份
1927
1932
1940
1950
谷物产量
(万吨)
7 683
6 987
8 585
8 500
——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什么措施?概括实施这项措施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农业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措施:余粮征集制。原因: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包围中,战争形势严峻。
(2)措施:征收固定的粮食税。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不合理。理由:斯大林推动农业集体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重工业;集体化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合理。理由:集约经营优于分散生产;农业发展为工业化腾飞奠定基础;从材料四来看农业产量有所增长。(两种说法均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纲阐述了这样的思想: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它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门径”。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摘编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化后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2)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答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即可。
(3)由商品交换退到私人买卖、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生产。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