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单元过关检测(三)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选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十月革命后苏俄面对国内战争的特殊环境而实施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苏俄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32年提前完成,而此时西方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中,与材料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是20世纪50年代为了摆脱斯大林模式所作出的改革。
2.1921年,有一个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这个国家是( )
A.日本 B.苏俄
C.德国 D.英国
解析:选B 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资本主义,B项符合题意。
3.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苏联斯大林模式 D.中国的改革开放
解析:选C 苏联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4.下图为某一时期某国农业生产状况,对该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圈地运动的结果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体现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成就
C.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动
D.得益于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解析:选B 英国圈地运动是“羊吃人”,地主把农民的土地圈占过来以后主要用来养羊,所以圈地运动不可能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故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从当时俄国国情出发,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耕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同步增长是可信的,故B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在农业上的措施是减耕减产,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在农业上的改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粮食减产。
5.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解析:选B “1932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说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混乱,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和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B项符合题意。
6.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提倡“新经济”模式
解析:选B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是胡佛政府,故A项错误;罗斯福是在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前提下上任的,面对经济危机,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不是美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提倡“新经济”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行的,故D项错误。
7.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分别有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缺陷。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选A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体现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导致了“市场失灵”;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于经济的是过多干预,导致了“政策失灵”,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为针对“市场失灵”而采取的措施,新经济政策是为针对“政策失灵”而采取的措施。
8.“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
B.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避免盲目竞争
解析:选A 美国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导致政府失信于民众,罗斯福首先整顿金融,以此建立诚信机制,恢复人们对政府和市场的信心,故A项正确。B项是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的措施;C项是以工代赈,是对民众的救济措施;D项是新政中干预工业的措施。
9.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其中某法令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该法令是( )
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 D.《社会保障法》
解析:选D 《农业调整法》是关于农业方面的法律;《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关于工业方面的措施;《全国劳工关系法》是调整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关系的法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相关法令,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故D项正确。
10.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对外贸易输出快速增长,基本呈现出顺差的态势,但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如下情况,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是( )
A.发起蓝鹰行动 B.举办公共工程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实行美元贬值
解析:选D 发起蓝鹰行动主要是解决企业盲目竞争导致的生产过剩;举办公共工程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缓和社会矛盾的举措。题干反映了1929年经济危机下美国对外贸易顺差在下降,实行美元贬值主要是为了增强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贸易,故D项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1.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据此判断,艾哈德( )
A.否定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
B.重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C.赞成建立政府主导型经济
D.认为政府的干预应该大于市场调节
解析:选B 材料前半句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后半句强调的是必须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但没有强调政府的干预应该大于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
12.1953年苏共中央全会指出:“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农业产量的增长,畜牧业的发展,土豆、蔬菜、长纤维亚麻、饲料谷物及其他饲料作物的生产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为此而进行的改革不包括( )
A.实行粮食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B.鼓励垦荒和大面积种植玉米
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允许个体家庭承包集体土地
解析:选D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上的措施,允许个体家庭承包集体土地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与题目要求无关,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古今中外,各种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失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仅民政工程署在短短的时间修建、改建了80万公里公路、4万所学校、1 000个机场。……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的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材料二 2008年11月,意大利政府通过了800亿欧元的一揽子应对金融危机的计划,其中166亿欧元用于基础建设,24亿欧元用于补贴低收入家庭。同月,英国通过200亿英镑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计划,将增值税税率下调2.5个百分点,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另外设法使银行向消费者发放贷款。……
——以上材料皆选自《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世界博览》,2009年第一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8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结合材料一、二,当前意、英等国应对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相似之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第二个省略号前的内容层意,从中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其作用结合材料一中最后一句话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其相似之处要从国家干预经济的各项措施中总结概括。第(3)问,为开放型题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概括。
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2)国家干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消费。
(3)面对危机,应积极应对,要因时而变,因势而进。
14.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材料二 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8分)
(2)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8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戈尔巴乔夫犯了哪些严重错误?(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改革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第(3)问,根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说明放弃社会主义思想;“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说明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说明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与统一的国家主权。
答案:(1)意义: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态度: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走回头路。
局限:虽然都开展了改革,但是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3)错误:放弃社会主义思想;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与统一的国家主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