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历史综合检测题2(带解析新人教版)
(6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份条约”中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内容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2.(2014·南通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历经苦难的中国因哪一条约的签订,戴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进入了20世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九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5.(2014·济南模拟)“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五四运动
6.(2013·安顺中考)下边的两幅图所反映的史实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 11 -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7.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
8.(2014·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模拟)假期里,靖靖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其中,最能让他感受到中国红军伟大“长征精神”的影视剧是( )
9.(2014·郑州模拟)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10.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你可以得到以下哪个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 )
A.邓世昌 B.张謇
C.李鸿章 D.詹天佑
11.(2013·内江中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能充分说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11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运动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2.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图片展。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3·济南学业考)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 )
A.“一五”计划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5.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 11 -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6.(2013·台州中考)小宁在复习时整理了一张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标题应该是( )
A.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C.外交领域的成就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7.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哪次会议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2014·郑州模拟)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19.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
①“两弹”成功研制 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东方红1号卫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1 -
20.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2013·华东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高效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小英绘制了一张图示
(1)根据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归纳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6分)
(2)材料二第三个方框中最能体现“完全”二字的内容是什么?(2分)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表达的含义。(2分)
2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三个条约的名称。(3分)概括指出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 11 -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1分)
材料三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1分)请你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1分)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4)图中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积极影响?(1分)图中1945年召开了中共七大,请用一句话简述大会讨论的重要问题。(1分)
23.(2013·日照学业考)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 11 -
《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3分)
(2)材料二中壮举的指挥将领分别是谁?是为了抗击日本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6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视日本为“万恶的敌人”?(以其侵华暴行为例说明)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6分)
(4)日本至今仍未反省战争罪行,从中日关系的角度,你怎么看?(1分)
24.(2013·淄博学业考)2013年,新中国的年轮刻上了第64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学者曾将六十多年的历史分成两段,“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发展经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 524
20 370
102 308
421 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 826
7 073
28 762
(1)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了哪些“收获民心”的重大成就。(举出两例)(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大包干就是好”?(4分)
(3)材料三反映出,1978年后,尤其是在200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和1992年中国共产党两次重大会议,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分)
答案解析
1.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题干中“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可知该条约是《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B是《辛丑条约》的内容,C、D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 11 -
2.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国近代”“黄海海面”,据此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海战。
3.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据题干中信息“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判断此条约为《辛丑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正确答案为D。
4.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内容为政治制度,故A观点正确;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观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为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故C说法正确;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其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推翻封建统治,故D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D。
5.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科学和民主”。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斗争”是新文化运动。
6.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图中的关键信息是“铁军”“叶挺将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期间,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头部队,率先北上,取得辉煌战绩,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故选A。
7.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故正确答案为B。
8.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内容可知,A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B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C发生在长征期间,D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9.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40年代”“国共关系”“内战”。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为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10.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救国”为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11.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据此分析,答案选B。
12.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分析图片可知,①③分别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和战争期间进行的一次残酷的战役,符合题意。②④
- 11 -
分别反映了北伐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历史时期与题干不符,故答案为A。
13.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4年”“过去15年”“失误”,文中的“15年”是从1949年到1964年,这个时间段的失误是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4.D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归纳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第一幅图片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第二幅图片的主题是“一五”计划的实施,“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体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泛滥。故A、B、C都不符合题意。
15.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向内地发展。故选A。
16.D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土尔扈特部回归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所以D符合题意。
17.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8.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图中可得出第二次高峰出现的时间是1972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是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苏联解体是1991年,均不符合题意。
19.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两弹”成功研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
20.A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意义可以判断出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分别与1919年、1949年、1979年的主题相对应,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国的伟大民族复兴而奋斗,以期实现民族的再次崛起。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第(1)题,鸦片战争形势图代表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抗敌,壮烈牺牲,体现出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是中国人民抗争的代表。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开办的军事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三大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是开始的标志,《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第(2)(3)题。
答案:(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探索。
(2)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1 -
(3)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化为线索,考查学生辨析史料、归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A中的通商口岸判断该条约是《南京条约》,根据B中日本人开设工厂判断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根据C中“永远禁止……”判断出自《辛丑条约》,链接所学直接回答第(1)题。通过辛亥革命的学习可知,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链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三链接所学知识可直接判断是五四运动的口号,链接所学回答第(3)题。根据第(4)题中的事件名称回答即可。
答案:(1)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运动名称:五四运动。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积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重要问题: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23.【解析】本题以中日关系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理解分析、运用能力。解答第(1)题的关键信息是“倭寇”。分析可以确定考查点是“明朝的戚继光抗倭”,抗倭斗争取得胜利。解答第(2)题的关键信息是“致远舰”“卢沟桥”。致远舰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舰艇,管带是邓世昌;1937年7月7日晚,日军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第(3)题考查日本的侵华罪行和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明朝;派戚继光等抗击倭寇;基本消除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
(2)邓世昌;佟麟阁;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为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成为其殖民地。(言之有理即可)
(3)因为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血债累累,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旅顺大屠杀,侵华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等。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意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4)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等。(言之有理即可)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内容与新中国建立后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关。第(1)题抓住关键信息“前三十年”“收获民心”
- 11 -
回答即可。第(2)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解答本题。1978年和1992年,中国共产党分别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大,在这两次会议上,都制定了发展经济的重大决策,结合所学内容可回答第(3)题。
答案:(1)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进行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等。(符合时间段和史实即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该体制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