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4-2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4·江苏南京三模)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解析:甲图为静息状态,膜内外电位差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当兴奋传至电流表一极时,两极间会有电位差,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后回复,兴奋传至电流表另一极时,指针会发生一次反向偏转后回复,C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D正确。
答案:A
2.(2014·广东广州一模)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解析: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②只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程③
- 7 -
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
答案:C
3.(2014·福建宁德普高毕业班质检)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
解析: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A错误;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C正确;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D正确。
答案:A
4.(2014·浙江衢州质检)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解析:图1中B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点下移,B错误;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正确。
答案:D
- 7 -
5.
(2014·安徽江南联考)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
解析: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膜外Cl-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甘氨酸为抑制性递质,A错误;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C错误;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导致Cl-通道的开启,D正确。
答案:D
6.(2014·安徽蚌埠二模)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解析:分析图2可知,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分析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局麻药虽然也有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效应,但其不是神经递质,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
答案:C
- 7 -
7.(2014·湖南六校联考)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c,由刺激之前三条曲线重合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的峰值。
答案:D
8.(2014·广东茂名二模)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等三类物质( )
A.均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都是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C.都是运输到靶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D.均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解析:人体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激素和递质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为脂质,乙酰胆碱为有机碱,A错误;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错误;酶只有催化作用,D错误。
答案:B
9.(2014·辽宁铁岭高中一模)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如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
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
- 7 -
解析:由于d、e为拮抗作用,其余直接相邻激素之间都是协同作用,故a为生长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A正确;生长激素侧重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侧重促进发育,B正确;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C正确;切除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影响较大,D错误。
答案:D
10.(2014·湖南十三校一模)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的TSH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使TSH激素量减少,C正确。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A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产热,寒冷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较高,进入医院立刻抽血体检,自然甲状腺激素指标偏高,B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2014·山东德州一模)下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刺激→→效应过程→结果
(1)当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这种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造成的。
(2)突触主要存在于________(填序号)内,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________。
(3)炎热刺激时,皮肤内发生的效应过程是________。炎热时失水过多,引发机体主动饮水这一调节过程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 7 -
(4)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有关神经末梢可释放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以调节免疫功能,这表明免疫细胞的膜上有________。人体内的信息分子还有________(举一例)。
解析:(1)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2)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中枢处,即②处。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3)在炎热条件下,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①是感受器,机体缺水,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发机体主动饮水。(4)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可识别信息分子,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
答案:(1)内正外负 Na+内流
(2)② 越长
(3)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4)识别递质的受体 激素、淋巴因子(任选一个)
12.(2014·北京丰台一模)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Ⅰ
未加河豚毒素
(对照)
75
75
Ⅱ
浸润在河
豚毒素中
5 min后
65
65
Ⅲ
10 min后
50
25
Ⅳ
15 min后
40
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75 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解析:(1)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区域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即膜外电位低于膜内电位。(2)突触后膜受刺激后的兴奋强度与后膜受体敏感性和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故在河豚毒素作用下,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量减少所致。(3)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故可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麻醉剂、镇痛剂、抗肌肉痉挛剂。(4)因突触前膜内出现钙离子内流后突触小泡才发生定向移动,说明钙离子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若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则突触前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应无改变。
答案:(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
(3)bcd
- 7 -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