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6-1实验与探究课时作业(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4·山东泰安一中期中)下列是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与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相同的 ②双缩脲试剂的甲液与斐林试剂甲液的成分是相同的、乙液的成分不相同 ③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都要现配现用 ④还原糖检验中的颜色变化是:浅蓝色→棕色→砖红色,其中的砖红色是Cu2O ⑤制作花生临时切片时,洗去浮色用的是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⑥观察花生临时切片,看到的是一片橘红色,而不是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⑦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甲液后加乙液,加完之后立刻加热,出现的颜色是紫色
A.①②⑥⑦ B.②③⑦ C.①⑤⑥ D.①④⑤
解析: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是解题关键。制作花生临时切片时,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再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用吸水纸吸去切片周围的酒精。
答案:D
2.(2014·山东淄博实验中学一模)高中生物很多实验需要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列现象用高倍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是( )
A.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B.小麦种子细胞中的脂肪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
C.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越深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缓慢移向细胞两极
解析: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A错误;小麦种子细胞中的脂肪被苏丹Ⅳ染成红色,B错误;有丝分裂临时装片上的细胞已被解离液杀死,只能固定在某一特定分裂时期,无法看到染色体的移动,D错误。
答案:C
3.(2014·山东郓城一中一模)下列各项中,关于实验药剂作用和实验结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5 -
解析: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95%酒精与15%盐酸构成解离液,其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使细胞分离,使细胞分散成单层的是压片操作,A错误;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D错误。
答案:B
4.(2014·江苏苏北四市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卵巢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
B.在果蝇杂交实验中,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D.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解析:蝗虫的精巢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A错误;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选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C错误;调查人群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广大人群中调查,调查人群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错误。
答案:B
5.(2014·山东实验中学三模)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等物质或结构都需要染色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选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D.用洋葱鳞片叶做“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应用丙酮等有机溶剂做提取液
解析: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染色体、线粒体等物质或结构都需要染色,叶绿体本身具有绿色,不需要染色,A错误;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C错误;洋葱鳞片叶呈白色或紫色,不含光合色素,D错误。
答案:B
6.(2014·安徽安庆二模)酸碱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实验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B.浓硫酸为重铬酸钾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环境条件
C.双缩脲试剂中的CuSO4应先与NaOH反应后,才能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D.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进入细胞将线粒体染色
解析:斐林试剂实际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还原性基团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A错误;重铬酸钾溶液为橙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B正确;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CuSO4与具有肽键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C错误;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吡罗红染液进入细胞对DNA、RNA染色,D错误。
答案:B
7.(2014·北京顺义二模)下列关于在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脂肪的鉴定中用于洗去浮色
B.在微生物接种时用于消毒双手
C.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用于配制解离液
D.在提取DNA时用于溶解DNA、析出其他杂质
解析: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故在提取DNA时用于溶解DNA的是NaCl溶液,去除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二是利用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D错误。
答案:D
- 5 -
8.(2014·湖北襄阳一模)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磨苹果碎屑、研磨剪碎的绿叶都要添加少许SiO2和CaCO3
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C.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染色、制片
D.用纸层析法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解析:研磨苹果碎屑是为了收集果汁获得糖,不需要加SiO2和CaCO3,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SiO2是为了研磨充分,加CaCO3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摩尔根是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B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装片制作的步骤应该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错误。
答案:D
9.(2014·安徽淮南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一组是( )
①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③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所用的材料始终处于生活状态 ④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浸润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颜色变深了 ⑤菠菜叶上表皮富含叶绿体,是用作观察叶绿体的理想材料 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解析: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①错误;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后,根尖细胞已经死亡,③错误;菠菜叶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是观察叶绿体的理想实验材料,⑤错误。
答案:A
10.(2014·江苏淮安二模)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可直接将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蛋白质的鉴定需要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在使用时要先加NaOH溶液然后加CuSO4溶液,①错误;还原糖的鉴定要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②正确;淀粉的鉴定要用碘液,不需要加热,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③正确;鉴定酒精需要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④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2013·江苏卷)右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5 -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图中实验现象看出: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漏斗内压强大于漏斗外压强,浓度大小S1>S2。
(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时,就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半透膜无选择性,小分子能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而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细胞膜和液泡膜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对物质有选择地吸收、排出。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K+、NO能通过半透膜,因此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是X。②为了区分两组不同实验,应先对两载玻片标号,再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③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的浓度都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两者都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4)细胞膜上有运载K+和NO的载体蛋白,K+和NO能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细胞液浓度增大到大于KNO3溶液浓度时,细胞开始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答案:(1)S1>S2
- 5 -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12.某些有毒物质能诱导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微核的形成可能引起生物的变异,该变异属于________。
(2)某植物经有毒物质诱导后,若想用显微镜观察微核,镜检时应选择位于根尖________区,且处于细胞分裂________期的细胞。
(3)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香烟焦油能否诱导微核产生,
完成如下实验:
第一步:萃取获得香烟中的焦油,用醋酸丙酯将其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焦油溶液。各取等量加入烧杯A、B、C、D中。将醋酸丙酯与蒸馏水混合液取等量加入烧杯E中。取等量蒸馏水加入烧杯F中。
第二步:将6个状况相同,幼根已培养至1 cm的洋葱分别置于上述6个烧杯中培养较长且相同时间,然后从每个洋葱上随机取根尖数根制作临时装片。
镜检记录出现微核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微核率),计算每组平均值如下表:
烧杯编号
A
B
C
D
E
F
焦油浓度(ug/mL)
50
100
200
300
0
0
平均微核率(‰)
12.55
14.93
17.32
20.14
3.58
3.59
①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为________。
②对ABCD四组而言,E组和F组哪组是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E组与F组比较,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微核是染色体断裂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导致生物变异的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2)有丝分裂的观察选择根尖分生区做装片,观察微核时应该没有染色体的干扰,所以在细胞核完整时才能看到,即细胞分裂的间期。(3)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ABCD四组中的自变量为用醋酸丙酯溶解的不同浓度的焦油,因此与它们作对照是只含醋酸丙酯的烧杯,即E组。用蒸馏水与醋酸丙酯作比较,结果表明醋酸丙酯对微核的形成没有影响。本实验探究的是焦油对微核产生的影响,通过ABCD与E组比较说明烟焦油能诱导微核的产生,ABCD相互比较说明焦油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答案:(1)DNA和蛋白质 染色体(结构)变异
(2)分生 间
(3)①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②E 排除醋酸丙酯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③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的产生,且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