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五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时跟踪检测(带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中历史必修二五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时跟踪检测(带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时跟踪检测(五)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商业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  )‎ 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罗绮”‎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解析:选C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形成的民间集市;“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罗绮”是唐诗中反映夜市繁荣的诗句;“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的是宋代的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2.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解析:选A 从城市布局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其经济功能日益增强,这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3.古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 ‎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 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 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 商帮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在明清时期,故①错误;由三个人的诗歌可以看出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故②正确;三个诗人的诗句都体现出了夜市繁荣,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③正确;李绅、司马光的诗歌都体现了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4.明隆庆年间,有一徽州商人黄汴曾记其所见的苏州市场:“苏州聚货段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地域性商帮的开始出现 B.都市商业十分繁荣 C.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出现 D.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可知当时苏州市场商品丰富多样,体现出了其商业的繁荣,故B项正确。‎ ‎5.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解析:选C 交子的出现和坊市界限的打破都是宋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故A、B两项正确;商帮在明清出现,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在明清前都处于发达的状态,能够印证宋代的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 ‎6.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选C 秦汉时期坊市有严格规定;隋唐时期坊市分开;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已经形成规模。‎ ‎7.“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材料说明明初政府(  )‎ 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 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 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 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 解析:选A 据“官给茶引”、“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可知,政府管控商品经营,故A项正确。‎ ‎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B.“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C.“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解析:选C 末指商业,本指的是农业,商人富裕的人多,农民富裕的人少;商业籍由农业而存在,农产品依赖商业而流通,互相辅助依存;多集合些织布女,一年下来计算一下织好了多少布,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与农业有关,与材料观点均不一致,故A、B、D三项错误。有钱不投向商业,男子不投入军营,与材料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9.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洛阳——古都气度 西周以镐京(西安)为首都,成周(洛邑)为陪都……后代凡是都长安的政权,多以洛阳为陪都,凡都洛阳的政权,常以长安为陪都,汉唐即是。‎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 扬州——市井风貌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惰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府进士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师和剃脚匠。如薙(同剃)头铺,扬州城内约计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唐时期长安、洛阳适合为都城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城市发展为主题,对材料二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解析:第(1)问,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关键: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二是便捷的交通,三是富饶的土地,再结合历史传统总结归纳即可。第(2)问,材料二共四句话,体现了扬州城的四个方面:经济上特殊的地位;文化上的繁荣;娱乐业和服务业的发达;享乐的社会风气。从这四个方面概括即可。‎ 答案:(1)原因:有山河关隘之险,便于军事防御;有渭水、洛水等河流,交通便利,水利灌溉发达,位于当时的经济重心地区;处于中原的核心区域,也是传统的都城。‎ ‎(2)示例:明清时代,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普遍建立,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之处,故而发展迅速,社会富庶,成为重要的盐商中枢。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扬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成为国家官员选拔的重要来源。商品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扬州丰富的社会休闲娱乐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崇尚物质享乐的社会风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扬州的发展体现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中国原有的观念和社会习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