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真题赏析 新人教版必修2
例题1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问题。粮食供应不涉及工商业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已基本完成,排除D项。
【答案】 B
例题2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解析】 “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不会对A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农村的政权建设”、D项“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起到促进作用。粮食的统购统销本身就是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据此判断C项正确。
【答案】 C
例题3 (2014·安徽文综,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从材料中“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可知当时存在农民土地私有制,故排除B、C、D三项,因为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不允许买卖。材料中出现互助组,说明新中国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生产,故A项正确。
【答案】 A
图6
- 5 -
例题4 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 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1978年12月”,当时拨乱反正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故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属于“左”倾错误,而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解释却给予充分肯定,说明当时“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由此排除A、D两项,答案为C项。
【答案】 C
例题5 (2014·北京文综,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词“单干”说明原来是个体经营;小组到大组再到合作社说明合作程度不断提高,符合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故C项正确。材料不符合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及“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经济方针要求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例题6 (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至1979年初率先实行的,在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支持下,这一制度迅速扩展到全国农村,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符合材料“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政府行为,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例题7 (2014·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
- 5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材料“公社体制改革后……农业经营承包到户”可知①正确;“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说明②正确;而20世纪90年代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能起主导作用,故排除③④。
【答案】 A
例题8 (2014·天津文综,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国家给予这些地区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但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前提要坚持中央的领导,故②独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史实,应排除,①③④表述正确。
【答案】 C
例题9 (2014·安徽文综,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图6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材料中H点所对应的时间是2001年,可以运用排除法。A项是在1971年;B项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C项是在2001年;D 项是在2010年。故C项正确。
【答案】 C
例题10 (2013·江苏单科,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5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解析】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C项。A项应为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体制,B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均与题干中的时间“1990~1995年”不符;D项不属于经济理论。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例题11 (2013·天津文综,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解析】 由“20世纪50年代”“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知其“茫然”与销售相关。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意味着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当时达仁堂的“茫然”正是对市场经济尚不适应的表现,正确答案为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全面展开,“集中统一管理”已不复存在,排除A项;B、C两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答案】 D
例题12 (2013·重庆文综,9)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 5 -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特别是重工业产值增加迅速,而同一时期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却呈下降趋势,这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开展“大跃进”运动造成的,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是在20世纪60年代“八字”方针提出后,排除D项。
【答案】 A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