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3·福建龙岩高一质检)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1938
汽车
产量
39
万辆
223
万辆
427
万辆
536
万辆
193
万辆
249
万辆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 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2.(2013·山东枣庄高一期末)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
【解析】 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造成价格下降。罗斯福政府采取减耕减产,减少农产品,提高价格,D项正确;A、B两项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故排除;C项应该是“以工代赈”的措施。
【答案】 D
3.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或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 材料表明政府要对老者或病人予以照顾,为壮者提供工作,这表明罗斯福政府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项正确。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斯大林经济政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属于罗斯福政府要改革的经济政策,材料没有体现企业国有化,A、B、C三项不正确。
【答案】 D
4.(2013·湖北宜昌高一期末)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 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
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 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解析】 1937年正值罗斯福新政时期,当时最高法院的几名法官属于顽固派,坚持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反对国家干预,一再宣布新政的法令违宪,不利于新政措施的执行,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故B项正确;A、C两项与“现实意义”的题意不符,故A、C两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不属于越权行为,故D 项错误。
【答案】 B
5.(2013·陕西西安高一月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 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3 -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主要含义是十月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施福利国家政策,C项正确;B、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6.(2013·湖南常德高一期末)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
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
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
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新科技革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2013·河南郑州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要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 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 3 -
【解析】 第(1)问首先抓住材料信息“退休、失业和工伤”“覆盖全民”“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然后从社会福利效果、覆盖种类、覆盖人群、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概括成就。第(2)问抓住材料信息“财政赤字”“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均寿命上升”,从财政危机、企业成本、失业危机、人口老龄化等方面概括危机。第(3)问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成就和危机,辩证地去分析即可。
【答案】 (1)成就:大规模失业现象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渐提高。
(2)危机: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3)积极作用:保持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消极影响:增加政府负担;滋生惰性。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