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第1章第2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训练(带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地理一轮第1章第2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训练(带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讲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有一颗系外行星非常适宜生命存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判断该行星是否宜居,主要考虑其(  )‎ ‎①运行轨道是不是椭圆 ‎②距太阳的远近 ‎③是否有液态水 ‎④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2.地球接近太阳系宜居带的内侧,科学家称未来10亿~20亿年,地球将会变得炽热,不适宜人类居住,其原因可能是(  )‎ A.地球公转轨道变大   B.地球质量变大 C.太阳变得更加炽热   D.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行星运行轨道的形状不是生命存活的必要条件,排除①;系外行星是围绕其他恒星运动的,其是否宜居和距太阳的远近并无关系,排除②,B项正确。第2题,地球公转轨道变大,离太阳会更远,表面温度会下降;地球质量变大和自转速度加快对地球表面温度影响不大;太阳更加炽热会导致地球接受的热量更多,使地球变得温度更高。‎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曾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太阳连续爆发三次x级耀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耀斑出现在(  )‎ A.光球层   B.色球层 ‎ C.日冕层   D.内层 ‎4.下列关于耀斑爆发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扰电冰箱的运转   B.会出现极光 C.影响GPS信号   D.使我国降水增多 答案:3.B 4.C - 7 -‎ 解析:第3题,光球层主要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主要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层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太阳内层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将亏损的原子核质量转化成能量。第4题,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经电离层反射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导致通信信号衰减或中断。‎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圈层(  )‎ A.是由地球表层上所有生物组成的圈层 B.从大气圈底部直至岩石圈底部 C.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乙、丙、丁圈层 D.从古至今厚度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6.下列关于乙、丙、丁三个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不同的地点厚度一般不相同 B.丙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C.丁圈层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 D.流动性最强的是乙圈层 ‎7.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与哪些圈层密切相关(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乙、丙 答案:5.C 6.A 7.B 解析:第5题,甲圈层与其他三个圈层均有联系,应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地表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主要分布在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部;该圈层随着生物进化和环境改变,厚度会有所变化;生物圈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第6题,乙、丙、丁分别为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三大圈层在不同地点厚度一般不相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流动性最强的圈层是大气圈。第7题,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过程与岩石圈和水圈密切相关。‎ ‎(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据此完成8~9题。‎ - 7 -‎ ‎8.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 A.0.52天文单位   B.1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 ‎9.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 ②火星引力强大 ③火星大气层稠密 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   B.②④ ‎ C.②③   D.①④‎ 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所以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为0.52天文单位。第9题,从地球到火星途中主要经过的是宇宙空间,而宇宙空间的特点是强辐射、高真空、失重,与火星本身的特点没有关系。‎ 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不连续也不规则 B.②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C.③圈层由所有生物组成 D.④圈层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①圈层为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②圈层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③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④圈层为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 ‎1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主要依靠水汽输送 B.②圈层通过光合作用为③圈层提供氧气等气体 C.③圈层有机物进入④圈层依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风化 答案:C 解析:‎ - 7 -‎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圈层为水圈,②圈层为大气圈,③圈层为生物圈;④圈层为岩石圈。水圈物质进入大气圈主要依靠蒸发和植物蒸腾,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为大气圈提供氧气等气体,生物圈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岩石圈中获取无机物,将有机物释放至岩石圈中,并改造岩石圈;岩石圈的矿物质主要通过侵蚀、搬运过程进入水圈。‎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12~13题。‎ ‎ ‎ ‎12.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北纬20°地区 C.北纬40°地区   D.北纬60°地区 ‎1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答案:12.A 13.C 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最大,而有效总辐射量却不是最大,原因是赤道地区云量大,到达地面的辐射量小。第13题,从图中可能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可知其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的大小。‎ ‎(2014·广东名校二月联考)我国“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稳稳落在虹湾着陆区,月球车进入月表漫步和探测阶段,这标志着“嫦娥三号”登月成功。读图完成14~15题。‎ ‎14.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包括(  )‎ ‎①受宇宙辐射影响大,白天太阳紫外线强烈 ‎②月面昼夜温差巨大,易损坏仪器 ‎③自转周期短,太阳能供电不足 ‎④月壤松软,月面凹凸不平,月球车行走容易打滑翻车 - 7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则其可能观测不到的现象有(  )‎ ‎①绚丽多彩的极光 ②拖着长尾的彗星 ③一闪即逝的流星 ④轮廓模糊的星云 ⑤黑子或耀斑活动 ⑥明亮耀眼的恒星 A.②④   B.①③ ‎ C.③④   D.⑤⑥‎ 答案:14.B 15.B 解析:第14题,月球因无大气,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月球风化作用显著,月壤松软。第15题,月球上无大气层,而极光、流星现象都与大气层有关。‎ 二、综合题 ‎16.(2013·浙江杭州调研)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地区 年平均日照时数/时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 182.4‎ ‎32°04′‎ 上海 ‎1 986.1‎ ‎31°09′‎ 重庆 ‎1 211.3‎ ‎30°40′‎ 杭州 ‎1 902.1‎ ‎30°20′‎ 宁波 ‎2 019.7‎ ‎29°54′‎ 拉萨 ‎3 005.1‎ ‎29°43′‎ ‎ ‎ ‎(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 7 -‎ ‎(2)试绘出昆明至上海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曲线。‎ ‎(3)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原因。‎ ‎(4)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并分析原因。‎ 答案:(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呈南北走向。‎ ‎(2)图略。‎ ‎(3)西侧高。 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东侧反之。‎ ‎(4)拉萨。 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太阳总辐射量曲线的走向特点,这是由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特别是地形差异及其纬度位置决定的。第(2)题,在绘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一级控制点,还要注意次级控制点,具体绘图过程中可参照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进行。第(3)题,台湾岛东、西两侧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太阳辐射分布具有不同特点。 第(4)题,拉萨之所以成为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人类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1)岩石圈包括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以上的部分。将地球外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圈层是________,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________。(横线上填图中字母)‎ ‎(2)请据图分析D圈层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3)地震波的横波在图中哪个圈层传播速度最快?为什么?‎ 答案:(1)D E B E ‎ ‎(2)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各大洋的地壳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 7 -‎ ‎(3)F。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其不能在A、B、C圈层中传播;横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过程中,通过莫霍界面后速度明显增加,且向下一直增加,到古登堡界面处突然消失。故其在F圈层传播速度最快。‎ 解析:第(1)题,岩石圈包括地壳(D)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E)以上的部分;生物圈(B)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将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D)的厚度不均,在陆地上较厚,在海洋中较薄。第(3)题,地震波横波的特点是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不能在外部圈层中传播,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越向下传播速度越快,在古登堡界面时突然消失。‎ - 7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