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梯级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答案:C
解析: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
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C
解析: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读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图示地区在大陆的西岸,该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D
解析:该地区在30°S~40°S,如果在大陆的西岸,则气候类型可能为地中海气候。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5 -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30°S~40°S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大陆上的温度要比同纬度海洋上高,图示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说明比周围温度高,所以为陆地。
读Ⅰ、Ⅱ两图,回答5~6题。
5.Ⅰ图中,造成②陆地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差异 D.大气环流不同
答案:D
解析:根据Ⅰ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海陆的纬度分布可知①为地中海,②为亚欧大陆,③为太平洋,④为北美大陆,⑤为大西洋。亚欧大陆在北纬30°~40°的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分别为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两种气候分别是由季风环流、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6.当①海岸在Ⅱ图中的甲时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陆地东岸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④陆地小麦正处于生长旺季
C.③海洋上副高西进北移
D.由⑤海洋驶向①海域的船舶逆水
答案:C
解析:Ⅱ图中甲时期气温高,降水少,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北移西进,控制我国江淮地区。
(2013·新课标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 5 -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1.C 2.D
解析:雾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空气暖湿,二是下垫面寒冷,与空气温差较大。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光照强,气温高;该地水域面积大,水汽丰富。暖湿空气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
(2014·四川文综)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完成第3题。
3.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A
- 5 -
解析:考查南海地区的风向。由于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故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冬季风,该地冬季风主要为东北风。故选A项。
(2014·天津)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4题。
4.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A
解析:考查降水的空间分布。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名明确图示山地地形剖面示意图为北京西山,该地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集中在夏季。然后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山地东南坡,属于迎风坡,降水最多,乙、丙、丁由东南向北依次位于背风坡,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依次减少。故A项正确。
(2014·上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5~6题。
5.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分布与影响。据图可知该大陆三个测站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故受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共同影响。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在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多。故A项正确。
6.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
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
答案:B
- 5 -
解析:本题考查海拔对气温的影响。海拔高气温低,读取三个测站的气温曲线得知总体上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