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南宁市)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西南宁市2017.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南宁市)》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南宁市)》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西南宁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命题人: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 于菜蔬,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到唐代,茶才正式成为中 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 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 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 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 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 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 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 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 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 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 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 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 术比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 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 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会使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 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 饮、器物优劣,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 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 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 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 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 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 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 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 1890 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 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 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 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节选 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 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 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 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方面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 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 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 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到民 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 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 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的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 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既有品味茶叶香味,也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修养的提升, 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少,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 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工夫茶出现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裱画徐 马犇 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 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 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 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 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 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 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 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 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 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 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 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 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 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 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 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 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 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 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 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 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 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 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 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 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 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 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 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 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 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 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 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 小说第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 徐裱画技术的认识。 C. 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 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D. 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现 了裱画徐的品格。 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5 分) 6. 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7 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 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 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 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 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 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 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 闻》)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 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 “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 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 的字,应当为“”。“”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 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咕”、“搡”即是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 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 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 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 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 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 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 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 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 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 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 “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 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 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 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 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 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 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 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 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 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 自《半月谈》)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因“怼”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所以大众媒体借用“怼” 字表达了本该是“”的含义和读音。 B.“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 “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 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D. 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 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8.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两项是 ( )( )(5 分) A.《战狼 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 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B.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 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指斥。 D.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 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E.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中有“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样一句歌词, 该歌词在传唱时广受赞誉。 9.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特点。(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19 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 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 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 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 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 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 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 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 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 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 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 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 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 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 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 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 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芘:通“庇”,荫庇。信宿:连宿两夜。表襮:自我炫耀。防畛:喻防人 之心。畛,界限。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 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 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 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 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物理性命之学”系指有关“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以及人 生性命的学说”。 B.“及执亲丧,哀毁尽礼”是说到了他的至亲去世的时候,他尽力守丧,哀伤 过度导致身体毁伤。 C.“投劾”是指官员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这是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D.“赠秘书省著作郎”是指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的官职,“赐谥康节”是指皇 上追赐给他官爵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 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 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邵雍宽厚仁义。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 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 什么好处。 D.邵雍不重名利。嘉佑时,皇帝下诏求贤才,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前后两 次推举他任职,结果他都坚决不受命,称病不赴任。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 所甚乐。(5 分)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5 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12 分) 京城燕 迺贤 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注]迺贤:元代文学家,曾流连京城十年,有从政的愿望却终无所遇,只能南 归。芹,指芹泥,即燕子筑巢用的草泥。青琐: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珠箔: 珠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开头几句以春燕之“怯”、河柳之“弱”,花蕾之“小”等物象特征来 表现春之寒意,细致入微。B.主人家的帘幕重遮,燕子筑巢心切,只能找檐间避风处做窝,可是居留时日 不多,又翩然南飞了。 C.诗中写王谢的富贵繁华,这与燕子暂居京城的处境形成反差,是为了表达了 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D.本诗以景作结,春景明媚清新,秋景凄冷清寒,两相对比中,透露出诗人对 时光飞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15.下列诗句中,与“燕子初来怯清晓” 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D.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6.《乌衣巷》中也写到了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请比较《京城燕》与《乌衣巷》 两首诗歌在手法和情感上的不同点。(6 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入 唐后沦为废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同志年轻时候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 “ , ”两句就是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 华章的集中概括。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心上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 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3)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教育应在弟子有所思考,心中郁结时再去开 导的句子是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