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镇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四月份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眼睛红了,心就黑了”等央视春晚热词成为流行语,这些热词往往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它们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回答1~2题。
1.热词往往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说明( )
①成为流行语的热词就是科学 ②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③对生活的哲学思考都是正确的 ④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心红眼黑很正常,眼红心黑就反常”。有的贪官眼变红心变黑,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贪;而更多官员眼睛永远是黑的,心永远是红的,以人为本,公正廉洁。上述观点可以看出( )
①官员眼睛与心的黑红决定着官员是否公正廉洁 ②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④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必须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讲空话,套话。这就要求( )
A.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B.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C.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 D.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4.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5.“和谐”这个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在现代外交上的运用,将引导中国实现稳定和繁荣,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积极作用。这体现了( )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
A、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7.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8.《海湾时报》报道,印度科学家在月球发现了一个长1.7公里、宽120米的“熔岩管”结构,与地球上的“熔岩管”结构非常接近,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 ②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③物质世界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有关月宫的各种神话产生都是毫无客观根据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
形而上学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客观唯心主义
- 6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唐朝诗人赵嘏写有一首情味隽永的诗《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对该诗蕴含的哲理分析最恰当的是(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1.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12.“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3.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永久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这进一步佐证了( )
A.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回忆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忘却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14.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15.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利用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由于( )
A. 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
B.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偶然性
C.作为规律的联系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规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
16、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有人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心诚则灵”,有人说“鬼在心中”。这种观点( )
A.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B.实际上否认了神鬼的存在
C.实际上是有神论 D.是一种不可知论
17.201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推出“买房,你够理性吗?”的网上问卷调查。从调查样本来看,64%的网友认为:房价已经太高,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买房要量力而行。网友们在买房问题上的做法( )
A.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过于保守安于现状,不具备创新精神
C.缺乏自信,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18.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6 -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目前第一个阶段绕已经圆满完成。月球探测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该工程计划在2012年以前,向月球表面发射无人宇宙飞船,获取含有多种有用元素的月球岩石标本,并将从这些岩石标本中提取因太阳风而沉积在月球表面的氦-3,希望在石油等能源枯竭时,作为未来可能的替代能源。据此回答19~20题。
19.我国希望提取月球表面的氦-3,作为未来可能的替代能源。这主要说明(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B.认识的目的是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0.我国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真知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理论,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2.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的关键词也相应地发生了由“适度从紧的”,到“适度宽松的”,再到“稳健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种变化体现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有人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 6 -
26.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如何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8分)
27.进入2011年,世界各地频发地震,地震造成的伤害和苦难,使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然而,关于地震预报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科学家为什么对准确预报地震持“乐观态度”。(8分)
28.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专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2分)
2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从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张衡在经历多次地震和对地震实例的长年研究后,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地震仪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起了一定的作用。
- 6 -
材料二 2011年3月10日,我国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这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问题的关注,并把“地震预测”话题推向2011年的“两会”会场。有关学者建议“十二五”规划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并认为我国应当以“争取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短期预报有新的突破,保持我国在该领域国际领先地位”为原则,加紧建立包括预警的模型、预报的台网等地震预警机制,并于“十二五”期间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实施。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6分)
(2)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生活与哲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B
D
D
C
C
A
C
B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A
D
C
D
A
D
D
A
A
A
C
25.答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从哲学发展的过程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斗争而发展。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某些阶段也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因而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体系中也有一些合理的辩证法思想,在人类认识史上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
26.答案 (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它必将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27. 答案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所以,人类能够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一定能找到一种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
④意义:这一论断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8.答案 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论断是从实践中得出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懒怠、不折腾”
- 6 -
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多年改革开放的实验检验了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9.答案 (1)①张衡在经历多次地震和对地震实例长年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②地震仪发明后,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意识能动的反作用。
(2)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加紧建立地震预警机制的建议反映了人们对准确预测地震,减少地震危害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了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道理;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加紧建立地震预警机制的建议,说明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加紧建立地震预警机制的建议说明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够推测未来;④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十二五”期间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地震预警
机制试点的建议,表明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