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热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高考政治热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 一、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深刻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954年,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领导人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至今仍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政治生活 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根本标志,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可靠保障,各国应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坚持合作共赢,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国际政治还是看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心脏不足够强大,就不能把血液供到末梢,即便有血管,依然会堵塞。‎ ‎2.文化生活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确认五项原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 文化多样性。当今世界有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坚持包容互鉴。‎ ‎3.生活与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0年前,中国、印度、缅甸顺应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坚持主权平等是基础,奉行互不干涉是条件,推动和平忔发展是核心,实现合作共赢是目标。‎ 坚持发展的观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重要的目的一是传承,二是发展,而传承就是为了发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要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予以充实、丰富和发展,为它拓展新的内涵,向它注入新的元素,使它焕发新的生机。‎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价值导向作用。五项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能力测试 中国、印度、缅甸顺应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成1-4题。‎ ‎1.五项原则之于国家关系,就像空气与水之于人类生存,同样不可或缺。这表明五项原则 ‎①是规范国际关系的准则    ②能确保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契合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④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法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这体现了 ‎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一定的文化影响一定的政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用诗歌的语言写道:“你以为用战争可以获取友谊?春天就会从眼前姗姗而去。”这启示我们处理周边关系要坚持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以邻为善,与邻为伴 ‎③富国强兵,军备竞赛  ④以邻为壑,雪中送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印度有句谚语:“水滴汇成溪,稻穗集成束。”缅甸人常说:“想,要凌云壮志;干,要脚踏实地。”这共同强调了弘扬五项原则要 ‎①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重视量的积累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完成5-10题。‎ ‎6.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坚持共同安全要 ‎①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②发挥大国主导作用 ‎③把维护世界安全放在首位    ④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坚持共同发展要 ‎①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②推动发展国家承担更多责任 ‎③由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市场发展   ④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我们要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最能恰当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坚持主权平等、共同安全  B.坚持包容互鉴、公平正义 C.坚持合作共赢、相互补台  D.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9.当今世界有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坚持包容互鉴。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B.“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为此,国际社会要 ‎①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消除各国利益分歧 ‎③发达国家应主导国际事务   ④建立国际新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完成.11-13题。‎ ‎11.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 ‎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选择    ②符合我国自身根本利益选择 ‎③由我国 “和”文化决定    ④适应经济全球化客观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中国将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这启示我们要 ‎①同所有国家友好交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③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坚持正确义利观 ‎④发展新型大国结盟关系,开展全方位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这表明我国 ‎①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②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③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材料二 60年前,中 5‎ 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著名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⑴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落实合作倡议的经济学依据。‎ ‎⑵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五项原则为什么会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 5‎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