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考查目的:对溶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答案:C。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理解溶液的概念要注意“均一”“稳定”“混合物”三个关键词。此题重点考查溶液具有稳定性,温度不改变,溶剂不蒸发,久置的溶液既不会分层,也不会产生沉淀。A项面粉放在水中会产生沉淀,B项牛奶和D项植物油放在水中会分层,形成乳浊液;C项白糖放入水中溶解后形成无色、均一、稳定的溶液。
2.根据您的生活常识,请判断下列混合体系属于溶液的是( )。
A.菜汤 B.石灰浆 C.啤酒 D.黄河水
考查目的:对溶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答案:C。
解析:菜汤中、石灰浆中、黄河水中都有不溶物,属于悬浊液。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一定是透明的
考查目的:对溶液和乳化概念的准确理解。
答案:C。
解析:C项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现象。
4.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氢氧化钙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食盐
考查目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
答案:B。
解析:NaOH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食盐和氢氧化钙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溶液温度几乎不变。
5.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又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溶液是一定饱和溶液
B.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溶液一是不饱和溶液
考查目的: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答案:A。
解析:加水前,由于还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加水后,没有不溶解的固体,所以无法确定是否饱和,可能不饱和或者恰好饱和。
6.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5
B.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水
考查目的: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以及结晶的方法。
答案:A。
解析:饱和溶液降温或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饱和溶液再加入原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A向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加水,都没有任何现象,故选A。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考查目的: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答案:C。
解析:C选项中气体溶解度的降低与压强有关,与温度无关。
8.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 ℃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 g
C.t2 ℃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 ℃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 ℃时有晶体析出
考查目的:溶解度曲线。
答案:D。
解析:W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溶质质量不变,升温不会有晶体析出。
9.配制500g NaCl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用到的溶剂质量及量取方法是( )。
A.400g,用托盘天平称量
B.400g,用500mL量筒量取
C.100g,用100mL量筒量取
D.400g,用100mL量筒量取
考查目的:溶液的配制的计算,称量仪器的选择。
答案:B。
解析:通过计算得出需要400ml溶剂,应选择量程大于且接近称量液体体积的量筒,避免多次称量及转移时造成的误差。
5
10.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若用8%的硫酸溶液200g,通以直流电进行电解水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则已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
A.10g B.20g C.32g D.40g
考查目的:对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和计算。
答案:D。
解析:通电前后,水的质量减少,硫酸的质量不变,据此可以计算,通电前,硫酸的质量200g×8%=16g,最后溶液的质量为16g÷10%=160g,所以电解水的质量为40g。
二、填空题
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75%的医用酒精
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锌与稀硫酸恰好反应后的溶液
生理盐水
考查目的: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答案:
溶液
溶质
溶剂
75%的医用酒精
C2H5OH
H2O
澄清石灰水
Ca(OH)2
H2O
稀盐酸
HCl
H2O
锌与稀硫酸恰好反应后的溶液
ZnSO4
H2O
生理盐水
NaCl
H2O
解析:对于溶液的命名习惯,由于生活中大多数溶液的溶剂是水,所以大多数溶液的名称直接是溶质的名字+溶液。如:食盐溶液,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当溶剂不是水时候,溶液名称一般是溶质的名字+溶剂的名字,如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如果其中一种是水,则水做是溶剂,其它物质为溶质。
2.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右侧U形管中滴有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请在下表的空白处填写U型管中液面会发生的变化。
5
加入物质的名称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氯化钠
U型管右侧液面变化
考查目的: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
答案:
加入物质的名称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氯化钠
U型管右侧液面变化
a处升高b处降低
a处降低b处升
液面没有明显变化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时伴随吸热现象,广口瓶内液体温度降低,广口瓶内气体降温体积减小,广口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压强,U型管右侧液面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伴随放热现象,试管内液体温度升高,广口瓶内气体升温体积增大,广口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U型管右侧液面升高;氯化钠溶于水,试管内液体温度基本没有变化,广口瓶内气体体积不变,广口瓶内压强不变,U型管右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
3.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和 的性质有关。
(2)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净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松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有斑点的部分浸泡在酒精(或汽油)中;这种方法和用洗涤剂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
考查目的:溶解与溶质、溶解的性质有关以及溶解和乳化的区别。
答案:(1)溶质 溶剂 (2)用酒精去洗掉碘酒 用酒精洗掉碘酒的原理是溶解,用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解析:酒精可以溶解碘单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4.某同学取四份50克的水,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配制成t℃时的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去未溶解的固体,将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操作序号
1
2
3
4
加入KNO3质量/g
40
50
60
70
溶液质量/g
90
100
105
105
溶液编号
①
②
③
④
(1)试判断 溶液是饱和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填溶液的编号)
考查目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答案:③④;①②
解析:由记录数据,加入40g硝酸钾溶液质量90g,说明硝酸钾全部溶解;加入50g硝酸钾溶液质量100g,硝酸钾全部溶解;加入60g硝酸钾溶液质量105g,说明此时硝酸钾未溶解完,溶液已饱和;说明50g水最多溶解55g硝酸钾。所以饱和溶液是③④;不饱和溶液是①②。
5.右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5
(1)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右图所示。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 g。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 mL,水的体积是 mL。
(2)13g锌与上述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氯化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查目的:溶液的稀释,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答案:(1)590 45.8 346 (2)见解析。
解析:(1)根据溶液稀释计算的公式,得出浓盐酸的质量,再计算体积和水的质量。
(2)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ZnCl2质量为z
Zn + 2HCl = ZnCl2 + H2↑
65 136 2
13g z y
65:13g = 2:y = 136:z
解得,y=0.4g,z=27.2g
则所得氯化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7.2g/(13g+100g-0.4g)×100%=24.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