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二轮课后练习4(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高考历史二轮课后练习4(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后限时训练(四)‎ ‎(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 ‎1.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隶制国家中一种“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对“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直接民主的运行机制 B.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C.城邦贵族的集体管理 D.成年男性公民集体民主管理 ‎【解析】 雅典民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直接民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有立法机构,重大事件交公民大会讨论颁布法律执行,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的民主是公民集体的民主,而不是贵族的集体管理,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雅典的民主剥夺了女性、未成年人、奴隶、外邦人的公民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法国学者费奈隆在提到雅典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全体雅典民众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民主政治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雅典民主体现了人民主权 ‎【解析】 “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是雅典公民,而不是全体民众,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由于雅典是直接民主,辩论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演说支配民众”说明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众支配雅典”说明雅典民主体现了人民主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2014·锦州质检)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通过梭伦改革(  )‎ A.使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解析】 根据“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可以看出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由材料可以看出,梭伦改革之后,平民能参加公民大会或作为陪审员,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答案】 B ‎4.(2014·南通调研)伯利克里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C.深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 5 -‎ 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改革虽然提高了平民地位,但不可能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到“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可以看出B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法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说明法律保障了民主制度,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4·珠海质检)麦克尼尔在其《世界史》中这样描述雅典民主:“尽管雅典公共生活有民主政治形式。但雅典的领袖和将军一直来自贵族家庭……即使像伯利克里那样的政治家也不例外。”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度有明显的精英政治倾向 B.雅典民主制本质上仍然属于寡头政治 C.雅典民主制度下民众没有实际政治权利 D.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解析】 从材料“雅典的领袖和将军一直来自贵族家庭”,可见其具有精英政治倾向,故A项正确;寡头政治是指少数人掌权的政治,而雅典民主制之下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所以合法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直接民主,公民得以充分享有政治权利,故C项错误;D项说法符合史实,不过与材料内容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4·泉州质检)《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 A.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保护平民利益,故A项错误;“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不符合材料所指,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信息,故C项错误;“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说明法律维护公平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7.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  )‎ A.形式化       B.强制性 C.主观性 D.实用性 ‎【解析】 罗马万民法使得罗马公民法和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是“万民通用之法”,体现了实用性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形式化、强制性和主观性,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 D ‎8.(2014·衡阳联考)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 - 5 -‎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表明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为他人的行为负责,体现出的是一种公正合理的特点,“被告在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治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甲乙是否为平民,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答案】 D ‎9.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状况。这一变化说明(  )‎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 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解析】 罗马法规范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不仅仅是注重保护妇女权益,A项错误;罗马法在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方面注重“神法”的约束,反映出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B项正确;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但与题意无关,C项错误;罗马法重视“神法”的影响,反映出宗教神学对婚姻制度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世俗化趋势,D项错误。‎ ‎【答案】 B ‎10.德国学者帕普罗特尼在《西方古典哲学简史》中写道:“一阵风刮来,对于正在挨冻的人来说觉得是冷的,而对不挨冻的人来说则不是。”下列选项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求知是人的本性”‎ C.“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 同样的风,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这是典型的智者学派的观点。A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B、C两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D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 ‎【答案】 A ‎11.他有“西方的孔子”之称,马克思评价他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下列选项属于“他”的言论的是(  )‎ A.“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B.“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C.“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 D.“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解析】 从“西方的孔子”“智慧的化身”等信息可以判断“他”应是苏格拉底,A项是自然学派泰勒斯的名言;B项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名言;C项主张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的名言;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答案】 C ‎12.(2014·衢州质检)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型学习论文,他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你认为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料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B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C ‎《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 5 -‎ 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是罗马法的起点 D 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人文精神得到彰显 ‎【解析】 希腊的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如斯巴达等城邦就没有实行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在外,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而非罗马法的起点,因为此前还有习惯法,故C项错误;西塞罗的话体现了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4·郑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竟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根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问由“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可以看出,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由“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可以看出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由“大量篇幅来记载”“却往往非常简略”可以看出,注重礼仪,忽视实务,同时也可以看出,流于形式;由“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可以看出中国成文规章不成体系。第二小问可结合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等角度回答。第(3)问由“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可以看出,对罗马产生的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由教材知识可以得出其强化了司法精神。对于中国,由所学知识可知,强化了等级观念,阻碍了经济发展,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 (1)背景: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2)特点:注重礼仪,忽视实务;流于形式;难成体系。‎ 成因:封建专制制度下重视等级、权威观念;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 - 5 -‎ ‎(3)影响:①对罗马:稳定了社会秩序;强化了司法精神。‎ ‎②对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固化了等级观念。‎ ‎14.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自希腊之后西方世界一直都存在理智和精神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自己全部交给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从我们的意识中完全除去。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并借此使内心世界的图画适合于这变动不居的外在世界的画框……希腊人没有将外在世界抽象、淡化而专顾内心世界的呼声;他们也从来没有拒绝精神而偏爱其物化的形体。对他们来说,图画和画框是契合的……‎ ‎——[美]伊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的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人实现“图画和画框”的契合的含义是什么?简述14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为实现这样的“契合”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人以自己为准则”,可以看出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根据材料二信息“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推崇理性,二者都关注人的价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材料二信息“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可以看出二者的共同看法是否认绝对权威,强调人类的理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里士多德在知识方面的成就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可以看出含义是理智与精神的协调;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时间信息“14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结合题目关键答题点“思想文化领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斗争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文化领域。‎ ‎【答案】 (1)贡献: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或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或“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继承发展:尊崇理性;创立逻辑学(或“三段论”)。‎ ‎(3)含义:理智与精神的协调。‎ 斗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高扬“理性”旗帜,把人们从封建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为人文精神增加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心态等内容,把人从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 5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