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16(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16(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讲座训练(十六)‎ 一、选择题 ‎1.(2014·徐州三模)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落实(  )‎ A.捍卫和平与主权的“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析】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与苏联结盟,体现出在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新中国废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B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处理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2.‎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材料中的“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表明中国愿意改善中美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为了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其次是为了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再次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大业。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 ‎3.1955年初,美国加紧在国际舆论上攻击中国。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其直接用意在于(  )‎ A.离间中国与西方的关系 B.阻止万隆会议的召开 C.加强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D.将“冷战”思维引向远东 ‎【解析】 由材料“1955年”“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国家为加强团结,反对霸权主义召开亚非会议,美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直接用意是阻止万隆会议的召开,故本题选B项。亚非会议并非属于中国与西方的关系,A项错误;C、D两项不是美国此举的直接目的。‎ ‎【答案】 B ‎4.周恩来在谈及某一外交活动时评价道:“这一突破,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往来了。”这一外交活动是(  )‎ A.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D.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 6 -‎ ‎【解析】 从“这一突破,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往来了”可以看出这一外交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影响。从四个选项看,《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带动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C项正确;A、B、D三项都没有如此的影响,显然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有(  )‎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9—1978年为中国与外国建交的第二个高峰期,前一个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此①正确;中国外交受到了“文革”的影响,排除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③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不在此时间段内,排除④。‎ ‎【答案】 A ‎6.(2014·南京三模)‎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主要反映出(  )‎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D.推动了中、欧之间同盟合作 ‎【解析】 据题干可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体现了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选A项。荷兰和欧盟与中国不是邻国,故B项错误;世界的多极格局只是一种趋势,C项错误;中欧之间不是同盟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 ‎7.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解析】 分析材料,“条约”应指华沙条约。1955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A项应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B项是雅尔塔体制的影响;D项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8.(2014·商丘三模)20世纪50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 6 -‎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解析】 美国援助强化了对西欧控制,而中国仍保持独立自主,故A项错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B项错误;美国援助西欧并未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社会急需的轻工业,故C项错误;美苏援助分别促进了西欧的复苏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4·济宁二模)“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  )‎ A.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C.促进了欧共体的发展 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解析】 西方国家在德占区成立经济统一体,并发行新货币,从而形成新主权国家,加速德国分裂,故B项正确;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应该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5年,晚于材料涉及时间,故C项错误;该做法使得西德建立,后来苏占区成立了东德,德国长期分裂,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4·保定二模)韩国领导人认为:“韩国战争是我们民族最大的悲剧,400多万宝贵的生命在战争中死伤,1 000多万离散家属被迫分居南北。”……韩国总统卢武铉道歉表示,这是“韩国现代历史上最大的悲剧”。这场战争(  )‎ A.给参战各国经济带来巨大不利影响 B.由此导致朝鲜半岛南北分裂 C.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 D.使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解析】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大量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时美国迎来了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朝鲜战争之前,朝鲜半岛南北已经分裂,故B项错误;D项与朝鲜战争无关,故排除。‎ ‎【答案】 C ‎11.1955年,第一届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964年,77国集团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这一过程反映了(  )‎ A.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解析】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反映出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共同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故选C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无关,A项错误;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不符合时间限制,B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4·皖北协作区联考)读图,对漫画体现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 - 6 -‎ A.美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在全球发展民主制度 B.美国推行美式“民主”,目的是传播西方政治文化 C.美国推行美式“民主”,是为了领导世界 D.美式“民主”全球化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维护美国的世界利益 ‎【解析】 解读题干漫画,漫画更多地强调美式“民主”的全球化,侧重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而不是对世界的领导问题,故C项错误,D项正确。据题干“民主”前加美式,说明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带美国霸权痕迹,故A、B两项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美]德斯特勒《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 材料二 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 ‎——[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 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 ‎(3)根据上述日美关系演变的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解析】 本题以日美关系为切入点,考查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及原因。第(1)问“状况”从材料一“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材料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材料三“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等信息中归纳概括得出;“原因”要分别从日美两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和阐述。第(2)问表现的归纳要联系教材所学知识,答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第(3)问可从材料中寻找信息,如材料一中的亚太地区利益及政策、材料二中经济发展及经济自主等政策、材料三中国家和国际利益冲突等。‎ - 6 -‎ ‎【答案】 (1)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关系。‎ 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 ‎(2)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3)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 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1948年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等信息归纳得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可以看出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支持;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等知识回答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联系中英苏三国社会制度即可答出“含义是否相同”,实例可联系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进行归纳。第(4)问依据“不再延长”“1980年”等信息即可确定答案为“不结盟政策”;“历史启示”可从影响国家外交的要素角度进行归纳阐述。‎ ‎【答案】 (1)原因:国内舆论的压力;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 ‎(2)态度:对中国革命持支持态度。 ‎ 原因: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中共取得革命胜利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 ‎ ‎(3)不相同。苏联承认即与新中国建交;英国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明证。 ‎ ‎(4)政策:表明我国奉行了对外关系中的不结盟政策。 ‎ - 6 -‎ 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等。‎ - 6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